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74)
悠悠大公桥(174)
▲1908年日本横滨纺织女工
宜昌机械工业的开山鼻祖是“正顺机器翻砂厂”。
正顺机器翻砂厂的首创者李开荣原本姓简,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随其母下嫁来到李家,才改姓李。李家世代铁匠,在宜昌西坝开一家小铁匠铺。少时李开荣就跟继父打铁,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承接家业,时值宜昌大兴木船修造,通过承揽锻造船钉业务,获得较为丰厚的收益。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4年)留日学生黎阴三在宜创办“宜人”织布厂,这是宜昌首家纺织工厂,首次使用由日本引进的铁质织布机。时年30多岁的李开荣,在为其修理布机时,萌生学习砂铸技术念头。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底,从武汉购回数吨生铁和造型砂并且学得铸造技术、凯旋而归的李开荣,刚进家门就看见堂屋里供奉着他自己的灵牌,顿时大惊失色。
原来,李开荣虽然文化不高,却聪明过人,爱动脑筋,在外出采购时萌生现场学艺、回去自造的念头,就痴迷其中,几个月未与家里取得联系。而家人见李开荣数月未归,且久无音讯。情急之下便请算命先生卜卦,算出他已在外遇祸身亡,于是家人才会在家里为他置办灵牌,表示祭奠,寄托哀思。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李开荣在大公路内地会对面靠河坡创办正顺机器翻砂厂,修建厂房,吸纳学徒,添置化铁炉和翻砂造型设备,进行化铁翻砂,生产出布机齿盘,锻造出曲轴直轴等部件,继而与江南赵家棚木匠赵海林合作,做出布机木架。当年就造出一台铁木混合的脚踏织布机。这是使用砂型铸造技术在宜昌制造出的第一台机器,也是宜昌近代机械工业的开始。
当时宜昌周边普遍使用的还是很原始的旧式木布机,织布要靠脚踏、手扳和丢梭三道程序才能完成,生产效率极低。而“宜人”织布厂引进的那台日本布机,被称为“东洋高脚机”,尤其是经过正顺机器翻砂厂改制的“玲珑”布机则称为“仿东洋矮脚机”,和日本织机相比,改制机显得更为灵巧,只用脚踩就代替旧式布机三道工序,每天可织三匹布,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价格一台仅需15块银元。于是宜人织布厂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创办的“同吉祥”织布厂都前来购买。
随着铁木布机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李开荣位于内地会对面的规模狭小的厂房已不适应生产需要。于是,便在小南湖边和一马路处各购置一幢房屋,分别做翻砂坊和门市售卖。同时,李开荣亲赴汉口购回一台半旧的6呎简易手摇车床,一台撑压式手扳钻床,以及老虎钳、方块式螺丝扳和螺丝攻等,工人也增加到40人,使布机逐步进入小批量生产。
由于李开荣的宜昌正顺机器翻砂厂生产的“玲珑”牌铁木布机极大地减轻了织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宜昌及其周边的许多小型织户、织坊和织布厂应运而生,当阳、古老背、红花套、宜都、枝江、白洋、董市、沙市等地织户纷至沓来,踊跃购买。远销到鄂中的荆门、江陵、松滋、公安、石首、潜江、沔阳(仙桃);鄂北的樊城、老河口;豫南的邓县、南阳;湘北的澧县、津市、华容、常德和益阳等。
据回忆,从民国元年(公元12911年)“玲珑”牌布机开始向外埠销售,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是正顺机器翻砂厂产销最旺的时期,平均每年生产布机2000多台,最旺时,连续每天销售几十台。连曾经担任过秘书、后来的总检察长李六如也在他的《六十年的变迁》一书中回忆起自己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家乡湖南平江县,“集资办了一个织布厂,用的是宜昌出产的脚踏铁机。”而当时宜昌能生产脚踏铁机的,仅有正顺机器翻砂厂一家。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099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