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桃花颂之降魔神功 > 第二十一章 富可抵国

第二十一章 富可抵国


  “百姓穷,贪官富。若不整治,那家江山将改姓杜……”

                  这民谣不知是谁编的,在皇城大街小巷以及全国各地民间里流传着。

                  中山国是关外一小国,原先称王,后学中原在皇城建了一个大的金銮殿,这才称帝,改叫皇上。

                  传到这一辈的皇上,叫那英,五十岁了。他的正宫娘娘叫杜媚娘。他的大舅子叫杜永万,是吏部尚书。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沾娘娘的光。杜永万为官三十几年了。这民谣暗指的就是他。

                  他掌管选派官吏,又有向皇上进言参政的大权。

                  时间一长,依仗与皇上娘娘的特殊关系,手眼通天,能办事。不说他结党营私吧,追随者必众多,满朝野,自然灰色收入就多,所以腰缠万贯那是很自然不过的事。

                  那英皇上可不是白吃干饭的。总有亲信或叫忠臣的,他们便把这民谣密报于他,你说那英皇上他心里能不犯嘀咕,能不闹心吗?

                  那皇上还有一样闹心的事,整的睡不好觉,那便是国库仅剩十多万两银子,快没钱花了,快破产了!

                  万把兵必须得养,全国官吏必须逐月下拨俸禄银子,还想上点儿项目,还得应付大的自然灾害,皇宫内外得开销……他一想就头疼。

                  那加大税收吧,此路好像又不通,这得追溯上几任皇上。

                  那年,李豪大英雄,遵白云老英雄的命令,潜进宫解除那老皇上和太子被封的神智穴,从黑龙教教徒的刀下,救了他们一命。

                  那老皇上就是现皇上那英的曾爷爷。那太子就是他的亲爷爷。李豪曾要求他们勤政爱民,永不加赋。他们这两任皇帝信守承诺,没乱征一点税。

                  后来那英他爸和他这两任因物价上涨的因素做了微调,大体上说的过去。

                  另外,那英的曾爷爷叫黑龙教整怕了,在任下了一道圣旨,今后凡是姓屠的科举没他们的份儿,念书一律不准做官。当时白飞扬做丞相,说这样不妥,有欠公平。那老皇上说,姓屠的有反骨。君臣君臣,臣无论怎么也拗不过君。这道圣旨至今还有效。

                  那英的爷爷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不影响皇家体面的事。

                  那就是取消宫内养“面首”的陋习。

                  不听旨意的后宫女人,一律打入冷宫,去吃窝窝头吃咸菜,喝刷锅水。

                  这下子,原西宫娘娘刘曼儿等等体面女人风流不起来了,再不敢瞎折腾了。

                  那“面首”咋办?老小约十人,一律用麻绳勒死,埋在后花园花树下当肥料。

                  刘曼儿等,他们岁数也大了,绝不允许她们出宫再嫁(宫女可以),没赐她们为老皇上去殉葬,已是格外开恩了。所以她们只能在后宫过清贫日子,终老。有中原元稹的诗,能多少佐证她们当时的心态: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现皇上那英懂。再加上之前几任老皇上曾答应逍遥派李豪“勤政爱民,永不加赋”的承诺。因此,加税这是禁忌,这是红线,只能微调。微调多征一点税银,又是杯水车薪,远水不解近渴,远远应付不了当前财政的艰难。

                  自从他接到“百姓穷,贪官富,若不整治,那家江山将改姓杜……”的密报后,那英皇上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渡过难关的好办法。

                  既然他是皇上,下圣旨一办,这不就完结了吗?

                  一般人是这么想的,所以一般人是当不上皇上。当皇上得有领导艺术,或叫手腕,事先得制造气氛,或者叫制造舆论。必须借力打力。

                  一般历朝历代,必分改革派、保守派。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题目是“如何强国富民,如何解决财政收支平衡”,叫全国四品以上的官员献策。

                  热闹了,中山国官员都写起了折子。二十天功夫,都把奏折先送到丞相王登榜的案上,有十几大摞。

                  王登榜是状元出身,是大儒,曾侍奉两任皇上。算是清廉的官,勤政。说是廉洁,“水清则无鱼”,小打小闹—小孩过生日,老太太祝寿……也准是收到一些好处,只能说是轻微,反正打贪污犯,整不到他头上。

                  皇上那英,对他还是放心的,便叫他先阅,选“精品”后,他再御览。

                  王丞相一下也阅不过来,便找门生等官一起看,最终挑了三十多份奏折,注明重点,后送到皇上的御案上。有那么五六份折子,引起皇上那英的重视,都是三十岁左右官员,有朝气,见解独特。其首位的是川江府府氶姓钟名文的奏折,得到他的首肯。

                  钟文的奏折主要观点是:开源节流,防蛀虫,惩治腐败。

                  大体意思是说,开源是指扶助农商,兴修水利,广造良田。农民富,国家才能增加税收,民富国则强。并且要想富先修路,方便人员、农产品、物资流通等。节流是指反对铺张浪费,包括官场、宫廷开销等,重要是要严办贪污者,收缴他们不法收入,充实国库,解决收支不平衡的财政难题。

                  好,正合朕意。

                  这几个年轻人不简单,那英皇上大笔一挥,叫他大舅子吏部尚书杜永万,把钟文调任朝廷主谏官,直接参政;其余五人调朝廷各部门锻炼。

                  干大事,必先稳住军队。

                  那英皇上姜老的辣。御林军都统张某是他亲手选定的,没有背景,出自民间,忠心耿耿,他放心。

                  借中山国大元帅楚某年岁大,身体有恙为由,解除兵权,让他告老还乡。新起用右军都统吴大伟做大元帅。

                  吴是吴铁柱的后人,是职业军人。他秉持吴家家风,训兵严格,爱兵如子,行事正,口碑好,无背景。

                  并密令他,没有他那皇上的旨意,什么丞相、兵部尚书,朝廷大员,休想调动一兵一卒。

                  那英皇上安排妥当,只等收网。

                  有必要介绍一下钟文此人。

                  吏部关于他的简历是这么写的:农历甲辰肖龙年生人,籍贯川江府石门县石门村,自幼读私塾,16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0岁殿试中探花。初任川江府石榴县知县,后升任川江府府丞,官四品。现年二十八岁,二十二岁任石榴县知县时,娶民女刘楚楚为妻(俗名刘小女)。现有一儿一女……

                  从他履历看,完整,学历漂亮。

                  朝里有人好做官,他可能无人提携,仕途升迁缓慢。

                  人说美女爱英雄,殊不知钟探花身为官,一表人才,不讲门当户对,还爱民女。这成为石榴县有关他风流韵味的佳话。

                  他任石榴县知县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口碑好。

                  一天,他便衣下乡视察时,路过石榴溪,正值春夏之交,阳光明媚,草绿花开,到处一片春意盎然。

                  他见一浣衣女,年方二八,正在浣衣。走过只瞟了她一眼,长相凑合,又走两步,觉得她与众不同,柳叶眉,枣核脸,似乎还有点儿特别,逐回头一望。这一望不打紧,古代西施美女又降生!

                  一见钟情,他魂不守舍了。

                  人们衡量美女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有一样,大多数人见漂亮女孩,头一眼,心说漂亮,再不想了。如果你认为她是美女,初看来未必好,越看越爱看,还忘不掉,像中魔似的。这差不多就是你心中的美女了。

                  钟探花回头这一望,恰逢浣衣女开口一小笑,一笑百媚生;又似怪他轻薄,看了一眼,又回头看。她眉头一锁,又似锁住五乡云……

                  总之,在钟探花眼里,她具漂亮女孩所不具有的灵动与魅力。所以他忘不掉了。正好他还未娶妻,家中又不轻视民女身份卑微,逐把她八抬大轿抬回家,成了知县正房夫人。

                  钟探花赐名她为楚楚,楚楚动人嘛。

                  石榴县据此编一笑谈,“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生女要生刘小女,貌美贵嫁探花郎……”

                  书归正传。

                  那英皇上有了解决财政困难好主意,开始付诸实施了。

                  他叫王登榜丞相和钟探花等六人各递奏折,详谈如何国富民强。

                  “百姓穷,贪官富,若不整治,那家江山将改姓杜……”这街巷私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早知道。

                  伴君如伴虎,打贪污犯,打到皇上大舅哥等身上,他们可不敢轻言妄义,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所以,他们第一道折子,又是夸夸其谈,有点小进步,写详细了些。

                  送到那英皇上御案上,那英大笔一挥,再写详细些。

                  又送上来了,又是谈天说地,就是不谈正题。那英皇上笑了,暗道:这些臣子们装聋作哑,闷鼓须得重锤敲。

                  于是他大笔又一挥,富国强民,惩治腐败,到底谁是贪污犯?若指证不出来,你们这些人下月起俸禄减半!

                  人老奸,马老滑。

                  王登榜老丞相系两朝元老,仍猜不透那皇上的药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下个月俸禄减半,他不怕,就怕稍有不当,龙颜大怒,吃罪不起。他滑溜的很,挑“小虾米”指证三两个,还支支吾吾说他们可能是贪污犯。

                  读史明智。

                  钟探花,是少壮派,锐意进取,那书可不是白读的,别看他为官时间不算太长,却最能揣摩圣意。

                  史书上讲,忠臣有两种:一种是不分时候,不分场合乱进言,青史是留名了,然不知脑袋为什么搬家的。他认为这是愚忠;二种是有城府,懂圣意,顺应民意,该进言就进言。官当的长远,青史也能留名,这是明忠。

                  钟探花认为现在时候到了,该出手就出手,他要学明忠。

                  他认为皇上有两大忧愁:一是听了若不惩治贪腐,那家江山将姓杜……心里不舒服,然皇上并不认为杜家敢造反。最重要的是国库空虚了,再不抓钱,那家江山真的垮台了,这才是皇上最忧心之处。

                  这促使皇上把亲情放一放,“打老虎,惩治腐败,这次是玩真的。

                  若不,调他们少壮改革派充实朝廷干吗?就是借他们的力量,借他们的刀,抹贪官的脖子,“打老虎”没收贪污所得充实国库。

                  于是,钟探花赶紧把那皇上最近提拔的那几位小兄弟,请到谏官府。

                  他自然把皇上批谕往桌上一放,兄弟们,怎么办?

                  这个说两句,那个说两句,始终没说到要害之处。

                  钟探花接着分析一通形势,鼓舞士气。后从匣中拿出,他半个月前已写好奏折,且已签名,押好官印的。他朗朗的说:“同僚兄弟们,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到了咱们该出手的时候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上奏失败,我们也要做青史留名的忠臣!请传阅,同意我奏折观点的请签名,我们一起联名上奏!”

                  现场鸦雀无声。

                  认真传阅,只见钟探花奏折写中山国头号大贪污犯是吏部尚书杜永万,接着写的是副丞相、兵部尚书、管钱的御史,还有紧挨皇城的两个知府,全是一品大员。

                  这六人为首的。二十多年来串通一气,把持朝政。

                  并且,钟探花指证的罪责有证据支持,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建设项目上为谁买官卖官上,在什么场合举办寿宴的小孩宴会上,具体收贿事实云云。

                  传阅完毕。片刻,全场拍巴掌。

                  “证据充分,罪名成立!再不严惩贪污,国家将亡,人民遭殃!我们苦读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为了今天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着想,探花您是我们的带头大哥,我们以身家性命做抵押,豁出去了,跟定了……”

                  这些小兄弟一边签名,一边情绪激动的说。

                  名签完了,递折子吧。

                  这递上奏的折子,从古到今是有讲究的,一般百姓与普通官员是递不上去的。

                  弄不好,走漏口风,牵涉利益集团和当事人,他们会杀人灭口的。

                  再说,早朝已过,即使早朝在,这天大的事,在早朝上七嘴八舌,这不乱成一锅粥吗?

                  中山国是小国。钟探花按级别朝廷仅配一匹马乘骑,那几个小兄弟,马与轿子压根儿没有,然乌纱帽却赐了一顶。

                  他们决定步行。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过市,把奏折直接送到丞相王登榜案上。

                  王登榜一看,好!

                  这些少壮派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正合吾意。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被这几个人长时间架空了,受排挤仅是个摆设,他心早觉得憋得慌。天大机密,国之要事,他岂敢怠慢?

                  于是,他乘八人抬的大轿,晃晃悠悠来到皇宫前,守卫不敢拦他,便把钟探花等六人联名的折子,直接又送到皇上那英面前。

                  那皇上一看此奏折,乐得笑了起来。这帮臣子们还算识趣,懂朕的心思,这下可好了,师出有名!

                  他运筹帷幄,缜密细致,且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立即招兵马大元帅吴大伟进宫。他对吴和御林军都统张某布置命令说,今晚八时,你们全部出动,如此这般,将全部人犯投进天牢中,来个一勺烩!

                  皇命如山倒!

                  晚八时,天已大黑。北大军营在皇城的将士几乎全部出动,全城戒严。穿黄马褂的御林军分六组,持刀举戟骑马或步行齐出擒拿人犯。

                  整个皇城里黑黑地,随着大街上骤起的士兵的哒哒哒的马蹄声,还有士兵穿大马靴沉重刷齐的脚步声……把皇城紧张空气推向了高潮。

                  百姓,就连那些官员们都纷纷关上门。大家猜谜,这是为啥呀?难道士兵们要造反,要发动兵变?到了下半夜,大街上才逐渐消停下来。

                  第二天早上,各家各户才探出头来,见大街上已不见一兵一卒,正常,互相走访。好消息传的快,谜底终于揭开,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皇上真英明,打老虎惩治腐败不是耍耍嘴皮子。他把他大舅哥杜永万等六个朝廷一品大员全送进大狱中,这六个人的家被官兵们围的水泄不通,防止串供只等严查严办!”

                  还没出三天,全国传了个遍。大快人心呐!

                  皇城等地百姓与官员还燃起鞭炮,还有的直呼那英皇上

                  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这反贪的消息皇城传了个遍,皇城内正宫娘娘杜媚娘哪能不知晓?

                  她如五雷轰顶,放声嚎啕大哭,哭了一半。她入宫几十年,阅历还算丰富,忙吩咐宫女摆驾来到那英皇上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臣妾有罪,面带泪花。

                  “你知罪吗?你们女人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你信不信,朕现在就下旨把你打入冷宫,叫你吃窝窝头,吃咸菜,喝刷锅水?”

                  “皇上饶命啊,他可是臣妾亲哥哥,臣妾还给你生下太子,您可要念旧情呀……”

                  “旧情旧情,朕的江山快姓杜了,朕的江山快倒了,你知道吗?”

                  “哇”的一声,杜媚娘又哭了起来。

                  “快闭嘴!”那皇上严厉斥责,后放慢语气,“坐朕的旁边。”

                  杜媚娘战战兢兢爬到那皇上面前,起身坐在他身旁。

                  那皇上拍了拍她的肩,抹一把她脸上的泪水,道:“咱们夫妻一场,你功劳大大的,我怎么不念旧情?话说回来,你大哥这几十年倚仗咱们俩权势,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你我不心知肚明吗?你放心吧,财产归公,我从轻发落。在大牢里,四菜一汤,好吃好喝供着,一根毫毛也掉不了。”

                  那皇上又擦了一下杜媚娘眼角泪珠,继续说:“你把心放肚里吧,你哥坐大牢,就是摆摆样子,以半年为期限,谁没个头痛脑热的不舒服的?咱俩找个理由来个保外就医,流放他回老家。他老家还有几百亩地,还有些小买卖,愁吃饭钱吗?再不行,朕叫刑部把咱俩这些年赏钱退还给他。这不叫贪污,叫合理收入,不违法。媚娘,你看这样处理中不中?”

                  “中,中!”杜媚娘连忙跪下磕头,谢恩。

                  “你回宫去吧……”

                  “谢皇上”。

                  “媚娘,别忘记明晚侍寝哟……”

                  杜媚娘这事儿真没想到,喜出望外。咣咣又磕俩响头,呼“妾今生今世不忘皇上的恩典!”说完退出皇上房间,露出笑面,在宫女簇拥下回后宫去了。

                  列位看官,这那英皇上里里外外都弄得明白,有手腕不?英明不?

                  圣旨一个一个早已下。

                  你不能把人扔进大牢里,那贪污的银银子呢?

                  他叫钟探花等六个小哥们,手持尚方宝剑,各率“审计师”、“会计师”,把皇城等各大钱庄封了(防止贪官转移财产),把这六家库房银子封了,把他们名下主要房屋财产买卖们也封了,来个亲兄弟明算账!

                  对付贪官,那皇上认为:算一算,他们这些年俸禄包括其子女收入多少,其名下土地买卖合理收入多少,查封金银等总财产多少,来个一加一减,不就水落石出了吗?

                  高明,要不一般人准当不了皇上,连个加减法都搞不明白。的确,这些贪官,按他这种算法,每个人都得闭嘴,服气!

                  若不然,你那些金银财产从何而来的呢?灰色收入,那你也是不当得利,该交国库!

                  那英皇上仁义。

                  如果不是国库空虚,那家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他才不会想这馊主意。他念着六人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他责令钟探花等查封财产时,只要其家眷配合调查,不得严刑拷打,至于他们攒点私房钱,免于充公!

                  给他们留点好念想。这些人常到宫里混,对他恭敬的很,他瞧他们心里也蛮喜欢的。如此结局,他们也怪可怜的。

                  钟探花等工作效率很高,仅五个工作日查明这六人贪污合计,共白银价值八十万两(含房产灰色收入)。

                  实进国库六十多万两白银,其他财产等拍卖后陆续上缴国库。

                  其中杜永万贪污三十五万两白银。那英皇上脸上乐得开了花。

                  他想这帮臣子们真能整,富可抵国。他一高兴,大笔一挥,批出十万两白银。

                  原来他早准备在国内上工程,就是差钱,比如加宽两条官道,再修两条官道,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资流通。要想富,先修路嘛;还有在川江坞几处修建三条水渠,引水种水稻,建万亩良田……

                  这工程大,没人手咋办?

                  那皇上聪明,来个大赦天下。凡小民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对社会危害不大的,全部赦免出狱,让他们到工地干活,来个同工同酬,有月休年假,春节让他们回家与老婆孩子团圆。

                  最后,他大笔一挥,全国免征赋税一年。

                  你说,那英皇上高不高明?中山国臣民能不对他歌功颂德吗?

                  中山国史官据此,大笔又一挥:中山国中兴是皇上,他的名字叫那英。

                  那么杜永万等贪官是如何处理的?这真费了那英皇上不少脑细胞。

                  他想,这大舅哥可万万杀不得,若杀不好对杜媚娘和太子交待。贪腐之风,还必须杀几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儆侯,绝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那家江山,当然由朕说了算。宽严结合,具体措词交刑部去办。

                  刑部当然会领会圣意,对各罪犯判决行文漂亮,用词准确。反正若杀的有该杀的理由,轻判有轻判的托词。

                  结果:这六人杀二人;余下四人判五判四判三,立即执行。

                  杜永万贪污钱财最多当然判五年,当然六个月后,保外就医流放回老家。剩下那三个背景不深的,对不起,只好把刑期服差不多了,才能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

                  对于此次那英皇上,严惩腐败,中山国臣民给他打了八十五分。他作为皇上金口玉牙,做到如此,已是不错了。

                  正在工地上修水利的民夫互相调笑说:“你当皇帝,能不能不顾亲情,杀大舅哥?”一民夫答:“不能!”。又问另一人,“你呢?”“我也不能。”这位民夫总结说:“这不就结了嘛。要学会理解,理解万岁!”

                  据说,理解万岁,正是塞外这小国百姓发明的词,一直流传到至今的。

                  那英皇上此次严惩腐败,哪些人收益呢?

                  首先是他自己。国库充盈——原国库仅剩十万多两白银,现在暴涨七倍。史官称中兴,可谓名利双收。

                  其次,是百姓。免税一年,上工程,有活干还有银子赚。

                  最后,是钟探花等六位少壮改革派。

                  老丞相王登榜也是有功之人,然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况年岁已大,没法再赏了。不叫他告老还乡,已是最大的天恩了。

                  有功必赏。

                  那英皇上叫钟探花任副丞相兼吏部尚书,接杜永万的空缺。杜原吏部尚书的官邸一并赐给了他。官一品,成了中山国最掌实权的第三号人物。

                  剩下那五位小兄弟都官至二品。两个当“部长”,余下三个,手握尚方宝剑,监管新开工的道路水利工程。等工程完毕后,调回京城,另有重用。

                  原先这几位小兄弟,官低微,朝廷不配轿和马,若想做乘,自己掏腰包,现在官升了,全配齐,公款核销。

                  正值深秋。

                  晚上,明月高悬,夜凉如水,菊花盛开。

                  菊花这种花卉,越是临秋越开得艳丽。所以有不少诗人赞美菊花,说“此花开后便无花”

                  钟探花的夫人刘楚楚正在官邸的花园中赏菊。

                  她夫君钟探花,拎一件衣裳,走到她身后,给她披上。

                  “夫人,小心着凉。”

                  “谢夫君,妾不是弱不禁风的……”她冲他莞尔一笑。

                  “还是小心的好。”

                  他二人品评一番菊花后,钟探花道:“请教夫人,如果你脚下路前方有绊脚石,你该怎么办?”

                  楚楚又是妩媚一笑,“妾本是一介浣衣女,哪懂什么军国等大事……”

                  “说说嘛,你观察问题角度会有所不同……”

                  “好吧,妾浣衣,从家里走到河边,常碰到路上有隆起的石头或乱石块,我便让它消失……”

                  钟探花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的品味。

                  “消失,消失……”他终于有所悟,夸赞楚楚道:“通俗易懂,有道理!夫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https://www.biqivge.cc/book/93748102/424345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