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江西行 > 第二十二章 你若安好天地安

第二十二章 你若安好天地安


关于蛟的传说,民间有很多描述,《九州风物志》中对蛟就有这么一段描写:

“龙无角曰蛟,有鳞曰蛟龙。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

蛟若化龙必须修炼千年,沿江河干流入海,此为走蛟。走蛟时,蛟不会飞天,而是借水奔海,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会造成巨浪、旋涡,并且伴随狂风暴雨,上天会降下雷劫,只有成功渡过雷劫才能最终化龙,到时头上才会长出龙角。

蛟龙虽为龙之属,无法像龙那样呼风唤雨,但是它身上有着坚硬的鳞甲刀枪不入,并且能够潜水遁地,以身缠人,从书中记载走蛟之时的场景就可以看出蛟龙的力量是多么的恐怖。

而小石潭中的黑蛟已即将化龙,若非彭祖在世,谁能降伏得了那种逆天的孽畜,李景天居然让他去屠龙,这是人做的事吗?简直开玩笑嘛。

眼看吴启仁抱起初九就要离开,李景天却是不慌不忙,仿佛吴启仁的举动都在他意料之中,当吴启仁伸手去揭门缝上的符箓时,他才缓缓说道:“哎,要是能得到那条黑蛟的蛟珠,这小姑娘或许就可以成功渡过生死劫了。”

吴启仁身躯一震,伸出的手悬停于半空,回头看向李景天时,那双眼睛里眸光流转,仿佛星辰移位,周身顿时爆发出一股摄人寒气,沉声说道:“你何时测算了她的命理?”

李景天笑了笑没有说话,一只手从袖管里伸出来,手指间赫然捻着一缕青丝,发色微微偏黄,看那长度,正是从初九头上摘取的。

“你应该知道我上清宗的相学本事,这小姑娘看样子也只是豆蔻年华,其发理不顺,显然是多灾多厄之相,而且头发总体偏黄,到发梢处却突然转黑,这便是有阴鬼催迫。你再看她发根强韧,应该是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可发根往上却愈发枯燥,想来是家中遭逢巨变,前不久刚经历了丧亲之痛。从表象上看,虽说近期有遇到贵人,可她发低额窄,日后定会有刑灾,也就是我所说的生死劫。”

仔细听完李景天的话后,吴启仁不屑的说道:“我道是什么劫难,区区刑灾也能叫做生死劫?你可真会危言耸听。”

李景天被他生硬的怼了一句也不动怒,而是呵呵一笑反问道:“我可说过是人间的刑罚?”

吴启仁当即愕然,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眼睛里充满了惊恐,颤声问道:“你说的该不会是天罚吧?”

然而李景天这时却卖起了关子,只见他摇头说道:“此乃天机,不可说。好了,该讲的我已经告诉你,要去要留你随意吧。”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吴启仁如何还能离开,他虽然不懂道术相学,但是却知道上清宗的卜术天下闻名,素有‘一签万应,百事百合’的美誉。所以对李景天测算出来的初九命理,他只能宁可信其真。

于是吴启仁复又坐回桌前,面色凝重的说道:“以我现在的能力,恐怕无法拿下那条黑蛟。前辈不妨说句敞亮话,我要怎么做才能得到那枚蛟珠?”

李景天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我确实有一计,只要今晚动手,十有八九可以制服那条恶蛟。”

“可否说的明白一些?”

看着吴启仁认真的眼神,这位上清宗师祖辈的道士眼中也亮起了精光,只见他翻手摊开掌心,一把通体缠绕着黄龙之气的玉剑便出现在了吴启仁的眼前。

“这就是道律法尺?”吴启仁感受着玉剑上传来的浩然正气,不用猜也知道,这必然就是上清天宝中的那柄玉剑了。

上清天宝是道教正一派上清宗的开山至宝,分别代表着天道、天规以及天法,以玉印、玉剑、玉符的形态被代代相传。道律法尺作为天规的象征,称作尺,实为剑。乃是一把一尺长的玉剑,未开刃,其上有黄龙之气,象征天威。玉剑两面均镌刻天规律法,用来度量道心深浅,因此也作道德尺。是上清宗亲传弟子的证明。

看到这把道律法尺,吴启仁对李景天的身份不再怀疑,当即抱拳说道:“方才晚辈言语之间多有得罪,还请前辈见谅。”

李景天自然不会在意这些,摆摆手说道:“我知道你是谨慎的人,所以与你开诚布公,没有任何隐瞒,那黑蛟我已经试探过,一般人确实难以应付,但是凭你的修为,加上我从旁相助,而且今晚正好又是它最后一次蜕鳞,只要用玉剑割开它的颈下逆鳞,咱们就可以诛杀恶蛟取出蛟珠,超度这里的怨灵了。”

“只是如此一来,前辈必然也会魂飞魄散,连重入轮回的机会都没有了。”吴启仁犹豫了一下说道:“其实以前辈的能力,应该可以转练灵修,他日渡劫后也是地仙境界,仍然逍遥于天地间。”

然而李景天闻言却是摇头笑道:“我一生卫道,何惧生死。当初如果怕死的话,我就不会留在桃源幻境了,那恶蛟潜伏于此等待化龙,不知祸害了多少亡魂,令他们无法lun回转世,他日走蛟必然兴风作浪,沿江之地也会因此生灵涂炭,我必须要阻止它。”

李景天说到最后情绪异常的激动,身上那股历久弥坚的道家正气都剧烈鼓荡了起来。吴启仁见之肃然起敬,于是也不再犹豫,点头说道:“前辈大义,晚辈愿为驱策,万死不辞。”

“哈哈哈。”李景天放声大笑,仿佛心中郁结一下子全部解开了,他起身拍了拍吴启仁的肩膀说道:“先把这药给小姑娘喝了吧,晚上篝火会我再找你,记得千万不能吃任何东西,连一口水都不能喝。”

吴启仁点了点头,没有问他原因,他也不是蠢笨的人,怎会想不到其中的缘由,看来李景天是打算先解决桃源村的魔障,那玩意儿很可能就是黑蛟搞出来的。

给初九喂了药送李景天出去时,吴启仁忍不住心中好奇,还是问道:“前辈,那碗汤药里最后一味药到底是什么?”

李景天神秘的笑了笑,“人中黄。”

吴启仁虽然不懂医理,却也知道何谓人中黄,当即苦笑一声说:“那我还是别跟她提喝药的事情了。”

送走李景天之后整整一个下午吴启仁都没有离开过房间,只说自己不舒服,期间还婉言谢绝了李福贵两兄弟的探视。

初九在喝下那碗药之后发了一身的汗,然后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吴启仁检查了下她体内的魔障,发现彻底消散了,这才放下心来。

待到日落时分,东边天空隐约能够看到月亮的影子,今日竟是难得一见的日月同辉之象。记得有个古老的传说,日神和月神相恋的时候,刺日的和煦光芒为冰冷的暗月带来了温暖,这是前世今生注定的情缘,若是有人间男女一起看到日月同辉,他们便会一生相守。

吴启仁想到这浪漫的传说,心中只觉得一阵落寞空虚,就在这时,一只柔嫩的手悄悄塞进了他的掌心,初九那欢快的话语声在耳边响起:“好美的余晖,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呢。”

吴启仁的心脏顿时猛跳两下,好似心头某根弦被轻轻撩拨了。他揉捏着手心的柔荑笑着说道:“日月同辉乃是天地阴阳之气达到了极限平衡状态,于道家而言,这是最适合修炼的时候,到了夜晚星辰显现,北斗七星依次闪耀,斗杓东指,天下皆春,那便是万物复苏之时,这本是吉祥之兆,可如今玉衡晦暗,天权闪烁不定,这种情况下出现日月同辉,恐怕是预示着群魔乱舞的时代要正式揭开帷幕了。”

初九听的云里雾里,偏着脑袋想了半天,突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如果我被妖魔捉去了,你会来救我吗?”

吴启仁愣了一下,低头看着小丫头两眼之中再次闪烁出的明澈光芒,心底顿时涌起一股奔腾波澜,他看着窗外李福贵一家忙活的身影,扬起嘴角笑道:“你若安好,则天地安。”

初九抿着嘴唇,白嫩的脸蛋顿时就红透了,情窦初开的少女感觉自己有点飘飘然,心中暗忖莫不是又中了魔障?

随着夜色渐浓,桃源村十八户村民全都聚集到了村口打谷场,众人拾柴架起了高高的篝火台,当吴启仁他们来到打谷场的时候,周围立刻人声鼎沸了起来,那兴奋的模样、灼热的目光,好似群狼围猎一般,令初九害怕的攥紧了吴启仁的手。

吴启仁看了眼村口的桃林,迷雾般的瘴气已经蔓延开来,“这场篝火晚会到底是招待谁的?”他冷笑一声,目光转向了李景天。

此时的李景天已经隐去身上的道气,感觉和那些村民没什么两样,他肩头扛着一个竹筐,底下还有血水滴落,里面也不知道放了什么肉。他没有与吴启仁对视,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严肃呆板的表情,不过吴启仁发现他手心里似乎攥着什么东西,露出一点边角,像是一根用黄布缠着的小棍。

篝火会名义上只是一次聚会,所以并没有什么仪式,李福贵作为村里的长辈,简单的说了两句话,给村民们介绍了吴启仁和初九,然后就请吴启仁点燃篝火台上的柴堆,当大火熊熊燃起的时候,这场晚宴便正式开始了。

这种篝火会本是北荒牧民的习俗,北江那里因为靠着北荒,这种欢庆方式颇受当地权贵的喜爱,所以倒也屡见不鲜,只是没想到在南江居然也能看到。

初九坐在吴启仁身旁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尤其是知道村民们其实是地缚灵时更是忐忑不安,可是当那大盘烤肉和水果端上来时,她还是忍不住狠狠的咽了两口口水,不过想到吴启仁事先交代不能吃任何东西,他也只能瞪着眼睛干咽口水。

李富贵见吴启仁和初九坐在那什么也不吃,于是凑过来扯着嗓门说道:“公子,你怎么不吃啊?是觉得咱村里酒肉不合胃口吗?”

吴启仁摇头歉意的说道:“确实没有胃口,不过并非酒肉的问题,还请见谅。”

李福贵闻言,眼睛眯成了一道缝,瞥了眼初九,见她竟然眼观鼻鼻观心,丝毫不为面前的美食所动,于是也笑着说道:“那就吃点水果,这个季节的时令水果还是很甘甜的,还有这桃干,都是村里自家腌制晾晒的,味道不比鲜果差,在山外头可吃不到。”

此言一出,初九顿时就泄了气,痛苦的揉着肚子,嗓子眼里发出呜呜的哼唧声。

吴启仁见状不由担心的问道:“你怎么了?”

便听初九貌似虚弱无力的低声说道:“我…好…饿,我能不能先填饱肚子,你不是有药马,大不了吃完之后再喝药呗。”

“啊?”吴启仁一时没转过弯来,过了一会儿才苦笑道:“你这丫头,我若告诉你那药汤中加了人中黄,你还有食欲吗?”

初九闻言登时浑身如过电一般猛然抬起了头,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满脸难以置信的模样,那表情痛苦中带着绝望,似哀伤却又愤懑,喉头滚动间,一口苦胆水便朝着吴启仁喷吐而出。


  https://www.biqivge.cc/book/64899565/88413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