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赛2
第二场的对手竟然是李西。。。
这场他们两个抽中的是二战中的基辅会战,梅寒抽中德方,李西抽中的是罗国。。。
这场看起来还是梅寒运气更好一些,确实从部署兵力来说,德方优势比罗国大的多。。。
这场战争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1941年6月在罗德战场上战争爆发以来,罗军在闪电战的打击下节节败退。长驱直入的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罗军西南方面军形成钳形包围之势。罗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官和西南战区首长布琼尼元帅向莫斯科请求撤退,遭到最高统帅部的斥责。罗国禁止西南方面军的任何撤退,将布琼尼元帅撤职,命铁木辛格元帅负责基辅防务。
9月14-15日,德军两个装甲师顺利在罗军侧后会师,完成了合围,并从西南方向向罗军阵地大基辅会战举进攻。罗军拼死抵抗。这时,苏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被围的西南方面军五个集团军突围撤退。突围命令一到,罗军的抵抗立刻崩溃,部队陷入了混乱。罗军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守基辅城区。为了解救被围军队,铁木辛格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进攻外围德军,然而遭到德军第十七集团军的顽强阻击。被围罗军也向德军发起数次突击,德军阵地一度陷入危机,然而德军后援部队及时赶到,罗军突围失败。很快,德军第六集团军攻占了基辅。
罗军西南方面军消失了,五个集团军,60余万人惨遭歼灭
早在战争爆发前罗国重视经济因素因此把罗军最为强大的兵力配置给了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在战争爆发当天,西南方面军拥有87万左右的庞大人数,4525辆坦克(其中不乏威力强大的T-34和KV-1),1672架作战飞机,可见西南方面军的兵力非常强大。但是在11天的边境交战中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西南方面军未作任何准备仓促投入战斗,随即遭受重大损失,1218架飞机和4381辆坦克在在战斗中被击毁或丢弃使得西南方面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人数也降至63万人左右,其新式坦克几乎在先前的战斗中损失殆尽。可用飞机仅剩400余架。
1941年7月7日,已经遭受惨重损失的罗军西南方面军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形成对峙,从纸面上讲罗军拥有44个师而德军仅有40个师,由于在边境交战中损失严重,所以每个师的战斗力不及一个德国师的一半。德军的40个师中有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各5个,而且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南下的第2装甲集群与第2集团军使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德军投入基辅会战总兵力超过100万人(原80万左右),坦克581辆作战飞机为481架(第4航空联队,有轰炸机203架;战斗机166架;驱逐机39架另外还有60架俯冲轰炸机和13架远程侦察机)。
战役指挥官德军在战役中拥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作战经验与装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德军步兵师在基辅战役前几乎都是齐装满员而且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和冲锋枪,每个步兵营装备冲锋枪62支,主要是MP-38;摩托化步兵装备数更是达97支。每营装备MG-34机枪48挺,50毫米迫击炮9门,80毫米迫击炮6门,能够给步兵提供充分的火力支援,另外每个步兵团还装备6门75毫米步兵炮和150毫米步兵炮,12门以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德军步兵素质好,士气高昂,经过法国战役和波兰战役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有很强的主动性,在中下级军官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而罗军其步兵编制与德军相近但是每营仅装备不到30支的冲锋枪。罗军军队在苏芬战争中吃尽苦头才重视到这种兵器,到战前生产了约10万支“帕什金“冲锋枪,性能优于德军的MP-38。德军炮兵虽然称不上十分强大,但是火炮精度较高并装备了大量炮兵牵引车有着极高的机动性,因此火力能够充分发挥。相比于罗军的152毫米和122毫米火炮火力虽强大但严重缺乏火炮牵引车,炮兵火力无法充分发挥,德军炮兵依然占有很大优势。
罗军的坦克部队情况令人不容乐观,每机械化军下辖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满编3.7万人,拥有各型坦克1031辆,装甲车268辆,这是标准编制。而事实上,在战争爆发时没有一个罗军机械化军是满编的,坦克数量一般在500辆左右,有的甚至差到令人无法容忍的36辆。再加上边境交战中大量坦克和装甲车辆被击毁或丢弃造成原本实力不强的机械化军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并且,罗军坦克部队严重缺乏技术保障,损坏的坦克时常得不到维修。
罗军军队在坦克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巨大问题。罗军时常将坦克用来固守某个要道或据点作为固定炮台使用,失去了坦克快速突击的意义。在反击时又将坦克分成小股投入战斗而且是先前不加以侦察,战斗一开始就象蛮牛一样猛冲,又加缺乏车载电台靠旗语联络,与步兵炮兵协同也差,别说是与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悍的德国装甲兵对阵,就是进攻德国步兵的阵地时在对方猛烈反坦克火力打击下也往往是损失惨重。
德国装甲部队在战前进行了扩编,增加了装甲部队的数量,但同时也减少了一个装甲师内的坦克数量,在经过罗德边境交战实力又下降至原先的一半,但对于坦克数量庞大但缺乏后勤保障又在使用上存在巨大问题的罗军装甲部队来说要对付他们也并非易事。德军在战斗中将坦克集中使用,形成很大的兵力密度,能够轻松突破敌方的防线。
德国装甲集群强大的后勤保障措施使损坏的坦克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保证了前线获得相当数量的坦克,有利于对罗军纵深实施深远突击,为合围罗军重兵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德国空军、炮兵与步兵在战斗中又能与装甲部队密切配合促使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斗力更加强劲。
此时,罗军坦克部队的优势似乎就是他们少数的装备上,T-34在各项战术指标上都超过了对手,而KV-1更是德国装甲部队及步兵的噩梦,因此88毫米高炮成为了德军反坦克的法宝。只有少数装备了T-34和KV-1的罗军坦克部队在战斗中取得了一些漂亮的战术胜利,但罗军装甲部队中扛大梁的依然是性能差劲的T-26,与德军III号、IV号坦克的对阵中处于下风。
总的来说,在战役开始之前,德军无论是在部队数量以及官兵素质方面都要超过罗军,8月底中央集团军群挥师南下使德军的优势更加明显。罗军西方方面军已经被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个南方集团军群包围在了一个纵深达300公里的突出部,等待他们的是德军毁灭性的打击。
基辅会战结束,罗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阵亡。包括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内的66万人被俘。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被德军击毁或缴获。
由于德军统帅部及时终止了在中央方向的危险进军,转而南下攻击罗军西南方面军暴露出来的侧翼,德军才得以在基辅会战地区以较小的代价歼灭了七十多万罗军,并且由此导致了罗德战场上双方兵力对比的巨大变化,并尽可能的拉直了整个战线,大大改善了中央集团军群乃至整个东线德军的战场态势,并为其后向莫斯科进攻创造了有利的稳妥条件,也使中央集团军群在后来从莫斯科撤退的过程中不至于受到严重的侧翼威胁,并且最终将战线稳定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基辅会战使德军在广阔的罗军国土上注定要失败的速决不至于速败。事实上,德军在莫斯科失败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基辅会战耽误了所谓的最佳时机,而是在于追求速决战的德国决策层未能在战前充分的动员其人力、物力资源,以至于在罗德战场的大规模消耗战中过早的无以为继,并且最终遭到失败。德军将领们之所以将莫斯科的失败归结为基辅会战,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为了证明德国军队似乎曾经拥有依靠速决战击败罗军的机会,但是希特勒却把这个机会放走了。
基辅会战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德军在1942年开始不得不进行的持久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正是基辅会战使德军占有了乌克兰地区,使这里丰富的粮食和各种资源不仅不能为罗军所用,反而大大支持了德国的战争机器,同时还为德国进攻罗军的命脉--高加索油田提供了前进基地。从1942年至1944年中期,罗德双方斗争的重点一直在南部地区,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罗德战争的决战阶段--这正是该地区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从基辅会战对东线产生的影响来看,德坚决进行这场会战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会战可以被称为德国军事战略水平的最高体现。
梅寒显然明白这场战争,德军胜利的关键点。基本和历史步骤一致,发挥着装甲部队的特殊优势,很快就完成了包围网。
李西当然也知道这场是怎么回事,一开始就把部署放在阻拦连接点上面。但是每次阻扰包围结束以后,就发现事实上会出现更大的包围网。大军团战役中一两场局部胜利影响不到战役真正的结果。随着德军完成包围,胜负基本就已经分了。
随着大家都觉得梅寒又一次赢的时候,李西部署突围部队竟然从两道包围中突破了。。。梅寒只能被动的加紧,合击,即使德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也没能最后拦住突围出去的罗军部队。
随着时间的结束,两个人都愣住了。这算谁赢啊?
梅寒“李大哥,你是真厉害,要是当年是你指挥,罗军就不会丢了乌克兰了。。。。”
李西“不是。。。我们都看过剧本了,真要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很难说了。而且现在还不知道我们谁赢了。。。”
裁判组商量很久,最后依据战略任务和损失比例判定梅寒赢了。。。
梅寒“李大哥,如果这场时间再多一些,可能我就输了。。。”
李西看着梅寒“你啊,别妄自菲薄了,我们都知道这场是包围战,让你完成包围的时候我就已经输了。只是在被包围的时候,发挥的好了一点。所以啊,这场还是你厉害些,竟然没拦住你。。。”说完就哈哈笑起来了。梅寒听后也好受一些,一方面是得到了李西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李西没有责怪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第三轮,有两位同学面对对手直接退出,这样就剩下梅寒、王建川、潘龙三人。梅寒依然发挥了锦鲤的特性,轮空了。所以只要和王建川与潘龙胜利的人决赛就行。潘龙是南部军区某军副军长,为人成熟老练但是沉默寡言。
这场对决,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抽中的是海湾战争。。。。老王抽中米国,潘龙则是伊国,这场米国目标是全灭伊军在科威特的部队,伊国如果在单位时间内有部队在科威特幸存就判定胜利。但是军事力量差距太大了,而且王建川有小诸葛之称。怎么看潘龙都不占优势,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力量面前,计谋显得苍白。
海湾战争是米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国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国军队。1991年2月27日,米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国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
海湾战争是米军自南国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米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米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米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这场军棋推演,刚开始伊军就变成的聋子瞎子,指挥系统就没办法联系到各个部队。这是潘龙一开始就能预料到的,所以就把部队分散在各个隐秘地点。说实话潘龙没指望能打过王建川,只是想把时间耗完,用时间来判定胜负。
可是并没有向潘龙打算的那样,米军依靠信息化的优势,以极快的速度清扫了在科威特境内的伊国部队。虽然时间还有一半,伊国已经被消灭光了。
潘龙“我输了。。。”
王建川客气的说“其实你已经比当年的指挥官发挥的好了,只是米国装备优势太大。是装备胜利了,并不是我胜了。如果我们互换,估计会是我输了。。。”
是啊,面对那么强大的装备,有赢的希望吗?我们努力的发展装备是为了守护华夏,就算没有优势的装备,关键的时候还是要上战场。到时候不能用一句人家装备好,就主动投降啊。。。
你只知天命难为,却不懂人定胜天
https://www.biqivge.cc/book/97711075/85582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