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91)

戏说中书街(91)


戏说中书街(91)

        九十一、打秋风

        用一句话概括:河南巩县的康百万家族首创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进入全盛阶段,到了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全面衰败。自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跨越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被说成是“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明清之际在民间广为推崇的三大活财神就是明代富可敌国的巨富沈万三、清代腰缠万贯的的康百万,以及查不到资料的阮子兰。

        康家的发达得益于康熙皇帝极力推行的治理黄河和发展漕运。当年的康百万康大勇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漕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仕不经商”的观念,他利用门前河洛之便,把生意由洛河走向黄河,进而走向全国,从而盛极一时。同时通过捐款修建黄河大堤,也通过捐纳买官,一方面博得皇上欢心,另一方面也使康家在地方上有了官场的保护。

        民间流传: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0年),清廷与攻入京城的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第二年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南阳巩县。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不知道太后和皇帝究竟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康家便做了两手准备,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行宫,在洛河上架起了浮桥,还在洛河边建造了五艘龙船。两宫皇太后和光绪皇帝虽然最后只在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可是第二天临走之时,当年的康百万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顺口说了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

        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其实这都是现在的康百万庄园编出来哄骗游客的,因为现在的人不知道当年的一百万是个多大的数字?约合现在值多少个亿?也不知道到了晚清的康家,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是早就没有了他们前辈那样“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接个驾、修座行宫、造几条船还勉强可以,可是再拿出一百万银票贿赂是万万没这样的财力了的。

        康家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大型地主庄园,总占地面积240多亩。保存至今、供游人参观的还有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作坊区、康氏家祠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97间平房,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康百万主宅院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的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被说成是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

        不过在南阳知府顾嘉蘅到访康家庄园的时候,虽然已过了康家的全盛时期;由于门户开放,海上生意和贸易日趋活跃,沿海一带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而位于中原腹地、又是传统经商思维的康家虽然开始走下坡路,可是依靠南阳传统的粮食、铁器和土特产生意向鄂豫皖陕川五省进行交易,还是很有些气候的,也还是很有钱的,既能出钱买官,也可以大做慈善,接待一下像顾嘉蘅这样的知府大人还是很有底气的。所以听到顾嘉蘅说到“打秋风”时,康百万哈哈一笑,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满口答应:“大人,别的不敢吹牛,秋风还是会让大人打的!”

        “那就好,那就好!”顾嘉蘅松了一口气:“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匪情紧急,修城造炮,花销太大,实在有些捉襟见肘,也绝不敢到康府上打秋风的。”

        “这是说哪里的话?大人可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康百万笑得很爽朗:“有什么事大人尽管吩咐,康某全力支持就是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105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