笔趣阁 > 大魏风华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平

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平


  当巡视完部分魏军占领区域的顾怀带着亲卫赶到析津,不,应该是北平城下时,城内的战火已经彻底熄灭了下来。
根据战后的统计,城内的三万辽军,从北城门弃城而逃最后被骑兵追上的竟有过万之多,剩下的两万在一夜厮杀后死伤过半,余者皆降,而打散了这幽燕之地辽国仅存的兵力后,战线继续往北推进的过程也终于可以得以进行,按照顾怀一开始的军令,这次推进起码要北到檀州、西至昌平、东临景州才会结束。
因为这三个地方,恰是环绕北平的各段长城上最关键的三个点,附近均有易守难攻的关隘,打下这几个地方,就意味着幽燕之地彻底处在了大魏的控制之下,这些收复的土地可以重新纳入大魏的国境。
光从地域上看,这次魏军收复的失地,已经堪比三分之一个北境,但实际上,收复这片土地的意义,远不是获得多少能耕种的土地、多少能住人的城池所能表述的。
策马而入北平城门的顾怀看向那些护卫着他的将士们,心想或许现在这些身上还带着血的人们不会知道,他们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厚重的一笔。
多少年了?自从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建国之前的契丹,已经有多少年,这里没有立起汉人的旗帜?
已经很难描述这到底是多么无耻而又卑劣的行为,自从燕云十六州划入辽国境内,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中原向来以步卒为主,游牧民族以骑兵见长,割让十六州之后,中原步卒们就要在北境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大魏的衰颓气就源自于此,为什么当初所有魏人都不看好与辽国的战争?为什么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悲观地认为北境早晚会沦陷?为什么河北边境只能任由辽国跑马,缝缝补补却被辽国一朝南侵到了京城脚下?
因为大魏的步卒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辽国的侵略,如果没有这两年的战争,大魏迟早会在这个过程中崩溃。
而现在。
打下北平,战线重新推到长城,中原政权失去百余年的幽燕地区终于收复了,盛唐之后,经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中原王朝终于真正且完全地掌握了这片土地的统治,可以预想到的是,以后的这片土地上,农民安心耕作,商贾来回奔波,北境的政策蔓延过来,先进的生产力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从此以后,大魏真正有了国门!
这是不朽的历史功绩,而它是由顾怀和无数的将士一起完成的。
顾怀看向匆匆赶来迎接的李易,他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的一番对话,那还是在苏南的时候,他和李易一起站在被白莲教围困的城头,看向城外的军营。
“你最好想想该说点什么合适,毕竟以后是要上史书的,”顾怀笑道,“这一战打得实在很漂亮,没有损兵折将,所以也就不用怎么休整,短时间内你怕是没时间休息,还得继续带着兵往北打。”
李易站直拱手:“遵命!”
领完军令,他上前在随同将领艳羡的目光中,主动牵起了踏雪的缰绳,替自家王爷牵马,慢慢行走在北平战火后很是疮痍的街道上。
“悲哀的是,这两年看过太多辽人祸害过的城池,一开始还会感叹哀伤一下,可现在也习惯了,”顾怀说,“好在这座城池的底子还在,稍加修缮城墙,拓宽护城河,早晚会恢复成繁华富庶的模样。”
“是,末将已经命人寻找城中匠人留存的造作笔记,因为城中辽军内乱的原因,仓储得以保全,其中就有一间放置了维护城墙城门的工具,只要等到善后完毕,便能开始修缮了。”
“城中汉人有多少?”
李易迟疑了一下:“不多,辽军退守内城后,大肆杀戮...”
“辽人平民呢?”
“根据城中官府搜出的册子,应该有一万五千余户,接近九万人,如今已经集中到了南城严加看管。”
“真多啊,”顾怀叹道,“全部迁到其他地方,这座城池只会留给汉人。”
“是。”
顾怀又说道:“按道理来说,城中府库没有被波及,除了一部分留作他用,其他的应该用来大赏全军,但捷报才刚刚送往后方,短时间内封赏的旨意不会下来,所以要压一段时日,你要让将领看好手底下的兵,不要因为暂时没有赏赐,就无视军纪趁机劫掠。
等到你把长城以内打下来,那才是该在北平按军功赏赐的时候,我这次还有个想法,大魏的军职承袭自前朝,有些乱了,这仗打完,也许可以从北境开始,逐步改制,而且这北伐的第一战,也该给将士们授勋。”
李易自然知道自古以来打仗后封赏也是极重要的一环,一旦大意便会影响军心士气,所以立刻点了点头:“末将明白。”
“对了,你送来的军报上,说那位辽国南京道的节度使想要见我?为什么?”
“问不出来理由,所以末将也不清楚,”李易皱眉,“不过看他的模样...应该不止是败军之将想要出言不逊,似乎别有隐情?”
顾怀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那就带他过来吧。”
......
已经醉生梦死很多天的司徒鄢被两名魏军士卒押住肩膀,走上了北平的城墙。
他身上那袭节度使的官服有些脏乱,发髻也散了,几缕乱发垂在脸侧,映得一向注重仪表的他有些落魄。
自从那一日被夺权,这些天他再也没有关心过城内的防务,只要一闭上眼,那些死在城外的辽人难民就会涌进他的脑海,轻声问着他。
为什么不打开城门?
为什么明知守不住,却为了那点可笑的气节,放任那么多辽国的子民死在城外?
司徒鄢答不出来,但正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才会痛苦得无以复加,在被那几位将领关进府邸的那一刻,或许他也由衷地松了口气,一壶一壶的烈酒灌下去,就好像能麻痹自己什么都不去想一样。
看来他的确高看了自己,小看了战争,那种残酷和绝望是真的能将他一下子击倒,而也让他越发好奇,为什么那位魏国的藩王也曾是个读书人,却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城破的时候他短暂地清醒了过来,整理了自己的仪容,坐在院子里,等待着上门的魏军士卒,虽然因为身份没有被一刀枭首,但被关押的这两天也不怎么好受,不过当他走上城墙看到那袭站在远处负手看着远处的道服身影时,他又觉得自己那一夜没有干脆利落地自刎是值得的。
“听说你想见孤,”顾怀转过身,“为什么?”
司徒鄢没有说话,只是沉默认真地看着他。
比自己还要年轻一些,面相很俊朗,或者说对于一位杀伐果断的藩王来说,这份面相也太过俊朗以至于减少了很多杀气;没有过多的装饰,头上玉簪定了发髻,腰间悬着一块玉饰,简简单单的一袭玄色道服,倒像是会在那些柳暗花明之处遇见的世外之人。
一旁会辽语的亲卫翻译着顾怀的话,司徒鄢轻轻摇了摇头:“我懂汉话。”
他抬起头,认真地看着顾怀的脸:“我一直很想见你。”
“可孤和你没有交集。”
“曾经有过,在魏国京城的时候,”司徒鄢说,“我在辽人使团里,给你递去过拜帖。”
他强调了一遍:“我叫司徒鄢。”
顾怀回忆片刻,摇了摇头:“忘了。”
这简单的两个字却彷佛晴天霹雳,让司徒鄢整个人都茫然起来,他站在城墙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烈风,恍惚间只感觉一切都变得可笑起来,想着原来自己当初的那些念头、说法原来都是这么自欺欺人么?
他根本没有记得过自己。
啊,看呐!这是多讽刺的事情!自己一厢情愿以为这是宿命,这是气运之争,辽国最出色的才子遇见了同一时代下的天顶圆月,憧憬向往,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能再靠近一点点,可那抹冷色的月光却从不曾照耀在自己的身上,原来他根本就不记得!
他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辽人读着明月集,手抄着书贴时的赞叹沉沦,他不知道有一个书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落下而选择成为一个酷吏,他不知道当初曾遗憾未见的自己成为了南京道节度使,以为能上演一场宿命中的对垒,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从那十七万辽人兵败之后就一直在等待的此刻,等待着在他面前说出那一句我不如你!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忍不住笑出来的事情么?
司徒鄢慢慢弯下腰,控制不住地嘲笑起自己,他的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笑得面红耳赤喘不上气,笑得一旁的亲卫警惕地按住了刀柄。
“原来我一直在井中捞月,”他直起腰,喘着气说,“但这才对,这才对!你就该是那高高在上的明月,而我,我只是地上的尘埃罢了。”
站在顾怀的角度来说,司徒鄢从走上城墙后的这一系列表现未免也太过莫名其妙了点,在他这两年的所有对手里,没有人像司徒鄢这么纯粹,也没有人像司徒鄢这么执着,他自然不知道眼前这个人曾经在那么多个夜里为了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素昧平生的人辗转反侧,甚至影响了他种种改变人生走向的决定。
脑补出来的痴迷害死人啊...但仔细想想如果顾怀能听到事情的始末,估计也就能多少了解司徒鄢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其实就跟后世的追星差不多。
但司徒鄢没有说。
他只是像释然了一样,再度平静下来,恢复了他应该有的辽国南京道节度使的尊严。
“见一面就够了,”他说,“听了关于你的那么多故事,能亲自走进这个故事里,也算是给我自己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幸运的是很多事情我并没有说给别人听,也没有记下来,所以不至于在这个故事里扮演让人轻笑出声的角色,那么,请给我一个和身份相当的结局吧。”
顾怀沉默片刻:“孤以为你会想活下来,所以才想要见孤一面。”
“活着见证故事的结局固然不错,但我已经没有那样的勇气了,”司徒鄢说,“因为你未来的故事肯定还会很长,而辽国生我养我,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选择逃避,我读过很多你的诗词,临摹过很多你的书贴,但以前一直感觉隔着些什么,直到那一天亲眼看到战场有多残酷,我才意识到,原来你走过的那些路,我学不来。”
他点头致意,转身离开,在即将走过城墙转角的时候,他顿了顿,回过头,最后看了那道身影一眼。
然后慨然赴死。


  https://www.biqivge.cc/book/94041566/417814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