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光武中兴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然而王莽又上台了,傅、丁两族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王莽要借冯太后的事件好好清算一下傅老太太,把傅、丁两族入朝显贵者悉数清除——为官者罢职,为侯者削位。于是在办完哀帝的丧事后,王莽便命有司举奏傅太后惨害中山冯氏的罪恶,并让太皇太后下诏,将傅、丁两族为官为侯者全部罢免削除。

        作位太皇太后的王政君,其实几年前对傅太后残害中山冯氏的行为也深感不满。不管怎么说,大家当年都是孝元皇帝的嫔妃,有什么仇怨不能化解而非要几十年后还要置人于死地呢?可当时人家的孙子是皇帝,满朝文武都是人家的人,人家如日中天,气势正盛,她这个闲养于深宫的孤老婆子又能怎样?所以现在王莽请求清除傅、丁两党,她也愤愤地说:“嗯,是该清除他们。傅老太作恶时,这些人个个是帮凶。”于是下诏将傅、丁为官为侯者全部罢黜驱除,包括董贤的亲党,也都清除掉。至于傅后、丁姬,虽然都已死去,但是也不能饶过——王莽和太皇太后商量,将她们的皇太太后、帝太后的尊号去掉,贬傅后之号曰“共王母”,丁姬还依旧称为丁姬。

        “共王”,其实就是定陶王刘康,薨后谥号曰“共”,故称“定陶共王”。而傅老太是刘康的母亲,就称之为“共王母”了。

        虽然尊号被去掉,但这俩老婆子薨后是分别佩带着“皇太太后”、“帝太后”的印玺入土的,这让王莽还是感到有气没出来——如果能将她们刨坟破棺,把“皇太太后”、“帝太后”的印玺弄出来砸毁烧掉,那才叫解气。

        五年之后,王莽果真达到了这种目的——平帝元始五年七八月份,此时早已威震天下的王莽找了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硬是把傅老太丁姬的坟墓扒开,破棺曝尸,毁掉印玺,并迁移到遥远的定陶藩国草草埋葬。窝憋在王莽胸口长达十年的恶气,终于在这个时候才完全吐泄出来。

        但这是五年以后的事,现在还不行,现在最迫切的是赶紧立一位皇帝。

        立皇帝不用费多大周折,唯一的一个人选就是冯太后的孙子——中山王刘衎。这位小王爷虽然只有九岁,但在皇室中却是最尊亲的。而且就王莽来说,立中山王正是对傅、丁两太后的报复——你们不是忌恨人家中山王家吗,我偏偏立人家做皇帝,把你们在地下的鬼魂也再气死一回!所以在与太皇太后简单商定之后,就派安阳侯王舜等人去中山把刘衎接来继承皇位。

        王舜是太皇太后叔叔王弘的孙子,其父王音,在王凤之后做过大司马。王舜为人谦和恭顺,深得太皇太后喜爱,与王莽的关系也不错。

        当年九月,刘衎被接来长安并登上帝位,这就是平帝。

        但是平帝幼少,太皇太后按惯例临朝称制。可是这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又素来厌政,便把朝权全部交给王莽;除了封拜罢黜由她点头之外,其它的全由王莽裁决。

        王莽重掌朝权,心想这次我再不能像上回那样的“避之外戚”了,说什么也不能再让皇帝的外戚进入朝廷,尤其不能让皇帝的母亲卫姬入京尊养。现在皇帝还小,什么都不知道。等他长大了,再把他进入皇宫的母亲尊为什么太后,进而重用他的两个国舅,那我王莽就彻底完了。不如现在就和太后议定,令中山外戚不得至京师。于是就进见太皇太后说:“前者傅、丁两族泛滥朝廷,为害不少,这种教训可得牢记——中山卫氏外戚再不能来长安了。”太皇太后毕竟仁慈些,觉得母以子贵,至少得让帝母卫姬来。再说,有几个像傅老太那样的呢,还是让人家来的好。王莽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汉家过去发生的这种事还少?远者有吕氏、上官氏,近有傅氏、丁氏,不都是很好的例子?万一他们来了有样学样,到那时后悔可就晚了。老太后看王莽这样执着,只好说:“不让人家来,那得对人家厚加封赏,不然说不过去。”王莽说:“那就封帝母卫姬为中山太后,帝舅卫宝、卫玄为关内侯,这总可以了。”太后点头依允。

        于是太后下诏封中山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其兄卫宝、卫玄为关内侯。但有一点,非朝廷有诏不得来京师。

        中山孝王,即是平帝之父刘兴,七年前薨逝时被谥号曰“孝”,故称中山孝王。

        有了太皇太后的钧旨,王莽自然底气十足,使左将军甄丰持诏前去中山宣告。中山卫氏一听不让去京师,知道这是王莽的主意,怕他们去了与他争权。不过卫氏兄弟倒也明智,卫宝卫玄哥俩商议说:“咱们去那儿干啥,汉家这一百多年多少个外戚被诛被戮,罢黜流放,这教训还不够深刻么?不让去咱就不去,能保得宗族安全,比啥都强。”

        把卫氏外戚限制在中山,王莽的下一步就是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威权,培植亲信。此时朝中还有几个元老,如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光禄大夫龚胜等。王莽想,要想培植我的人,必须把这几个老家伙弄走;这些个老古董占着重要的位子不走,我想提拔的人就上不来,我的威权也就无从谈起。可是怎么将这些人弄走呢?强行免官?肯定不行,难以服众不说,老太后那里就通不过。尤其是大司徒孔光,在朝中可谓德高望重,连太皇太后都倍加敬重,要把这个人撵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善玩心眼的王莽自有办法。于是他暗暗写下何武、公孙禄两人的名字,到大司徒府见孔光说:“前者董贤自杀,太皇太后命公卿举奏谁可任大司马,这俩人却相互举奏,说明他俩私底下搞了小动作,惹得太后很生气。令太后生气的人,怎么能继续呆在朝廷里?本来我想上疏奏免他们的,可当时我是大司马的主要人选,现在如果由我提出,显得我是在报复人家。所以我觉得还是由大司徒来奏免他们为好——把这种善搞小动作小阴谋的人罢免了,朝廷中自然邪气去除,正气上升。还望大司徒秉持正义,举奏他们。”

        孔光听完这些话,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按说,像这种相互举荐,虽有不妥,但还不至于免官。再说,举奏弹劾,这明显是得罪人的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尤其孔光是西汉末期的耆旧名儒,孔子十四世玄孙,一辈子恪守温良恭俭让,很少与人发生龃龉,更别提得罪人了。没想到大司马竟要他弹劾大臣,这可真难住了他——按大司马说的办吧,肯定要得罪何武公孙禄;不照办吧,大司马太后这边更不敢拒绝。难受半天,这位孔老头只好硬着头皮将这得罪人的事应承下来。

        不过孔光心里也清楚——秉持正义?这明明是你王莽借我这个老头子的手打击报复,还冠之以什么“正义”,真是黑白颠倒了。更何况,何武是闻名天下的君子,哪像你所说的什么“搞小阴谋”的人呢?可是按他温良驯顺的性格,哪敢直说出来?


  https://www.biqivge.cc/book/77478354/252224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