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先试
太极殿中超乎寻常的喧闹,从朝会开始那一刻开始。
李世民在早朝时提出设立武备府,结果在意料之中,争论很激烈。
但更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大臣都持反对意见,包括昨日已经先行知道这件事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只有李靖还未表明态度。
大臣们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会突然抛出来这样一个不实际的设想。
设立武备府,或者说设立任何一个新的行政机构,都不是一个小事。现下的武备府虽然分属兵部,但所有人都有预感,早晚有一天,它将从兵部独立出来,将现下的三省六部改成三省七部,甚至于独立出六部之外,弊端很多,首当其冲便是权责范围该怎么划定的问题,直接取代兵部的职权显然不行,更不用说从尚书省分权,若真那样做的话,尚书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甚至不排除其他五部仿而效之。现在的大唐,仍需奉行精简吏治的政策。
除此外,十道十府,将会再带来一笔巨大的开支,按照现在的国情来看,大唐很难承受住。现实就是,每年耗在战争、天灾上的资费已经让国库捉襟见肘,如果设武备府,这些钱从哪里去找来?显然只能从百姓身上取,最后导致徭役加重赋税上涨,与民生息就成了一句空话。
争论的结果就是:武备府未来的益处可以预见,但有益不代表对现在的大唐有用。
最终,在无法得到众臣支持的情况下,李世民也只能撇下一句日后再议,将设立武备府这件事搁置。
李奇倒早有预感会遭到反对,因为这是大唐,一个不同阶级间知识与信息不对等的封建王朝,那些旧世家会反对李奇这种“取士于天下”的做法,那些新兴的世家也会反对,其实说起来与马周有很大关系,这个已经被李世民当成宰相来用的寒士,很多人不想再看到另一个。
不论他们是因何而反对这件事,结果对李奇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他没想到反对声这么大。
轻易放弃并不是李奇的性格,而且他已经对薛仁贵许下承诺,男人怎么能失信于人。
“陛下,虽然现下设武备府弊端颇多,这是臣考虑不周之故,但臣仍有一权宜之计,既然不能立刻分设十府,何不先设一府验其是否有效。请陛下准之!”
李世民想了想,问道:“欲设于何处?”
李奇答道:“依臣之见,可设于河东道龙门县。”
“如此也可,准了,此事不必再议。”
仍然还有几位大臣高声进谏以为不可,顺带骂李奇误国,李世民没有理睬。
这便是李奇最大的优势,这里说话算话的人毕竟只有一个,只要李世民点头下定决心,其他人说破了天也没有用。
设立河东道武备府的各项工作很快展开。
专业的问题有专业的人去解决,李奇现在需要做的事就是去找镇场子的人物,秦琼已经明确表态要加入进来,算意料之中,接下来就是去找已经致仕的李靖,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想着这个问题,李奇急匆匆地回到家中。
“对了,老爹赋闲在家,也正好可以带上,一位王爷两个国公,同时都是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将军,还用愁招不到人?”
要不是罗成已随军出征平乱去了,把他一拉来,再加上自己,河东武备府修小了恐怕就不够用了。
李奇决定还是得去给工部打声招呼。
“最超码,要够上千人活动,只能先建成军营的样子,要建在够宽阔又近水源的地方,好麻烦。”
在李奇上门后,工部官员们自然满口应下,不过,他们也有难处,因为按李奇的想法,需要的花销不小。
李奇只能保证,资费不足,由自己补足,不必担心,放手去做。
此间事结,接下来就是去找李靖。
李奇很顺利地就见到了李靖。
国公府庭院内,李靖正手捧书卷,时不时地品上一口茶,日子过得挺惬意。
李奇由人领进来时,李靖柔和又不失锐利的眼神一直盯着他,看得李奇有点发毛。
李奇肯定李靖已经知道自己的来意。
“秉文,坐,陪老夫聊聊。”
李奇自然坐在了李靖的对面。
李靖见李奇已经坐下,说道:“秉文,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我可以答应。”
李奇急忙站起来,拜道:“奇先谢过伯父了。”
“莫急,吾尚有疑问,待你回答之后再谢不迟。”
李奇有些疑惑,但也只能应道:“请伯父指教。”
李靖点点头,把书放下,然后问道:“设立武备府事为何?”
李奇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因为答案不一定是眼前之人想听的。
“不必有疑虑,今日之言,仅出尔之口,只入我之耳。”
“武备非仅为拔将才。秦主弱,天下归汉,汉主弱,东汉分三国,三国后主懦弱,三国又归于晋,晋主弱,又分天下为两晋,至南北朝时征战不休,积弱致乱。隋朝暴苛,又经了无数战事才由太上皇取了天下,这数百年来,死岂止千万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眠’并非妄语,因而天命归于唐,只为苍生休戚。当今天灾侵袭,旱涝冰雪蝗灾等多之,人祸不乏,瘟疫横行内乱未止,长安之内尚有冻饿之民,何况边远之地,其惨状如何,陛下之后,若主弱臣强,天下必再复乱,设武备不为今日之大唐,而是为后世之大唐,苍生得祸于一家,奇不敢同行之!”
“今日之言,勿晓之他人,否则必致大祸!”
——————————
贞观九年三月,设河东武备府,卫公李靖任府长,燕王、胡国公秦琼为副,太子之师李奇总管府事。
河东武备府外,人头攒动,自皇帝传旨天下后,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天。
河东武备府第一次招人,在这十天之内来了五千多人,李奇忙得脚不沾地。
府中那三位辈分又高,年纪又大了,这些费心劳力的事自然是不管的,所以李奇这个名义上的武备府总管自然得负起责任来。
午时,李奇登记好最后一个报名者的籍贯,想回府缓缓,抬头缓缓酸累的脖子,见到一个人往自己这里走来,正是已经许久没见的薛仁贵。
李奇急忙招呼道:“薛仁贵,久违了。”
薛仁贵有些惊讶,道:“不想殿下还记得草民!”
李奇笑道:“先过来登记一下,吾还以为你不来了!”
薛仁贵道:“幸得本县长官派人告知,不然几乎错过了。殿下勿怪!”
说罢走上来登记,“薛礼,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年二十有五。”
李奇特地作了一个标记,然后道:“记好了,来了就好,这次招收就到你这里结束了,明日再来参加选拔吧!”
薛仁贵见事情已经完成,准备离开,“既如此,薛某告退。”
李奇急忙喊住,“莫急!公事已毕,私事还有。”
薛仁贵不解。
李奇又说道:“数月前,我曾言‘与尔长安把酒相叙’,今日正好无事,一起小酌几杯。”
“这……”
“墨迹什么!走!”
李奇一把拉住薛仁贵,就往西街走去,那里有龙门县最好的酒楼。
https://www.biqivge.cc/book/80112240/251386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