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蒸饼卷爊肉
面对沈于归的疑问,二位食客几乎是异口同声道:
“好,那便有劳娘子了。”
“不必麻烦娘子,某自己来便好。”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沈于归笑道:“无事,那奴家便只将佐料撒在一半的羊肉上,如此可以吗?”
“可以。”
“好。”
得到了食客的准许,沈于归便拿起其中一碟小碟,将小碟中自己特意调配好的佐料细细撒在左半边羊肉上。
佐料一撒下去,便由石板为中心,开始如同水波纹一样散发出一阵一阵的香味。
有了热量的加持,花椒与胡椒自带的香味便被彻彻底底激发了出来,和着羊肉的肉香,一齐勾引着周围所有食客的食欲。
周围的食客纷纷好奇探头往这边张望:
“好香啊……”
“是啊,他们是在吃什么……”
“看着怪精致的,似乎是……炙羊肉?”
别说食客了,沈于归自己看着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却就是吃不到的炙羊肉,心中也是痒得很。
这炙羊肉的香味实在太过诱人,羊肉在石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待沈于归翻面时,热油顺着饱满的羊肉纹路慢慢滑下,滴落在石板上,看着令人心醉。
来回翻动几次,炙羊肉便做好了,沈于归将风炉中的炭火压小。虽没有了火苗,但风炉中依旧有热度,可以将石板上的炙羊肉慢慢温着,即便食客吃得慢也丝毫不影响其风味。
“二位食客,羊肉已经炙好,若是二位并无其他的吩咐,奴家便先行退下了。”沈于归见手中的炙羊肉已经做好,便行了一礼,准备退下。
“有劳娘子了。”这二位食客一看便是彬彬有礼的文化人,一直都客气得很。
沈于归刚回到厨房,便见饭博士又进来道:“娘子,方才又有五桌食客点了炙羊肉,不知石板还够不够?”
沈于归道:“够了够了,多叫几个人来,不然搬不了这许多东西。”
那饭博士又带了几个人进来一齐帮忙搬石板、风炉之类,沈于归一面准备羊肉一面道:“你们先去等着,我随后便来。”
·
到了晚间,羊肉也供应完了,于是沈于归拿掉了旋煎羊与炙羊肉的水牌,将脚店交给阿黎她们,自己则回去歇息。
一路上,城中道路依旧被道路两旁小摊上的灯火照得亮如白昼,尤其是街边食摊,摊主叫卖吆喝的声音当真一个赛过一个,一声高出一声。
沈于归因被脚店中的炙羊肉馋了一日,如今正想回家做些炙羊肉来食,于是特意绕了远路,就是想在集市里碰碰运气,看看还能不能买到些羊肉。
大致逛了一圈,皆未看见有人卖羊肉的。正叹自己运气不佳准备回去时,却见面前自己从未见过的一个食摊。
这里的“从未见过”,并不是指食摊的摊主从未见过——汴京城摆食摊的摊主多了去了,自己哪能个个都认识?而是说这食摊上所卖的吃食,自己倒还从未见过。
这小摊并不开在城中最繁华的闹市,而是一处普通的地段,既有行人经过购买,也不至于食客太多忙不过来。
沈于归在摊前数步远的地方驻足停了下来,那摊主是个约莫五十多岁的男人,看着是个老实面相,也不多吆喝,只是安静地做着自己手中的事情。
他的摊位也是一辆小推车,推车左边是同他一般高的大扇笼,扇笼中正不断冒着热气,馒头、包子、蒸饼等面食的淳朴香味不断从扇笼里飘出来。
推车右边是一口大锅,盖着锅盖,底下有火,一直在为那锅加热煮着什么吃食,只是不知那锅里究竟煮的是什么。
沈于归细细闻了闻,似乎有一股隐隐约约传来的肉香味,但瞬间又被面食香给盖住了。因着几步开外还有一家馄饨摊,沈于归也不确定这肉香味究竟是从哪里飘来的,不过怪好闻的。
那摊主手上和着面,眼睛也只盯着自己手上的那团面团,不像有些摊主,手上做着活儿,眼睛却如同做贼一般到处乱瞟,看着便给人一种贼眉鼠眼、不踏实的感觉。
虽说在脚店中草草用过了暮食,但如今肚子又开始“咕咕”叫唤起来,沈于归便走上前去:“不知丈人所卖的是什么?”
那摊主见有人来,赶忙丢下手里的面团,憨厚笑答:“小娘子,俺卖的这是爊肉。”
沈于归一下子没听清:“什么肉?”
“爊肉。”
沈于归依旧不知这是何物,努力模仿着他的发音:“凹肉——”
那摊主笑着连连点头。
“——是什么肉?”
“爊肉就是爊肉啊!”那摊主见来了个年轻的小娘子,却没想到这小娘子不仅耳朵不大好使,似乎还没什么常识。爊肉就是爊肉,这不就是汴京城中百姓常吃的爊肉嘛!
看着这小娘子也不像是从哪家大户人家里偷跑出来的姑娘,咋还不知道爊肉呢?
沈于归见那摊主一时也解释不清,直接揭了锅盖让自己看。揭开锅盖的那一瞬间,浓烈的肉香味喷涌而出,与自己方才所闻到的肉香一模一样。
沈于归只是略略探了探头,见锅中满满一锅皆是彘肉块,其间还有汤水,不过已经变成十分浓稠的汤汁了,冒着泡泡,正发出十分低沉的“咕噜咕噜”声响。
肉块切得不小,每一块皆有掌心一般大,而且几乎皆是底肥顶瘦,无一例外。
肉块看着似乎也没加什么调料,依旧是其原本的颜色,不过却是极香。
沈于归闻着这肉香,只觉腹中更加饥饿了。
“丈人,不知这爊肉是如何卖?”
那摊主见面前的小娘子来了兴致,便殷勤道:“不知小娘子是单买这爊肉,还是要蒸饼卷爊肉呢?”
沈于归道:“蒸饼卷爊肉?”
沈于归现在虽还未搞清楚这丈人所卖的“爊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蒸饼自己却是知晓。
北宋时期,面食发展迅速,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面食便有蒸饼、馒头、包子、馄饨、角子等等,而蒸饼便是其中一项极受欢迎的面食。
蒸饼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炊饼,也就是那位武家大郎所卖的吃食。顾名思义,蒸饼便是用扇笼蒸出来的。
蒸饼由面粉所制,形状如同圆盘,也可以将其理解成后世的馒头,不过要大些、扁些,蒸饼的表层还会撒些芝麻,故而十分的香。
蒸饼外部有些干焦,却丝毫不影响内里的柔软,色如琥珀,吃起来韧性十足,富有弹性。
不过用蒸饼来卷肉吃,这是沈于归还从未想过的一种吃法。
那摊主见沈于归举棋不定,遂道:“小娘子单食爊肉亦可,只是会有些腻,若是与蒸饼同食,那味道是再好不过了!”
沈于归笑着从荷包里掏钱:“那便蒸饼卷爊肉吧。”
“好嘞!”摊主掀开最顶层的扇笼盖,在里头挑挑拣拣,选出一张蒸得最好的蒸饼来。
蒸饼不小,约莫与脚店中的瓷盘一样大小。刚取出的蒸饼热气腾腾,带着面食特有的朴素的香味,虽不像肉香一般引人垂涎,却是人类维持活动的必不可少之物。
蒸饼白色为底,饼上点缀着不规则的琥珀颜色,看着比纯白的蒸饼更多了些层次。
蒸饼铺在白色麻布上,麻布是与蒸饼方才从扇笼中一同取出来的,经过高温消毒杀菌,还算干净,那摊主又揭开另一侧的锅盖。
锅里皆是煮得喷香的爊肉,那摊主取一竹箸,从锅中挑出一块来,那肉却不大听话,竟直接在锅中便散成了好几块。
那摊主依旧面不改色将散成几块的爊肉一一夹到蒸饼上,然后盖上锅盖。
沈于归这下大致知道这所谓的“爊肉”是个什么东西了。
自己曾在古籍中读过,宋朝有一种吃食,便是将猪肉切成块,加佐料调味,用文火慢慢熬煮,直至软烂方食,这便是爊肉。
沈于归看着摊主的下一步动作,只见那摊主取刀,将方才本就散成几块的肉又切薄了些,均匀摆于蒸饼上,肥肉在底,上面便摆瘦肉。
摊主又拿起盐巴,在爊肉上重重撒盐,盐巴与刚出锅的爊肉相遇,立刻融化于无形。
撒完了盐巴,摊主又撒了些胡椒,不过胡椒的用量可比盐巴要少得多,只是几颗便罢。不过沈于归也能理解,毕竟小本生意嘛!
佐料便只盐巴、胡椒两样,摊主又隔着麻布,熟练将蒸饼卷成圆筒状,将多出来的麻布一角巧妙地往里一塞——蒸饼卷爊肉便做好了。
沈于归付了钱,接过摊主递来的蒸饼卷爊肉。摊主的麻布包得很好,将蒸饼的下半部分牢牢裹住,这样既便于手拿,也方便嘴吃。
沈于归一口咬下一块蒸饼卷爊肉,一边走一边细嚼。第一口还没吃到爊肉,只有蒸饼。
蒸饼做得不错,外层微微偏硬,有些焦壳之感,里层却是十分柔软,但这种柔软并不是类似豆腐那种无需牙齿的柔软,而是柔软中带些韧性,让人觉得很是有嚼劲。
直到第三口才吃到其中卷裹着的爊肉,这爊肉少说也炖了有五个时辰,已经炖煮得极其软烂,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轻轻一咬,不需要如何用力,也能品尝到爊肉的美味。
这爊肉并非如看上去一般简单。彘肉提前腌制过,与肉香不同的香料味并非浮于表面,而是自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方才开锅盖时沈于归亦瞧见与彘肉同煮的汤水中有些香料,大约这里又入味一次。
那摊主的盐巴加得多了些,故而吃着爊肉便是咸咸的,蒸饼却毫无咸味,很是下饼。如此一口爊肉一口蒸饼,咸淡结合,竟也吃着十分舒爽,别有一番滋味。
如此一路走,一路吃,蒸饼卷爊肉快吃完了,也不知不觉走到了家。推开院门,只有自己房间窗子里透出烛光,那四个小女使的房中则漆黑一片,大约她们都已经睡下了罢!
https://www.biqivge.com/book/92140094/219174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