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剑断化蝶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西周荀侯青铜匜

第三百四十九章: 西周荀侯青铜匜


“那......这件青铜匜上的这些铭文可看出属于什么字体?”

        王会长可不敢奢望陈松能看懂铭文的意思,毕竟专业研究铭文一辈子的人能看懂几个字都属于了不得了,况且陈松还是一个少年,能有此造诣已经让他惊为天人。

        陈松伸手小心将青铜匜拿起。

        他可不敢像老太太那样,把西周的青铜匜当水瓢。

        看到上面的铭文笔法法刚劲,笔势匀称,纵横成行,求工有意,字迹遹通茂隽,颇具崭新的艺术风格,笑道:“这上面的是籀文。”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文字,也不知道老头子去哪里找到那么多古代的各种文字拓本译文,让陈松师兄弟对于古代各种字体从小就认识,尤其是最早期像甲骨文,金文之类的文字,反而比现在社会所用的简体字还要熟悉。

        铜器铭文的发展经历了简铭期、长铭期以及衰退期,西周至战国时期为长铭期,其中西周晚期铜器铭文的书体亦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字迹工整,书写便捷,笔道圆润,结构和谐。这种书体是中期第二类铭文风格的延续和发展,是大篆最成熟的形态。

        第二类书法刚劲,笔势匀称,纵横成行,求工有意,字迹遹通茂隽,颇具崭新的艺术风格,即书法爱好者所说的籀文。

        第三类与西周中期的书写风格相似,也是从那时演变而来,其间架松散、书写草率。

        “我就说怎么看着有些熟悉。”

        王会长想起了自己以前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春秋时期秦公簋,上面好像介绍到籀文,而且铭文的书写方式跟这个貌似一模一样。

        想到春秋秦公簋铭文是先墨书、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铸造而成,开创了华夏早期活字模之先导,不由问道:“那这件青铜匜到底是春秋时期还是西周的啊?”

        “西周的。”

        陈松看着上面的铭文,道:“这铭文写的是:‘荀侯稽作宝匜,其万寿子孙永宝用。’”

        “西周?”

        王会长一愣,掏出手机,翻开一组照片,递给陈松,问道:“那这图片上的呢?”

        “这是青铜簋,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是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从造型看有点像西周晚期的。”

        陈松看到图片上是一件造型极为特殊的圆形青铜器,盖与器身相合成一略扁而圆的形体,器侧为饰兽首的耳,无垂珥,盖顶有圆形大捉手,面饰瓦纹,缘以细密的勾连纹,盖沿和口沿每组纹饰间还设有上下相反的浮雕兽首,口沿下饰勾连纹带,腹为瓦纹,器身上装饰兽目交连纹、垂鳞纹、横条沟纹,圈足饰波带纹。

        翻看起其它照片,看到簋盖及器身均作细小盘螭纹,双耳上作兽首,簋盖、器身皆有铭文,字体与石鼓文颇为相近,盖和器上还各有秦汉间刻款。

        陈松看着字体规整严谨,疏密有致,静穆大方的铭文,不由读了起来:“不显朕皇且,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严,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獶......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刺刺(烈烈)桓桓,迈民是敕......咸畜胤士,盍盍文武,镇静不廷,虔敬朕祀......作吻宗彝,以邵皇且,其严御各,以受屯卤......多厘眉寿无疆,畯疐在天,高弘有麐,灶有四方......宜......一斗七升小拳......”

        读完后,陈松惊讶道:“这记载的是秦国建都华夏,已历十二代,威名远震,秦景公继承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武士文臣,人才济济,使自己永保有四方,这是为歌颂春秋秦公专门制作的簋啊!”

        “不错!这个也叫秦公簋,为春秋时期所制的祭器。”

        王会长心中震惊无比。

        妖孽啊!

        竟然能将青铜簋123字的铭和18字刻款毫无错漏的读出,并且全部正确!

        陈松激动道:“这簋是西县官物啊,王会长能否帮我拉个纤  。”

        王会长和郭春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陈松,张了张嘴。

        发现两人的异样,陈松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对方不愿意卖?”

        “已经不是卖不卖的问题了。”

        王会长苦笑一声,想了下,继续道:“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这个春秋秦公簋出土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被关中一名张姓古董商收购,贩运至省城兰州,因无识者,流传至南关商肆,用作厨中端盛残浆,后有识者发现非普通古物,以高价收购。到民国八年也就是1919年,春秋秦公簋为甘肃都督张广建以权挟势,占为己有,他离开甘肃时将此物带至天津,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张广建的后人以两千多元卖给大兴冯恕,1950年,冯恕的子女将春秋秦公簋等文物交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1959年,春秋秦公簋被移交到新建成的华夏历史博物馆展出,2003年,春秋秦公簋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春秋秦公簋详细的去向令陈松不由叹息一声。

        这春秋秦公簋已经藏于国家博物馆,哪怕自己再想要,也是不可能的事。

        何况已经出土的青铜器对保存的环境及其苛刻,他不认为老头子保管得比国家博物馆好。

        陈松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事,将手机递还给王会长。

        王会长问道:“这铭文我看样式和这件差不多,为何是西周不是春秋呢?”

        他们做古玩生意的,实在吃过太多亏了,已经养成带着质疑的心态去看古董,只要是能整明白的问题还有一丝疑问,他们都不敢言一定能断代。

        刚才他倒是从青铜匜的器形,锈迹等看出是西周晚期,但铭文的书写当时让他变得迟疑起来,因为铭文的字体和春秋秦公簋实在太相似了。

        “不一样,字体还是有区别的。”

        陈松解释道:“  簋是王室重器,铭文字形是西周晚期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但上面是先墨书、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铸造而成,  这种文字直接影响了秦篆的产生和发展,和石鼓文一起,为秦始皇时期秦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来篆书及其他书体的创造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和籀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是从籀文演变过去的,时间比籀文的要晚很多,何况青铜匜上的铭文记载的也是西周时期的荀国器,并非春秋的荀国。”

        荀国,也叫郇国,是一个诸侯国,在周成王初年,周文王的十七子姬葡分封商代郇国故地,即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山西省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都属于郇国的疆土,史称郇伯、郇侯,后为晋国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

        郇国专职控制和管理重要战略物资食盐的生产与运输,后史简笔为荀国,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汾水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也就是今山西省的临猗县西南一带,盛产岩盐。

        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  ,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后为晋武公所灭  ,晋武公将其地赐封给大夫原黯,是为荀叔,又称荀黯,国主后人遗留国名转变为姓,秦朝后演变为姓氏。

        《逸周书·王会解》对此也有记载:

        成周之会,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

        郇国,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国于郇。存灭:僖二十四年见,不知何年灭于晋。

        荀国,侯爵,姬姓。存灭:桓九年见,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原氏,是为荀叔。

        《毛诗.曹风.下泉》也有写道:四国有王,郇伯劳之。毛苌传云:郇伯,郇侯也。诸侯有事,二伯述职(伯音霸)。郑玄笺云:有王,谓朝聘於天子也。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音霸),有治诸侯之功。  

        《汲冢竹书纪年》曰:晋武公元年(前715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

        《左氏·桓公九年》:(前703年),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汲冢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又云“文公城荀”。

        李晓杰根据王国维《古本竹书记年辑校》,认为灭荀当在晋武公39年(前676年),正是曲沃武公去世的前一年。

        由此可见荀侯曾经的地位显要。      

        “西周荀国!那岂不是重器之中的重器,属于国宝级别!”

        王会长激动莫名。

        没想到忙活了一整体,临回去了还能遇到个大家伙!

        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华夏出土的青铜器并不少,尤其在近几十年来,光正规出土的青铜器,已经超过了十万件,在黑市上,还有更多的青铜器在流传,所以在数量上,青铜器并不算是稀有的东西,但它的价值就是高!

虽然早在舜禹时期,就有了青铜器的制造,但是其中最精美的,最有价值的,还是要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这类青铜器造型和风格,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当时,这都属于是贵族用的物件,还要有权有势的大贵族,并且青铜器在商周,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老百姓们就算再有钱,也是不允许拥有这样的东西。

        青铜器精湛的工艺水平以其极强的历史文化价值,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器,哪怕在交易流通方面有着诸多限制,却一直被认为是资深藏家才能够玩得起的,是一种高逼格的藏品,广受追捧。

        而且有铭文的青铜器,即便是很小的东西,也会价值连城,因为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

这件青铜匜属于带铭文的孤品,而且还是出自青铜器存世极少的荀国,可见其珍贵的程度。

        陈松点头道:“是的,西周时期的荀国显赫非凡,但因被灭后,宗庙被毁,重器不存,加上晋武公将其地赐封给大夫原黯,旬国青铜器数量微乎其微,能流传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三国以前,古代对先人都是非常敬重的,也没有人会做倒斗之事,所以诸侯的殉葬陵园让人一眼便知,但战争被覆国之时也成了被毁的重点,自然殉葬之物也未能幸免。

        小邱问道:“这青铜匜价值如此高,怎么出价啊?”

        王会长和陈松不由沉默地对视一眼。

        这无论品相,还是历史和研究价值都是一流,达到国之重器级别的青铜匜,还真没法去估算其价值。


  https://www.biqivge.cc/book/97648052/874660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