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明皇太孙 > 455 永不加赋

455 永不加赋


  别看锦衣卫这些年看似是低调了不少,他们的权柄也小了不少,可是实际上锦衣卫给大明文武百官留下来的心理阴影很大。包括豪绅士族,听到了锦衣卫也是要瑟瑟发抖的。

  英示皇帝现在刻意提起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天子鹰犬,明显就是敲山震虎。

  其实谁都知道,缴税这样的事情,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卫所出动的。真的要是出动卫所,不出意外就是早就有了民变。或者说这些卫所,  就是为那些世家大族准备的。

  利用收税的事情狠狠的压制一下贪腐之风,这是朱允煐的一个计划。对于贪官污吏,正常人能够容忍的限度都会很低。

  也别说什么贪官的能臣比起无能的清官更好,那只是极少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贪官在任,多是利益勾连,对于整个的官场风气或者民生治理都会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看着底下表情各异的文武百官,朱允煐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有些事情大家明白了就好。

  朱允煐可没有忘记正事,整顿吏治、肃贪,这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这不是这一次召来重臣的根本原因,朱允煐可没有忘记自己还是想着要改革税制的事情,不可能被打岔糊弄过去。

  叹了口气,朱允煐忧心忡忡说道,“两税法,沿袭数百年,历朝也多有完善。只是如今看来,两税法之不足,诸位爱卿想来也多是有数。”

  其实两税法的不足之处,  很多人都很清楚。虽然这两税法推出的时候,  本意是好的,也确实是有着很多的积极之处。

  但是两税法,  也多有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或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而且许多官吏为了得到升官提位,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

  最主要的是两税法后,土地兼并的问题会越发严厉,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或者是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其中也存在长期不调整户籍等级,会造成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等等问题。

  毕竟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时常进行户籍调查等等,这会是极其麻烦的一件事情。

  郁新站了出来,连忙说道,  “陛下,两税之法虽有不足,然吏治清明、朝廷公允,国库赋税尽能入库。”

  “是这个理。”朱允煐点头,只是还是强调,“爱卿持稳,朕是知晓的。只是爱卿也莫要忽视了长远之计,国朝如今地多人少,百姓也皆有土地。然国朝立国三十余载,不少富户土地越来越多,也有农户沦为佃户,爱卿也莫要忘了。”

  这也是朱允煐现在担心的地方,担心大明朝‘盛极而衰’。

  现在的大明朝国内是政治稳定的,而且一直以来也算得上是在持续不断的休养生息。这一切,也都使得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的百姓的生存环境也开始好转。

  在这样的时候,土地兼并等等现象也开始凸显。哪怕不至于看起来特别严峻,或者是土地兼并还不至于成为大明朝的隐患,不过也不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朱允煐有着这样的担心,因为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他目光长远想着的是江山传承。

  可是现在在武英殿的一些个文武百官,他们所谓的持稳,只是不希望看到朝廷的格局变化。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們只是希望看到自己任上的几年、几十年足够的安稳富贵就好。至于说大明朝传承的问题,他们未必就是特别的在意,也想不到那么久远的事情。

  郁新呐呐不敢言,因为朱允煐说的那些事情,他自然也是心里有数,谁让他是户部尚书呢!

  看到这些文武百官也不再开口,朱允煐继续说道,“纵览古今,土地兼并总是难以解决。朕也知晓儒家多有期许,觉得那井田之制堪称完美。只是诸位爱卿也想想,若是井田如此完美,历朝历代为何不去推行?”

  井田制,确实是很多读书人期待的盛世景象。至于说均田制,这是从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制度,也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只是很快就被两税法取代。

  说到底就是土地兼并,这也成为了很多王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尤其是王朝中后期。

谷枇</span>  朱允煐这时候也继续说道,“诸多政策,也多是按人头分。依朕之见,人头税最终也是土地兼并,避无可避。朕之新策,国朝征税不按人头税来。”

  看着一些群臣不理解的样子,朱允煐表情肃穆,说道,“太上皇圣恩,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一瞬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听错了,觉得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这是集体犯糊涂,这才想出来了这么些个不靠谱的事情,这简直是见不得大明好啊,这是要让刚刚强盛起来的大明朝走向衰亡啊!

  看着群臣惊慌的样子,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的这一招,似乎是动摇了王朝的根基,只是这也是一个有着足够多操作空间的‘空话’,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说到底,这就是为了摊丁入亩而准备的,所谓的‘永不加赋’之类的,如果是按照摊丁入亩来,根本就不冲突。

  更何况就算是定了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可是如果真的出现一些情况,还是可以‘巧立名目’的。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际上是为实行摊丁入地奠定基础,这也是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

  其实这也是为了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也可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朕有意摊丁入亩。”朱允煐表情很是严肃,说道,“朕看史书,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

  图穷匕见,朱允煐也不再云山雾绕,直接说道,“朕决议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放松对户籍黄册掌控,农民或匠人也可迁徙。各地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

  可以说一瞬间,文武百官在面面相觑后,也是感觉到无与伦比的震惊。

  实际上也不是说没有人想过摊丁入亩,只是这样的制度在很多人看来,也不会成为主流,朝廷也不一定就会推行。

  就算是两税法的时候,当初唐朝推行也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因为那些富家大户的利益受到了影响。而朱允煐现在摊丁入亩,简直是直接让那些富家大户伤筋动骨啊。

  再想兼并土地,那就要上缴更多的赋税。想着将税收转嫁给无田的平民,这也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一来的话,确确实实动摇了很多人的利益,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土地多的人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些人赖以生存、富贵的根本,被动摇的不轻!

  如果没有足够魄力和威望的皇帝,想要摊丁入亩,肯定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很多人都会清楚摊丁入亩带来的‘坏处’,虽然不至于夺去他们全部的财富,但是这确实可以限制他们的财富增长,会让他们减少剥削压榨平民的机会。

  重臣们这个时候都有些接受不了,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政策,对于大明朝的财政、民生更好。而有些人觉得这么一折腾,大明朝此前设定的一些政策,也是需要改变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么一来,不管是自家的,或者是亲朋好友们的,总之是他们的利益要受到不小的损失。这也让他们表情不太好看,皇帝这是要‘抢钱’啊!

  朱允煐也不在意这些文武百官的心思和想法,他有足够的底气。

  “这件事情,朕先和你们说一声。”朱允煐笑着开口,但是语气不容置疑,“回去后拟个条陈,五日后交于朕。摊丁入亩的利与弊,皆可论。”

  说完这些,朱允煐自然也就是让这些重臣们离开了,让他们回去再好好的思考思考。

  王承恩露出谄媚的笑容,说道,“皇爷,太上皇可没说永不加赋。”

  朱允煐笑骂说道,“咱还以为你那耳朵就是摆设,原来也是记得事。”

  王承恩只是一个劲的在笑,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本分,很多的时候也就是装聋作哑等等。但是真的要说不记得事,那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坐稳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

  朱允煐想了想,说道,“要是双全来了,记得告诉咱。估摸着,皇爷爷一会儿就要来叫咱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89452566/719124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