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鲜红翠绿半尘埃 >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七回课题组不慎陷争议金扳指献计解危局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七回课题组不慎陷争议金扳指献计解危局


听了加凰的话,一时之间梁嘉尚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了很长时间,表面上看是在思考,实际上是放空了自己。终于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生活的一个平民作为主角的年代,那样一个年代,平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不像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年月,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上。他们的身上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掩盖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加凰说:“你们这些文史出身的人跟我们这些理工出身的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感受是总有一些圈子外的人对我们的领域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甚至左右着我们这个领域的走向,对于我们来说理想的情况是这样的,外行人通通闭嘴,只能听到我们这些内行人的声音。我们希望大家做出的选择是相信专业、相信精英、相信权威。”梁嘉尚说:“可我没有从你前面的话里听出这样的意思。”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惑当中,比如明朝初年蒸蒸日上,那个年月个人财产不是那么受到保护。江南的富人经常被朝廷迁到凤阳或者其它一些没有那么富裕的地方,那个时候,官仓聚集了大量的钱粮。到了中晚明的时候,个人财产越来越受到保护,民间积蓄的财富越来越多。至少近些年一些人是这样听说的,钱粮存放在官仓里,不如存放在民间。在民间如果财富比较平均还好,如果是集中在少数大户的手里,情况就非常糟糕了。

        明朝初年的时候,整个社会一片肃然,大家被严格的礼法束手束脚。等到中晚明的时候,风气越来越开放。如果可以选择很多人,也许宁愿生活的中晚明,而不愿生活在明朝早期。早期的明朝官仓储蓄着大量的钱粮,民间的财富很少,但是比较平均。中晚明的情况有变,官仓里存放的钱粮越来越少。民间储蓄的钱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民间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集中。有一天关起门来,只有几个密友在一起闲聊。梁嘉尚说:“其实历朝历代都会是这样一种情况,初年的时候相对来说官仓储蓄的财富比较多,而民间储蓄的财富比较少,但民间的财富相对平均。随着时光流逝,民间的财富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贫富的差距也日益拉大,越来越多的财富往少数人手里集中。这个时候官仓里储蓄的钱粮相对来说就少了太多,但有时候在大趋势变化之下,会出现一些反弹,我觉得眼下我们就在面临着这样的反弹。”

        其中一位密友说:“我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明朝到底因何而亡呢?”梁嘉尚说:“很显然一个原因不足以让明朝倒下,而是多个原因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但在多个原因当中存在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明朝没有办法克服这样一个问题,社会财富总体上在增长,但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财富往少数人手里集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官府的办事效率越来越低下。办事效率之所以低下,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富裕人士与官府里的人越来越多的结合在一起。这些富裕人士不会主动把自己的财富交给官府,而是跟官服里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去贫穷人士那里搜罗钱财。这状况跟《让子弹飞》里的汤师爷想跟黄四郎联合在一起,向穷人收钱的情形一模一样。这样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贫穷人士被越搜罗越干净,官仓也越来越空,与此同时富裕人士和官府里的一些人赚的盆满钵满。在宋朝这样一种情况非常的严重,中晚明的时候也是如此。假如有人想用什么办法来打破这种情况,让富裕人士从自己的钱财当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官仓,这些人就会非常的愤怒。王安石之所以最后没有办法成功,是因为他在没有得到贫穷人士支持的同时,又遭到了富裕人士的反对。”

        这些密友一个个听的目瞪口呆,梁嘉尚接着说:“这是明朝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当财富不断的往少数人手里集中的同时,另外一部分人手里的财富不断的在流失,然而在社会上却感受不到他们的怨气。因为这些人没有办法为自己辩护,而那些掌握着财富的人有利用职权为自己赚取财富的心,但他们没有觉悟,把自己的钱掏出来填补官仓。没有足够的钱粮就没有办法购置足够多的盔甲和战马以及兵器,没有足够的钱粮,就没有办法给那些士兵们支付军饷。既没有足够的盔甲又没有足够的钱粮,与此同时兵器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想抵御外侮是不可能的。”

        这些人聊得昏天黑地,姑且安众不表,只说随着数据的不断公布,对课题组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有人公开指责课题组。没有把精力用在科研上,而是抛出一些数据来吸引大家关注,并且用这种手段来骗取经费。这种说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而课题组在这种质疑之下越来越被动。加凰说:“这可怎么得了呢,要是他们的指控坐实了,我们很可能被戴上学术不端的帽子,从此再也没有办法在这一领域混。”

        再一次对林南一进行催眠的时候,加凰把这件事说了。为此林南一感到非常的内疚,但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帮助他们脱困。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金扳指开始说话了,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指责,是因为一些人听到了他们不愿听的声音,要想从中脱困就是我们去说一些他们愿意听的内容。”于是从这一天开始,他们逐渐生出了另外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大多都是在称赞朱子,于是在那些指责声之外,又出现了一批支持的声音,而指责的声音却越来越弱。为了了解相关的情况,一些文史专业的教授组成考察团来课题组进行考察,下回分解。


  https://www.biqivge.cc/book/52741982/231375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