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高古瓷败给明清瓷
“给我个地板价,合适我就拿了。”
陈松抬头看着王会长。
王会长心中一喜,盘算了下,道:“我可以再让五十方。”
七百五十万,这价格在陈松看来真的很便宜,就像是捡漏一样。
王会长继续道:“这价是我能出让的最低价了,如果再低,我宁愿自己留着,说不定哪天它就能价格上去。”
“哦?”
陈松眉头一挑,问道:“王会长此话怎讲?”
“你不知道现在高古瓷的市场情况?”
王会长有些诧异地看着陈松。
虽然和陈松接触的时间不长,能如此懂货之人不可能对市场不了解啊。
陈松心中一凌。
这交易最忌讳就是被货主发现买家不懂行。
可自己刚回华夏不久,连菜市场的菜价都没整明白,哪里会知道现在高古瓷的市场,就连随便一件古玩的行情都一无所知,昨天也只是不断尝试着砍价而已。
为了避免被王会长看出什么,他不动声色的摸棱两可道:“高......高古瓷一向很稀缺,这价格上去是迟早的事,艺术的最高境界向来以简单、质朴、厚重取胜,而唐末到宋元时期所生产的瓷器正是符合这一审美的最高标准,特别是宋瓷的五大名窑,达到了有瓷史以来的顶峰。”
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理解不了高古瓷是什么意思。
王会长听到陈松的话,不疑有它,感慨道:“是啊,可惜现在的收藏家逐渐偏年轻化,他们喜欢的是奢华的清三代瓷器,只有等他们真正把玩过清三代的奢华,元明瓷的壮观秀美后,才能体会到素瓷的典雅端庄,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陈松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自己对于高古瓷的定义不了解,现在也不好多问,不过听王会长的意思,宋代的瓷器肯定是属于高古瓷。
而宋五大名窑的颜色很简单,白、青、紫、蓝,器形也不复杂,除了定窑有划花、刻花、印花诸多工艺外,其余四窑均无纹饰或少有纹饰,的确十分素雅。
“除了收藏家偏年轻化,喜欢外观奢华的藏品外,最重要的还是政策问题和鉴定问题。”
王会长提及这个,压抑不住心中长久以来的想法,加上陈松水平也比他高,当下毫无保留地向陈松吐起了苦水。
陈松不时附和几句,听完后,总算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原来,高古瓷的定义也是存在不统一性。
第一种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高古瓷存在的各种条件、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个朝代各个窑口所烧成的各种瓷器。
第二种认为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达到科学意义上的标准,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应不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之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烧制的瓷器。
古玩商为了方便,直接将元代之前的所有瓷器都统称高古瓷。
而西汉距今约两千年,唐朝距今也有一千三百余年,即使在瓷器生产量较大的宋朝,距今也有一千余年,那么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无论是日用器还是宫廷里的官窑器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晚清民国时期,明清瓷器也无法与其相媲美,当时一只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价都可以抵十几只明清官窑瓷器,那时候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外国人才能玩得起,属于真正的小众化,一般的藏家是碰都不敢碰,高古瓷是独占鳖头。
如今高古瓷之所以变得不温不火的原因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搞基本建设,各地随之出土了大量的拌瓷、窖藏瓷和密址瓷等等,让普通人开始进一步认识高古陶瓷的本来面目,并且带着新奇感和神秘感以及一夜暴富的心态陆续涌入收藏行当。
由于国家文物法严格规定了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不得随意买卖,前几年,经销高古瓷的商人经常受到市场管理部门的打击,加上高古瓷也不能上拍卖会进行拍卖,以致高古瓷无法进入正常的艺术品市场流通。
加上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相比,年代久远不容易鉴定真伪,大家虽喜欢但不敢轻易碰触,目前的高古瓷除部分为各地的博物馆、考古所或者文物商店所收留外,有相当大量的精品通流散在民间,却又难以出手,造成高古瓷的价格相当低下,高古瓷完败给明清瓷的局面。
陈松听完后,心中惊喜不已。
价值和价格是两种概念,往往并不是等同。
价值是物体成形之时就已经固定,而价格却时刻在变,一件东西的价格高并不能说明其价值就一定很高,有可能是其它因素造成的价格虚高,而同样,一件东西的价格很低也不能说明其价值就一定很低,有可能是别人急于卖,减少利润而降低的价格。
物以稀为贵,高古瓷稀缺,价值绝对是不菲,现在因种种原因,变得价格低下,反倒让自己变轻松了,毕竟自己只是收,又不打算转让出去,只要藏品没问题,自然价格是越低越好。
“这高古瓷现在绝对是被世人低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去,恢复当初的霸主地位。”
王会长叹了口气,道:“古玩的交易建立在懂行,识货,出得起钱的基础上,现在经济是飞速增长,有钱人也越来越多,但钱都集中在做互联网的年轻人手中,他们的审美暂时还欣赏不了这种高古瓷的美,也是没办法的事。
“除非短时间内它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然单靠大家对它的理解来加深和认识,提高到能欣赏它的美还是属于遥遥无期。”
陈松摇了摇头,按照王会长昨天说的,现在古玩已经变成资本主导,想恢复高古瓷的往日荣光,谈何容易。
他坐直身子,道:“七百五十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要加个条件。”
“什么条件?”
王会长精神一震。
这件定窑划花八棱大盌说起来已经在他手里压了好多年了,期间也有不少人问过价,只是那些人出的价一个比一个低,这次拿过来,也是希望陈松能给他一个满意的价。
“我要检查被铜包裹的位置有没残缺,如果是无裂无缺的整器,我就要了。”
陈松指了指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王会长沉默了。
陈松的这个要求,让他变得非常被动。
作为古董商的他,对于瓷器为了掩盖瑕疵而包边的情况是异常熟悉,尤其是实用器,十件包边十件有问题,一查一个准。
古代的瓷器,并不是寻常百姓能用的,就拿碗来说,碗的历史绵延几千年,自从有了人类的文明史就有了碗的历史,但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碗却不是现在所看到的瓷碗,瓷碗的产生是很晚的事情,严格地说直到东汉晚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瓷碗。
在古代,普通人不可能用的起精细的瓷碗,平民用的基本都是粗糙的陶碗、铅碗或粗瓷碗。
陶碗的胎很厚,易碎,吸水强,强到能把在碗中盛放的粥中的水给吸掉,变成干饭这种程度,而铅碗长期使用对人体有毒。
所以能拥有粗瓷碗成为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更不要是精细的瓷碗了,甚至很多家庭只拥有一个粗瓷碗,平常只有一家之主和客人能使用,不像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碗在一个家庭中越来越算不上什么重要的财富。
瓷碗虽然比陶碗结实,但还是属于易碎品,稍不小心就打会碎,使用中再小心也难免会发生磕碰和损坏,相信每个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的经历。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碗坏了换一个就行,可在物资缺乏,瓷器价格昂贵的古代,非王公贵族是没人舍得换的,如果是碗口崩了,就找人在口沿包一圈金属边继续使用,如果是裂成几瓣,就只能找人锔瓷了。
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继续使用的技术,平常听到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使破碎的瓷器复原再生锔瓷技艺。
王会长一时间神色变幻不定,虽然这件定窑划花八棱大盌属于宫廷的物品,可经历那么多朝代的变迁,使用者不知换了多少个,期间哪怕被人收藏起来,可这后加的铜边,谁也保证不了是不是因为盌口有损才重新做的。
最终,他一咬牙,道:“行,我答应,就当赌了!”
陈松同意七百五十万的价格,比起之前的人出价来说,不知翻了多少倍,他感觉值得一赌。
何况今天不同意,在遇到下一个买主时候,人家很有可能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还不如索性一试,要是盌口有损,那自己也不用去想这事,为它再折腾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97648052/87772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