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云*******影 > 第4章 第四章

第4章 第四章


云颖三岁时,生母过世,从此就被嫡母养在身边,吃穿用度都是和嫡姐一样,云颖倒是攒了不少的零花银子,出嫁时,被冬梅收拾带了出来,应该不少。

        “好呀,奴婢这就去拿。”冬梅很高兴,端着水盆就出去了。

        看得出,冬梅很喜欢去逛集,女孩子爱逛街,这点倒是和现代一样。

        头发又多又长,也不知道该如何打理,云颖摸着自己的脑袋发愁。

        “小姐,奴婢这就帮你绾发。”冬梅进来,走到桌子边,把碗大的铜镜放在桌子上对云颖道。

        绾发这事,小丫头显然是驾轻就熟,手法十分熟练,很快就帮云颖绾了个随云髻。

        发髻高高的堆在头顶,发髻中心垫了一点假发,表面打理得光滑整洁,没有一丝凌乱,簪一朵淡绿色的金玉花枝,右侧一只珠翠点缀金步摇,庄重娴雅。

        确实漂亮,只是顶在云颖头上,实在是大不自在。

        “冬梅,帮我把这发髻拆了,别加假发了,绾一个简单的发髻。”

        自己头发本就厚重,还加些假发,云颖感觉头都大了,重得慌。

        冬梅只好帮云颖拆了发髻,重新绾了一个很简单的,再配上刚才的金步摇,衬得云颖清新灵动,多了些生气。

        离清溪村最近的是太平镇,之所以叫太平镇,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建安、北蒙两国交界之地,人们心底希望这里没有战争,可以平安。

        太平镇喧闹,两国商贾聚集在此,进行贸易往来,建安的商人用布匹、陶瓷、及北蒙紧缺的各类商品,换取北蒙商人带来的药材、皮货,宝石什么的,他们之间要么直接进行货物交换,要么金银往来。

        自古以来,都是贸易带动经济,说太平镇是建安最繁华的小镇也不为过。两国商人的聚集,养活了一大批的仓平人,他们在太平镇要么开旅馆,要么开饭店、茶楼,甚至是青楼、妓院,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个个混得风生水起。

        街道两边的房屋楼舍,悬挂着红红绿绿的各色招牌,各家门前人来人往,街边的小贩高声叫卖,街道中人流涌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云颖和冬梅头戴围帽,紧跟刘梓晴,在商贩人流中穿梭,冬梅紧拉着云颖的手,生怕一不小心丢了手,小姐就会弄丢了自己。

        云颖现在这副身体有些柔弱,两人跟着刘梓晴走了近一个时辰的山路,本就有些体力不支,小镇虽热闹,也无心闲逛,只想早些办事,买好自己需要的东西,早点回去。

        刘梓晴先带着她们去铁匠铺。

        铁匠铺在小镇靠东,铺里简陋,装着风箱的火炉,大木桩子上摆着大铁砧,铁钳,大小铁锤,一旁的架子上摆着打好的锄头、铁勺、铁铲、铁镰、铁斧、铁箭头等。

        黑瘦的中年大叔把一块烧红的铁片拿到铁砧上,抡起铁锤捶打,拉风箱的小徒弟放开风箱,拿了旁边的小铁锤一起捶打,师徒一人一锤,配合默契,一大一小两只铁锤发出有节凑的‘当、当’声,一会功夫,刚才赤红的铁片就变成了泛着蓝光的黑色,师徒二人停止捶打,师傅重新把铁片埋进炉火里,小徒弟放下小铁锤,继续拉风箱。

        “梓晴,你怎么来了,你爹可好些了?”黑瘦大叔抬头问站着看他的刘梓晴。

        “杨五叔,多谢挂怀,我爹还是老样子,今天我来,是想杨五叔帮我看看,这些东西您可能打出来?”说罢,刘梓晴从怀里掏出云颖画的图样,交给那杨五叔。

        杨五叔四十多岁,慈眉善目,嘴唇微厚,穿着宽松的藏青色棉麻坎肩,中等身材,看着瘦瘦的,两只胳膊粗壮,长着大块肌肉。

        杨五叔把铁锤放在一边,从刘梓晴手里接过图纸,仔细看过,抬头问。

        “这刀我能做,后面这是剪刀?还有这个,像剪刀,又似乎不是。”

        “娘子,你来告诉叔,要什么样子的。”刘梓晴转过头,对身后的云颖道。

        “杨五叔好。”云颖先对杨五叔行礼问好。

        “梓晴,是你媳妇?”杨五叔打量云颖,有些迟疑的问道。

        “杨五叔,正是晚辈的娘子。”刘梓晴介绍道。

        “哦!好啊,梓晴好福气,你大婚咋也不通知叔一声,叔也该讨一杯喜酒喝呀。”

        “晚辈办得仓促,他日一定请大叔喝酒赔罪。”刘梓晴又是一礼。

        “好说,好说,那这些东西是侄媳妇要的啰?侄媳妇,你详细给叔说说,想要个什么样子的,叔听听看,有没有那个本事做出来。”杨五叔拿着图纸问云颖。

        云颖指着图纸,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一给杨五叔解释一遍。

        “可以做,只是到底如不如意就不敢打包票了。”杨五叔边说边抬起右手挠挠后脑勺。

        云颖倒也没失望,这里是古代,师傅能接这个活她就很高兴了,只要他能打出来,以后还可以不断改进。

        “杨五叔,还有针没?”年轻的少妇,站在街边问道,她手里挎着一只竹篮,手里牵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只吃了一半的糖葫芦,嘴里包的鼓鼓的,正在咀嚼着吃到嘴里的山楂。

        “今天没有了,你过几天再来吧。”杨五叔冲妇人大声道。

        云颖心里大喜,问杨五叔道:“杨五叔,您能打出来针吗?”

        “能呀,只是这铁针啊,看着不大,做起来才叫麻烦呢,我一般都是店里活计不忙时就做些,省得有人要时再腾不出手来。”

        “叔,您帮我做两颗弯的针吧。”

        “弯的针?怎么个弯法?”杨五叔来了兴致。

        这位大叔很有创新精神,对云颖的要求不但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还很耐心的仔细询问。

        “和你铁针差不多,只是做成月牙状就可以。”

        云颖边说边用手指做了个弯型,想起牛肠线的粗细不定,又补充道:“针眼做得稍大一点。”

        “这也不难,只是你们要的这些东西我得边琢磨边做,恐怕得要几天才能做好。”

        “大概要几天,叔,我们有急用。”云颖道。

        “最快得三天,我把别的活放放,给你们先打。”杨五叔略沉思道。

        “行,那就三天,叔,我的东西您要用最好的铁,钳子最好多做几把,刀、剪刀、刀口越锋利越好,别帮我们省银子。”云颖叮嘱道,就怕杨五叔舍不得好铁,本来铁就不适合做手术工具,再用上不好的铁,就怕做出来无法用,成了一套儿童玩具。

        “我这有精铁,不多,还是北蒙一个商人卖给我的,我一直都舍不得用,就怕那起子不识货的,用了也别用。”杨五叔对云颖说完,就转身进了铺子后面的小屋。

        一会功夫,杨五叔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只麻布袋子,不大的袋子,杨五叔确提得很是吃力,应该就是他说的精铁了。

        待走到他们跟前,杨五叔把袋子放在地上,打开袋口对他们道:“你们来看,这就是那点精铁。”

        云颖走近了看,袋子里全是大小不一的铁片,这些铁片就那么堆在袋子里,确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痕迹。

        云颖猜想,这大概是自己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叫做镔铁的东西,书上说这种镔铁是古代硬度最高的铁,广泛的用于兵器制作上,用镔铁制作的兵器锋利耐用。

        这玩意在这里看到,云颖不得不说是缘分,因为从原主的记忆云颖知道,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记载,只知道向前好像也有个南北朝,只是这南北朝和历史上的那个南北朝也没有任何关系。

        这点精铁确实是很贵重的铁了,要做当然就做最好的,云颖当即就对杨五叔道:“杨五叔,就用这个,您先帮我打制一套出来,后面再帮我做一套,我现在就付定金给您。”

        “侄媳妇果然是识货的,好,我就用这最好的铁给你做。”杨五叔十分高兴,他也难得遇上一个识货的。

        其实哪里是别人不识货呀,多半都是舍不得出银子罢了,今天算是遇上大主顾了,做手艺的,当然喜欢遇上像云颖这样的。

        云颖从冬梅手里拿过钱袋子,直接从里面掏出个银锭子交给杨五叔。

        杨五叔笑呵呵的接过银子,一个劲的说:“不用给这么多,打好了再算账。”

        “杨五叔不必客气,拜托您多费点心,帮我把东西做得称手些。”

        云颖也是故意给他多拿点,人家开心了,自然就会多上心些,自己那些东西可是要派大用场的,值。

        “侄媳妇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杨五叔满脸笑意,本来就很和善的面孔更显热情。

        “那就拜托叔了。”刘梓晴也对杨五叔行礼道。

        工具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后面就是买药草的事了,云颖对刘梓晴道:“夫君,我们去药铺吧。”

        几人又对杨五叔施礼告辞,说好三日后来取。

        杨五叔一直把他们送到街中央,看着她们走远,才乐呵呵的回铁铺去了。

        “娘子。”刘梓晴站住,叫住身边的云颖。

        “嗯,怎么了?”


  https://www.biqivge.com/book/95499980/25203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