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76)
悠悠大公桥(176)
▲红框内白色建筑为内地会
正顺翻砂机器厂开创了宜昌机械工业生产的先河这一点不假,可1921年6月,驻宜北洋军因饷银和开拔费酿成“宜昌兵变”(详见拙作《宜昌印象》),乱兵到处烧杀抢掠,正顺机器厂的厂房被烧、设备被毁,元气大伤的李开荣将工厂搬到宜昌城内北正街弥罗宫巷口(后来的小北门附近)惨淡经营。
到了抗战胜利后,李开荣的儿子李志奎在大公路内地会附近重建正顺机器厂。不仅购回了1台车床、2台钻床,购置了化铁炉和铸造全套设备,请回原厂师傅,招收新的徒工,在原有布机、压面机和轧花机等传统的“三机”之外,将原有的人力轧花机改进为畜力轧花机和水力轧花机,还制造出了弹花机、碾米机筛等新产品,就又成了“机器轰隆响,产品销四方。”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宜昌新区向城外长江下游的一马路、大公桥一带扩展,随着更多的轮船、更多的客货也在那里汇集,加上能给机械提供动力的永耀电厂也在一马路开始发电,尤其是抗战胜利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打米厂、压面厂、榨油坊的增多,脚踏车、黄包车、板车的增多,袜厂、织布厂、轧花机厂、缝纫店的兴起,就使得各种翻砂件、机械零部件的制造以及机器设备的修理进入到一个兴旺的时期,这也促使老字号机器厂也随之迁移,新的机器厂异军突起。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渝昌兴机器厂在靠江边的三道巷子开业。这家机器厂不像其他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厂规模也不大,作业方式也很原始,基本上都是使用手工工具和简易设备。而是技术力量很强,车床、铣床、刨床、钻机等设备齐全,仅车床就有6台。该厂最多时工人有上百人,以修理轮船为主。民国十四年(1925),浑名“陈痣胡子”的掌作师傅技术高超,曾经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全厂的优势,成功组装过一艘轮船,命名“江渝”号,开创了宜昌制造现代轮船的先河。
说来也有趣,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就有越来越多的机器厂在大碑巷附近相继崛起。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刘满银的渝兴隆机器厂、瞿新涛的新丰翻砂厂、、姚彩章的兴昌机器厂、范日华的华丰机器厂。而周禹阶的同义昌机器厂、吴熔陶的慎昌机器厂都在一马路,杜德远的杜德昌机器厂厂址在怀远路,阎建章的大昌机器厂址在大公路,而先后在二道巷子附近开业的小翻砂厂、小机器厂更有李源兴、万泰和、王发祥、龙盛昌、杜德昌、高兴顺、宜大昌、鸿昌、韩永昌、吴道生等名号。
在这些机器厂中,姚阿毛、张和泰等人合伙在一马路开办的兴昌机器店,除有拥有电动车床、刨床外,技术力量则比较强。如宜昌大名鼎鼎的顾阿金、黄福根,尤金生等高级工匠都在该店工作过,而吴熔陶开设在盐局(后来的市酒厂、现在的银海丽景小区处)后面的吴道生翻砂店,世代经营,翻砂技术为同业之冠。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099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