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人穿越全家不愁 >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永昌投下一个炸弹,自己跑了。留下的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嘴里都只谈论秦家真是阔气,真没想到随随便便就买下了一座山。

        冯有财清咳几声道“我看,这里人多也商量不出什么,大家都回去吧。有名,有德,有望。明天辰时咱们再来,大家都散了吧。”

        出了祠堂的人三三两两地讨论着,这事准不准。看来还是有人心动了。

        永昌回家后,等不及就到绍荣书房去找他问话。“那竹山下,到底能住多少人?今天着急慌忙地让我去知会大家,人家一问,我啥也不知道啊。”

        绍荣扶他坐下才说“说的再清楚,想去的拦不住,不想去的撵不走。你想问什么,我这会细细跟你说呗。”

        永昌想着今天族人问他的话,一边就问出来“现在能种的田,有二十八亩。若是以一户四口人算可以分给四五户。”永昌说那也不算多。

        绍荣给他算了一帐“田里的粮食只要够吃就行,你看咱们村里田多的人家留着的粮,除了吃的,也没全存着。

        不是还有一部分卖了吗?像是油盐这些还是要花钱买。到了庄上,就不必担心这些,到时做工的月钱,就够他们买这些。”

        永昌奇怪地问“我听人说,买庄子的时候不是都会带着庄户吗?这庄子怎么没有?”

        绍荣也问过牙保这件事,牙保告诉他庄户也是主人的私产“那庄子的前主人卖庄子前,已经将一部分庄户卖掉了,

        还有些留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搬走时做脚力。等到了新地方还要有人使。”绍荣第一次见到这么会算的人,真是精打细算。

        既然说到工钱,永昌就问他“到底是干什么活?月钱是怎么算的?”

        绍荣将列好的单子拿出来“看山护林每月一两,等到了需要砍伐、挖笋的时候,再按每日另给五十文。烧炭时每日一百文。”

        永昌听到工钱吓了一跳,他在晋陵县码头见到做苦力的每日也只赚个五六十文,能赚七八十文都算多的。那些卖力气的活可比砍竹挖笋累多了。

        “你早说这些,今天他们就要抢着去了。”

        绍荣想要的都是年富力强的人,愿意出去闯荡的也是这些人。

        总共就要十几二十人,要是去的人多了,不让谁去,都是亲戚总得被埋怨。反正机会给你了,你自己不去的,怨不得人。

        “爹,今天就没人想去?”永昌回想了一下,他当时也稍微留意了些。

        像他二伯家有三子一女,他家儿孙又多田地又少。绍荣小的时候好田要六七两银子一亩,这几年已经涨到了八两快九两银子,照这样到了明年估计没有十两买不到。

        “你有德爷爷家里的永寿和永盛,好像有点想去的意思。”按理有德家壮劳力多,不应该就这点家产,想到二伯永昌就有些佩服。

        起初冯家迁到这除了他爷爷奶奶,他爹那辈除了没成亲的有望叔,其他三房已经娶亲生子了。

        一路上颠沛流离,忍饥挨饿。好不容易到这里安顿下来时。永昌他娘和大伯家的小儿子都没了。

        有德叔一家虽然齐全地到这,可二伯娘的身体已经做不得重活。哪知道一年后,她偏偏又有了身孕。等生下了女儿,就只能时不时地吃药养身子。

        有德不听老娘的劝说,挣了点钱,就全花在了媳妇身上。这样又拖了四五年,直到一年冬天,二伯娘没熬过去,走了。

        二伯除了自家的花费还欠了些外债。陆续还掉后,家里剩下的慢慢也存了点。等到儿子闺女成亲后,家底又差不多快干了。

        总想着挣了钱,攒下来好多买些田地。可挣得没有涨的快,这些年也只有十亩地和六间半房。

        永昌时常想着,要是他爹对他娘也能这样,是不是他也不用受无娘的苦。

        绍荣想,这就是二户了,永寿伯有二子一女,二个儿子一个十七,一个十五,最小的闺女比绍荣小一岁,今年十三。

        永盛叔家也有二个儿子,一个十五,一个十三。这些要么是快要谈婚论嫁的,要么是最能吃家里收成不够的。想搬到竹头山的意愿应该最大。

        “你大爷爷那边,他家里可能不太愿意去。还有你小爷爷家,有点说不准。

        虽然他和你爷爷一样有三个儿子,可地比你二爷爷家多了二亩。而且你三个叔叔家的孩子还不太大。”

        第二天,冯氏祠堂里坐满了冯氏族中的男人。永昌等到人到齐了,就直接问“昨晚大家应该都商量了,谁家想去,现在就说吧。”

        不出所料,永寿和永盛二家首先就站起说要去。出乎永昌意料的是,大伯那边永乐家里也要去。

        原本还在犹豫的有望叔家,二儿子永宁见状也跟着要去。一共要去四户,大大小小十九口人。

        确定要去的人后永昌就让大家先回去“既然决定了,就回去准备一下。未时就到村头汇合,一起去竹头山那边去看看。”

        他对准备搬去住的人嘱咐“别忘了带点趁手的工具,那边住的地方,有要修整的,就手给收拾收拾。”几家人答应了,就各自先回去准备。

        为了能晚上赶回来,绍荣赶了家里的骡车,又向他爷爷家借了一辆。连着永乐赶着的一辆车,正好够带上要去的人。

        “绍荣,秦家那庄子上的地真的白给咱种,不收租?”绍荣前一天和他爹通过气,知道大家以为竹头山是秦家的,他也就顺势默认了。

        “当然不是白种”大家一听心想果然没这好事“不过,他家也不要你们交租。只要能轮流看护山林,防火防盗就行。”

        “租子都不收了,看山那还不应该嘛!”永乐说完,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竹头山下散落了几处房屋,细数后才发现,这些房子其实也是按户建的,只是每户之间没用院墙隔开。

        之前房子里是有人住的,还不算破败,只是可能是没钱盖房,房子盖的不大也比村里的矮些。

        大家看了后,有些失望。绍荣选了几间进去看了看,发现地面和墙壁还算干净,从家里搬些家具就可以住人。

        “爹,我刚才看过,大概有十间房子还算好。一家分个二间,永寿伯父家多给一间。再留一间给咱们来时住。”

        剩下的不能住人的,就修理一下做厨房和放杂物的房间。

        等到大家都定下住在哪后,绍荣才将工钱的事告诉他们。原本看着低矮房屋,情绪不高的众人,一下子就热情满满了。

        “真给每个月一两银子?”永宁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搬到这里来。这下不仅吃住问题解决了,还能攒下银子,有了银子买什么不成?

        绍荣看大家都很兴奋,还是要说清楚规定“守山的人手只能是几位伯父叔叔。

        哥哥们虽然也有力气,只是太年轻,怕是晚上熬不住。再说了地里不是也有活要做吗?”

        原来不是人人都能拿这份工钱。听了绍荣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晚上巡山白天就得休息。田里的农活就只能丢给妻儿。

        “这竹头山上种了竹子,还有些其他的树。不管是什么东西,山既然买下了,

        山上的一草一木就不能再让其他人来随意取用。当然咱们自己烧火做饭的柴禾还是可以打的。”

        绍荣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看守山林“再过一段时间,山上遍地都是能换钱的东西。等到时候,就根据大家出力的多少再给工钱。”

        事情越做越细,原本挖笋是想按天给工钱,可考虑到体力差异,绍荣还是决定按重量付工钱。

        虽然不清楚秦家这竹林里有什么能赚钱的,可想到工钱,大家干劲十足。用带来的镰刀,锄头,将房子一一都给收拾好。

        “没什么问题明天就开始搬吧,后面就有活干,越快越好。”时间不等人,再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绍荣希望能尽快把竹炭烧出来。

        来时大家忐忑不安,少言少语。回程时大家开心畅谈,满意而归。

        这么好的条件,大家当然没有问题。第二天开始就着手搬家的事。

        绍荣也在第二天就到镇上,他想买四口大锅,可惜镇上的尺寸达不到他的要示。

        最后到了县里才找到合适的。要买新的就不划算,县里能买的旧铁锅,有些锈也不影响使用,关键是不用等。

        “永宁叔,你们都搬来了?”绍荣回到竹头山时,看到不仅叔伯来了,伯母婶娘也是手不停歇地忙活。

        永宁看到车上的铁锅惊喜地说“阿荣,这锅是给咱们的吗?大是大了点,不过能用就成。”说着就往下搬。

        “叔,我这锅是有用处的。你们几家都没带锅来吗?”绍荣想着怪不得想搬出来呢,连锅都买不起了。

        永宁知道不是给他们的也没停,帮着绍荣搬到留给他的房里“锅还是有的,永乐哥家还和永寿他们都带了,有二口,咱们先借着用,等有空再买去。”

        房子是修理过了,可搬进屋里除了搬抬家什外,还是需要擦洗的。再将每家分的田,分好界,一天就过去了。

        绍荣今天也住在竹下庄。为了方便,他给竹头山下的这片地方称作竹下庄。


  https://www.biqivge.cc/book/85446916/260879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