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志公传奇 > 第十六章 方丈教志公入定 志公助丑女回颜

第十六章 方丈教志公入定 志公助丑女回颜


志公答应收猎户田建生为徒,回到同泰寺,想想心里惭愧,自己至今还不能打坐入定!

        于是去找了尘方丈讨教,也告知了收徒弟的事。

        了尘方丈拿出一本《金刚经》递给志公,说:“禅宗是以《金刚经》印心的,你看过这部经书多次,却不得要领,今日我给你解说一番。

        ‘云何应住?’这个心念应该如何停住在清净、至善那个境界上?‘云何降伏其心?’心里乱七八糟,烦恼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道、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有个感慨,读《金刚经》,读到这两句,千古高人,同声一叹!这个问题太难了!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这个心念;一个英雄可以统治全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圣人之难成,道之难得也!你说学法,学各种法,天法学来都没有用!法归法,烦恼归烦恼。念咒子吗?烦恼比你咒子还厉害,你咒它,它咒你,这个烦恼真是不可收拾,就有那么厉害。所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

        《金刚经》里须菩提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开始学佛遭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心不能安。佛告诉他,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住了,就是你问的时候,已经没有妄想烦恼了。这个意思也有一个比方,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稀奇事物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住的喔!

        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佛答复的那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你的心。换言之,你问问题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候,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个方法!

        譬如我们信佛的,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时候,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再进一步的道理,《金刚经》的内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工夫的成就;这个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现在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个时候,已经安住了;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因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这个是重点,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须要住。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工夫,但是他的工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志公问:“师父,可是此心本来不住怎么说呢?”

        方丈说:“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须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志公还是似懂非懂,了尘方丈看了出来,继续说:“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方法,也包括精神的生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任何事情一做便休,无所住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你心理的行为随时做到无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丢开了,都丢掉了。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

        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做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第一等的,佛怎么说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志公终于明白了,说:“难怪经文说,‘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不住于相!”

        方丈笑道:“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志公欢天喜地地给师父磕了个头,回去打坐了。

        这一晚,志公万缘放下,念来则应,念去不留,终于入定了!志公进入初禅天的境界--离生喜乐。初禅天为色界四禅天之一,乃修初禅定之人命终后所生之处,以此天之众生已远离欲界之恶法,而生起喜、乐之感受,故此天又称为‘离生喜乐地’。

        志公这一夜彻夜未眠,也不困倦,因为身心都处于喜乐、光明境中,快天亮时忽然心里一动,觉得今天石头城的陈县令会来找自己!

        果不其然,到了巳时,陈县令派衙役来请,去县衙一趟。

        到了县衙,陈县令却在二堂相候,茶已泡好。

        志公直截了当地问,发生了什么案子?

        陈县令笑道:“你先听我讲一件奇事!本城的陶成壁乃是远近闻名的富贾,喜爱结交朋友,与我也是好友。他家每日都宾朋满座,谈笑风生,日子过得惬意。唯一的憾事是,虽妻妾成群,然膝下只有两女。陶成壁常常自嘲,如此这般庞大家业却是没有子孙继承。朋友们都劝慰他,劝他去庙里烧香,求送子观音赐予他一个儿子。

        陶成壁从不信仰什么神佛,但还是架不住妻妾、朋友的怂恿,去庙里烧香祈求观音菩萨可怜他,送他一子。

        几月后,正妻陶黄氏竟然有孕,找人掐算乃是男孩,陶家人大喜,小心伺候着。几月后分娩,却是难产,陶黄氏想着如此这般庞大家业须儿子继承,于是拼足力气把孩子产下,血崩而亡

        刚产下的孩子却把接生婆吓得大惊失色,口中惊呼妖怪!竟踉跄离去!一家人忙上前看,只见那陶黄氏身下,一个血肉模糊,甚是丑陋不堪的婴儿正在响亮哭泣,声如鬼泣般可怕。陶成壁仔细一看,那婴儿不仅大头细臂,面黄狰狞,甚是丑陋,竟还是个女婴!不由得心中失望至极,命人把她扔到野外去。

        但家中奶娘孟氏劝道:‘老爷息怒,这孩子虽容貌不佳,但却是观音菩萨赐给您的子嗣。如若如此这般冒然侵犯,恐惹观音菩萨动怒。还是先把小孩抚养,待大些再做打算可好?’陶成壁听罢,心中一颤,叹气点头应允,就由她来服侍这个女孩,起名陶慧君。

        奶娘孟氏精心伺候陶慧君,陶慧君虽容貌丑陋,声如狐啼,可是她却极其聪慧,两个姐姐年长她七八岁,父亲请来先生教她们琴棋书画,陶慧君五岁,时常偷偷去书房门外偷听。

        姐姐们都很嫌弃她,常常嘲笑、责骂于她。陶慧君虽心中难过,但仍在门外偷听,且如痴如醉,很快多才多艺。而每次府里宾客满座之时,陶成壁总是把她关在房里不许出来,怕她的丑陋面容出现使自己颜面扫地。

        但陶家小女儿丑陋的事还是传了出去,人们议论纷纷,怀疑她是妖怪。陶成壁得知大怒,不顾奶娘反对,派管家把熟睡的陶慧君扔到离家百里外的山上!

        不想十年之后,陶慧君自己找回家中,变得十分美丽,让陶成壁震惊不已!若不是陶慧君说出自己的生辰八字和胎记,简直不敢相认”

        志公笑道:“这个可怜的丑女,必有一番奇遇。”

        陈县令点点头,说:“陶慧君自己讲述,那天她在睡梦中被丢弃,醒来发现躺在一处豪华府邸的卧榻上,小小年纪的她恍如梦中。她很是害怕,起来走出去看,外面是坐幽静的大院子。院子里别有洞天,有假山,有泉水,有花园。花园里蝴蝶飞舞,百花缭乱,香气四溢,白烟袅袅。一位身穿白衣,有着天仙般容貌的女子正在抚琴,琴声悠扬动听。

        陶慧君傻傻地看着,懵懵懂懂的如入仙境一般。一会儿想起家人如此待她,放声大哭!

        抚琴女子停止抚琴,抱起陶慧君温言安慰,命人备下山珍野味款待。女子让陶慧君喊她芸娘姐姐,每日带她游玩,做游戏,吃好东西十年后,陶慧君长成豆蔻少女,容貌仍是丑陋不堪,且身材肥大。

        一日芸娘带她游玩,爬上山顶,看见山腰有一小儿骑在父亲肩上,手舞足蹈的很是高兴,甚是羡慕,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眼睛湿润。

        芸娘劝道:‘妹妹不必悲伤,你是有父母之人,只不过母亲因你难产而亡。你父亲乃是石头城的首富,你还有两个姐姐,如今她们已嫁人。你小时候甚是顽皮,所以父亲容不得你。实不相瞒,姐姐我乃是狐仙,在此山修炼多年,与你有缘。如今你也大了,想家了,我送你回去如何?’

        陶慧君十分高兴,可想想自己的容貌又心灰意冷。芸娘见此笑而不语,拿出一个精致的瓶子,倒出里面的白色药丸让她服下。陶慧君心中疑惑,还是接过来服下,芸娘随即带她到溪水边照看,片刻功夫竟变成一个美貌如花的女子!不由喜极而泣!

        芸娘意味深长地嘱咐她,这药丸需每隔十天吃一丸,一个月后吃完最后一粒便可让她终身美貌。还说这些药丸是自己多年从草药中提炼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精气神方才有此妙用,因此不许把药跟别人分享。

        陶慧君连连点头,芸娘又教给她一个咒语,说危难时一念咒语,自己就会赶到,但只能用一次!

        随后芸娘命她闭上眼睛,只听风声大作,落地时已经站在陶成壁家门口了

        陶成壁接到家丁禀报,说失踪多年的小女儿回来了,自然不信,出来观看。

        陶慧君说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还给父亲看了脖子上那块粉色醒目胎记,陶成壁这才相信,心中有愧,抱着女儿失声痛哭!

        过了几天,已经出嫁的两个姐姐听说了,赶回娘家来看,见陶慧君如此美貌,和她十分亲热。

        日子一长,两位姐姐得知陶慧君的美貌是吃了灵药,两人苦苦哀求,也要吃那药。陶慧君心软,掌不住软磨硬泡,就每人送了一颗药,两位姐姐吃了果然瞬间变得年轻貌美!

        但几天之后,陶慧君自己的脸庞逐变黄,形容枯槁,大吃一惊!后悔自己不听芸娘的话,将要变回那个丑陋不堪的女子。于是一天晚上,念起了咒语,那芸娘果然出现。但芸娘怒斥陶慧君:‘你下山之时,我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把那药丸与人分享!你却一意孤行赠送于她们,如今你的容貌将要变化,我也无计可施,还是自食苦果罢!’说完人就不见了”

        志公静静地听陈县令说完,笑道:“我当是出了什么大案呢,陶慧君变美变丑,与县尊有何关系?我和尚也管不了这事啊。”

        陈县令施礼说:“法师大发慈悲吧,陶慧君身世可怜、为人善良,更重要的是已经与我侄子定亲!两人见过一面,我侄子甚是满意,若陶慧君变丑了,这门亲事就吹了,陶慧君能寻短见”

        志公为难地说:“陈大人,不是在下不肯帮忙,容貌美丑是前世因果!今生美貌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身,这是《三世因果经》说的。陶慧君今生貌丑,是没有在前世种下貌美的因,我有什么办法?佛都不能转定业。”

        陈县令沉吟片刻,拍拍手掌,屏风后面忽然走进来一位女子,绿纱蒙面,对着志公跪倒磕了三个头,放声大哭!

        志公心知这就是陶慧君了,听她哭得凄楚,心中不忍。

        想了会问她:“你还记得那芸娘所居之处么?”

        陶慧君点点头,说认真去找,能够找到。

        志公说:“就请陈大人备一辆马车,我们一道去找芸娘,解铃还须系铃人!”

        陈县令大喜,立刻令手下准备,第二天傍晚才赶到那座山上。

        志公席地而坐,双盘打坐,念起了“普庵咒”,很快大地微微颤动!

        一遍念完,芸娘突然现身,站在志公面前,不悦地说:“志公,我知道你的名声,你也知道,一切皆有因果。陶慧君不听我话,我和她缘分已尽,你再来找我,我有什么办法?”

        志公站起来笑道:“芸娘,佛助有缘人,你既然已经帮她,何不帮到底呢?”

        芸娘踌躇道:“我的法力只能做到这样,你非要我帮她,那行,交换。”

        志公问:“怎么个交换?”

        芸娘说:“我用多年的法力,辛辛苦苦炼出灵药,被她糟蹋了!现在再要变美,只有把我的内丹让她服下!我们异类的内丹修来非常辛苦,一旦给她吃了,法力大减,我容易遭遇横祸!我知道你法力高强,你若能安排我个好去处继续修道,我就把内丹给她。”

        志公喜道:“巧了,鸡笼山后山‘如梦谷’你知道吧?我师妹小龙女在那里修炼!你如肯帮忙,我就带你去‘如梦谷’,与我师妹同修。对了,指点我师妹修行的,是傅大士,他肯指点你一二,强似你在这山上修炼十倍!”

        芸娘喜道:“不像我有这样的缘分,也罢,成全陶慧君吧!”说完口一张,吐出一亮晶晶珠子,缓缓飞到陶慧君口前,陶慧君福至心灵,一口吞下。

        陈县令惊喜地站在旁边看,只见陶慧君摘掉面纱,从袖子里拿出一面铜镜,越看越高兴,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芸娘跟前!

        芸娘说道:“此珠是我百年修炼的内丹,你把它吞下后,不仅容颜美丽,而且还能延年益寿。日后你要切记,心怀善良之心不错,但也要自保!”

        志公十分高兴,对陈县令说:“大人,你还用马车送她回去吧,我和芸娘还有些话要说。”


  https://www.biqivge.cc/book/91389431/244514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