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379章 来嘛,互相伤害嘛

第379章 来嘛,互相伤害嘛


家信?

谁家好人的家信能把一个信封都撑得鼓鼓囊囊的?

正当杨少峰望着陈忠手里那个厚到吓人的信封发呆时,陈忠却把信封推到了杨少峰面前。

陈忠笑眯眯的说道:“皇爷说,组建一个专门的审计衙门这个事儿是驸马爷提出来的,韩国公和诚意伯都没听说过这个审计衙门是怎么运转的,所以要驸马爷大概的写上几句。”

嗯?

李善长和刘伯温不知道怎么弄一个审计衙门?

这他喵的不是纯纯的扯犊子吗!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拿起信封检查了火漆封口,然后取出了所谓的“家信”。

一页,两页,三页……八页,九页?

看着足足有九页的信纸,杨少峰差点儿就被气到原地爆炸。

不是,空印案是刘伯温捅出来的对吧?

既然空印案不是本官捅出来的,那你去折腾刘伯温啊,你非得来折腾本官干什么?

再说了,眼下都已经是洪武三年的腊月二十四,眼看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你个老登忽然拿出来这么多的问题,你确定不是成心给本官添堵?

心里越想越是不爽,杨少峰干脆对陈忠告了声罪,然后就拿着朱皇帝的家信回了书房。

来,让本官看看你个老登都有哪些题不会做,然后给你展示展示几百年后的高端解题手法。

第一个问题,老登罢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都司负责军事?

啧啧,这不是纯纯的扯犊子么。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大明在废掉行省制度之后就是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再加都司负责军事的省级结构,也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分权分治。

关键是没什么鸟用。

好像原本历史上的空印案就是在民、法、军分立之后出现的。

而且空印钱粮册子的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只是玩的更加隐秘一些。

归根结底,出现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大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税务机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司法和监察机构。

就以监察机构为例子。

都察院表面上不归丞相管,后来也不归内阁管,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

但是,都察院的升迁道路就那么一条,即便做到最顶层的左、右都御史也不过是正二品,手中的权柄别说跟丞相比,就是跟同样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们比起来也要差上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的品级一样,待遇一样,手中的权益却差了一大截,指望都察院的官老爷们都为爱发电?

如果还想冲击更高的位置,拿到更高的待遇,都察院的官老爷们就要想办法调离都察院,而在调离都察院之后,原本被都察院监察的百官就成了自己人。

这样一来,都察院还能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么?

大明的税务机构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以后说不定就要从户部调到其他衙门去做官,也犯不着因为那点儿俸禄就往死里得罪以后的同僚。

无奈的摇了摇头,杨少峰干脆提笔写了起来。

御史台改制。

既然他刘伯温不知道怎么弄一个审计衙门,那就干脆把他的御史台掀了吧,直接改制成大明顶检模式。

既然有了顶检模式,那大理寺干脆也改一改吧,直接搞成大明顶法模式。

顶检和顶法都有了,那刑部也不能再闲着,也得改一改。

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改制了,行中书省干脆也改制吧。

比如说行中书省里可以增加一个审计衙门,专门负责审核各个衙门的账簿,但是这个审计衙门不归中书省管,最顶头上司是改制后的御史台。

再比如说行中书省可以用承宣布政使司加提刑按察使司再加都司的模式,其中提刑按察使司下面再另设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二级下属衙门,然后再往府和县扩充。

还有就是地方官府的编制问题,吏、役什么的因为都是本地当差,且过度依赖于地方官老爷们,所以建议吏、役统统纳进不入流的编制,让他们正儿八经的吃皇粮。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之后,杨少峰还特意注明,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府,对于中书省和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等等衙门的运转根本就不太懂,希望朱皇帝多多垂询李善长和刘伯温。

另外,考虑到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年龄都比较大了,建议朱皇帝提前定下一个退休年龄,如果实在舍不得李善长和刘伯温,还可以考虑考虑返聘制度。

紧接着,杨少峰又将目光投向朱皇帝的第二个问题。

召集乡间老人进京问政,让乡间百姓可以监察地方官员,允许百姓去审计官府的账簿,允许百姓捆了贪官进京告状。

喵喵喵?

尽管早就在史书上看到过相关的内容,可是真把这些东西都摆在眼前后,杨少峰又很想问问朱重八那个老登到底是怎么想的。

召集乡间老人进京问政没问题,让乡间百姓监察地方官员甚至允许百姓捆了贪官进京告状也没有问题,可是允许百姓审计官府的账簿就多少有点儿扯淡了吧?

你确定那些大字不识得仨的老百姓能看得懂官府的账簿,能搞清楚四柱清册法?

最起码你也得先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才行吧?

仔细想了想,杨少峰干脆再次提笔。

建议推行召集乡间百姓进京问政,毕竟官老爷们只会陈述那些对他们有利的事实,没人在意老百姓的死活。

建议皇帝定期离开京城去民间走一走,亲眼见识见识真正的民间是什么事儿的,毕竟你朱皇帝出身微寒,你的儿孙经历过么?

不让他们出宫去见识见识,那不就是长于深宫,不识民间疾苦的典范?

建议广建社学,大力推行《洪武正韵》和《洪武字典》、《洪武算符》、《洪武算经》,等百姓的识字率提高了再研究允许百姓审计官府账簿的事儿。

杨少峰越写越顺手。

来嘛,互相伤害嘛。

朱重八你个老登折腾本官,本官反手就给你拉一坨大的。

反正一个问题几句话,大概的提纲都给了,剩下的就该是你朱重八和李善长、刘伯温他们头疼了。

毕竟本官没拿中书省的俸禄。


  https://www.biqivge.cc/book/99239085/12803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