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魏风华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战止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战止


  正面战场上一次成功的突击和冲锋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继而撬动整个战局的天平,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事定下基调,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实在太常见了。
比如钜鹿之战刚刚夺得兵权的项羽破釜沉舟,全军以一当十,大胜之余直接宣告了秦国的末日;
比如李靖灭突厥,苏定方领两百骑兵不顾一切地冲到可汗帐前,居然直接让数年前还威逼唐太宗的**厥就此灭亡;
比如伊苏斯会战,亚历山大大帝关键时刻一次舍命的骑兵突击,将整场会战战局优势而且几乎没有多少失误的波斯人击败之余,直接顺势毁灭了延续数百年的波斯帝国。
而换到现在魏辽之间在飞狐关下的厮杀,便是那两万从侧翼杀入的骑兵洪流,在已经持续厮杀了一天一夜的战场上,直接冲翻完成集结加速的辽国精骑,而且是用一次极为精妙的分阵迂回,合击之后将那如同力尽之箭的辽国骑兵拦腰冲断。
这副景象在长城上看去实在太具有冲击感,也难怪原本已经完成对长城压制的辽国军队齐齐一滞,而那些被围死、被逼得快跳长城的魏军,也在筋疲力尽之后爆发出了惊人的士气。
因为任谁都能想到当这战场上的一幕传出去,当大魏边骑正面冲锋胜过辽国精骑后,所能引起的局势变化。
辽国是游牧民族,是靠骑兵起家的,虽然草原上的骑兵来来回回就那一套,骑射奔袭,顶天了掏个重骑出来,但架不住这一套实在有效,稍微一点改进就可以让草原骑兵鞭笞天下,然而今天,魏国训练了一整年藏了一整年的边骑,用一人一人三火枪以及无数天雷开道,外加悍不畏死的对撞拼刀,直接将辽国精骑那天下无敌的气象一刀捅破,对辽人所能产生的震慑可想而知。
辽人最担心的一点成真了,火器不仅只能运用在步卒大阵,还能用在成建制的骑兵上,而且魏国要么不拿出来,一拿出来就要在战场上正面顶个胜负。
这就像刚才举的那些例子,是新旧力量的平衡或者不同路线的分歧终于来到了临界点,然后双方又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战争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时,战场上发生的最关键的那一幕才有资格为时代掀开新的篇章。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原民族骑兵正面胜过草原骑兵,魏辽国战中呈现出的力量对比在这一刻完全颠覆,李易的这次带兵冲锋似乎足以载入史册,可考虑到北境花了一年才凑出来这么一支边骑,还不能和辽国以骑对骑以步对步,所以又似乎差了点意思。
但不妨碍所有看到这一幕的魏人都心潮澎湃。
“杀啊!”长城上无数的魏人嘶喊着挥刀,原本已经随时可能告破的防线再度合弥,甚至在狭窄的长城上开始趁士气反推,那些散落在长城四周、正在厮杀的魏军们罕见地压制住了辽军,总算是让辽人不断攀上长城的势头得到遏制,给了长城上下所有人一口喘息之机。
而最疯狂的,还要属那已经攻入辽军大营,正在陷阵厮杀的过万步卒。
冲天的大火燃起一处又一处,随着夜幕逐渐降临,整个飞狐关北面的夜幕都被汹涌的火势所撕开,每一个看向那边的辽人都在惊骇,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退路已经被魏人堵死?那两万辽国精骑被彻底冲散之后,是不是这攻打长城的所有辽人都会死在这儿?
士气是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战场的东西,前些日子游刃有余的进攻让辽人们将飞狐关视为囊中之物,让整段长城都被压制得无法喘息,而此刻的挫败却让那些已经冲得太狠、太远的辽人们深感大祸临头,那两万精骑的覆灭和大营的汹涌火光简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辽国将领们已经无法在混乱的厮杀与夜色中收拢部队,或者说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继续攻打长城还是在正面战场结阵抵抗大魏边骑,亦或者退回去收复大营,夜色里,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调转方向,也不知道是谁率先选择逃跑,无数失去战意的辽人退下长城,远离战场,朝着四面八方开始突围。
以及冲杀了一下午,战马都快力尽的李易喘了口粗气,没有犹豫就带着边骑开始追杀那些溃逃的辽人,而长城上的守军也开始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清扫那些还留在长城上死战的辽军,当然,也有一部分辽人选择了杀回大营,那黑夜中熊熊燃烧的火光彷佛成了许多无头苍蝇一样辽人的指路灯。
只是这样一来李正然就倒大霉了,毕竟他带兵冲入大营时阵型就已经乱得不成样子,前军完全散落在大营中与辽人进行混乱的肉搏,后军面前形成防线抵挡着从战场上杀回的辽人,可正面战场辽军一溃败,火枪轰鸣从未停歇,已经在大营外厮杀得血流成河的后军顿时压力骤增,几乎就要被那些回转的辽人淹没。
然而李正然不惊反喜,他一改往日的儒将面貌,拔出长刀亲自带着亲卫驻守在大营边缘的大门处,带着肩膀上的冷箭伤势,一边疯狂地厮杀,一边大笑道:
“今日首功,舍我其谁!”
他赌对了!赌对了过万步卒能冲入大营放火厮杀,赌对了李易那两万骑兵能在正面战场建功,赌对了只要他不撤退,这一边放火一边占营的过万魏卒就是辽人回撤路上的一颗钉子,逼得他们只能四散而逃,逼得他们只能在夜色中狼狈地溃败!
一场长城防守的反击,一场骑兵洪流的冲锋,一场步卒陷阵的厮杀。
这,才是北伐的开端!
......
“王爷,此战之后,辽人就再无往日气象了吗?”
长城南方的山坡上,带着亲卫赶赴战场,又驻足在此的顾怀目睹着数万之众的辽人铺天盖地往北面逃去,那座大营的火光已经汹涌到染红半边天幕,他回头看了一眼忍不住兴奋询问,面色潮红的军机秘书郎,轻轻摇了摇头。
“还早,”他说,“一战打不折辽人的腿,顶多算是让他们长了个记性,意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大魏而已,可惜,若此战汇集辽国十七万大军,以长城为饵,决战于飞狐关下,孤就算不计生死,也要亲自引众突击,若是能再复刻这样一场大胜,那时候辽人才真的是被一战断了脊梁。”
那秘书郎依然难掩兴奋:“王爷,就算是不能灭辽人气象,但也足以定边境局势吧?”
“这就要看今日能有多少战果了,”顾怀依旧不以为意,只是领着诸幕僚、军吏继续观望,“这一战终究是取巧,长城若是没能坚守这么些天,李易那支边骑若是不能第一战就如此出类拔萃,李正然若是没有陷阵之志,不求生还,都不会有这一番景象,说到底还是取了巧啊,多少差了点意思,而且时机偏早,颇有后患。”
那崔氏出身的秘书郎沉吟片刻,说道:“王爷的意思是,今日就算能尽屠七万辽军,可辽人还有十万大军压境,之后大魏两万边骑虽然已能与辽国精骑争锋,却再不能有今日出其不意之壮举?”
顾怀微微顿了顿,转头看向这熬过了锦衣卫层层审查,依然干净得以在军中任职的崔氏子弟,心道难怪世家难以屠灭,这样玲珑的心思这样敏锐的直觉,在崔氏却也只是平平无奇一子弟,别看崔氏如今部分断了家谱留在北境部分南迁,可要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才稍微整合,这散落在幕府军中的子弟便能再度撑起一个崔氏来。
想到这里,顾怀眉头微微一挑,似乎想明白了崔老太公之前壁虎断尾的狠厉与果断,但眼下正在战时,他也只是再度将视野转向彻底颠覆的战场,继续说道:
“两万边骑,集中了大魏仅剩的最好的战马,甲刀都是清池工业区打造出来的上品,更别提最先进的火枪一人就带了三把,还有一年训练的用度,算下来其实和重骑兵的供养也差不太多,北境不遗余力也就只能打造出两万,还需要占了北境所有的骑兵名额,辽人剩下的兵力中还有两万多精骑,兑子之后,还是不容乐观,胜之固然可喜,但也仅仅是可喜而已,不足抵定乾坤。”
而且长城也打废了--他在心中说。
两万守军能活下来多少不好说,那一万陷阵的步卒战损也定然惨烈,这一战辽人虽然败得惨,现在略微一扫就知道在骑兵的追击与步卒的夹击中起码得死一半以上,可魏国也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打了这么一场漂亮仗。
后面还是难啊...
当然,打了胜仗还说这种话,未免有些损士气,所以顾怀没有再多解释,只是沉默地看着战场上魏军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景象,过了许久,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眉头微蹙。
他摆手唤过一名亲卫,说道:“去传令,这一战,严禁杀降!”
那亲卫怔了怔,随即拱手领命而去,周围的秘书郎、幕僚、军吏都愕然看来,因为这一道军令,未免有些太过于莫名其妙。
魏辽之间滔天血仇,之前那么多年,辽人尤以屠杀魏人为乐,从当初辽人南侵真定河间城破之后的惨状就可见一斑,所以魏国的将领,哪怕是李正然那种儒将,也不会和辽人有任何废话好讲,但凡战场上遇到,要么就是你死要么就是我亡,今日辽军大败,肯定是要赶尽杀绝的,为何王爷会传下这么一道不允许杀降的军令?不杀难道还把那些降兵养着吗?
“杀了只能变成土地的肥料,但国战已起,俘虏就会变得有用,”顾怀淡淡道,“一个辽人俘虏都不留,只能激起辽人死战之心,边境毕竟还有十万辽军,遇此大败,杀降只能涨他们的军心,但若是投降也有一条活路,那么战败之后,他们便多了一个选择。”
众人恍然大悟,然后纷纷顿首称王爷目光长远英明神武,然而还有一点顾怀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辽国国内的情况,其实也是有隐患的,而且相当大。
那就是辽国耶律和萧姓把持军队朝政,不知道多少汉姓将领难以出头,虽然辽国那位皇帝没有坐视国内烂下去,而是积极地改革甚至不惜用血腥的手段来清理朝堂,但终究需要时间。
只要有这种隔阂,就有操作的可能性,也许这一场国战,思路还能变上一变...


  https://www.biqivge.cc/book/94041566/417948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