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奇妙的默契
车行驶在砂石搓板路上,颠簸的厉害,顾长青的意识有些恍惚,她觉得在一旁开车的是陆扬,自己坐在副驾驶,两个人,一辆车就这样向着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过的生活一路开去。哪怕前方的道路多坎坷,多险要,她都不会害怕,因为她和她的爱人在一起。
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顾长青使劲地闭上眼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困了,睡着了的样子,可是眼泪还是从眼角渗了出来,她调整了一下身体,把自己的脸面向窗外,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和三年前的山水似乎相似,但她知道,在一旁开车的不是陆扬,是跑。
刚过晌午,车驶入一个镇子,顾长青收回思绪,假装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问跑:“这是到哪儿了?”
“盐井镇!睡醒啦?”
“盐井?就是那个产桃花盐的地方,这儿还有一种美食的叫?叫什么来着……!”
“嚯,知道的还挺多,你是说‘加加面’?”
“对对对,就是‘加加面’,一碗只有一口,吃完再加,有人一次能吃50多碗呢!我是在《国家地理》上看的,觉得挺好玩的,就像咱门秦州的‘口水面’一样,咱们去吧!”
“行啊,只是你也别想的太好了,从面食大省来的人,对别处的面食最多只是尝尝鲜,要吃地道面食,还得去咱秦州啊!
吃饭略早,这个时间,在内地都没到饭点,更何况西部。跑半是征询半是肯定地说:“你想不想去看盐田?咱先去看盐田吧,看完过来刚好吃饭。”
“好。”顾长青乖顺的回答,其实在顾长青的思想里,是一个不爱操心怕用脑的懒惰的人,有一个可靠坚定的人带着她,给他安排好一切,而她只需跟着走就好。她一直以为陆扬就是她的那个人,没想到,那只是自已的一个幻想,一个扑空了的梦。
跑看了一眼顾长青,没想到她会如此乖顺,这么多天,他已经多次领教了她浑身、随时撑开的刺,没想到她只是轻快地“嗯”了一声,却让他的心软软地不知所措。
没走多久,就来到一片较为开阔的蛇形的河谷地带,顾长青顿时惊呆了,耀眼的阳光下,一块块红白相间的镜面似的盐天鳞次栉比地依着澜沧江两岸排列上去。
站在此岸看对岸,像一层层悬空的房子,再看脚下,深浅不一浓淡不同排列整齐的盐田依着山势河谷形成了一条优美的大曲线,映着蓝天白云,漂亮极了。
顾长青反身回车上,拿来相机不停地拍。跑站在一边看着她,一会儿又去和在盐田里晒盐的老人攀谈,问今年盐价,收成。看她差不多拍够了,又带她青顺着支撑盐田的木柱钻到盐田下方,一条条晶莹的盐挂就像一道道雨帘,也像南方山区溶洞里的钟乳石,密密麻麻。
顾长青想起了小时候房檐上的冰挂,小心地掰了一个很小的盐块,放到嘴里舔了一下,好咸!跑看着她被咸的打颤,嘿嘿地笑。
跑说:“现在不是看盐田的好季节,好时候。每年三四月的时候,这里漫山的桃花开的时候,是最佳的晒盐季节,那时的盐也叫桃花盐,比其他季节贵好多呢。拍盐田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时候,太阳刚落下山,但天还没黑透,每一块盐田就像明镜,会有无与伦比的光影。“哦,那得多美啊!明年桃花开的时候,我还要来!”顾长青兴奋地说。
两人在盐田间来回蹦跳,其实应该是顾长青在前面蹦跳,跑在后面跟着,顾长青早把沉重的相机给了跑,自己遇上觉得好的角度背景还让跑给她拍照片,她看跑拿相机的样子应该是会拍照了,但是拍的好不好的就不奢望了。
从盐田出来,跑开车返回镇上,跑似乎很熟悉,径直来到了一家“盐井正宗加加面”的饭馆门前,门牌上蓝底白字就像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刚到了饭点,但店里人不多。两人捡了一处坐定,店家是个年轻的纳西族女人,给他们端上几样泡菜,还有一盘子油光润泽的鹅卵石。开始上面,一人一大碗面,但碗里只有一筷头的面条,顾长青捞起两口就吃完,跑直接一口就没了。面条很劲道,卤汤很浓香。
跑喊道:“加面!”那老板娘笑吟吟的来给他俩一人又加了一筷头,两人埋头吃面,加一次面就拿出一个鹅卵石计数,顾长青吃到撑,放下筷子一数卵石,十五碗,跑吃了十八碗。
跑说:“真能吃,这么能吃还这么瘦,你对得起粮食吗?”
顾长青白他一眼说:“你没见过不减肥的女生吃饭啊!俺妈说了,能吃是福!”饭后,顾长青主动结了账,每人十八块。
自从听跑说了自己的大概经历后,顾长青对跑生出一种既怜惜又钦佩的感觉,想着他这几年四处流浪,到处打工居无定所,也挺不容易,自己再怎么,也要比他好点,所以想着这一路上,自己能多担着就多担着点。
她在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从现在开始,我雇你做我的专用司机和向导,薪酬就是管吃管住,不许讲价!”
跑嘴角一扯,淡淡地说:“真霸道!”
吃了饭出来,太阳正当空,天蓝的像刚洗出来的蓝布,肥肥大大的云团飘在头顶,有些还扯着纱线,如丝如缕忽近忽远。有树木的地方一片葱茏,没有树木的地方裸露着红褐色醒目的沙土,浓烈的色彩配着头顶疏密有致的蓝天白云阳光透彻地直射,晃得眼睛都睁不开,顾长青感觉有些醉醺醺的,她对着跑说:“那个藏区最大的天主教离这里不是很远吧?你带我去看看好不好?”
“哎,知道的还不少,是个不好糊弄的主儿!”说着,跑三拐两拐就拐进一个村子。
远远地看到一个高高的白色钟楼,上面有一个醒目的蓝色十字架。跑在教堂门口停下车,教堂的铁栅门是紧闭的,周围没有人,一只慵懒的小狗躲在门洞下阴凉的地方睡觉,看到有陌生人来,睁了一下眼睛又闭上,门口的粉色格桑花开的正好。
一切都像停止了似的,寂静安然。
跑试着推了一下门,有一条铁链锁着,然后转身对顾长青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找人。”说完就进了村子。
顾长青拿着相机坐在门口花园边上,一会儿拍拍流着口水熟睡的狗,一会拍一下艳丽的格桑花。没多久,看见跑和一个藏族装束的老阿妈走了过来。顾长青站起身给老阿妈打招呼:“扎西德勒!”
老奶奶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说:“扎西德勒!”顾长青愣了一下,才明白,这位老阿妈是天主教徒。老阿妈打开门锁,让跑和顾长青进去自行参观,自己坐在门口的木椅子上休息。
顾长青见过不少教堂的样子,但这个教堂的建筑风格最为奇特,从内到外都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完美结合。
教堂的外观,是一座以藏式方格门窗头帘为装饰的琉璃瓦房,配有彩色碎花玻璃镶嵌的巨大的门窗,高高的白色钟楼上方有两个对称的圆圆的窗洞,中间赫然镶嵌着一个蓝色的十字架。走进教堂,是高高通顶的哥特式大穹顶,但墙上的圣经故事,却是以唐卡的方式绘成的。圣母玛利亚像前敬献的是哈达,而立柱两侧却悬挂的是中式灯笼……
顾长青连连称奇,这样的中西合璧,这样协调完美的两种文化的融合让她叹为观止。跑告诉她,在盐井,一家人的信仰会不同,爸爸儿子信仰释迦摩尼,妈妈和女儿会信耶稣,各信各的,自由而相安无事。这样的现象,是盐井的一件奇事。
两个人告别了藏族修女老阿妈,继续北行。214国道两侧,能看到不少葡萄园和写着“葡萄酒”的纸牌子。顾长青问跑:“西藏也产葡萄吗?还有葡萄酒?”
“是呀,本不该生长的葡萄,早在十八世纪就随着法国的传教士来到这里了,从芒康到德钦沿着澜沧江两岸,家家都会种植葡萄,都会酿葡萄酒。”
“怪不得,在梅里时光喝的葡萄酒就是本地人酿的吧!那是我喝过的最好和的葡萄酒!”顾长青由衷地赞叹。
“算你识货,这一带的葡萄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法国的波尔多是一脉相承的。据说现在在法国,已经找不到这么纯正的葡萄种子和酿酒技术了,他们反倒派人来盐井引进葡萄种子和酿造技术了。”
跑把车停在一家买葡萄酒的人家门口,一个年轻的少妇接待了他们,跑指着60元/斤的红酒说来五斤!看着那女人用一个小塑料桶装好了酒,顾长青抢先付了款,跑也不和她争。只把酒桶拎上车,放在后备箱,然后关好后备箱,上车点火。顾长青结完账上副驾驶,关门系安全带。两人无交流但非常默契。
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风向流动,两个人相处,好似东风和西风两股风向对峙,你来我往的会形成一种属于两个人的气场,不外乎几种情况,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再或者东西风向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或者各刮各的,息事宁人毫无交集。无论两股风向如何对峙,需要保持一种稳定,对峙双方都觉得舒服的平衡感。
https://www.biqivge.cc/book/27235046/44696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