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老大同火锅
老林又望向古城内,代王府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还在改造的那些地方则是漆黑一片。想到古城的未来,老林更多的则是担忧,他生怕拆去了那些古朴的风味。
“那时候我们住在城里的四合院儿里,虽然物质并不丰富,可是想起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生活充满了乐趣。”
“四合院里住了四家人,东西南北各一家。老王一家,老李一家,还有周馨艺家。周馨艺现在怎么样了?据说是很有钱呢。”
“不清楚。古城荣辱兴衰,城墙毁掉再建起来。”老林说。
“小峰也不小了,也该操心一下他的婚姻大事了。小时候,小峰小彤两人常在一起玩……”
“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去吧。咱们也不要高攀人家……”
“那时候,你还不是他的领导吗?带着搞生产,在电工组里。后来因为人家懂艺术,直接就高升到市里了……再看看你,一辈子一个班组长,干的还累死累活的,别人的活儿你也要替人家干……”
“行了,行了……做人不愧良心就好。”
“可是小峰要结婚,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这套房子不是挺好吗?”
“听说这次拆迁,周馨艺要的是城里的四合院……咱们也要一套四合院?”
“不堪重负……”
“你就是脑子不够灵光,要不早就挣了不少钱……”
“不要说了!”
“小峰的房子呢?”
“房子就这个,或者是御东新区的拆迁房,两者选一个。看对人就找,看不对就算了。”
“瞧你说的……”
“爸、妈,我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你都二十八岁了,还没有对象呢,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你也去城墙上转一转。”
“不想去。”
“到南城门瓮城里吃碗刀削面,或者是吃上一碗‘王府升锅宴’,沾一沾那火锅的喜气也好啊。”
“不用,往年都吃过了。”
“去年你可是很高兴地去的。”
“已经都去过了嘛?”
“看你闷闷不乐的,应该出去散散心。”
“不想出去。在家看看书,也挺好的。”
“看你看的那些书啊,什么《老子》啊,《四书五经》啊,都是几千年以前的书了。”
“那才是经典呢。”
“可与你的年龄实在不相称啊,年轻人应该有活力的。”
“妈——我的事儿您就不要管了。”
“妈怎么能不管呢?”
“哎呀!知道了。”
“小峰,吃饭了。小峰,吃饭了!”母亲不停地喊着林风吃饭 。
一听到母亲再三急促地催促吃饭的时候,小峰便起了逆反心理,故意拖延起来。
“小峰,吃饭啦!”
“知道了。”
客厅里放着一张红漆低方桌,有些部位的油漆已经脱落,方桌正中央摆着一个铜火锅,周围的盘里放有黄花、干豆角、干茄子、干青椒,碗里有扒肉条、牛肉块、鸡肉块和猪肉丸子,还有疏菜,小碟子里放着各种调料。
“这张桌子还是你小时候咱们用的,一直保存着,又到过年时节,搬出来用一用。”母亲阿花对林风说,“火锅的吃法,也是大同的老传统了,以肉和干菜炖为主。平时老吃涮羊肉,今天咱们换一种吃法,有年味。小峰,有你最爱吃的扒肉条,这是专门给你做的。”
母亲不停地解释,让林风心烦,听到“专门给你做的”这句话,便憋不住了,他说,“我不爱吃。”
“这孩子。”母亲阿花听了这话并没有生气,她一心盯着林风端详着,眼中充满了爱意。
“来,吃吧,锅里的应该可以吃了。”父亲老林招呼着,一边掀起火锅盖子,一股热气腾了上来,看到各种食材在那火锅的沸水中翻腾着。
“来,红红火火!”母亲阿花又说。
爸爸打开一瓶汾酒。他问林风“你喝吗?”
“我喝啤酒。汾酒的劲儿太大了。”
“等你习惯这种味儿了,便忘不了,放不下了。”父亲拿起酒瓶倒在自己的那只已经发黄的白瓷酒盅里。
喝过两盅酒后,老林的脸也红了,话也多了,“你们知道火锅是哪个地方发明的吗?”
“四川吧”阿花说。
“据说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是内蒙古?”林风说。
“火锅就是在咱们大同发明的。这还有个故事呢,”老林得意地说,“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正坐在他的代王府里生着闷气。那代王府白石底座、青琉璃瓦顶、雕梁画栋、豪华壮丽、气势磅礴,闻名于世的九龙壁就是它的照壁……”
“你就别卖关子了,说正经的。”阿花说。
“那性情粗暴的朱桂想着:‘我虽然住在固若金汤的大同内金碧辉煌的代王府中,却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他越想越生气,酒也喝得没滋味了,抬手把铜碗铜盘掀翻在地上。一位聪明的臣子见此情景,他灵机一动,不惧反喜。他于是召集一批能工巧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碳和鼎内的高汤巧妙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铜火锅由底盘、火座、锅身、锅盖、火筒、筒盖六个部分组成,其形制如塔,高约尺余。锅盖锅身上还雕琢着龙形图案。朱桂盘坐在炕头上,吃着炕几上铜火锅内滚烫的美味,赞不绝口,哈哈大笑,当场给这位贡献火锅的功臣加官三级。至今老大同人还把铜火锅称作‘速升锅’。
“大同地处雁北塞外,自古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风。南北朝时,就有《悲大同》一诗:‘悲大同,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这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便成为大同地区家家户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
“大同的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就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
“大同铜火锅的生产过程,分为部件成形、焊接、锅里镀锡、錾雕、抛光、组装六道工序。其中既有精密铸造技术,又有美工设计和錾雕工艺。铜火锅内里涂锡,既防锈消毒,又可保持食物的本味。大同铜火锅主要以手工锻造技艺闻名,锅身上精致形象的图案,成为一绝。匠人在锅底、锅身、锅盖上精雕细凿,雕上龙戏凤、燕穿柳、鱼伴莲、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案。各种花纹都用小锤、钢錾一点点錾成……”
“你这又是从哪儿弄了本书,背了几个月吧。”阿花听烦了,便讽刺道。
“就背了一个月。什么,什么背的,是我自己总结的。”老林气愤地说,“1973年,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访问时,就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作为礼品赠送。”老林得意洋洋地说,“还有一个问题,那么代王朱桂吃的火锅里都有什么美食呢?”
“这个倒挺有意思啊,啥美食?”阿花问道。
“古城墙的南城门耳城里,有一个巨型火锅,其高5.17米,直径3.57米,重达3767斤,仅一个盖子就重700斤,一锅可装重达一吨的食材,可供一千人同时就餐。”
“你这数字背了多长时间?”阿花问。
“三天,什么三天,三个小时。”
“那也够长的。”
“你能不能不打岔?我讲到哪里了?”
“可供千人同时就餐。”林风说。
“对,可供千人同时就餐。这火锅便是依照传统定制,采用木炭点火,食材也是依照着明朝代王爷的吃法,故将其命名为‘王府升锅宴’。这食材有扒肉条、丸子、鸡块、牛肉,有大同黄花、香菇、干豆角、本地豆腐。”老林继续说,“大同扒肉条的做法:将葱段、姜片、花椒、大料放入锅内,倒宽水煮沸,搁新鲜的约十五厘米见方的带皮五花肉。如不够新鲜,便猪皮硬老,不易起泡(皱)。文火煮至六七成熟,筷子可插入肉即可。将肉捞出切约一厘米的宽片,入黄酒锅内浸煮上色,以前是用干葫芦条同煮上色。”
“既然你说的这么好,你倒是给做一次啊,每一次还不是我做。”阿花抱怨道。
“还是你做的好,有实践。我给打下手。然后捞出,放入滚油锅中炸,肉皮发金黄起泡。回原汤锅约煮15分钟。将一空碗,放入大料、葱段,整齐码放肉条,肉皮向下,放味精、胡椒粉、酱油,加入原汤调汁,注满。上蒸笼大火蒸二三个小时。其色泽红润,酥软可口,肉皮粘、软、筋、滑,肥肉嫩、化、不腻,瘦肉内酥、外脆,而不柴。”老林端起酒盅来一饮而尽。“再说那黄花,黄花即萱草,金针花,又名健脑菜,别名忘忧草,还被称为母亲花。黄花经熏蒸阴干,气味浓郁,久煮而不烂,与荤肉最搭,文火渐入味,入口颇有咀嚼味,汁香四溢。清朝风流才子纪晓岚最爱吃黄花菜,餐桌上一见到,便手舞足蹈,兴奋不已。称赞黄花菜清爽香脆,其味无穷。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写道……什么来着?”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嵇康吃罢忘忧草,喝尽杜康酒,‘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爸,您都背了多少回了?”林风说。
“老了,想当初……”老林叹口气说。
“当初也不咋地。”阿花说,“黄花真可以忘忧吗?”
“据《本草纲目》记载,忘忧草可……”
“爸,我给上网查一查吧。”林风取来手机查找,“忘忧草可‘安五脏、利心志、明目’,其花和根均可入药,能‘祛温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仅此而已。但古往今来,人们都愿意相信黄花菜是可以让人忘忧的。于是便把那些最苦最痛的相思,寄托在这忘忧之草上,以求得慰籍。《诗经》中曾说,一位女子思念着出征的丈夫,便在庭院里种萱草,借以解忧忘愁。古代游子远行前也会在北堂栽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间,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
“对,”老林喝了一口酒,继续说,“ 黄花菜营养价值高,既可入药,又可做菜肴。丰富的卵磷脂,可以增强人脑机能,同时还能消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的疗效,故又被誉为健脑菜。还有,我们大同以其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宜黄花的生长、繁殖特性。大同黄花其特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二是角长肉厚,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他又抿了一口酒,说,“在南方我见过鲜食黄花的,脆嫩醇香。大同这里绝没有这种吃法,即便是凉拌,也是干黄花菜久泡再焯熟的。这是囿于风俗习惯。但新鲜黄花菜的花粉含有秋水仙碱,食后会中毒而呕吐腹泻。鲜食黄花要摘掉花蕊,长时间浸泡,高温煮熟,才可放心食用。”
“大同冬天里没有新鲜蔬菜,主妇们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就把鲜嫩豆角摘下,焯水,阴干。粗壮的豆角要经阳光暴晒,才能干透,否则便会发霉,颜色发黄。装纸袋里通风储藏。如今这些饭店里的干豆角,纤细、绿绿的,不经煮,又软又黏,不能入味。”母亲阿花说。
“老大同人说,代王的火锅里无白菜,其理由是白菜元末才传入大同,还未推广。我以为代王朱桂有可能吃着白菜。其一,白菜原产中国,有几千年的种植史,传播广;其二,即便是大同当地不种白菜,身为王爷也有办法自外地运输过来。到底朱桂是否吃过大白菜?还是让专家考证去吧。”老林说完又抿了一口酒。
“喂,少喝点儿,喝多了又乱说呀。”阿花说,“记得小时候,一到深秋经霜,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堆垛起高高的白菜墙。那时大白菜很便宜,两分钱一斤,花上几块钱足矣。地窖里再储存些山药蛋,一冬天便可高枕无忧了。”
“山药蛋就是马铃薯,明朝后期才传入我国,所以朱桂是无福享受的。”老林说,“豆腐、豆芽儿,朱桂王爷的火锅里肯定有;葱叶、蒜黄,蒜黄这东西,见到太阳光就绿了,可以在屋内盆中养活,应该有。这些宜和羊肉片儿一起涮,新鲜的很。当然代王朱桂的饭桌上,还应该有咸菜。汪曾祺老爷子说,雁北人爱吃酸菜。我们这里叫咸菜,因为是用盐腌制的,但经发酵,味道极酸。什么都拿来酸,‘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的确,小时候,一到深秋,什么蔬菜都可以往咸菜缸里放,硬绿的西红柿,浸泡腌制后,脆嫩酸爽。”老林吧唧着嘴说,“老爷子还说:‘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可见雁北地区咸菜遗风之盛。”老林说完端起酒盅来一饮而尽。
林风回到自己的屋里,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夜空。他想起了华严寺里的佛像,想起了纯阳宫、关帝庙、文庙,还有善化寺里的五方佛,庄严肃穆,让人敬畏。城墙上的繁华与那里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千年前,辽、金的皇亲国戚们过年时先礼佛祭拜吧,繁华极盛。千载而下,热闹也好,冷清也罢,佛祖一如在那里冷眼旁观。在佛的心中也有爱情吗?
https://www.biqivge.com/book/77671629/881302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