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当世缘 > 第20章 夜谈闻惊变

第20章 夜谈闻惊变


第二十章

        易连文是踏着暮色回府的,待用了饭,换了身家常的石青色长袍,便坐在了书案前拿了本书随意看着,只是眼神空灵,心思不知在何处。

        “老爷,大小姐过来了。”,这时,身边的小厮进来回禀道。

        易连文这才收了心神,让人请了易莲进来。

        易莲进来之后,见父亲在窗前的大炕上坐着看书,便径直过去微微躬身请了安,便捡了对面的交椅坐了。

        “那椅子怪凉的,上来坐吧。”,易连文关切的说道。

        易莲应了。

        “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可是有事?”,待妙芝重新上了热茶,易连文方问道。

        易莲笑着回道:“父亲近日公事繁忙,女儿已是好久没有见过父亲了,今日特来请安。”,说完顿了一下,继续道:“同时还有一事,女儿实在是拿不定主意,请父亲示下。”

        “哦?”,易连文闻言也是来了兴趣,“何事?”

        前日,女儿应尔然郡主之约赴宴,有幸结识了余庸的孙女,今日余家小姐给我们姐妹二人下了帖子,女儿不知作何安排,所以来请父亲拿个主意。”,易莲轻声回道。

        易连文听完,不由得看向女儿,心里满是愧疚。寻常人家这种事情都有当家的主母来定主意,可易莲却要早早的为此忧心,当下之事倒是容易定夺,可易莲的婚事总不能还让她自己来操心吧,他差点都忘记了女儿早已过了及笄的年纪了,该定亲了。

        唉,易连文自责的暗自叹气,心想等忙过了这阵子定是要好好的帮女儿寻一门好的亲事。

        “父亲?”,易莲见他久未答言,疑惑的喊道。

        易连文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无碍的,余庸如今和良家结亲是下了圣旨的,朝中已有不少大臣和余府有了走动,咱们家倒是不打眼。你明日让你祖母身边的秦嬷嬷开了库房,捡了合适的拜礼出来,再叮嘱叮嘱你妹妹的礼数便是妥的。”

        易莲笑着应是。正准备起身告退之时,又听到易连文说道:“过几日外地述职的官员便要进京,你叔父也是要来的。”

        易莲早先听祖母讲过,倒也没有意外,继续听到,“你叔父这次应该是谋了京里的缺,以后便在家常驻了,这家里有你婶婶操持,以后你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说到这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继续补充道:“有你婶婶在,以后你们姐妹也可以在世家大族里多走动走动,不要常闷在家里。”

        易莲猛地懂了父亲话中的意思,是呀,她们姐妹也到了婚嫁的年龄,是该走动走动了。

        “父亲再忙也要注意身体,这书房进了冬日最是寒凉,父亲可不要久待。”,易莲转言道。

        “为父知道了。”,易连文笑着说道,也不再赘述。

        易莲见天色已是黑透了,便起身退下了。

        入夜,易莲躺在床上久久不得安眠,心思百转。

        她已过及笄,按平常人家的惯例该是早就订了亲的,可家里却从未提过此事,父亲还可以说是公事繁忙,无暇内宅顾及之事,可祖母竟然也从未在她们姐妹二人面前谈及此事,实在有些不同寻常。

        易莲一时也是想不明白,便也不在强求,慢慢安睡了。

        这时,皇城之内同样有人睡不安稳。随侍的大监卫海已经进去禀报了一次了,这时站在明黄的帷幔前踟蹰不前,心里不住的暗骂:“不省心的老犟驴,想死也不能拉我一起呀!”

        就这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卫海只听里面传来了起身的声音,忙吩咐身边的小太监掌灯,待丫鬟们收了床帏,卫海紧着上前躬身回禀,还未开口,只听吩咐道:“领了余庸去外间等着吧。”

        卫海也不敢抬头看皇上的脸色,忙不迭的下去了。

        外间的西侧间,临床的大炕上,不过摆了寻常的靠枕和一个案几,颜色已有些旧了,若不是那抹明黄谁能猜到这是皇上的书房呢。余庸坐在炕前的交椅上,脸色有些苍白,思绪一时跑的好远。

        听见外面脚步声渐渐近了,余庸稍敛了心神,起身迎上前去,躬身跪下请安后忙站到了一遍。皇上叫了起身后便不在看他,径直走到临床的大炕前,坐下后捡了案几上的一本书扔给了余庸,余庸低头看到,书的封页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百家姓》。

        “孤幼年随先帝迁都于此,承蒙太傅教导,启蒙学的第一本书便是《百家姓》,老师可还记得?”,皇上语气轻柔的问道。

        余庸当然记得,昔日,皇上便是在这西侧间读书,西侧间背阴湿冷,入了冬日更是难熬,可幼年之时,皇上却从未叫苦失课,自那时,余庸便对皇上有了不一样的希冀,也许这江山有了更好的可托之人。

        遂恭敬的颔首道:“臣记得,陛下天资聪颖,三日便熟记此书,实在难得。”

        皇上突然眼神灼灼的看向余庸:“这《百家姓》合百家之姓氏,自那时起,孤便志愿统一南北,让我晋国成为真正的百家之姓之地,如今,北伐在即,孤多年的夙愿就在眼前,太傅何至于如此阻拦?”,说完皇上看向余庸的眼神似乎包含着浓浓的失望。

        “皇上有如此大志,是晋国之福,臣也深感欣慰。”,余庸起身躬身说道,又话锋一转道:“大军开拔,军资自是从民中来,若再大肆征兵,民生不堪重负,晋国那时纵使北伐大捷,也是伤了根本,国家危矣!”

        “放肆”,皇上不由呵斥道。

        一时间空气安静的可怕,旁边侍奉的卫海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咳了两声。

        这时,安坐的皇上突然站了起来,甩了衣袖,边往外走,边不耐的说道:“危言耸听,不知所谓。”

        卫海猛地跟上,右手揽在袖子里悄悄的向后摆了摆。

        可余庸却不愿就此罢休,话语早在皇上离开屋子前先出了口:“皇上难道想步旧卫之后尘吗?”

        皇上闻言猛地挺住了脚步,僵直了身子,却并未回头。

        卫海却忍不住转过头来,暗暗的拿眼睛瞪向余庸。

        “太傅从不是苟且之人,旧卫亡国之日,太傅却偏偏领了百官率先出城投诚,孤不解。”,皇上语气悠悠说道。

        久久未听到答复,皇上便转身坐到了书案前,靠在椅背上,面色凛然。

        余庸起身上前,重新跪下后说道:“臣愚见,晋国北伐尚未时机成熟,前方便有来路虎。”

        “你说的是魏四海。”,皇上肯定的说道。

        余庸颔首道:“陛下英明,魏四海如今手握三十万大军驻守北面,十二座军镇皆归入其治下,晋国与北余之战,必然要越过北疆,若大战之时,魏四海临时倒戈,大军腹背受敌,成围堵之势,晋国将生机无望。”

        皇上似乎并没有为他的话波动几分,嘴角似乎带着三分笑意,转瞬即逝。

        卫海觉得自己定是看错了,怎么看见皇上笑了,不由的揉揉眼睛。见皇上轻瞟了他一眼,会意下忙退了出去。

        “如鲠在喉”是早已预定的结局,如今这条刺越扎越深,□□已经成为命定的事实,可如何拔却需要细细盘剥推敲。

        “太傅可有良计?”,皇上虚心问道。示意余庸坐到身前。

        余庸也不虚让,落座后方说道:“如今魏四海手握大军,占尽地利之势,强攻胜算不大。”,说道这里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诛人诛心,魏四海现在年近花甲,膝下只有一子,资质实在平平,未来袭承魏家军,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想必魏四海同样认识到这一点。自古以来,权柄是把双刃剑,能出击杀敌,也能伤及自身,魏四海如今只留了这么一点血脉,必是要细细筹谋培养可用之人才是。”

        “可人心最是难测,养虎终成患呐!”,皇上突然感慨的说道。

        “所以,魏四海绝对不会在几年间就轻易谋反。”余庸接着说道,“若晋国此时与北余修的通家之好,几年间腾出手来,解决北疆的心腹大患,到那时军资充沛,陛下统一南北便指日可待。”

        “哈哈哈,知我心者老师也!”,皇上突然笑着说道。

        余庸有些不明就里,迟疑的问道:“那征兵的事,陛下可有决断?”

        皇上看着他,似乎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的心里,说道:“太傅放心,不出几日必有人上奏反对征兵的事。”

        余庸更是疑惑了。

        皇上耐心的说道:“太傅是关心则乱了,不过你那个亲家倒是明白的很哪。”

        “陛下”,这时卫海在外面低声请示道。

        “进来吧,何事?”,皇上示意卫海上前问道。

        “回禀陛下,城防营的刚才来报,说城郊的半亩营走水了!”,卫海欲言又止的回道。

        “既是着火了,即时遣了防火营过去就是了,来这里烦劳什么?”,皇上皱着眉头说道,说完又似乎想到了什么,呵斥道:“吞吞吐吐什么,我看你现在是差事都不会当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6614824/252908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