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去小南屯学习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有其理由,最后还会有其结果。
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该坚持的才会有成绩,才会发展。
来到威世丽二十天后,这天晚上也是不忙,郭总过来喊我、王厨、还有冯经理一起去大南街的小南屯吃饭,说是小南屯生意火,去学习学习。
到了小南屯。
在外面看就是一个农家院。
那时候省城很多饭店都在经营家常菜,还没有十分地道的农家院,小南屯是第一家。
小南屯生意非常火爆。
进到里面,里面几乎全部爆满。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个时间段别的家饭店开始收拾卫生准备打样了,但是他家还有这么多客人,看来生意是真的好。
包房是没了,大厅还有两个空台,就坐了过去。
整个大厅墙壁都是用老报纸糊的,看上去就和过去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一样,桌子也是长条形方桌,凳子是长板凳,坐俩人的那种。桌子上摆的口碟是过去粗瓷兰花口碟,没有喝酒喝茶的杯子,有个军绿色的小茶缸,带把的那种,喝茶喝酒都用这个茶缸。筷子是老枣木的,看着就和在家一样。
说实话进到这样环境的店里,就和回到过去的大车店一样,有一种找回过去记忆的感觉。
服务员上身穿着碎花小袄,下身是一条黑色裤子,像村姑一样,手里拎着个白瓷的老式茶壶,给我们倒上茶水,看茶水的颜色是红茶。看惯了饭店服务员那种标准统一的服装,咋一看这种村姑打扮的服务员还有点新鲜感。
郭总问服务员:“丫头,你家现在还有包房吗?”
服务员说:“没了。”
郭总问:“没有吃完饭要走的?”
服务员冲着吧台喊:“吧台,现在有要走的包房吗?”
吧台也是大声喊:“靠山屯买单了,再有十来分钟就走。”
服务员问郭总:“一会儿靠山屯能空出来,你们要吗?”
郭总说:“要,我们进包房。”
服务员说:“那我叫他们留着,你先看看菜单,先把菜点了,好叫后厨先准备着。”说完把菜单放到桌子上,然后冲吧台喊:“把靠山屯留着,四位客人。”
郭总拿起菜单,是一张塑封的简易菜牌,不像别的饭店是一本厚厚的菜谱,人家简单,就是一张菜单。
郭总看了看递给王厨,说:“这个你专业,你来。”
王厨接过菜单,也是和郭总一样看了看,然后直接递给我说:“你是干家常菜的,你看看。”
我接过菜单。
菜单很简单,一面是菜品一面是主食和酒水。
凉菜十六道,看着都是家常凉菜,有“手掰猪肝”“农家大拉皮”“大丰收”“阿公下酒菜”,看到“阿公下酒菜”就想起自己研究的那道下酒菜,估计应该就是我研究的下酒菜,他家在前面加上“阿公”俩字显得有农家味道。热菜全是家常菜,只不过菜名起的片农家一些,比如:“过年杀猪菜”“舅舅的小河虾”“嫂子乱炖”“二舅妈的老茄子”等等,看着想笑,觉得菜名起的很吸引人,有家的味道。
有一道招牌菜吸引了我“外婆做的功夫鱼”以前就听说过“功夫鱼”,但是没见过,也没做过,听说挺好,于是就点了一条。
主食都是纯农家主食,“高粱米水饭”“玉米面大饼子”“菜团子”“菜饺子”“小米水饭”,看过之后我又点了一道小白菜炒猪肝,然后递给冯经理。
冯经理看着菜单,不一会儿就笑起来,说:“他家这菜名起的太噶了,有点土得掉渣儿。”
郭总说:“这才是特色呢,你看他家这菜单,简单实用,其实饭店根本用不着整那些菜,把好吃的、能吃住客人的做好就行,菜不用多,像他家这些就够用,整多了客人点菜都点不过来,也不知道啥好吃。”
“是,菜不用整得太多。”王厨说。
郭总说:“咱家就那样了,年前也不准备调整,看看年后啥样,年后要啥没啥变动咱们就大收拾收拾,也干一个农家院,在咱们那块儿保证好使。”
冯经理问:“不是说咱们那要扒吗?”
郭总说:“现在还没一定呢,到底啥样谁也说不好,年前是没啥事。”
“估计年后咱们那也得扒。”冯经理说。
“扒就扒,到时候到别的地方开一家饭店,要不然那些设备往哪放?卖了也不值钱。”郭总说:“到时候咱们也开一家这样的农家院,他家这是在大南,离咱们那远,咱们在大北边,正好咱们那附近还没有农家院,要是开一家保证行。”
我说:“行,客人现在喜欢吃家常菜和农家菜,大鱼大肉吃腻了,换换口味挺好,尤其是农家饭菜,更乐意吃。”
郭总说:“主要是得做出这个味儿来,别到时候做的饭店味儿不饭店味儿,农家味儿不农家味儿,那就操蛋了,整还不如不整。”
我说:“是,关键就是味道,必须做的得地道,让人一吃就是家里的味儿就能吃住人。”
郭总说:“小谭,我看你挺爱研究菜的,你的菜就有点家常。”
我说:“我倒是爱研究,但还差一块儿,还不行,照人家厉害的一比就知道差距了。我倒是一直研究像他家这样的家常菜,以后这是个趋势,客人也是从以前的吃饱喝足开始转向吃好吃健康上了,要是还和以前一味的把菜做成正宗,使劲的加调料估计是不行了,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原汁原味,就像人们说的得返璞归真。”
服务员过来说包房倒出来了,于是我们四人骑身进了包房。
包房里面装修的很有特点,墙上抹的是黄土泥,一进来好像是进了过去农村的住户家,最搞笑的是在抹着黄泥的墙上还挂着空调,黄泥墙挂空调,反差非常大,叫人一下就能记住。墙上很随意的钉着几根大钉子,钉子上挂着成串的红辣椒、大蒜、玉米棒子,给人的感觉和到了庄户人家一样一样。
包房里的桌子是八仙桌,凳子不是长条凳子了,是过去老式的木头椅子,靠背很高的那种,坐着很舒服。
坐下没多大一会儿点的菜开始陆续上来。郭总点了白酒,每人倒上一缸,给王厨倒的时候王厨说他不能喝酒,半缸就行。冯经理说挺大个老爷们还喝半缸,必须一缸,然后不由分说的给倒了满满一缸。
军绿的小茶缸看着挺小,其实挺能装,一缸就是半斤酒。
先上来的是“手掰肝”,把猪肝烀熟了直接用手掰成小块,蘸着蒜酱吃,农村过年杀猪都是这样吃,这样吃实惠,能吃出猪肝的淡淡苦味。吃肝养肝明目,最好是羊肝,这样吃是最好的,原汁原味,人体吸收的快。等炒肝也行,但是效果不如这样吃好。我倒是爱这样吃,喜欢那种淡淡的苦味,我家儿子不喜欢,他就喜欢吃炒的,还得是嫩嫩的那种。
第二个上来的是“农家大拉皮”。做的可真够粗狂的,黄瓜没切丝,直接用菜刀拍成块垫在盘子里,拉皮切成大条盖在黄瓜块上,上面撒着香菜段和大葱花,看着就和回到农村老家自己家嫂子做的一样,很有记忆感。带着两碗调味汁,一个是蒜泥汁,一个是麻酱汁,爱吃哪个就放哪个。
上来两个菜,大家也都尝了,味道还行,主要是感觉不一样,和在别的饭店吃饭的感觉不一样,在这有种回到农村的感觉。
郭总把酒缸端起来说:“今天咱们过来主要是来学习,吃饭还是次要的,过完年咱们也准备开一家这样的店,提前学习学习,好心里有个底。”然后看了我和王厨、冯经理一眼,说:“到时候还得靠你们仨,来,先喝一口。”
喝了一口酒,酒一进嘴就感觉火辣辣的,一看就是高度酒,至少五十二度。刚才冯经理倒酒的时候没看是啥酒,问她:“冯姐,啥酒?度数这么高?”
冯经理说:“烧刀子,到他家都喝烧刀子,度数高吧。”
我说:“高,但是好酒,纯粮的。”
热菜也上来了。
最后上的是“功夫鱼”。是用草鱼做的,整条草鱼没改刀,搭配着宽粉和辣椒,看着红亮红亮的,很有食欲。在外观上看这鱼炖了至少两个小时,味道应该全进去了。上面的红辣椒是东北农村自己家晒的那种,不是四川的红干椒。在家做鱼的时候也会放点红辣椒,味道挺好。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吃到嘴里,嗯,味道不错,很好吃,有一股大锅炖鱼的味道,这要是一条鱼炖绝对出不来这个味道。还有炖的时候加了农家大酱,那种回味儿在嘴里的诱人酱香味是买现成的大酱所达不到的,也挥发不出来。
这个鱼的好吃之处在于加入了东北红辣椒,东北红辣椒的辣度不是太高,但是有种香味是别的辣椒所没有的,把这个香味炖到鱼里头不但去掉了草鱼的土腥味儿,还增加了鱼的香气,有了盘旋在嘴里面的悠悠回味。
可以这么说,这道功夫鱼做的地道。
郭总、冯经理、王厨也都说功夫鱼做的好吃,赞不绝口。
郭总对王厨说:“老王,看着没,人家这鱼做的地道,你研究研究,咱家也上这个鱼。”
王厨说:“行,回去我研究研究。”
“你别光说不练,出来学习好几回了,你都说回去研究,也没看你研究一个,都他妈的白吃了。”郭总当兵的出身,说话很不客气。
王厨有点尴尬,说:“回去也研究了,你不是总不在家,做了你也没吃。”
郭总说:“我不在家你们就自己研究,觉得行就上,别啥都等我,我事多,整整就忘了。”
冯经理说:“你不在家谁敢随便上新菜,你不是大领导吗,你不发话谁也不敢。”
“你们总有理由,要是都听我的,我说啥整啥早好了,我还不知道你们那点心思,就是不爱说你们。”郭总接着说:“这回回去得研究了,过两天上边过来人检查,马上就年底了,咋说也得看看咱们啥样,咱们也得动动,总不能还是老三样,说不过去。还有就是听说上面要变动,整不好检查不合格就得把酒店收回去。”
冯经理问:“咋的,大领导换了?”
郭总说:“换了,连财务都换了,现在各个部门都开始重新审核评定,清算老底子,能自负盈亏的开始往外进行个人承包,亏损严重的重新组合,原来的员工直接回原来岗位,该干啥干啥去。”说着看看冯经理,直接说:“你要是不想回去继续管仓库,就得把饭店好好整整,还有,过来检查的不一定啥时候来,也不知道谁来。”
冯经理问:“不是说过年咱们那就动迁吗,还来检查啥?”
郭总说:“你还是没明白,动迁是动迁的事,审核检查是审核检查的事,咋说咱家饭店也是个部门,这个部门总不能没有吧。饭店现在要是整好了,生意好,到时候不就是个重新选地开店的事吗?要是整不好,啥也不是,到时候不就得重新调人过来换人吗。”
这回冯经理听明白了,脸上多少有了紧张的神色。
那天的酒我和郭总喝的很开心,一人喝了两缸,一斤白酒。冯经理喝了一缸,喝的有点心不在焉。王厨就是陪着,一缸没喝了,有点迷糊。
https://www.biqivge.com/book/99209350/5579143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