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 第九百零三章: 寨英古镇

第九百零三章: 寨英古镇


  寨英古镇位于松桃县城西南部50公里处。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今天我们就到寨英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东门,石门的顶部是一幅太极八卦图,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寨英原本不叫寨英,明初是一个三面环水的苗寨,寨内长满茶树,间有参天的古木和茂密的竹林。由于小寨长期掩映在竹木葱茏之中,加上四周山高林密,阳光时隐时现,故称“再荫”、“遮荫”及“寨荫”。后来,一儒商来到“寨荫”,觉得这地名太俗,便改名为“寨英”,喻为“这个寨子一定会英才辈出”之意。

  寨英古镇系五大名镇之一,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民居建筑86栋,有2处会馆类建筑,2个古井,消防池8个,30处手工作坊加工点,各种商铺50余处,城门4个,城墙673米,码头4处。城如葫芦”,一墙七门,五街六巷,有“何和顺”、“裕国通商”、“冉家盐号”、“协裕祥”、“富华”、“吴祥泰”、“同德祥”、“同兴昌”、“易和兴”、“曹易和”等十大商号,丁字结构的街道系统构成寨英古镇别具一格的显著特征。

  这条街是青石板路,明万历年间以后,寨英一带由军屯地转为民垦地,寨英就成为梵净山区域内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商业从此日趋兴旺。到明朝后期,商埠贸易达到鼎盛期,成为“裕国通商”口岸,是川盐湘货的重要转运地,旺期日进出五吨以下船只总在四、五十号,日达客商都有四、五百人上下,故有“小南京”之称。临街的柜台经营项目增多,贩运活动规模加大,从沿河码头卸船的川盐改用人力挑背,经甘龙、乌罗到寨英上船,每天从木黄挑纱线、土布、蓝靛,从堡脚、落满挑大米、药材、朱砂的挑夫遍布于道,沿途的饮食、住宿等服务活动也随之兴起,主要商道上几乎三里一食店,五里一铺舍。水路寨英河更显繁忙,大、小水门每天停船近百只,寨英各街道店铺林立,每天人流不断,原逢三、八赶场期,这时变成了“百昌场”。

  “冉家盐号”商号位于北门街西侧,冉崇光开设,专营食盐。占地面积210m2,建筑面积140  m2,面阔2间共8.4m,左间为门合大木门,右间为铺台,  3进2个天井,木结构双开印子门,主体建筑包括左大厅、铺台、第一天井、过厅、第二天井、耳房等部分。右侧封火墙前部上方有三重鳌头,右侧封火墙与“吴祥泰”相隔。

  寨英古建筑群整体上坐北朝南,形成明显的南北中轴线,因地形的变化又形成多个中心,数条轴线。街巷间的连接采用“丁”字结构,古建筑群内共有10多个“丁”字道口,“丁”字结构既象征人丁兴旺,同时这种结构本身也打破了视觉上的直视效果,常使入侵者因不熟悉路道而张皇失措,也使寨内民众在强敌入侵时便于躲藏、疏散或拦截入侵者。主要街巷之间有“卡子门”隔开,“卡子门”的作用是对某一街区进行临时封锁;街巷地面系青石板铺漫,石板下有排水沟连通街巷两旁建筑的下水道,构成排水系统,自流供水设施连通消防池,构成供水、消防系统。


  https://www.biqivge.cc/book/60601/120107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