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朕亲临”
这天,朱棣正在文渊阁处理政务,几位内阁成员都在为“盐引”一事吵的不可开交。
此事的起因是,江西、云南地区的不少老百姓因盐价过高买不起,竟成群结队去冲击盐商府邸一事。
盐巴可是历朝历代都短缺的东西。甚至在战争期间,朝廷皇家都没有盐吃。
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有点盐就藏得跟个宝贝似的。
有的大臣认为穷乡恶水出刁民,自古有之,只需派遣一骁勇善战的将军,领数千官兵前去镇压即可。
而有的大臣则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事不应该镇压,更应该用怀柔政策,全国降低盐价,安抚民心。
持中立态度的大臣则阐述了,盐对军队的重要性,盐价一旦降低,老百姓家家囤积盐,则国家缺盐。一旦出现对外战争,那时国家缺盐,该当如何。同时也不认同对老百姓刀兵相见。
一时间吵作一团。归根结底,终究是盐太少了,仅仅靠着沿海地区的晒盐,不足以低价提供给整个大明帝国的所有人。
直到天渐渐黑了,内阁成员缓缓离开,此事依旧没有一个完整的章程。
此时的皇帝朱棣刚处理完政务,一脸疲惫,侧身躺在龙塌上,朱瞻基小心翼翼的给朱棣按摩着小腿。
期间,朱瞻基一脸神秘地告诉皇帝朱棣,他有办法解决此事,只是现在还不能说,但是需要爷爷的支持与信任。
朱瞻基知道此时的大明有着很多盐矿山,却没有去采掘利用。更加清楚,此时他要是敢直接说出要用盐矿石来制盐,肯定会被朱棣一顿教训。
毕竟,盐矿石有毒,能把人给毒死。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皆知的常识。
所以,朱瞻基决定用迂回战术,得皇帝手谕,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朱棣闻言,随手从案桌的笔海里拿起一块金牌,扔给朱瞻基,笑骂着让朱瞻基下去用膳。
朱瞻基乐呵呵地行礼告退。
退到文渊阁门口,朱瞻基举起手中的金牌,仔细地打量着。只见金牌两边各自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牌子的正中央雕刻着“如朕亲临”四个大字。
朱瞻基看着手中的金牌,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朱瞻基站在原地沉默了一会,随即挥了挥手,招来远处等候着的太监吴三桂。
沉声吩咐道,“将所有在顺天府的盐矿石给收集起来,运回御花园。”
身为这个国家尊贵的皇太孙,手握着皇帝御赐的“如朕亲临”的金牌,想要什么只需吩咐一声,整个国家就会像一台庞大的机器动起来,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一夜的时间,顺天的所有盐矿石就一箩筐一箩筐地运进了皇宫。
第二天一早,刚刚醒来的朱瞻基,就被太监吴三桂告知,事已办妥。
看着园内堆满几千斤的盐矿石,朱瞻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清楚的知道,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将改变整个大明帝国。
朱瞻基让身旁的小太监小宫女把已经准备好的大锅、木炭、过滤布、木桶等一些东西搬到盐矿石不远处。
准备开始提炼。
就在这时,朱高煦一脸戏谑地走了过来,摸了摸下巴的胡须,咂咂嘴,开口说道,“我的好侄儿哎,二叔一听说你在制盐,马不停蹄的就赶来了,回头送两罐你制出来的盐给你二叔,可好啊?”
话音刚落,朱高煦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是他听说朱瞻基下令收集了数不清的盐矿石,扬言是要制盐。随即满心欢喜的从自家府邸赶来,就为了不错过眼前的这场闹剧。
他可不是来劝阻的,巴不得事情越闹越大,传到皇帝耳中,让世人都看看大明帝国的皇太孙,是多么的荒唐。
而他,朱高煦,就是想要做第一个旁观这场闹剧的见证者。
整个大明帝国,上到六十岁的老翁,下至三岁的小孩,谁人不知矿山里的盐是有毒的,能把人给毒死。
自古以来,就没听过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毒性去掉。
看着这个虎背熊腰的大个子,一脸关心的模样,旁人还以为这是叔叔关心侄儿。但是朱瞻基深知,来者不善。
https://www.biqivge.cc/book/92644914/6794147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