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990章 泰山封禅

第990章 泰山封禅


庆忌确立

        “龙”作为吴朝的图腾,华夏的图腾,就意味着他又多了一个别称——祖龙!

        什么龙?跟历史上秦始皇的

        “黑龙”不同,庆忌是

        “赤龙”。秦国属水,尚黑;吴国属火,尚赤。金、木、水、火、土五行德运之说,让吴国的旌旗服饰都是绯红色的,不会改变。

        “文种。”

        “臣在!”

        “为寡人的御极大典,寡人之意,还需确立我大吴的国旗、国歌、国徽。你负责颁布下去,广告于天下,征集合适的国旗、国歌与国徽,凡我国人,皆有资格参议并制定。”庆忌决定将大吴的国歌、国旗、国徽以海选的方式,让天下人都参与进来,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皆可参与如此盛事。

        这还是首创!吴国有旌旗、大纛、战歌,但是属于国家形式的国旗、国徽以及国歌还是绝无仅有的。

        “诺!”文种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半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的庆忌,就开始了自己浩浩荡荡的东巡。

        这一次,庆忌东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到泰山封禅,以向上苍、世人宣告自己改朝换代,成为

        “始皇帝”的合法性,进一步宣扬

        “君权天授”的说法。这个时代的人信奉上天,五岳被认为最接近上天的地方,封禅泰山对是上天的尊崇。

        传说神人盘古死后头颅化为东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身体化为中岳,足部化为西岳,盘古头颅泰山也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即认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地处东方的秦山就成了

        “万物孕育之所”的

        “吉祥之山”、

        “神灵之宅”。自秦始皇以后,要想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需要具备基本三个条件,分别是:其一,更朝换代之后,国家疆域统一。

        其二,帝王在位政绩卓着,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其三,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现。

        古代皇帝很多,符合三条封禅条件却不容易。割据政权的皇帝没资格封禅,政绩卓越国泰民安也限制了很多皇帝,祥瑞出现更是可遇不可得。

        虽然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帝王最荣耀的成就,但是能去

        “泰山封禅”的皇帝极少。历史上,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赵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与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

        跟前五位前辈比起来,宋真宗到泰山封禅是不够格的。宋真宗时期,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勉强到澶州督战。

        后来双方签订

        “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澶渊之盟消除了北部边关辽国的隐患,两国通商来往。宋真宗认为功劳显着,四年后封禅泰山,封禅中导演了一幕

        “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宋真宗各种封禅祭祀活动,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

        “内之蓄藏,稍已空尽”……搞面子工程的宋真宗,不止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也把国库挥霍一空了。

        泰山封禅并不是一件小事,花销巨大,不过吴国还是能负担得起的。抵达泰山之后,庆忌首先遣派役夫一千五百余人整修山道,吴军三千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又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

        “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

        “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

        “降禅坛”。接着,庆忌又斋戒沐浴三日,到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

        庆忌首先在万众瞩目之下,穿着十二冕旒的皇帝服饰,手持玉圭,一脸严肃的神色,登上封祀坛祷告。

        庆忌祷告之际,群臣纷纷唱诵着属于吴国的礼乐《吴颂》。这场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半个月,可见其礼仪有多么繁琐。

        临行前,庆忌还特意在泰山之巅的立下了一道石碑,让书法大家文种在石碑上撰写碑文,为庆忌歌功颂德——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三有二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四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夷八蛮,咸未贡职。民遮蕃息,天禄永得,刻石改号。”这就昭示着,庆忌的泰山封禅仪式,终于落下了帷幕。

        离开泰山之后,庆忌的出巡队伍又一路南下,顺着邗沟,水陆并行,要前往吴国的东都金陵。

        按照庆忌定下的规矩,凡皇帝所在的国都,即是政治中心。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在庆忌的有生之年,吴王朝以后的政治中心,都会是金陵。

        ……时值十二月。邗沟之上,波光粼粼,千帆竞走。各种各样的大船航行在水面上,阵势是空前的浩大。

        这正是庆忌的出巡队伍。说是出巡队伍,其实应该说是

        “迁都队伍”更加妥当一些。庆忌把太子恒留在咸阳坐镇,自己则是领着孙武、文种、孔丘、范蠡等三公九卿,国家大臣,以及数以万计的朝臣官吏、军队、后宫诸妃、内侍、宫娥一起搬迁回了金陵。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还留在咸阳。此时的庆忌,正站在楼船的甲板之上,俯瞰着邗沟两岸的湖光山色,倍感心旷神怡。

        这条邗沟,是庆忌早年下令开凿的。他最初的用意跟历史上的吴王夫差一样,为的是北上争霸,直接从邗沟进兵中原。

        但是,这么多年来,邗沟的军事意义不算大,反而充当起了重要的漕运事务。


  https://www.biqivge.cc/book/85287229/7280843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