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姑苏
林清在反复确认自己的确拥有一个系统后,立马决定随刘贵去姑苏。
若说他原本想着去姑苏是因为对林妹妹命运的怜惜,那么在感知到系统的觉醒后,他直觉自己肩负了某种使命。
因为就在他下定决心改变林妹妹原本悲惨命运的一刹那,他才真正感知到系统的存在,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触是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的。
刘贵已经做好了长久待在房州的准备,毕竟这哥儿不爱读书的名声在左邻右舍是出了名的,现下要他跟着去姑苏参加科举,确实有点为难他。
要他说,无论什么理由,先把哥儿骗过去是正经。届时到了姑苏城,还怕他跑么?
林清在预感到自己的使命后,特地用了几天梳理回忆了一番自己脑海中《红楼》的大致情节,而后在心底粗粗设想了一下自己将后的打算与计划后,便去找了刘贵,说自己愿意去姑苏。
刘贵听了,自是大喜过望。
原本他还以为要在房州待好些时日才能劝动林清呢,谁知这哥儿竟突然间想通了,答应的如此爽快。
于是刘贵立即带着林清上路,生怕慢一步林清就反了悔。
二人就这样紧赶慢赶的赶回了姑苏。
林清到姑苏城时已过了年关,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故而林清很是感受了一番烟雨朦胧,柳絮漫地的江南美景。
然而对这副景象早已司空见惯的刘贵可没闲心观赏,在进到姑苏城后,刘贵就连哄带骗,连拉带拽般的把林清拉进了林府。
好不容易带来的人,就差这临门一脚了,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而林清看对方死命拽住他,一副生怕他跑了的紧张模样,不禁哭笑不得。他只是不爱读书,可也没有不守信用的顽劣名声吧。
刘贵和林清回到林府的时候林如海恰好外出巡查了,须得过段时日才能回来。
老实说,林如海也没料到林清能这么痛快的同意,比他预想的时间早了不止一点两点。
刘贵得知林如海不在府中后也几乎要拍烂了大腿,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带来了,老爷却不在。
没办法,刘贵只得一面稳住林清,一面修书一封给林如海送去消息,让他早早回来。
林清也趁着林如海不在的这段时日,把姑苏城里里外外,能去的地方都逛了一遍,颇为深入的感受了一番姑苏城独有的风土人情。
怪道能孕育出林妹妹那般钟灵毓秀的人物,原是这座城本身就十分不俗。
每日清晨,林清看着姑苏城上空氲氤的雾气,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气蒸云梦泽”“涵虚混太清”这样的佳句,真真恍若仙境,才诞生出如“神仙妃子”般美好的林妹妹。
林如海接到消息后,便启程赶回姑苏。
他这次外出,一来是为了巡查,二来是想去找高人,看看他们林氏家族的族运。
当然,托梦一事他没跟任何人讲。
有句话说的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这种涉及神鬼之事,烂在心底即可,须知祸从口出啊。
林如海找的这位高人是专门给王公贵族算命的,是真正的高人,说话一向模棱两可。
来找她算命的,大都都像林如海一般,心中有底,因而她说出来的往往只有已经受到过某种启示的当事人懂,其他人纵使听得了她的话,不是当事人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因而保密度极高,来找她算命的人也络绎不绝。
林如海在受到这位高人的一番点拨后,心里也有了个大概,于是更加坚定了栽培林清的决心。
林清这些天在姑苏,依旧穿梭在书馆与茶楼,过的那叫一个清闲又自在。
刘贵每每见到林清如此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总会止不住的叹气。
这清哥儿这般放任不思进取,怕是要辜负他家老爷对他的期望啰。
刘贵心底虽着急,却也不敢表露出半分,依旧好吃好喝的供着林清,更不敢管束的太紧,生怕把他给吓跑了。反正老爷也快回来了,那时便由老爷亲自考察,是好是歹,他家老爷心中自会有所思量。
说曹操曹操到,这日,林清依旧如往常般来到茶楼听说书,正当他听得起劲儿时,林府一下人却前来寻他。
说是老爷回来了,要他赶快回去。
林清一听是林如海回来了,登时没了听说书的兴致,麻利的跟着那人回了林府。
一路上,林清的心都激荡不已。
林如海作为林妹妹的生身父亲,《红楼梦》的重要角色之一,因为曹雪芹一些刻意的隐瞒,后人对他的猜测多种多样,而今他林清却即将见到真人了,怎能叫他不激动?
林如海此刻正坐在大厅,一边听着刘贵给他汇报近些日子府中的一些情况,一边等着林清。听到刘贵说林清这段日子流连于茶楼,无心读书一事,也不禁暗暗皱起了眉头,面露忧虑之色。
林清一进大厅,便看到一位儒雅清瘦蓄着长长胡须的中年人,端坐在大厅主位,神色严肃,雅正端方,望之就不是寻常人物。且多年的身居高位,让他身上有了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是了,这应该就是林如海了。
林清一进门,便立即给林如海行了个礼:“草民林如清,见过林大人。”
“如清”是身体原主人的字,在古代,称字不称名才是表达亲密与尊重的方式。
饶是林如海看惯了花团锦簇的场面,在看到长相如此出众的林清时也不免眼前一亮。
当真是“玉树临风美少年”!
这长相与气质,怕是和他亡妻娘家“衔玉而生”的侄儿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美丽的事物总会令人心情愉悦,林如海见到林清这般知礼,脸色也稍有缓和,“不必多礼,你我同宗同族,原就是兄弟,无需见外。”
林清闻言,只道不敢。
接着二人又彼此寒暄了一番,林如海也借机准备考量一下林清。
“哥儿如今几岁?可否及冠?”
林如海在派刘贵去房州前就已经调查清楚林清的全部底细,问他年纪也不过是为接下来要提的事做铺垫。
读书人,尤其官场中人,说话最会兜圈子。当然,他们看人也很有一套。
林清听到林如海问他年纪,忙道:“周岁十六,尚未及冠。”
林如海闻言,蹙眉点了点头,又捋了把胡须,才若有所思的道:“唔,那也不小了。”
“不知哥儿可有入仕途的打算?若是有的话,做哥哥的届时也能帮衬你一二。”
林清听得林如海把话说的如此直白,登时紧张起来。
他为什么要问自己这个?难不成是想让我入朝做官后成为他的党羽?
不是他多想,实在是无论书中还是刚才林如海给他的印象都是谨慎且深不可测。忽然间说话这么直白,实在是很反常。
事即反常必有妖!
林清敏锐的察觉到,林如海千里迢迢把自己从房州接来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可他又的确有科考入仕的心,毕竟不入朝为官,他以后怎么有能力护黛玉一世周全?且不参加科考,他这系统不白白浪费了嘛。
于是林清心中经过一番思量后,方才答道:“圣人言:学而优则仕。弟弟我既是决心参加科举,那必定是怀着济世天下的理想。”
“济世天下?”林如海看着眼前的林清,意味不明的笑了,“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然而林清只是恭谨的低着头,并不答话。
林如海的气场太强了,多年来形成的官威可不是说着玩的。林清只能尽量让自己避免和他进行眼神接触,要不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林如海面前。
其实林如海的态度已经够和蔼了,可他依旧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释放出的无形的压迫感。
想起自己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所谓帝王将相,那种无形的威压和面前的林如海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林如海见面前的林清恭谨又从容,心中不觉颇为满意,看来,确实是个有定力的孩子。
他也受命担任过几任监考官,寻常学子被他问话,除少数回答的不错外,其他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被吓的惶惶。
科考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临场也发挥不出来。而今看这孩子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心理素质倒挺不错。
且看他方才的谈吐,颇有涵养知进退,并非像刘贵说的那般不堪。
反正他瞧着是比那贾府的哥儿强不少。
林如海问话也点到为止,只让林清安心住着,好好准备二月的县试,他已为他请好先生。
是的,林清至今连个秀才都不是。
所以能理解林如海听到林清说要“济世天下”时会不由自主的笑了吧?
但凡济世大才,除少数天赋异禀外,哪个不是少年神童?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就暂且不提,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甘罗。
就说科举制同样发达的明朝,名臣杨廷和和张居正。一个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中进士;一个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中进士。
若想成为济世大才,应当以这二人为标准。
所以现年十六却连个秀才都没混上的林清说出那番话,说真的,让外人听见真的会笑掉大牙,林如海还算是涵养好的。
不过嘛,今时不同往日,林清有了“金手指”,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算是“天赋异禀”,所以只要后续计划得当,成为济世大才也并非全然痴人说梦。
这不,才复习一个月不到,林清就顺利通过了县试,紧接着又在同年四月份前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
三门考试完毕,林清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秀才。
虽然在林如海看来,考上秀才的难度并不大,但林清能通过的如此顺利也不禁让他倍感欣慰,至少这孩子没有他想像中的那般厌学。
今年八月整好是秋闱,林如海原本想让林清三年后再参加乡试,到时把握也更大些,谁知林清竟主动找到他,说要参加今年的乡试。
https://www.biqivge.cc/book/67222449/253534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