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理是圆的(2)
第五十四章、理是圆的(2)周敦颐理论的严重谬误
虽然朱熹理学把中国传统文化推上了没落之路,但是首先仍要肯定朱熹理学给古代中国带来了近六百年的长治久安,带来了近六百年的长期统一局面。
明清近六百年的国家统一结束了古代中国大治之后必大乱的局面,结束了汉后五百年和唐后五百年战乱纷争的的局面,结束了儒释道三家轮流坐庄政治意识形态的局面。为古代中国集权统一思想在政治上的统一起到了文化集成的作用,为儒学和理学作为政治纲领完全占据上层建筑起到了筑垒于兹的作用。
但是,由于朱熹理学在明朝完全上位政治纲领,也结束了中国三元逻辑思维的发展,并且无意之间关闭了中国在数学几何领域的发展,也关闭了中国科学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发展。
为什么?因为科学来源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是通过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客观认识的活动。科学是对一些现实直观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逻辑推论、分析和综合判断,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科学容不得半点主观和虚假,只是求真。
然而无论理学还是儒学都是半真半假的学问,是一半是虚一半是实的太极圆的学问,是一半虚拟一半实际的政治、人文、宗教性的学问,所以无论理学还是儒学都与科学分道而驰,无法在一个同轨上运动。原因就是在阴阳二元理论的完全政治生态下,没有了生育和发展机制,只有了惯性前进和惯性后退,只有了来回运动。关键是阴阳二元思维只保留了《易》学中的“简易”和“不易”原理,而舍弃了“变易”原理。而关键是“变易”原理才是事物或思维发展、延续、递进的关键,没有“变易”原理事物或思维就无法发展、延续,更无法进步和飞跃,只会一个太极圆中上下、左右、来回滚动,只会存一个孕妇肚中孕育,而无法生出来。
这便是古代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停滞下来的重要原因,由于代数几何原理无法进入政治领域,得不到政治生态的关注和倡导,文化思想也停滞下来了,这就导致十至十三世纪世界文化出现第二次横亘断层期间古代中国无法发展和飞跃自己的文化思想,导致古代中国在文化思想上出现停滞和倒退。
进而导致古代中国在科学领域无法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客观认识的活动,并且在文化领域也无法产生客观逻辑思维。由于理学的完全二元理气论是主观辨证思维方法,在朱熹理学占据了上层建筑之后,导致三元客观逻辑思维元素无法在古代中国政治思想中产生,也因此导致十三世纪之后中国文化完全抛弃了科学领域的发展研究,致使十三世纪之后中国文化缺失科学领域的思想发展。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并非“至真之理”。
首先“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便是重大谬误的。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存在三种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黑格尔指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正确、反复、递进”原则支配,这便是事物或思维发展的三种规律,也是事物或思维发展存在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对立而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并且任何事物或思维在生存状态下都有繁衍生息,推陈出新的现象,并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周期循环发展着事物或思维。毛伟人也提出“三个规律并列就是三元论”的主张。
而早在三千年前《易》学文化就说事物存在“简易”、“不易”和“变易”三种原则。说明事物或思维发展并非单一从一发展到二的过程,而是“正、反、合”的三一过程。但是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这是对《易》学文化“简易”、“不易”和“变易”三种原则的否定。也违背了事物或思维发展存在“正、反、合”的现象和本质。所以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存在重大谬误。谬误在于世界本来是一,当世界由一发展到二时,一便是一,二便是二,一是一,二是二,一不可能而且是二,也就是说无极不可能是太极。世界本来是无极,由无极发展递进到太极,是递进的过程。而当宇宙由一递进到二后,一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存在,一仍旧是一,而二就是二,二是太极,太极是二,即阴阳和反正。一是无极,无极是一,与二已经脱离关系了,而二要互动产生三,而互动产生三的过程就是世界繁衍生息,推陈出新的过程。因此太极不可能本无极,无极也不在而太极了。无极是什么?无极是0,是生死同耗之地,是氤氲状态。
这就说明周敦颐的理论并非“至真之理”,存在辩证缺陷,缺失了事物或思维发展存在三种原则之中“变易”原则,也缺失了事物或思维发展存在“正、反、合”三种现象和本质中的“合”现象和本质,也就是说周敦颐的理论缺失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由此类推由周敦颐理论衍生的所有理论都存在严重谬误,当然最谬误的还是朱熹理学由此发展出来的理学学问。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是什么引发了“太极动而生阳”?又是什么力量引动了“太极动而生阳”?这个非常关键,这关系到这个“神力”由何而来!周敦颐没有说,朱熹也没有解。他说:“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天地之间,理一而已。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则其大小之分,亲疏之等,至于十百千万而不能齐也。”
朱熹把它归于“一个理字”,由“理”之源头来定义世界观和认识论,这就把“理”从邵雍的“二”“神”归纳到他的理气之中了,为“理”找到了缘由。这也是周敦颐的“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存在严重谬误而引导朱熹也步入谬误的原因。
周敦颐的这句话推翻了《易传》学中“阳动阴承”规则。也就是说《易》学认为动静一体,事物和思维发展有动有静,动静两者同时存在,而周敦颐否定动静同时存在,他认定动在先,“动”极才生“静”,这就把原本动静一体,动静对立统一的本质和原则推翻了。
这个是周敦颐理论的重大谬误,这一谬论影响到后世近千年的文化认知,在文化认知领域出现了错误的歧途,导致汉文化在这条歧途上越走越远。
事实上自然界、事物或思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皆由“静”而来,由“二”而来,由一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而来,由阴、静而来,由“阴承阳动”而来,由引诱“阳”发动进攻又命令“阴”承受来自阳的攻击的那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而来,这是宇宙生成的本源。也就是说世界来源于一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是她引诱“阳”发动进攻,是她命令“阴”承受来自阳的攻击,即“阳动阴承”产生造物运动,产生世界,产生自然界,产生事物或思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事物或思维、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来源于“一个具备孕育能力的女人”引发的控制力或能力。也就是“阳动阴承”产生造物运动,产生世界,产生自然界,产生事物或思维、产生人类社会,这才是“至真之理”。
https://www.biqivge.cc/book/85256772/855526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