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绿园读书记 > 第41章 第66章 书柜记

第41章 第66章 书柜记


严格来说,我从初中开始就有了一个书柜的雏形,如同刀斧,新石器时代是石做的,青铜器时代是铜和铁做的一样,只是材料不同、精细各异而已。那时,我的书柜是一个能装二十来本连环画的书箱,与今天书房那种顶天立地的书柜不可同日而语。莫看我的那个“小书柜”,那二十多本的连环画倘若像如今连环画收藏界的王家龙家里的一样,历经五十年的沧桑而依旧如新,那么这个小箱里的东西,至少是值20万的。根据著名作家孙犁《风云初记》小说编绘的连环画,在2008年的全国连藏交流会上,拍卖的价格是15万。1975年我上大学后,我只带走了唯一的一套具有收藏意义的小说——浩然的《艳阳天》。上大学期间,我家一分为四个小家,我的那个产权不明的书箱,至今下落不明。后向几位哥哥打听,他们说你的那几本小人书可能被邻居的小孩们借走后丢失了。

        1984年我结婚时,打造了第一个书柜。书柜不是我自己设计的,而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木匠按照社会上流行的式样做的,书隔并不规范,不是按照32开本书的高度设计书隔,而一律是16开本的高度。书柜的上半部中间,木匠还做了一个类似龛形的空格,说是可以放钟或相框什么的,搞得书柜不伦不类。所以书放上去,里面高高低低,稀稀拉拉。现在想起来,这一景象,正好反映了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书人的境遇。经过文革十年内乱,文化遭遇灭顶之灾,哪有什么好书?虽说文革结束五六年了,人们极左思想的影响不是短时期能够清除的,出版业的复苏可想而知。我的书除了有一些重印的当代文学作品外,几乎就没有别的什么书了。人们常说: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不错,一个心地阴暗的人,就像康生那种人的眼睛,目光是混浊而游移的。那整天价捉摸人的眼神,阴沉、阴冷、阴险。一个心地单纯的人,眼睛是明亮的、清澈的、纯净的。但我要说:书柜也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他喜欢什么书,喜欢什么作家,他具备哪些知识,他的知识是浅显,还是深邃,只要看他的书柜就行了。如果是一个写作者,从书柜就可知道他的作品达到何种水准,心灵的窗户就直接体现在铅字上了。不必讳言,八十年代,我的作品是非常浅薄的。哪怕有散文作品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在中国青年报一万五千多人参加的征文大赛上获过二等奖,得过收音机。但我的作品仍是那样的单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读的书不多,仅仅限于读过当代文学作品。人有时可悲的就是不自知。那时,我人年轻,内心轻狂,自诩对当代文学如数家珍,不需讲稿,可给大学生上课。讲王蒙怎样,讲张贤亮如何。2004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三峡大学文学院先后聘我为教授,并要我给大学生讲课,我却慌神了。我对这两个学院的院长说:如果私下神侃,海阔天空,胡吹一通,这还可以。如果真的要讲出学问来,我是无论如何不敢上讲台的。

        今秋八月,未等妻子同意,我就决定在楼顶的储藏室里再做一组书柜,连同已有的一组,八个书柜紧靠四壁,十来平方米的储藏室,立刻显得局促而又狭窄。我把楼下客厅里、书房内、卧室间的纸箱里的书,搬进新书柜,房里一时敞亮了许多。妻子上楼后什么话也没说。她很平静,既无笑意,也无怨色,看来她是妥协了。本来,2004年我迁进了新居。这个新居包括书房,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考虑到书房的承重问题,我还特意嘱咐设计师多加了钢筋。书房面积为20平方米。四壁不是砖隔断,而是书柜隔断。最为武断的是,我还采用同样的办法,把女儿卧室与我卧室的隔墙,也用了一组书柜隔断,如此做法,我的万卷书终于有了着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只过了五年,又有数千册书无处安身了。我与妻子商量,把客厅与岳母之间的隔墙拿掉,换上书柜。楼上楼下的邻居做的都是博物架,其实那上面除了有几个本地产的陶马、文房四宝外,空空荡荡的。我们不如换上书柜,美观而又实用。妻子本是通情达理之人,但对我近乎疯狂的购书做柜之举,终于不能忍受了。她说,我老娘八十多岁了,你能不能把这个计划放一放,让她老人家安静几天。我明白,此举涉及撤掉老人家卧室与客厅之间的隔墙。唇亡齿寒。撤掉隔墙就意味着她的卧室失去了安静与安全的屏障,哪怕是暂时的,也会让本来患有忧郁病的老人徒添惊恐。我是25岁时失去母亲的,我理解一个人对母亲的感情,便不再吱声。于是就精心策划了楼顶储藏室的行动。妻子的表情在我意料之中。我知道她会妥协的。因为,我的书没有地方放,书房过道里的书堆几成书山,这个客观存在不解决,日子一长,势必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我在客厅妥协,她必然会在储藏室让步。仅这一现象,有一点像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你不支持台独,我就支持你对朝鲜试验核武器的制裁。妻子说:这些书,你未必都看哪?如果不看,就卖掉,免得占位子。这个家不是家,快成图书馆了。

        妻子的话是有道理的。有好多书,除了红色经典外,特别是当代作家的文集如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诗歌集,买了不少,并没有看。当初购买的时候,心里说:这本书好,买回家看。往书柜里一放,就永远睡大觉了,一次也不曾翻阅。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读书认知的改变,有些书不仅读不下去,甚至还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我是同意乾隆时四库全书对图书的分类的,它将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为读书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自先秦以降,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哪个不是饱学者?他们无一不深受经、史、子、集的巨大影响。“不学《诗》,无以言。”这是《诗经》对孔子的影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这是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称为“文景之治”四十年的太平盛世,这是老子“无为而治”之道对西汉两任皇帝汉文帝汉景帝的影响;“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这是《易经》对宋人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别人姑且不论,就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吧:他二十七岁时突然醒悟,烧掉数百篇文章,坚持苦读八年的经史子集之后,才重新写作,终于跻进了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从两千年来古人成长的规律来看,我有理由相信,读书首先是要读好经、史、子、集中的精品。阅读的顺序,首先是史,其次是经,再次是子,最后才是集。我斗胆说一句,如果仅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要想在文学上有所作为是很难的,更不要说成为一代巨人了。而反思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今天,把这个阅读的顺序恰好颠倒了。阅读为什么先是史呢?我以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许多困惑的:比如好多小孩常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答曰:妈妈生的。妈妈从哪里来的,答曰:妈妈是外婆生的。小孩又问:外婆又是哪里来的。最后妈妈被问烦了:说:你是从田里捡回来的。只有哪一门知识能科学地回答孩子类似于“我从哪里来的”的问题?那就是历史。历史从原始社会讲起,然后告诉我们:人类做了哪些事,哪些事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每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怎样?包罗万象,释疑解惑。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千字文》,这些千古以来的蒙学读本,都是在介绍一些自然常识以后,首先告诉孩子的就是历史。并且说要“先史记,后汉书”等等。史是基础,史也是纲,经、子、集是目,纲举才目张。只有先读史了,才懂得经、子、集。通俗地说,史与经、子、集的关系,是森林与树木的关系。史就像是一株漫长的巨大的长青藤,上面长着经、子、集的花朵和绿叶。不读史,就很难读懂《诗经》;因为《诗经》本身就属诗史。有人会说:《诗经》诘言屈聱,生涩难懂。但我要说,如果不了解史,即便是唐宋明白如话的诗,也是会误读的。“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这是王安石著名的《春夜》。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如果止于春色烂漫,夜不能寐的理解,这无异于隔靴搔痒。如果明白了这位宰相变法失败的历史,你就会真正懂得他失眠的根源并非春色,而是风雨如磐的官场黑幕,也就不难触摸到这首诗的灵魂。王安石写诗,总是把他的政治价值观与文学审美观巧妙融合,即使是政治上的焦虑,也可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重新回到权力中心,实施变法。读史以后,也才会明白,经是对史的抽象与提炼;清朝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说得更直接:六经皆史。像《论语》啊,《孟子》啊等,也可以说就是史;子是对史的概括与总结,集即文学,虽然写的是现实,但对后人来说,还是历史,是历史的再现与回声。国学大师南怀谨无论是讲《论语》,还是释老庄,都是采用的经史合参之道,即以史例解经说子,正说明史始终是回响于经、子、集之中的主旋律。由于有了经、史、子、集的认知,我重新打量我的书柜,后悔有多少书不该买啊!于是,我书柜里,此消彼长:古典的多了,现当代的少了;可咀嚼的经、史、子、集多了,味同白开水的现当代的小说散文诗歌少了;当然外国的经典作品一直呈增长态势。2007年秋天,我决定把中国现当代的部分作品集卖掉。有一次,我拖了一口袋书,到铁路坝旧书摊上去卖。没想到,书商还真会砍价。并说:你是社长,还在乎这几个钱。干脆把这口袋书送我,以后我收购到了好书,我也送给你。书不仅没卖到钱,还憋了一肚气。不错,现当代的作品与千年来筛选过的作品确实不能相提并论,但不至于低廉得一分钱也不给吧。心底不由暗生悲凉。这对我们这些写作者不谛于当头一棒。从此,我发誓再也不卖书了,只好造柜码书。

        如今,我虽然有了二十多个书柜,但其实是放不了多少书的。原因是进入2000年后,出版商全然不顾读书人的感受,书做的是越来越厚了,越来越豪华了,传统的32开本的书越来越少了。我书房里那种上触楼板下落横梁的顶天立地式书柜,只好随着现在的16开、12开、8开本的书设计书隔。如此伟岸而又沉重的大书,再大的书柜又能放下多少本哩?我还有许多画册、连环画、以及文革前的老版书仍堆放在客厅的纸箱里,客厅与岳母卧室之间的隔墙迟早会变成书柜的。有时我故意对朋友说:等妻子哪一天出国去探望女儿了,我就借机行动,把“那个”变成现实。我瞟了妻子一眼,她没有恼怒。她装做没有听到我的话,头一扭,偷笑了一下。

        2009年9月23日


  https://www.biqivge.com/book/93671635/246097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