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说的很有道理
下午大概三四点左右,明军所有步兵到达义州。
然后所有步兵骑着马,分几队往四周搜寻蒙古牧民。
接下来三天,丁毅的兵马到处抓人,清兵和蒙古人要么会游泳,涉水过河,要么往朝鲜逃,留在义州附近的全部被一批批抓起来。
很多蒙古人都是抛弃一切,直接想办法逃过鸭绿江。
到8月13日,抓人的押着俘虏纷纷回到义州。
经过半日统计,加上前几天的战果,明军大获全胜,俘获无算。
此次征战义州,共活捉女真建奴632人,蒙古人28900余人,(其中战兵6000左右)。
获完好战马11900匹(包括未成年小马),牛4500余头,羊135800余头,其他畜禽1万余,各种车辆三千多辆,得到黄金8500两,白银66万余两,各种粮食食物装满了三千多辆车。
当然,丁毅付出也是比较惨重。
全军一万多人,伤亡一千七百多,其中阵亡近八百,也是他历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一次。
大部份都是被清兵炮击时,阵型太密造成的重大伤亡,还有和清兵骑兵对战的死伤。
好在这个时代的火炮打的比较慢,而且丁毅的炮兵反击的效果好,不然怕是死伤更重。
但这次对丁毅也是个警惕,以后与清兵野战,也要防着对方用火炮埋伏,打他的步兵阵营。
但打成这样也算不错,当年大凌河之役,皇太极埋伏了四十门火炮,吴襄宋伟等明军四万多人,被一轰而散,全军皆没,其中投降了三万多,仅三十多人跑回来。
丁毅的兵马面对着炮击,阵型乱而不散,还顶住四面八方的清骑攻袭,能打成这样,算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也有鳌拜的炮少的侥幸,若是鳌拜有四十门炮,那也是很危险的。
战后,丁毅把缴获的十几门红夷大炮(有几门在义州,没带到战场上)统统运到海边上船带走。
原本想让俘虏尽拆义州城,再一把火烧光了城中一切。
不过丁毅想了想,觉的留着义州城还有用,便没动。
他带着数万俘虏沿原路返回,到了铁山后,丁毅会把俘虏一分为三,一部份留在铁山一线囤田筑堡,一部份运往济州,一部份运往大员。
其中有六成左右,将分批运往大员。
但在分批之前,丁毅会进行筛选和清除。
满清征服蒙古各部后,通常先是进行联姻,满清各贝勒贵族包括皇太极、老奴等都是大量和蒙古上层联姻,还有一些,比如察哈尔部被征服后,皇太极更把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扣在盛京以为人质,然后又娶了林丹汗的大老婆博尔济吉特娜木钟。
所以,联姻和人质是满清贯用的套路。
但丁毅不能这么干。
首先蒙古人已经好多贵族和满清联姻,丁毅的部下再和他们选择联姻,等于让蒙古人两面讨好,脚踏两只船。
皇太极征服蒙古各部后,基本都是让各部守在自己原来的草原上,每次要征战时,让他们一起出兵,有时为了等蒙古人出兵集合,都要等好几天。
只有察合尔部因为没地盘,所以迁到朝鲜义州来。
丁毅首先没地方让他们牧守,草原都是在皇太极手上。
也不愿意每次打战时,征召蒙古人,等他们来集合。
他喜欢干净利落一点,更直接一点。
皇太极要的是盟友,而丁毅要的是---听话的奴役。
八月十五日,近三万蒙古各部(主要是察哈尔部)已经全部到了铁山附近,正准备轮流上船往皮岛。
谷諸</span> 此时蒙古各部在丁毅兵马的监护下,先被分出两波人。
其中一波是蒙古各部的台吉领主和贵族,另一波是中高层人员。
明末蒙古各部,仍然保持着封建社会的领主制度,但这个时期的封建领主阶级和牧奴阶级都发生了变化。
自成吉思汗至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蒙古第32位大汗,也算是最后大一统的大汗了吧,察哈尔的鼻祖),大汗同姓宗亲领主和大汗异姓功臣领主并存,达延汗撤废了赛德(即大汗异姓功臣领主>领地之后,大汗异姓功臣领主失去了特权,沦为大汗同姓宗亲领主的“阿勒巴图”。
在稳固了统治权以后,达延汗开始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和永谢布部(哈喇慎、阿苏特)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自己直接统辖,大汗驻帐于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部万户。达延汗的这些举措,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划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图等,均影响极为深远,它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的各个蒙古部落,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明末。
除了领主阶级外,下面的牧奴阶级逐渐分化为三个阶层:上等户、中等户、下等户,他们通称为阿勒巴图。
上等户叫作“莎音洪”(包括失去特权的异姓领主),他们家道殷富,拥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基本都是成千上万),他们必须向所属封建领主承担赋役,但在经济上剥削贫苦的阿勒巴图,其中一些人成为台吉领主(大汗同姓宗亲领主)的僚属,叫作“额尔和惕”(官吏),有些人为领主效力有功,被免除额定赋役,叫作“达尔哈惕”(被免除赋役者)。
中等户叫作“都末达洪”,他们有足够自给的牲畜(几百到几千头不等),是封建领主征用实物的主要对象。
下等户叫作“阿达嘎洪”,他们只有少数牲畜甚至没有牲畜,生活贫困,无力摊纳财物,是封建领主征用劳役的主要对象,有些人甚至还沦为上等户的奴仆。这部分人人数最多,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他们同中等户一起以自己的劳动养活着整个蒙古社会。
蒙古各级封建领主构成封建统治阶级。可汗和济农,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上层。在可汗和济农之下,有洪台吉、台吉、塔布囊等,他们是兀鲁思和鄂托克的领主。封建领主有权独自处理领地内的军事、行政、司法等一切事务,并拥有向属众课税、征役的权力。但小领主对大领主,大领主对可汗,则保持着层层的陪臣关系。这种陪臣关系体现在他们对所属上级封建领主承担的“阿勒巴”(赋役〉义务中。阿勒巴义务包括:参加上级封建领主召开的军事、行政、司法会议,应召率兵出征,进贡牲畜等财物。
简单点说吧,蒙古部落的下等户其实和明朝的低级军户和低层军士差不多,下等户不但要当兵,进贡牧畜,帮领主牧牛牧羊,还要交税。
不对,应该是比明朝的军士都不如,明朝军士好歹不要交税,也有饷银,虽然有克扣,至少能保证一口吃的。
蒙古部落的下等户没饷银不说,还要交税。
当然了,他们征战打赢的时候,会得到封赏和得到分配少量获胜的战利品,这也是他们各部愿意出来帮满清打仗的主要原因。
这在丁毅看来,是有很大的不公和弊端,但却很少看到蒙古人有起来造反领主的。
因为长久以来,牧奴们习惯了这种落后的领主制度,也习惯了被剥削和压迫。
即然如此,丁毅当然要让他们换一种活法,替他们打开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当天晚上,铁山以南由牧民们临时搭建了几个营帐、蒙古包。
第一个比小,第二个中等大小,第三个比较大。
丁毅先在最小的蒙古包里召见了察哈部和其他各部的所有台吉,塔布囊等领主阶级。
这些人在满清那边也都是都统,章京之类的官员,有权有势,还有大量的牧奴由他们奴役,向他们进贡,随他们驱使。
“拜见尊敬的明国丁将军。”现场十几个领主级蒙古贵族,纷纷用蒙古人朝拜的礼节向丁毅发示了尊重。
他们崇尚强者,何况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丁毅哈哈一笑,挥挥手:“大伙都起来吧。”
“我是额查拉部的台吉--”一个台吉率先上前一步,先向丁毅自我介绍。
“退下。”陈阳厉声道:“大人让你说话了吗?”
台吉顿时满脸通红,又羞又怒。
即便在盛京,皇太极也不可能和这种语气和他们说话,他们蒙古的领主们,也是皇太极需要倚靠的力量。
该死的明人,他根本不明白我们高高在上的台吉们在牧奴们中的力量,他一定会求我的,这台吉一声不哼,后退半步,还不服气的瞪着陈阳。
丁毅这时轻轻看了他们一眼,大声道:“你们都当了很多年的领主,习惯了高高在上、养尊处优。”
“一个人习惯了享受生活,让你们出来打仗也太为难你们,你们败了,不是你们的错,这是女真建奴的错。”
丁毅第一句话,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引起台吉们的共鸣,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丁将军仁义,不是我们要来打你,我们也是被逼的啊。
https://www.biqivge.cc/book/89607809/721067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