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37)

悠悠大公桥(137)


悠悠大公桥(137)

        ▲河滩上的搬运

        除了船帮,因争夺货源,抢别人生意而发生的码头争夺就是码头帮,而这样以械斗为主的争斗无论在长江码头史还是宜昌码头史上都是数不胜数,解放前“打码头”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码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宜昌水运业的发展,货物量的激增,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涌进宜昌谋生,不同籍贯的码头工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生存、保住工作,大多以同乡、同姓、亲朋的关系集结在码头上,组成一个个的帮口,团结起来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正如被称为“中国工运之父”的马超俊(公元1885-1977年)在《中国劳工运动史》中所说:“此是一种含有同乡性质之劳动集团,其目的完全在企图独占某一地方之某种劳动事业”。

        码头上的搬运公司以前叫力行,顾名思义,就是码头工人卖苦力的地方。力行由帮会里的封建把头控制,控制着整个码头所有的装卸搬运业务和力资的结算,也掌握着码头的所有劳动力和力资的分配,当然要对外八面玲珑,才能揽得到生意,对内也得软硬兼施,才能镇得住场面。这样的把头上面还有大爷,得时不时的奉献一些孝敬钱,下面也有百八十个工人,除了会从他们那里抽份子钱坐享其成,也得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提防自己的码头落入他人之手。

        为了争夺地盘和货源,同时也为了笼络人心、加强自己的队伍建设,头佬、带班的就会和自己手下的码头工人一起,参加到民间社会组织里去,首选的自然是那个号称“崇拜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讲的是江湖义气”的宜昌“西陵社”。那个汉留组织以“身价清,已事明,前山正,后山稳”为条件,通过恩(龙头大爷点头,即为恩拜兄)、承(当家三爷承行)、保(管事五爷作保)、引(汉流成员引荐介绍),履行诅咒、发誓的仪式,即成为汉流成员。

        加入西陵社最多的是士农工商普通民众,但也有各界名流参加。有政界的、商界的、银行界的、航业界的、教育界的、报界的、医药界的、军界的,致使王泉山的西陵社,形成了盘根错节,极其复杂的关系网,也使得西陵社近万人的汉留队伍,成分复杂,良莠不齐。但码头帮加入西陵社,无非就是在社会上找一可以斡旋、可以调解、可以投诉、可以讲道理的地方。

        同时各码头都会搞一些“烧把把香”和“结拜兰交弟兄”等封建活动。于是在宜昌各码头上就会出现有“四大金刚”“八洞神仙”“十三太保”“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将”等各种各样的小集团。在小集团里,彼此间称兄道弟,奢谈“义气”,还有些码头专门豢养械斗力量,不必做工,以作一时之用。一旦与别的码头稍有因由,便一呼百应地大打出手,甚至以死相拼。于是“打码头”之风日炽,发展到最激烈时,几乎年年都有较大械斗发生。

        这样的情况在上世纪民国时期经常可见。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099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