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其实,从天镇直线向北,只是占了蒙古的一半,往东北方向,就是乌桓人及鲜卑人的聚居之地了。刘易为免要同时与乌桓人、鲜卑人交战,所以,让率一支骑兵深入这些地区的潘凤,只是去宣传新汉朝的政策,非匈奴人不要轻易开战。
外蒙古,匈奴人极少,那些地区,并不是匈奴人的聚居地,所以,只是打着一个先去探查情况的先行军,不是去收复那些地方的。如果那些地方的异族,对汉人表示友好的话,就向他们宣传一下新汉朝的政策,看看可否收服他们。如果可以,就助他们建立政权,留下一定的汉军对其实行管治。不过,那些地方离新汉朝实在是太远了,估计成功性还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把精力集在天镇向西北的地区,先把这些地区的异民族收服。他们骑兵所至,凡是不原意归降,又或对新汉军有敌意的,匈奴人也好,乌桓人也好,都杀无赦。
远征大漠,实际也等于是一个侵掠战争。既然是战争,就不会那么和谐的,该杀的杀,反正,那些地方的异民族,估计也就是后来的女真族人、突厥族或金、辽人的祖先,留着对汉人也是一个祸害。
主要攻击的方向,实际就是后世的甘肃、青海及蒙古东南部的区。最远就是深入到后来xin奸g的乌鲁木齐地区。不过,刘易没有让众将一下子深入太远,就先让他们在朔方至甘肃、青海等地区活动,暂时不深入大戈壁。
实际,向西北深入两三千里都已经非常艰难了,这一次行动。未必就能够深入大戈壁。
黄河已经凝结了一层冰层,可以渡河了。
刘易与黄叙、许诸、贾诩、荀彧等人,率着二十万步军渡河,与黄忠的第二十二军汇合,一起慢慢的推进。
寒冬时候。积雪难行,又日短夜长,步军行军的速度很慢,一个时辰最多就是挺进十多里,每天最多就只能挺进七、八十里,不要说沿途的动作行动了。两千多里远的范围,光是行军怕都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刘易先派出骑兵挺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骑兵,主要是消灭一些散落在大漠当过冬的匈奴人,寻代大部的匈奴人。他们没有把握消灭那些大部聚居在一起的匈奴人时候,要不就是把骑兵集起来攻击,要不就是给刘易送报,让步军赶去。但看样子,在大漠当作战,骑兵才是主要的,真要等到刘易的步军赶到。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刘易的步军,更多的是起到震摄的作用,更加的是沿途收服那些愿意归顺新汉朝的异民族,在沿途过至,一一建立新汉朝的政权。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消灭匈奴人,只是一个解决汉人的祸害忧患。真正可以彻底解决为祸大汉,永远解决大汉长期遭受侵害的,就只有在大漠当设立政权官府。把所有的大漠异族都统治起来。
天气越来越寒冷。
刘易在河套之地内还不觉着什么,零下几度的天气温度,在大汉当也是常有的,特别是冀州、幽州、并州地区,最冷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气温。
可是。当渡过了黄河之外,刘易就感到气温明显不同了,深入大漠两百多里的时候,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冷了许多,偷偷看了看手机上的温度计,居然足足有零下十多度。
茫茫的草原,已经积了厚厚的白雪,几乎是人蓄难行,草原一望无际,人迹罕见。
新汉军虽然人人都武装到了牙齿,可是,明显的,已经有不少军士对这样的寒冷气候感到不适了,厚厚的棉衣,似乎也难抗这样的风雪严寒。
据兰姬所说,这样的天气,其实算是大漠当最正常的地气了。还没有起风暴,如果风暴一来,怕就不能行军了。今年大漠有百年难遇的严寒,估计到时会比现在更冷多两三倍,也就是说,到时候大漠的气温,恐怕会冷到零下三十多度,甚至四、五十度。
兰姬也让刘易做好准备,真正在风暴一来,真正的严寒就会降临,那时,恐怕会有十多天是那么寒冷的。到时,大军要驻扎,让严寒期过去,才能再在户外活动。否则,光是冷都可以直接把人冰死。
刘易没有怀疑兰姬所说的,知道这可不是说笑的,万一军士承受不了如此严寒的天气,被大量冰死就不妙了。
可以想象,喷出一口气即成冰花,尿尿撤出就成冰条,在这样的天气之下,还在户外,还真的是找死。
现在,已经有许多军士被冻伤了,他们的手腿冻得肿红,走路都有些艰难了。
还好,刘易与黄叙这支步军,虽然说是步军,但是,在河套俘获了那么多的匈奴战马,除了骑兵一人两马之外。实际也是每人分配了一匹战马的。
不过,分配给步军的战马,并不是用来骑坐的,而是用来拉运物资的。
四十多万大军深入大漠作战,不做好充分准备是不行的,每一匹战马,都拉着两袋粮食,估计有百多两百斤。这些粮食,足够每个军士两个多月所用,算是让他们自带了军粮,也解决了后勤运粮队未必会那么快那么及时把粮食送进大漠来的难题。除了粮食、饮水,多出来的战马,还会带着军士的行军装备,比如营帐什么的,当然,还会有木炭。
深入大漠,会缺少许多生活物资,在一望无边的雪原上,可能想找一点柴火取暧都会有问题。所以,带着木炭备用是必须的。
另外,一路上,他们也要随时检柴火,木炭只是备用的,有柴火可检的时候,每一个军士都必须要检来使用。
别小看这一点细节,每一个在大漠生活的人,在严寒的冬季。都几乎是这样过的。都会非常珍惜每一点可以取暧的柴火。
所以,冬天的草原上,一望无边的雪原上,一般都不会看得见人影,连动物都很难看得见。只有在一些有山有林的地方。才会有异族部落聚居过冬。
这个,其实也寻找异族人的一个学问。在雪原上行军,也不能毫无目的的行军,要让认识大漠的人带路,向那些有可能有匈奴人或别的异族人聚居的地方行进。
刘易自从过了黄河,进入大漠雪原。一开始倒可以见识到了一些小异族部落之外,后来两天,就基本上没有见过一个异族人。
那些异族人,已经归顺了新汉朝,趁着黄河凝冰,可以从河面渡河。正往朔方城迁去呢。眼下才刚入冬,那些异族人倒也不太缺粮食,只是御寒的衣物紧缺,冷得他们的族人人人无神,抖擞难行。
刘易看到这个样子,只得派人到朔方,让新汉军派人给他们送些御寒物资。把他们接到河套之地去。
这天,总算是又到了一个异族人聚居之地。这是一片山林,可以说是河套之地过了黄河之后的大草原的边缘地带了,过了这片山林之外,再向西北前进,才是真正的大漠,如果不是积雪掩盖,就会看到一片黄沙。
这片山林,把大漠与草原相隔,如果不是这片山林。恐河套之地外的大草原都早已经沙漠化了。
山林呈南北走向,一直延伸。刘易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了,太阳能手机上的卫星地图也没有标注是什么的地方,现在自然是不能搜索得到的,也仅只是之前手机自带的保存下来的地图罢了。如果现在还能搜索得到。那就证明地球太空之外还有卫星,那还真的见鬼了。
刘易问了兰姬,才知道这一片山林是叫做阿贵苏木林,是异族人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每年的冬季,必会有许多异族人在这些地方聚居。其,匈奴人自然是占了绝大多数。
当时到朔方投效刘易,组成了一营骑兵的异族人,他们是追随着刘易一起来的。十多个异族首领也一起来。
刘易先让大军在一个他们异族人叫巴乌山的山下扎营,先解决了这方圆数百里的异族人再说。
实际,已经不用刘易率军去攻杀或者收服了,太史慈与华雄的骑军,早已经对这片山林聚居的异族人清洗了一遍。他们,有兰陵一族的族人带路,之前派出去的兰陵族人,已经早就联络上了一些可以拉拢收服的异族。有他们带路及指认,对于是一些恶劣的异族及匈奴人,已经屠杀了一遍。
刘易刚刚让大军扎下大营,就已经有太史慈留下来的人送来了报告。
报告上说,在这片几百里的山林当,约有三十多部异族人聚居,其,匈奴人有十多部,都是一些小部族,大多都已经被于夫罗向河套进军的时候就征召走了。留下来的匈奴人,多是一些妇孺,现在已经捉起来,由交已经向新汉军表示顺服归降的异族人看押,让刘易接手处理。
让刘易无语的是,说是有几十个部落,但是他们的人数,总共也不过是四、五万人。共,三万多人顺服了新汉军,余下的匈奴人杀了近万人,捉了上万人。
刘易觉得,在大漠当,已经不能再像河套那样处理异族人了。建立网点式的城镇,明显不适合在大漠当推行。这么广阔的草原、沙漠,人口如此的稀少,无论如何都是发展不起来的。
所以,刘易想了想,只能相隔几百里远的区域当,设立一个一个政权官府,这个所谓的政权官府,其实就是设置一个治理异族人的点,没有必要建城了。简单点,就是设一个军营,然后召集附近方圆几百里的异族首领来,向他们说清楚新汉朝对他们的政策,最终只能让他们自治。
当然,让他们定居在一个点,是必须的。最少,要让他们登记好人口。划分出让他们今后生活活动的区域。事实也等于是为他们分好生活资源。反正,让他们定期向设立在他们生活区域当的新汉军报告他们的情况。
在草原上还好说,如果是大漠,刘易也不会派人来教大漠当的异族人耕作什么的了,那些地方根本就不适合耕作的。
许多事。还真的要亲自见识过,才能知道原来所定下的方式是否实用。
在这片山林的聚居过冬的异族人,他们平时未必是在这一带生活的,只是要过冬,才会到这些地方来。如果是暧花开之后,他们怕又会逐草而居,赶着他们的牛羊,深入大草原大漠。
但现在,他们既然愿意归顺新汉朝,那么他们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但是如何变,刘易还得要经过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如此才可以确定下来。因为不管如何,也总得让他们生活得下去才是。如果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改变,将来。肯定也会心存反意,部族弱小倒也好说,一旦强盛,又会是大汉的祸害。
而如果他们定居下来,不能再逐草而居的话,他们也就不能养牧更多的牛羊,就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
这个。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似乎,刘易把事情也想得太简单了,在他们的地方建立政权管治他们,使他汉化,如果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那还是不会长久的,他们迟早都会反叛新汉朝。一旦让他们的某个部族强大起来,在面临生存压力之时,他们也一样会侵掠大汉,抢夺他们必须的生活物资。
接近大汉的异族倒也好说。因为他们方便与汉人交流,方便交换物资,但是,远在大漠的异族人呢?
这个,在真正的了解了大漠的情况后的贾诩和荀彧。都有点抓头,一时间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现在,这些异族,是迫于新汉军的强势,才会归顺新汉朝,是听到新汉朝可以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才会愿意归顺,可是,新汉朝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们造反也是迟早的事。
而把所有的异族人都迁移到汉境,那也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说大汉容纳不下这些异族人。整个大漠,除了百多两百万匈奴人之外,别的所有异族人,加起来恐怕就只有那么的几十万,把他们迁到大汉去生活,根本就不算什么。而是说,如果把人都从大漠都迁走,那么大汉所得到的,就只是一个无人区,这要来又有何用?
刘易现在,也总算是明白了,以前的强秦及强汉,为何没有一直都把大漠掌控在手里,因为,面对大漠的情况,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掌控为好。
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如果不是如此寒冬时期,刘易怕还真的见不到这些异族人。全杀了自然不可取,留下规定他们的定居点,可是却又难以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这还真的让刘易头痛。如果放任他们如平时一样生活,那么又会如以往那样,对他们没有实质情的管治,刘易也不敢保证,百年之后,新汉朝是否也会继续保持强盛。也不敢保证,他们这些异族人是否会壮大起来,是否又如历史上那样,发生五胡乱华的事故,还有,千百年之后,如果又有女真、满人强大侵汉,这些,都不是刘易所能控制的。
这一刻,刘易才知道,想让所有的异族人汉化,还真的是任重道远,相当的麻烦。
当时,刘易与荀彧等人所想的,让异族人定居,让他们一部族的族人放牧大漠草原,这个也想得太过理想,因为,他们一旦放牧出去,就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几个月的问题。在茫茫的草原大漠上,他们愿意与族人分离这么久么?这个时候,可不是后现代的时候,后现代的时候,交通方便,许多北方人南下打工,可以一年或几年才回一次家,现在的异族人可以么?
实在是太多的问题了。刘易一时还真的难以想得出一个更好的处理办法。
这些问题,是华夏数千年来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刘易还真的没有办法。
不过,没有更好的办法,刘易与贾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还是按原来的办法来处理,先试着看行不行。
反正,现在大漠上的人口也并不多,只要清洗了匈奴人,让他们没有了压迫,让他们可以zi诱自在的在大漠生活,在他们暂时还害怕新汉军,愿意归顺的时候,试着试行原来确定的政策,看看可否让他们从根上汉化。
实际,现在要治理起异族人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的人口基数小,不到百万人口,就算是新汉朝直接养着,都不会有问题。
当然,直接养着肯定是不行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让他们不劳而获,与其如此,还不如狠下心,把他们全杀光了算。
经过分析,觉得暂时来说,要处理好这些异族人,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异族人现在,缺的是衣食,他们的这点衣食,并不算什么,新汉朝完全可以供应,如果新汉朝每隔一段时间,给他们送来衣食,让他们拿牛羊来交换。这样,基本就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ian.阅读。)
https://www.biqivge.cc/book/8854/63129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