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明皇太孙 > 517 世间还有法理

517 世间还有法理


  朱橚和朱允炆的联名推荐,对于朱允煐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他还算比较相信他的这两个亲人。大明朝的宗室当中有文采的不少,指望他们中进士可能有点难度,但是‘鉴赏能力’,实际上还是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地方。

  至于说现在大明朝已经科举制度开始完善,这个时候还需要征兆在野之人,  朱允煐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不存在什么只有乱世或者江山初定的时候才能这般,只要有才华,朱允煐还算可以选择特事特办,绝对没什么问题。

  特事特办,只要那个杨寓有才华,只要杨寓可以编纂好《孝康大典》,  朱允煐也不介意给杨寓一个官职,  这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朝堂上,再一次吵了起来,事情还是关于一些个吏治的事情。不少人也都觉得忽然间对于吏治的整顿再次严苛起来了,很多人自然也就产生了一些不太好的回忆。

  在洪武皇帝时期,严厉的法律制度让很多人都感觉到心惊胆战,尤其是老朱曾经颁行了一整套法典,使之成为全帝国的法律准则。他有时用“诰”的形式来给法典做补充,有时又用“榜文”的形式来发布典型的案例。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好事情,《大诰》经历了两次编纂、修订和扩充。在老朱退位前,曾经打算将《大诰》编纂修订为《大明律》,只不过那时候他在朱允煐的撺掇下想着退位的事情。

  所以现在,朱允煐需要将《大明律》完善,这也是大明朝开始建设法制了。

  这也是朱允煐觉得非常重要的事情,法制这东西看似是自古就有,但是也需要不断的进步。

  轻其轻罪,  重其重罪。

  这是老朱的想法,朱允煐也打算延续着。简单的来说,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  定罪较轻;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定罪较重。

  这可以让百姓有着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但是事关安全等等问题,那就是需要有着严厉的震慑作用,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战国之类的时候,实在是太久远且不全面。而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化时期,原本赤裸裸地维护统治秩序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条文,被注入了许多维护礼教观念、等级秩序的新内容,体现在法律文本上的是增加了许多惩治干犯名份、尊卑相侵的条款。

  唐律看似不错,但是把儒家礼教及伦理秩序提高到极其重要的位置,显示了礼法并重的特点。

  宋律刻板教条、元律更是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理由。大明朝需要总结完善,要让大明的百姓明白这个世道除了皇权之外,还有法理。

  这也是老朱极其重视的理由,老朱在开国之初就非常重视法律建设。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都是早就建议老朱建立起来完善的法制。

  吸取前朝的一些经验,最重要的是去完善、丰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制。

  其实朱允煐也明白,  在这样的封建王朝,  皇权会是法制的极大阻碍。但是没办法,法制必须要完善起来,  这也是他应该做的。

  以唐律为蓝本,按照老朱此前颁布的《大诰》为参考,要在经济、军事、行政、诉讼方面的立法更为充。当然也需要考虑在形式上,结构更为合理,文字更为简明。

  朱允煐想要去完善《大明律》,但是这就让不少文武大臣有那么一些担心和害怕了,他们甚至觉得这很有可能也就是大明朝的英示皇帝在大权在握、整肃朝堂后要开始考虑重新开始洪武皇帝时期的严刑峻法了。

  对于不少人的担心,朱允煐也是心里有数的,毕竟他一开始就不是一些人心目中的理想储君、皇帝。

  对于儒家的打压,对于文臣武将的一些压制,这都算得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虽说这个英示皇帝看似不如洪武皇帝严苛,只是那都是因为在一些‘小事’上,这一位狠起来其实和洪武皇帝没有区别,甚至他的一些决策都是在挑战文臣武将的底线。

  将衍圣公的地位几乎打回原形,让工部学院这样的一些‘奇葩’出现动摇了读书人入朝为官的基本盘,对于很多文人的诉求也是置之不理,这能够成为‘圣君’那才有鬼了。

  更何况好战,对于教化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特别热衷,对于传统的儒法也是比较抵触等等,文人们对于这个皇帝是真心不太喜欢。

  洪武皇帝时期不敢想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英示皇帝这边呢,实际上也不要有着这样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怒气冲冲的朱允煐下朝了,但是转瞬之间就变了脸色,他的怒气好像也就是在朝堂上发出来就好。

  王承恩小心翼翼,对朱允煐说道,“陛下,稳婆已经去了春和殿,皇后殿下那边也都安排好了,皇贵妃没有陪在跟前。”

  朱允煐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练琼琼是比较受宠的,她的品行朱允煐也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作为皇帝,还是需要有些谨慎和多疑,毕竟徐妙清的身份特殊。

  练琼琼自然不能去伺候徐妙清,是老朱的张美人在跟前,这也是老朱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的生母。

  “都说都是一些妇科圣手,也需要仔细些。”朱允煐交代着说道,“让人候着,皇后那边有消息,不管何时立刻告知咱。”

  王承恩自然赶忙答应,皇后的身份到底特殊。大明朝也应该有着母仪天下的皇后,可不能再来一次近二十年没有皇后的尴尬了,不能出现宗室没有‘女主人’的窘迫。

  以前没有皇后、太子妃,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没底。现在要是‘太孙妃’也跟着不在,那大明朝这后宫还真的是一团乱麻了。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说道,“太上皇那边,记得快马通报。咱估摸着,太上皇是不会赐名了。”

  这也是朱允煐的真心话,老朱只需要小小朱在跟前就行了。所以徐妙清不管是生了儿子还是女儿,这一次老朱肯定是不会赐名的。但是朱允煐,还是需要提前问一问。

  王承恩连忙说道,“东厂传了消息,庐州府知府次子跋扈、枉法,太上皇责庐州府知府教子无方,令其迁辽东。折子怕是要到吏部了,该要选官了。”

  朱允煐楞了一下,笑了起来,“那倒是好事,到底还是皇爷爷了解咱的心思。”

  庐州府知府肯定是多多少少有点犯错的地方,但是不至于杀头。而且估摸着,老朱也觉得这是一个有些本事的地方官,主政一方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就‘小惩大诫’,让这个庐州府知府还有点念想、戴罪立功,去辽东那边只是委婉的说法。主要还是高丽那边在攻城略地,除了需要能征善战的将士之外,也需要更多的官员去治理。

  朱允煐对此毫无心理障碍,这样对于庐州府知府是不是不公平,这件事情朱允煐不需要在意,谁让他是皇帝呢。

  王承恩继续说道,“陛下,吴王殿下那头也送来了信。说是办完了差事,若是要回皇陵告吉,吴王殿下可以回来。”

  “这蹬鼻子上脸的混账!”朱允煐没好气的骂道,“令人召他回京吧,皇后那边若是诞下皇子,也是该让他这个当叔父的回趟老家祭告。”

  王承恩笑着说道,“吴王世子也令人送来了鞋帽,还有一些灵巧玩意儿。”

  朱允煐默默叹了口气,说道,“咱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咱护着不成,这以后估摸着还得是埂儿护着呢。这不成器的东西,一点长进都没有。”

  王承恩低着头不说话,吴王殿下也就是皇帝可以骂,两个长公主也可以说。其他人要是敢说吴王殿下半个字的不好,皇帝的脸色肯定非常难看,这一点王承恩这样的跟前人更加心里有数。

  也不能说朱允熥半点都没有长进,这不是学会了扯着虎皮当大旗嘛,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一位吴王殿下真的是有什么皇差在身,哪里能想到是打了人溜出去避风头顺便游山玩水。

  对于怠惰的弟弟,朱允煐也懒得多管教了,反正那小子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多说了其实也没有那么一个必要。

  最主要的还算朱允煐心里有数,他那个弟弟也就是贪玩。要说纨绔是真的,但是要说他多么大的祸害,那其实也不至于,朱允煐对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那小子胡闹好了。

  还是关心朝政更加重要,大明朝现在生机勃勃,朱允煐想要为大明江山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自然也就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好。

  法制的建设,这对于朱允煐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件事情也确实是需要持续的关注、推进,必须要让大明的子民明白这世间还是有法理存在的。

  哪怕现在朝堂上看似稍微有点阻力,实际上朱允煐也不是特别在意。

  说到底法理,不只是朱允煐在意,文武百官也在意,顶多也就是这些人想要维护自身的一些利益,他们可不会螳臂当车。


  https://www.biqivge.cc/book/89452566/7115545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