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
天启二十四年冬月初三,前内阁首辅孙承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作为皇帝的老师,经过内阁商议,朱由校下旨,追其谥号为文忠。
孙承宗的去世,打乱了朱慈燃的计划。
他并不相信孙承宗和洪承畴会做出为四大案贪官污吏翻案的事情,但孙承宗去世,这就让他不得不加大了对洪承畴的怀疑。
对于这些怀疑,洪承畴心知肚明,因此冬月初十的常朝中,洪承畴以内阁首辅的身份下令各省官员重新统计四大案犯事官员及其家眷名录。
洪承畴用行动来表态自己的立场,而得到消息的朱由校也派人前往东宫,令朱慈燃暂停追查“焚毁四大案奏疏”一事,事情交由内阁处置。
朱慈燃不愿意,但他毕竟只是太子,因此只能不情愿的将事情交给了内阁。
腊月十七,各省布政使司重新统计四大案犯事官员及其家眷数量,但刑部部分官员上奏,称新名录人员数量不足原本的九成。
只是一成的遗漏看似不多,但对此四大案牵扯的二百余万人来说,哪怕仅仅是一成,代表的也是二十几万人的逃脱。
这群人不是查不出来,而是找好人不愿意查罢了。
犯官并没有逃脱,只是他们的子嗣有没有能逃脱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朱慈燃有心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但他终归没有朱由检的心力。
在腊月的尾巴上,林丹汗遣使臣上奏天听,大军整训结束,将于三月初二发动对克里米亚汗国的第二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已经是四月的事情了,战事虽然只维持了一个月就被奥斯曼帝国的援军所打断,但林丹汗还是从克里米亚汗国掠夺到了价值三十余万两的牛羊马匹和金银宝石,以及十余万人口。
不过,由于奥斯曼援军及时,加上火药不足,因此林丹汗并没有到手太多城池和土地,他麾下牧民目前主要的放牧区,依旧还是已经卖给大明的泰西省牧区。
林丹汗上疏诉说难处,朱由校也没有难为他,毕竟现在蒙古国是大明西北屏藩。
朱由校让林丹汗麾下的牧民在泰西省放牧,但只维持到第二次西征结束。
朱由校并不担心林丹汗鸠占鹊巢,毕竟他们的火药,只有大明会提供火药给他们。
没了火药,林丹汗新编练的五万燧发枪骑兵就失去了作用。
林丹汗也不傻,他明白自己的处境。
既然选择了当狗,那最少在实力强大前,他都得乖乖听话才行。
这次派人上奏,就是为了表明他没有鸠占鹊巢的心思。
同时,他也将上次缴获,价值三十万两的牛马羊群和金银珠宝作为朝贡礼物献上。
朱由校对他的礼物倒是挺满意,朱慈燃见状也知道林丹汗想要什么,因此着安西火药局调三百吨定装黑火药作为回礼。
三百吨黑火药听上去很多,但是成本也不过三万六千两罢了,比较林丹汗的朝贡礼物价值,根本不值一提。
但即便有这么多火药,对于战争来说,恐怕也仅仅只是蒙古国一次西征的消耗罢了。
为了让蒙古国不再像第一次西征一样,因为后勤而不敢深入,朱慈燃还着泰西行省拨米一万石回赐林丹汗。
火药加粮食的价格不过四万余两,而林丹汗献出三十余万两,看上去他亏大了,但他却也是无可奈何。
大明是宗主国,拥有宗藩体系中贸易的定价权,哪怕林丹汗知道自己吃亏也没办法。
现在西欧战争中火药所消耗的硝石都有近三成由大明提供,欧洲能制作火药的国家,火药成本基本不低于四钱银子。
如果是卖给林丹汗这样的蒙古人,他们或许会将价格提升到八钱银子。
这还是能买到的情况下,而现实是整个欧洲都缺少火药,林丹汗想买都没地方。
这么对比下,向大明买火药已经算是比较实惠,还能表忠心的一个选择了。
蒙古使者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京城,紧接着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乘坐火车抵达了安西的安西城。
他选择换乘马车,用圣旨从安西火药局讨要了三百吨黑火药,并带着火药前往了泰西省。
天启二十五年二月初三,他抵达泰西省,用圣旨讨要了一万石稻米,紧接着满载而归的渡过伏尔加河,完成了自己此次的任务。
有了火药和粮食,林丹汗开始下令各部准备备战。
三月初二,林丹汗率领四万骑兵发动第二次西征,克里米亚汗国向奥斯曼帝国求援。
三月十五,奥斯曼派出两万五千援军支援克里米亚汗国。
同期,安西总兵朱辅炬率六千骑兵攻入开伯尔山口,云南总兵马祥麟率六千骑兵出周国汜水关,两支骑兵部队扫荡莫卧儿东西两侧。
沙贾汗得知消息,命长子舒科,三子奥朗则布各自领兵五万御敌。
然而这一次明军的目标是摧毁作为中小型补给点的村镇,让莫卧儿生产受挫。
因此,当舒科和奥朗则布分别于三月二十四,三月二十七抵达前线时,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土和凌乱的马蹄印,以及流离失所的贱民们。
四月,朱辅炬和马祥麟分别率领部队返回河中和底马撒。
此战两部人马共缴获牛马一万八千余头,粮食金银约价值十六万两。
从缴获来说,这一战相比支出算是小赚,但是从战略角度来说,莫卧儿再想从东西两侧出兵,最少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来恢复当地生产。
这还仅仅是恢复当地生产所需的时间,招抚流民才是莫卧儿支出的大头。
虽然出兵不多,但换西南太平一两年,这笔买卖无疑是大明赚了。
只是相较于齐王执政时期总是大规模出兵的方式,朱慈燃和李定国这种小规模出兵的方式,让诸多无法分功的军中将领怨声载道。
四月二十六日,内阁首辅洪承畴、内阁次辅孙传庭代表内阁上疏,建议嘉奖五军都督府中一百四十二名将领。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校下旨,赏五军都督府一百四十二名总兵、参将赐钱,总兵三百枚,参将百枚。
赐钱以天启通宝的一两银币为模范,以黄金铸造。
得赏赐后,五军都督府内怨声平息。
从这件事中,许多官员也看出了端倪。
相比较皇帝,太子还是太过年轻,哪怕监国多年,却也显得比较毛躁。
加上皇帝年纪刚过四旬,身体健康,因此许多官员还是选择暂时不表态支持太子,而是选择中立。
这虽然没给朱慈燃的监国生涯带来困难,但也让朱慈燃意识到朝政并不是那么容易,自己和李定国等人始终还是太过年轻。
因此在一些大事上,朱慈燃还是以老师金铉和次辅孙传庭的意见为主。
这样的选择让接下来半年内朱慈燃没出过太大的岔子,事情过后,东宫在军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同年七月,古斯塔夫二世率军包围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维也纳战役爆发。
战役开始之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斐迪南三世主张和平谈判,尽快结束这场混乱了二十七年的欧洲战争。
他在促成帝国政府与德意志新教诸侯,尤其是萨克森达成和解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法国与瑞典、西班牙三国并不同意和谈,和谈宣告失败。
七月,西班牙帝国的一万五千援军抵达维也纳,天主教联盟军数量达到了四万人,而他们面对的是仅有两万人的新教联盟军。
从人数上,天主教联盟军占尽了优势,加上背靠维也纳,因此联军的战略目标从“解围”变成了“反攻”。
只是不等他们高兴,法国的孔代亲王率领两万法兰西新军抵达战场,战场再度变成了四万对四万。
在这样的局面下,原本只是一场会战的维也纳战役升级成为了整个欧洲战场的焦点。
双方都想在战场上获得优势,不想让己方打出添油战术,因此在维持西线僵持的局面下,各国纷纷出兵支援。
截止九月初二,以法国和瑞典为首的新教军队数量达到了六万四千人,以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天主教军队达到了六万两千人。
这样的局面下,双方依旧按耐住了率先打出第一枪的想法,而是寻求有利于己方的战机。
孔代亲王认为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内经济无法长期维持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与己方打消耗战。
然而,在继续僵持了一个月后,一则消息让孔代亲王的计划宣告破产。
十月初十,由齐国京畿府出发的粮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阿德拉港口登陆。
第一批粮食为二百吨明制吨位的肉干,它们对应价格为十万两的粮食。
这批经过腌制晒干的肉干成为了西班牙在维也纳战役中最为优秀的补给物资,而且它们并不是唯一的一批。
十月十一日、十月十三日、十月十五日……齐国分别向阿德拉港口运送了三百吨、二百吨、三百吨合计八百吨肉干。
价值四十万两的肉干被西班牙舰队转运到了巴尔干半岛,紧接着运往了维也纳战场。
当它们运抵战场的时候,前线接收军需的格鲁伯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下了这一日领取到肉干物资时的士兵模样:
“他们没有想过自己能在泥泞的战场上吃到这样的美味,每个人都激动的跳了起来。”
“尽管我告诉他们可以直接食用,但事实证明士兵们的想法比我更丰富。”
“他们将肉干切块丢到了水里,很快一锅肉汤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齐国的肉干中有着丰富的盐、胡椒和一种辛辣的香料,它丰富了士兵们的饮食,这或许是我们在战争爆发的二十七年以来,吃过最好的东西。”
“没有任何异议,它为我们赢得战争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格鲁伯的日记记载并没有出错,齐国前后运来的一千吨肉干丰富了天主教联盟军的饮食,仅仅这些肉干,就让西班牙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再担心粮食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后续的贸易物资中,齐国信守承诺的将条约中今年剩余的一百二十万石小麦运到了阿德拉。
消息传到前线时,新教联盟军队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
察觉到不对劲的古斯塔夫二世没有再等待,而是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打响了战役的第一枪。
瑞典军队围城的经验十分丰富,两日之内就在维也纳城外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帐篷和营地。
大量的苦力挖掘了漫长的战壕,彻底断绝了城内和城外的联系。
古斯塔夫二世带来的一百门大炮,在各军炮手的操作下,开始连续不断的轰击维也纳城墙,但巴尔干山地的崎岖地形,限制了瑞典攻城炮的运输。
在缺乏水路便利的条件下,瑞典军队的十二磅火炮远远落在了主力部队后面。
由于欧洲自十六世纪开始不断推行与升级的棱堡防御体系,因此这套体系也让炮兵的射击效果大打折扣。
1645年11月25日瑞典军队开始攻城,但很快被击退。
于是,古斯塔夫开始采取坑道爆破的手段来攻击城墙。
他采纳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平行堑壕战术,用炮兵掩护工兵挖掘一条靠近墙角的战壕,然后再用军队进驻刚刚挖好的新堑壕,掩护挥汗如雨的工兵们再次开挖。
当推进到足够近的距离后,瑞典军队的工兵们挖掘地道,埋放炸药,然后引爆整段城墙的根基。
不过,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士兵也会挖掘针锋相对的地道,用炸药等手段来摧毁坑道或阵地。
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双方联手引爆了一千三百多次。
神圣罗马帝国的守军一面用二百门各式火炮还击,一面想办法应对敌军的攻城地道。
他们不断挖掘针对敌军工兵的反攻城地道,还将巨大的树桩插进土中建成了新的临时障碍。
经过一个多月的胶着,新教联盟军终于在维也纳城墙上炸出了可供三十人并排通过的巨大缺口。
大量来自赤贫阶层的宗教炮灰,开始发起不要命的冲锋,瑞典和法国的旗帜甚至一度被插上了维也纳城头,但这些阵地无一例外都很快丢失。
双方军队都在使用大明的步铳燧发枪,他们装上了生产于大明的插入式刺刀,在城墙上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维也纳的军民们将将铺天盖地的“异教徒”,硬生生地捅了出去。
接着,城里的工兵在缺口的后面筑起了临时的后退城墙,并在上面架上了一门门的大明燕山五斤火炮。
由于忌惮守军的强大火力,古斯塔夫二世一直拒绝出动全军进行强攻,他不想自己的军队在几乎没有射击死角的城下被成片射倒。
战事再次陷入了僵局,而这样的僵持到了十二月。
在时间进入十二月后,由于物资的不足,孔代亲王与古斯塔夫二世决定收兵。
12月12日,新教联盟军撤退,天主教联盟军取得了维也纳保卫战的胜利。
这一切来自十月那批可以救命的粮食,而得知前线赢得胜利的费利佩四世也向朱由检写下了亲笔信,感谢着他“守约”的行为。
同时,在天启二十六年的二月,京城方向也收到了来自欧洲锦衣卫千户所的消息。
“弟弟对战局的把控还是那么厉害,估计欧洲又得多打几年了。”
乾清宫内,已经四十一岁的朱由校拿着锦衣卫的奏报,脸上的笑容没有半点隐藏的全部暴露了出来。
相比三年前,他的身材又瘦了一些,而一切都是因为在朱由检走后,朱由校终于将自家弟弟曾经的提醒付诸行动。
运动、膳食成为了朱由校最为关心的事情,每周他都会坚持做一件家具,同时教习骑术。
饮食上,他也开始少吃多餐,多素少荤。
只是,当年顿顿海鲜的行为终究引出了疾病,痛风也毫无意外的找上了这位天启皇帝。
“万岁还是得多喝水,只有喝水和按时喝药才能缓解痛风。”
太医院使李中梓一边写药方,一边对旁边激动的朱由校交代着一些忌讳。
曾经的太医院使王肯堂最终没能活过百岁,而是在去年春季以九十三岁的高龄去世。
不过尽管王肯堂去世,但朱由检依旧给自家哥哥留下了许多名医。
李中梓、吴有性等人不出意外,或许能熬到朱由校的重孙出生。
“知道了,李院使放心好了!”
对于太医,人老惜命的朱由校还是比较尊重的,四十一岁在后世看来十分年轻,但在大明朝这个皇帝平均寿命才四十多的时代来说,朱由校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
“臣告退……”
李中梓写完药方便交给了王体乾,紧接着作揖离去。
他作为太医院院使,可不仅仅要帮皇帝治病,而是需要关注天下的惠民药局和医学院,说是政务繁忙也不为过。
瞧着他离开,朱由校笑了笑,低头又看向手上的消息,脸上的笑意更甚。
他背着手走到了窗前,看着窗外难得晴朗的天空,不免笑道:
“也不知道弟弟身体如何了,是否健康,应该过的很好吧……”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91224808/7293262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