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 第五章 雅俗初入家塾读书

第五章 雅俗初入家塾读书


  浩瀚夫妻被磨了几个月后,突然惊觉时光流逝,几个月里家里都没干什么成样的事,尤其是没看顾到女儿,三个儿子还好,两个成家的都在各自院里,小夫妻们过着惬意的小日子,也累不着他们,一个小的天天在家塾苦读,更见不着烦心事,就小女儿天天满院子晃,似乎跟没人管一样。一屋子主仆全员上阵,大家几个月都在和一个有故事的贼斗智斗勇,想方设法把贼困在主屋,时时准备关门打狗,天天竖起汗毛瞪着眼睛备战,攻守双方为了战利品频频交锋,仿佛全员上台表演,就小女儿是这场大戏唯一的观众,天天屋里屋外晃来晃去,前前后后反复练习走路,见谁都笑嘻嘻的想问问什么,又不知道要问什么,可当时大家防贼防的厉害,除了一天三顿吃加上穿衣方便,其余的都管不了她什么。几个月折腾,一场历劫,陈夫人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忽然发现女儿坐在院里小竹椅上发呆,一下子挑起经脉,连连反思自己的不是。

  等浩瀚老爷忙完公事回来,陈夫人就和夫君商量着,耽误几个月家里一大堆事要打理,几条街的铺子要收价金,十几处庄子要派人巡视,家里几个做官的要紧着预备关系打点,还有三友功课不知怎样了,还没查看,小女儿还没物色好称心的丫鬟,这下要忙起来了,若再等等都快要过年了,现在两个媳妇也会治家理事,得叫着一起忙才好。不过事有轻重缓急,得先找个地方把女儿安顿个把月,浩瀚老爷有政务要忙,让保姆带,小女儿似乎又闷闷不乐的,浩瀚老爷就提出把女儿放家塾里,让荀先生代为看管一下,现在家塾里孩子不多,今年春闱刚过,离下一场秋闱大考还有两年呢,荀先生也不怎么忙,何况几个大一点的男孩子也都在家塾,想必女儿和几个哥哥在一起就不会闷了,而且送小孩儿去读书认字总是一件很高雅的事,夫妻俩一拍即合,立马就忙活起来。

  为了对去家塾读书认字的事表示郑重,陈夫人特意从以宝石雕刻技艺精湛著称于世的瑰宝奇珍阁为女儿定做了一只昆仑白玉莲花项圈,因为觉得像荀先生这样的才华卓绝的当世大儒应该不喜金银等俗物,整个项圈是用一大块通透无暇的极品昆仑玉雕琢而成,项圈上镂刻着别致典雅的莲花图案。上学堂不能大红大绿的穿的那么鲜艳,要有读书人的风雅俊逸,陈夫人这次给雅俗用绸缎扎两个圆圆的小发包,换上月白色缎盘金苏绣白鹭荷花琵琶袖圆领袍,第一天上学要穿圆领袍以示郑重,底下再配上水墨荷花白绫裙,戴上昆仑玉项圈,把个小孩儿打扮的小仙子模样,乍一看人都惊觉这小娃娃是不是天上来的。

  陈夫人早上牵着小女儿的手亲自送去家塾,家塾里得知消息,早早就在前排准备了个座位,照顾到三岁的孩子身量小,所以桌椅比其他的桌椅都要矮小一点,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桌子上文房四宝以及四书五经都备的整整齐齐。因为到的早,荀先生还没来,雅俗过去知道这是自己的座位,想起母亲前一天教的话就乖乖坐好,陈夫人再交代家塾里的小厮、打杂和保姆几句就回去了。陈夫人一走雅俗就回头张望起来,家塾里的哥哥们也都围上来看她,逗她玩,有的捏捏她的小发包,有的盯着她的小脸看,还用手指轻轻掏两下,有的拿着看看她的漂亮的新项圈,几个哥哥对她其实很熟很熟了,今天家塾里看到还弄得和第一次见一样。家塾里的哥哥其实一共也就三个,浩瀚大老爷家的常友,浩然二老爷家的常生,浩荡三老爷家的常安,三位老爷一家一个,其余的几个除了二老爷家的常秋比雅俗还小没到上学的年纪,其他的都已经考上进士或举人了,这样看来荀先生的教学任务也很轻松的。

  国公府家塾办了才没几年,但从这里出去的儿郎都是考中的,在大户讲究风水的情况下,这是一块绝对的风水宝地,兼办在国公府内,于是三位老爷当初就商定,通常不给外姓学子进来,即使是实在难以拒绝的话,那么也一定只能要品行端正,而且没有什么不良习惯的,子孙强则家业兴,绝不可容许任何斗鸡跑马的败家子进来带坏家塾氛围。

  国公府家塾的环境极其好,书塾房舍是带有前后报厦的五间悬山顶式大屋,有前庭后院,高大宽敞,窗棂户扇雕花奇异,内外装修极为清隽质朴,风雅成趣,水墨丹青屏风,古董国窑摆设,一色红木桌椅,名匠手工雕刻,更兼屋外庭院宽敞,花草树木有专人打理,品类齐全,有条有理,花卉终年交替开放,苍松翠柏四季长青,且房舍的位置朝向和通风都无可挑剔。书塾前报厦里,长日时时供着茶水点心,一日三换,厢房里有小厮和打杂轮番恭候差遣,但丫鬟不准进来,就是这次雅俗来,照顾到小女孩可能中途有需要,也就带了两个保姆,都是年纪比较大的。

  家塾里执教的荀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讲学经验丰富,是当世有名的国学大儒,他手底下教出来的进士举人数不胜数,最后入朝为官者也比比皆是,一生颇有杏坛美名,当时为了请到荀先生来自家家塾讲学,教自家几个子侄,浩瀚国公老爷何止三顾茅庐。其实荀先生虽然架子大,但是人很好说话,尤其有真才实学,是用才华令众多学子拜服的人,个人品德绝对堪为当世师表。雅俗一个女孩儿家的,三岁识字启蒙就得荀先生教导,也是三生有幸。

  刚学认字,四书五经肯定是摆设,陈夫人为女儿准备好了一本《声律启蒙》,让荀先生有空就帮忙教认几个字,才三岁,话都说不周全,也不指望一下子就学到什么,只要别叫她一个小人闷头闷脑憋坏了就行,荀先生欣然答应。

  荀先生饱读诗书,审美品味也不俗,对一个可爱到叫人看着心都化开了的孩子,心里也是很喜欢,想到自己孙子孙女这么大的时候,自己在外为了谆谆学子的功名前途,放弃了天伦之乐,如今想来也是十分叹惋,于是就把雅俗当作自己孙女一样教起来,时不时过去指点指点,教教认字,雅俗倒也不认生,能听荀先生的话。

  一年之计在于晨,上午的时光大多都是用来诵读的,所以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家塾生活都在朗朗书声中度过,几位公子读的是抑扬顿措,心神向往。

  《声律启蒙》对家塾里都忙着热火朝天考功名的公子们来说,不知早几年就都不放在眼里了,所以一个家塾里坐着的,人人都能教雅俗,大家只要谁休息的时候,都顺便教教她,这个又教教,那个又教教,雅俗一上午能学好多句,而且都能读出来,但是一分开字又就不认得了,所以几位哥哥还是不如荀先生稳扎稳打,都太急于求成了。不过好在这样雅俗可以和哥哥们一起“摇头晃脑”了,小孩子读着认认真真有模有样的,来来回回虽然就那么耳熟能详的几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最后还读出自己是大学问家的感觉来,大家看着她摇头晃脑的小样子都想笑,原本还有些刻板的家塾因为这个小妹妹的到来,顿时充满了轻松的氛围,雅俗也暂时离开那些处处看着她,叫她这个也不能去,那个也不能碰的保姆们,快乐极了。

  渴了有茶喝,家塾里茶水供应十分精细,毕竟里面的都是家族未来的栋梁,因为雅俗的加入,还特意添了牛乳茶和蜂蜜水。嘴里没味道了有点心,家塾里的点心和雅俗日常吃的一样精致美味,但是雅俗感觉家塾里的还好吃一点,主要是看大家吃自己就觉得想吃。到了吃饭的时候,公子们礼膳很有规矩,何时就坐,何时起筷都要荀先生发话,而且讲究“食不言”,菜品荤素搭配,时鲜应季,如何吃饭,如何汤饮,吃完后如何漱口,都有规矩讲究。保姆原本要把雅俗抱走带出去吃饭,但是雅俗坚持不走,保姆们也只好留下来和公子们一起吃了,好在陈夫人身边的侍从都不是等闲之辈,都是见过世面走的起场面的人,留在荀先生面前伺候,也丝毫不失礼法风范。下学的时候几位公子集体给荀先生拜礼告别,感谢传道之恩,雅俗也学着一样做法和说法,众哥哥都笑着看她,然后几位公子迈着悠闲从容的步伐各自安静离开。

  晚上爹娘一起笑着问雅俗学了什么,雅俗把今天学的几句《声律启蒙》高兴的背给父母听,看着女儿表现的大学问家的气势来背《声律启蒙》,浩瀚老爷夫妻俩确实有点窝心,于是大加夸张的夸赞女儿,雅俗听着开心极了,觉得后面去家塾加倍努力学习读《声律启蒙》。

  家塾里的公子们,闻鸡起舞,昼夜苦读,在为两年后的秋闱大考做着准备,仿佛正在土里积聚营养的竹根,荀先生每日讲学督管,丝毫不曾懈怠,犹如竹林的管理种植者,兢兢业业,如此温柔的家塾启蒙岁月,也陪伴了一个小孩儿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


  https://www.biqivge.com/book/97813114/6526798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