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八十九章、人性之五

第八十九章、人性之五


第八十九章、人性之五

一、灵魂与精神

难道灵魂与精神真的不存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哲学的起点说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哲学的起点是什么?哲学研究的根本内容是什么?

前文已经说过,哲学是原名叫(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原意是“爱·智慧”,是对事物和思维普遍性、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基础研究的一门学问,创立者是苏格拉底,其核心内容是研究“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如研究人、人性、人格等等,也就是哲学是从了解人类自我开始的。

哲学是抛开自然科学而研究看似有却实际存在无的,或研究看似无却实则是有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凡涉及自然科学的学问本质上与哲学无关,同样凡凡涉及神学的学问也与哲学无关。那么,问题来了,这就涉及到哲学的根基来自哪里?也就是说哲学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如果说哲学不依赖科学和神学作为理论基础,那么,哲学的根基是什么?

现在哲学家与大理学家们都愕然横亘在科学家与生物学家面前,被先进的科学理论吓到了,不知道如何面对科学家与生物学家对灵魂存在的质疑,哲学们迷惘了。

其实这正是问题的根源,说明哲学家们的方向迷失与哲学家忘记了哲学的根源有关。哲学本身就不是正面面对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神学等等的学问,哲学的根基是抛开自然科学和神学站在客观的位置,用抽象的逻辑性思维专一研究人性的学问,哲学本身就是一门即实际又抽象的学问,它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是研究事物或思维的形式、概念或范畴,并立足于认知点的学问,是关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学问。

近代科学家们却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哲学,力图用科学原理来证明哲学原理,这是不是有越蛆代庖之嫌呢?是不是抛开科学的本质去追求“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了呢?

科学本身研究真实的东西,神学研究虚无的东西,哲学研究“真实加虚无”的东西,三者即各自独立又相互牵连,更何况哲学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即研究真实的东西又研究虚无的东西,并没有明确“真实加虚无”的边界。但是如果科学去追究虚无的形式、概念和范畴那就是跨越边界进入哲学和神学领地,等于科学在追究神学和哲学中“虚无”的东西,那就是越蛆代庖。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力图用量子力学中的矩阵力学来证明哲学所认识的灵魂与精神存在于宇宙的道理,也有科学家以恒星坍缩产生黑洞来证明哲学已死的道理。其实这都是科学家越界的结果。

在量子力学中由于观测期间对某些量子的干扰,使得与量子关联的量(共轭量)产生不确定性。这一理论击碎了《易经》关于事物在一个体系的测量中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二进制变化规律,并按二进制运动方式演进的认识。

在事物运动方式决定物质运行状态的力学中,事物存在有规律的确定性运动是《易经》的理论基本概念,而这一理论击碎了《易经》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作出确定性的预测的理论体系,把《易经》打回到原形。这也肯定了《易经》缺失灵魂与精神存在,及其理论上的悖谬性,也为坚信世界存在灵魂的人找到了口实。

其实,哲学的确滞后于科学,而在某些方面靠近神学。随着人类进化,人类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巨大,地球自然温度每上升一度,人类的进化就有可能跃进几百年,人类对科学的认知也会跃进一大步,这样对人类对神学“虚无”的认知就会缩小一大步,哲学相应也会坍陷一大片基础理论。但是,最终人类并不会消失在科学的跃进、神学的缩小与哲学的坍陷上,而是消失在气温的变化之中,就象恐龙消失于气候变暖一样,人类也会在气候越来越暖中消失,最终消没在南极。

人类出于自身“欲望”的需要而产生原始理性,在单纯的“欲望”之下,人的执行能力是恐惧的、受限的,恐惧并不会自己消灭掉自己,这也是“欲望”不死,人的执行能力就不死,人性永远随“欲望”而行的道理。无论你多么厌恶“欲望”的贪婪,多么痛恨人的原始理性多么无耻,但你永远也无法摆脱“欲望”的魔法,即便是人类制造的原子弹足以将地球毁灭一万次,人类也无法将自己毁灭掉,因为人类的原始理性就是“欲望”,欲望不死,人类不灭,因为人性的“欲望”的本质是善的,这便“性本善”的道理。

因此,要善待“欲望”,要善待自私、自我和自己,要善待人类原始的理性。如果有一天人类的欲望死了,人类的原始理性不存在,那么人类也就真的没必要存在了,也就灭亡了。所以说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细思极恐。

二、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哲学的生死,现代哲学横亘在科学和神学之间,无法逾越前人理论的鸿沟,以致于造成思想上的断面,出现裂痕与倒退现象,整个思想界都处于思想横亘的边缘,并呈现后退的迹象。

“如果波函数没有坍缩,则它必定保持线性叠加。电子必定是左右的叠加,但在坍缩现实世界中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皆是我们大脑的反映,是事物影像叠加的产物,那么《易》学就是正确的,而哲学坍陷了。

影像的放大或消失皆是波函数的坍缩与没有坍缩,量子中的波粒二象性是粒子或是波动,取决于观察者,而非量子自身。那么,你看到的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且时间与空间中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由于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科学家试图用量子共振来解释意识穿梭的猜想,用以证明灵魂离开肉体是回归于宇宙自然的道理。那么哲学和神学就是正确的,而《易》学就是谬误的。

实践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为科学的前进而忧虑哲学的死活,我们只需要做一个简单地实践,就可以证明肉体和灵魂并存的道理,也可以证明意识与物质是统一性的道理。

我们仍然从睁开眼睛开始启动思维的过程,当你睁开眼睛时,你看到的事物一定是无意识的直观反应,但是当你有意识的行动起来时,客入的意识就开始出现了,人在客入的想要干点什么的作用下,开始启动一天的行动,开始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动过程,也就是说人性的主观欲望与客观追求构成人的合理意识,物质条件的我在精神感应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便是人和动植物是灵魂和本体合一的产物的道理,灵魂和本体缺一不可。

哲学其实就是在研究我们的生活,哲学研究的也就是我们自己,不要被西方哲学家们深邃的语言蒙蔽了双眼,其实无论他们的理论多么深奥难懂,说到底只是一句话“认识我自己”。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什么理论,只要你“认识我自己”了,你就完成了探索人性存在的全部过程,这就是哲学。

我们不能被科学横亘在眼前而无法逾越,科学研究真实的东西,哲学研究真实和虚无的东西。

因此,哲学的唯心命题是存在的,那么坍缩的黑洞并不能摧毁哲学的唯心命题,反而证实了物种灵魂穿梭于宇宙空间的真实存在。那么苏格拉底就没有给我们撒谎,而是宣布了哲学是引导人类向光明前进的伟大宣言,是指引人们向正确的文明彼岸进发的伟大宣言。

三、尊重人性,解脱自我!

人性从何而起,为什么要强调人性的重要。人性说到底起源于动物性的“欲望”,是物种原始的理性,起源于哺乳动物的禽兽的本质的特性。但人类通过进化在逐步脱离动物的“欲望”本质的特性,形成独立于禽兽之上人格特性,也叫人性。而“欲望”至始至终都存在于自然规律之中,存在于动物的本质的特性之中,通过两眼观察得到规律性的道德教条,是无法摆脱自然“欲望”的。

人类之所以要用哲学武装思想,而要将自然科学抛在一边,就是因为科学勾勒出的人类是单元独立的生物体,科学让人人睁着“欲望”的双眼,贪婪地看着世界,并将人性晾晒在光天化日之下,任由日灼风蚀。原子以每秒三百亿次的频率来回穿过氢原子的三角形,将偶极矩中性化的结论,对人类而言是悲凉的结论,这里穿梭过的不是氢原子,而是人们悲伤的泪水。因为机械的生物体泯没了人性间互爱的因子,只剩下荒凉的心了。

在只顾物质伦回的世界,人性是卑鄙的魔鬼,贪婪的占有着人性原本善良的人格,将人格奴役在天性“欲望”的牢笼之中,把人性压制在核心坍缩的黑洞里,而“控制力”张扬着量子的规律,玩弄着原子的中性偶极矩,一次又一次的强奸着人性的自我意志,将人性抛上横亘的断崖,任由风蚀雨灼,这才是最恐怖,最悲惨的结局。

因此,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将自然科学放置在眼前,紧盯真实的空间,而认定灵魂不存在,并将自我人格埋葬在“欲望”的枷锁之下,成为控制力的奴隶,受尽高贵控制力的摧毁。要解脱“控制力”的枷锁,只有充分认识虚无的空间,找到约束高贵控制力的金钥匙,制定合理公正的法律体系,才是哲学的本意。

哲学是对事物和思维普遍性、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问,真正意义是研究真实的,探索抽象的形式、概念和范畴,用爱心与智慧认识真实和抽象的世界,创造和改造人类的知识结构,促进人类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其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在三大方面,即“民主、法治和妥协。”


  https://www.biqivge.cc/book/85256772/85149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