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34章 臣斗胆

第634章 臣斗胆


返回宫中的路上,

    皇帝依然是非常高兴,神采飞扬,眉飞色舞。

    三十而立。

    李世民十六岁领兵,二十七岁称帝,又仅用三年时间,便把东突厥灭亡,生擒颉利可汗,诸蕃共尊天可汗,

    这确实堪称前无古人的了得。

    皇帝转头看着武怀玉,“朕如此丰功伟绩,有你一份大功劳,”

    怀玉道,“武德九年颉利兵临渭水,陛下与他渭桥会面白马盟誓,臣是随从六骑之一,君忧臣辱,臣那日便誓要为陛下扫灭突厥,如今三年雪耻,全靠陛下筹谋,我等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怀玉啊,你这次的功劳一点不比李靖小,但李靖实封六百户,李道宗也实封六百户,却仅给你百户真封,你可觉得委屈?”

    “臣如今已有一千三百户真封,十分满足,甚至感觉德不配位,很是惶恐。臣武德九年六月才下山,追随效忠陛下时日尚短,何德何能敢与长孙公、尉迟将军、房相公等并列。”

    李世民拍了拍他手臂,还抓在手里,十分亲近。

    “勋官爵位,本就是为赏功酬劳,你虽说来的晚,但你功劳高,尤其是屡立军功,而我朝最重军功,”

    话虽如此,其实武怀玉心里很清楚,封爵或是官职并不完全跟功劳挂钩,其实最重要的一条皇帝没说,但大家都懂,那就是站队。

    立场第一,功绩第二。

    武怀玉这几年能屡获封赏,除了功劳确实多,但最主要的是他一开始那就是投的皇帝,一直都是皇帝心腹,视之为近臣嫡系,本质上武怀玉是跟侯君集、张亮、周绍范、许洛仁这些人是一样的,

    甚至尉迟恭秦琼张公谨等也都是秦王嫡系。

    皇帝心腹近臣,又有能力还能立功,那自然封赏更多,仅以军功论,李靖那也是开国就为唐效力,那也是为朝廷打下东南半壁江山的人,但到武德九年时,地位却也是不高不低,没入核心。

    论贡献,罗艺、李孝常他们都很大啊。

    李世民确实是个很不错的皇帝,很念旧情,尉迟恭、丘行恭等嚣张跋扈,屡屡犯错,皇帝都能一次次饶过,庞相寿等秦府旧臣贪污等,皇帝也没重罚。

    甚至如魏征、王珪、韦挺、薛万彻、谢叔方等旧太子党,也能重用。

    哪怕是李靖,六十多岁,如今也终于走上人生巅峰,出任北伐大帅,功封代国公,实封千户,功成拜相。

    “陛下,臣斗胆,请辞相职。”

    皇帝脸上的笑容凝固,慢慢变的有点不太高兴,今天本来很开心的,不过皇帝还是拍了拍怀玉的手,“朕知道你跟侯君集不同,朕让他参预国事进政事堂,他是笑的嘴都咧耳后跟去,立马应允,生怕朕反悔了。

    你性子谨慎,和叔宝、药师两个很像,朕也知你顾虑什么,但你我君臣还用那般么?”

    “还是说,你还记着上次入政事堂没做多久的事?”

    “陛下,上次辞相也是臣主动所请,确实是不太合适,臣一来太年轻,二来犯错不少,如今三司还在调查臣,”

    “朕让御史台三司调查,也是让他们尽快出个结论,也好堵一些人的口,并非他意。”

    “臣知道陛下是爱护臣,但臣还是觉得不合适,而且现在臣义父、老师皆在政事堂为相,侯君集还是臣同门师弟,这政事堂尽是关系,”

    李世民笑笑,

    “你真要这样说,那魏征还是你家儿女亲家呢,”

    “你不用顾虑那些,朕拜你为相,那是看中你的能力,你还记得去年夏咱们在樊川说的那些事吗?

    朕考虑大半年,租庸调制确实隐患极多,现在还能维持,但要是不提前解决,以后积重难返,终会成心腹大患。

    朕打算试行两税法,想让你来打头阵。”

    “如果陛下信任臣,那臣愿意回到幽州或是去朔方,又或陇右,在地方上先试行两税法,先以一县一州试行,然后慢慢推广,总结经验,拾遗补缺,”

    李世民摇头。

    “你也二十二了,也不用总说年轻,大唐建国时,我才十八,朕二十二岁时,已经讨平薛举刘武周,正在围王世充战窦建德,是天策大将军了,”

    “臣岂敢跟陛下相提并论。”

    “朕当年刚起兵时,身边的众人,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他们也不过三四十岁,而长孙无忌侯君集段志玄许洛仁也都二十几,朕天策府中,许多比你还年轻的······”

    太子坐在那里很老实,没敢乱插嘴,

    听着老师武怀玉一直请辞宰相,父皇却一直劝说。

    许久,承乾忍不住道,“侯君集、张亮都能在政事堂为相,老师难道觉得还不如他们,是觉得功勋不如,还是才能不如?”

    这话一出,李世民和武怀玉都不说话了。

    太子这话,充满着对侯君集张亮二人的不屑,事实上朝野对这两位宰相确实很多人不满也不服。

    一来侯君集也很年轻,皇帝的儿时玩伴,也才三十出头,再者他也是这几年才发迹,在玄武门宫变前,侯君集官爵地位都很低,在别人眼里那也不过是皇帝的一个侍卫队长。

    但功过莫过救驾,从龙拥立更是天功。

    宫变后论功第一封一千三百户真封,封潞国公这些不说,就是加个大将军也都能接受,可短短两三年,就拜宰相,先领御史台,再领吏部尚书,这确实让很多人不服。

    都说侯君集只是个莽夫,虽会冲锋陷阵,但箭都射不好,字都识不得多少,这样的人当宰相,有几个能服的。

    张亮的口碑更差,侯君集好歹还是关陇将门出身,家里以前父祖等也都是刺史将军,张亮不过是农家小户,隋末投李密,但毫无带兵本事,是个常败将军,虽说搞统一战线,侦缉监察这块挺有本事,但也都是拿不到台面上的,

    何况张亮为了攀五姓七家,硬舔赵郡李氏的破鞋,也是让世人鄙夷的。

    这样的两人当宰相,确实让人不服。

    郑善果、郑元璹、崔干、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等这些人,哪个不比他们强,就算随便从窦家拉个窦静窦恽窦轨也都强他们百倍,至于说柴绍豆卢宽等肯定也远胜。

    皇帝也很清楚朝野的这些声音,但皇帝坚持用他们为相,

    个中原由武怀玉也是清楚的,李世民宫变成功后,有件事一直在做,那就是清除太上皇的人,

    这件事没停过,从三省六部百司,到中枢政事堂,从地方都督到州刺史县令,从大将军到诸统军府的统军,

    这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工作,

    虽然皇帝的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也不全是简单的清洗,是又拉又压,但这条主线没变过。

    皇帝的清洗很顺利,新旧皇势力的冲突并不算厉害,新皇威望高本事强,尤其是宫变夺位,弑兄宰弟囚父,手段很猛,没有几个敢硬刚,皇帝的核心班底本身又强,还特别能打,

    但过于顺利也有个坏处,就是李世民心腹班底也就这些,大量清出来的位置,自己人一时填不满。

    而皇帝一边清掉太上皇老臣势力的同时,又还得平衡秦王府内部的势力,结果嘛就是一时间太缺人,

    所以侯君集张亮虽说本来不是太强,但他们是皇帝真正心腹,且又确实夺位时立下大功,一步步也就到了这宰相位置,

    总比安排个太上皇旧臣,或是不是自己心腹的要强些。

    武怀玉能够两次拜相,本身也跟此有关,能打能冲又听话可信的武怀玉,安插上宰相位置,拿来冲锋很合适,反正年轻也没根基,不用太担心,犯了错大不了换下来,还不会伤到皇帝。

    “让你检校中书令,就是要让你带头搞两税这事,若仅是为地方都督,这事不好开头。

    你也别在意检校二字,先干一段时间,朕到时自然会让你除去检校二字。”

    可武怀玉还是请辞。

    不是假意请辞,他是真的不想做宰相,也不是真的不想当宰相,而是觉得眼下时机不合适。

    这甚至与他之前预期的结果不符,

    他预期会在幽州干个十年八年都回不了京,没想到现在不仅召回朝还要拜宰相,又要带头开始推两税法,

    这很难。

    他去年就跟李世民说过,租庸调制问题很大,但两税法阻力更大,租庸调制伤民,而两税法触及的是贵族豪强们的利益。

    “算了,先不说这个了,”

    李世民打断话题,不想继续聊下去,甚至对武怀玉有点不满,

    “今日大喜,聊些高兴的。”

    马车驶中宫中,皇帝去后宫更衣,他让内侍带武怀玉先去休息,等晚点参加宫宴。

    “承乾你陪下怀玉,知晓你们师生两个许久不见,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聊。”说着,皇帝离开。

    二十二岁的宰相,十二岁的太子,皇帝倒还没太在意两人在一起,甚至还鼓励他们有空多呆呆,让承乾好好请教请教,

    也许十年后,皇帝就不会再这般放心了。

    路上,李世民没再去想武怀玉和太子,他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考虑,比如攻灭东突厥,接下来要如何安置突厥归附部众?是拆散部落,分别遣送中原各地,让他们改风易俗,男耕女织成为农民,还是仍留边塞,对诸部落分而治之?朝堂上现在对此,其实有五六种意见,争个不停。

    又比如这两税法现在能不能试行,租庸调制是否能够停废,而逃到西域的拓设、欲谷设是否要派兵继续追击?

    承乾陪着怀玉在内侍引领下去一偏殿休息,

    “去年樊川庄子收获如何?”怀玉笑问,他并不愿意跟太子过多说侯君集张亮等事。

    “挺好,瓜收后我们种了季黄豆,今年春种了更多品种的瓜,不仅有西瓜也还冬瓜南瓜葫芦瓜等,庄子上还养了猪和鸡鸭,还弄了个造纸作坊,瓜洲上下二堡的百姓,也跟着多了赚钱的机会,收入增加不少,”

    “就是先前侍御史权万纪曾上书陛下,说京畿很多宗室权贵兼并田地,蓄奴置地,却不种粮,而是种药材种瓜果蔬菜等等,说是关内本就粮食不能自给,这样做非常错误,还请求朝廷下旨,要强令恢复种植庄稼粮食,”

    武怀玉听了也只是呵呵一笑,

    “去年斗米都二三钱了,这都是供过于求,如果再人人都种粮,那百姓越种越亏,甚至搞不好要破家。朝廷定都关中,确实粮食不能完全自给,以往每年有百万石缺口,转运不易,

    但是现在关中大量增加了玉米红薯土豆等的种植,其实已经能够满足百姓粮食自给了。

    城市官吏居民所需粮,商人转运也是足够的,虽说转运会耗费些,增加成本,但对关内关外种粮的百姓来说,都能提高点粮食收购价,这是好事。

    京畿或是城郊的地,种些蔬菜瓜果,或是种些其它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主能增加收益,也能加大市场商品,既能丰富百姓的商品需求,也能增加许多加工的工作机会,

    如果都跟权万纪说的一样,地都种粮,这结果只会越种越穷。

    城郊特别是京郊,本来就有很大的地理区位优势,种蔬菜水果,甚至搞点养殖等本就更有效益,同样也是能保障城市众多居民的供给,要是都种粮,那粮食是便宜了,其它副食等需求怎么供应?

    现在并非战后也不是饥荒之时,不需要限制的这么严格,关中每年有粮食短缺,并没那么可怕,可从关东输入补充,现在陕州那边的黄河的粮食转运,已经越来越好,不仅是陆路分仓转运提高效率,而且水路也修通了运河,可绕过那中流砥柱的险段,

    粮食入关的运输能力和成本都降下来了,江南江淮河南河北河东山南的粮食都能源源不断的入关。

    “圣人也没理权万纪,圣人说只要土地不荒芜,种麦粟稻豆还是瓜果药材都没可以。”承乾对权万纪印象不好,“那家伙讨厌的很,”

    “我记得以前有个御史叫权知让,跟这个权万纪什么关系?”

    “权万纪是权知让的叔父,权知让父亲权弘寿,曾是秦王府长史,爵封卢国公,追赠兵部尚书,权知让袭爵,先前也曾为御史,不过后来获罪降爵贬外,”

    武怀玉想起那个卢国公权知让来,他还有个弟弟叫权知节,想不到现在权知让又出来个叔父权万纪也进了御史台。

    天水权家人挺让人讨厌的。

    “殿下可知权家跟朝中哪位大臣亲近?”

    “我阿舅。”

    承乾倒也直接告诉了怀玉权家的根脚,当年权弘寿是临汾郡司仓书佐,李渊镇晋阳,引判留守事,也成了太上皇心腹,后来转入秦王府,也挺得李世民信任,平王世充后还封了国公,可惜死的早。

    天水权家家世也挺不错,权知让在被降爵贬外后,权家也是立马就投到了长孙无忌门下。

    “对了,最近还有件事,房玄龄、戴胄掌内外官吏的考核,权万纪上书圣人称其不公平,圣人已命新任吏部尚书侯君集重加推勘,这事据说惹的房相公非常不快,”

    武怀玉听后,心中疑惑,难道长孙无忌这是忍受不住寂寞,要从政事堂里掀翻一两个,给自己腾个位置?

    但他为何直接对房玄龄出手?

    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关系不睦?

    他突然想到,好像后来高宗朝时,正是长孙无忌搞了个大案,把房玄龄两个儿子都套了进去,最后房玄龄两儿子,一个流放一个斩首,房家直接给掀翻了。

    以前还真不知道他们两人有什么过节仇怨啊,

    还是说是房玄龄一直拦着不让长孙无忌复出?

    两年没在朝中,有点陌生了。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91028766/30302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