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诠释汉文化的几个关键名词
第十二章:诠释汉文化的几个关键名词
汉文化之所以能够贯通今古,几千年不变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有《易经》文化,有阴阳太极文化。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汉文化传承下来,就完全得益于汉文化有《易经》文化,因为《易经》文化是汉文化的根,可见《易经》文化对汉文化影响之深远。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绕不开汉文化的一些重要名词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于《易经》文化,而《易经》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关键名词的真实含义是必须要了解的。比如道、阴阳、道德、性、儒、理、五行、太极、格物致知等等汉文化的常用名词。
一、什么是道?
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道?“道”,道可以直接理解为阴·道,即产生人和事物的通道或轨道。
你不要把汉文化看得多么高大上,《道德经》明确指出“道”无色无味,孔容大小,其容乃大,“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之又玄”,是谓“众妙之门”,“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读了这几句话你就应该知道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理解“道”这字的含义了,也可以了解古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了。
“道”,说白了就是女牝。是产生生物和事物的通道或轨道。并且是“众妙之门”。何为“众妙之门”?即有生育能力的“众妙”。“妙”,少妇也,即在生育期之内女人才能称之为“道”。所以汉文化中的“道”必须可以传承下一代,必须是有繁育能力“女牝”才能称之为“道”。少女和老妇,有其器而称其为“器”,而不可以称“道”。
“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明确告诉大家,“道”可以是产育工具,是产生人和事物的通道,但“道”有条件,必须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即有生育能力的少妇才是“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者,生命也,价值也。这里的“名”其实就是有价值意义,有产育、繁衍价值之意。
《易经》认为女有少女、中女、长女、老妇之分,少女、中女、长女、老妇皆可“名”,但是只有“中女、长女”可以非常名,非常价值。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因此,在没有“少女、中女、长女、老妇”的世界,是天地之始,一切混沌,没有生命。但当天地间有了“少女、中女、长女、老妇”,特别是有了“中女、长女”这些非常价值的生命之后,“中女、长女”便成为“万物之母”了。而这一切的一切又皆归于阴,故天地万物之母为阴。即自然万物起始于阴。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句话说得更明白,“中女、长女”的牝门是谓天地根,山坳中的清泉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断,津津绵绵,就这里孕育生命。
《道德经》通篇都在讲阴之道,讲性,讲性之事,通过性之事的变化来引伸万事万物的生化过程,通过论证万物的生化过程,来阐述万事万物的生存道理,彰明万事万物的生存规律和自成制度,以达到人人自觉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这就是《道德经》的目的,是人类自然法的出处,也是“道”是产生万事万物的生化通道的全部理由。
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的全部含义:道是产生万事万物的生化通道,是孕育人或万千生物体的阴器,故必须是阴者有道,阳者从道,选择吉祥的环境,阴阳群体而居,而成就这一切的是赋予天性使然的阴阳交感和融合,只有阴阳交感和融合,才能孕育人或万事万物。
因此,道必须是阴之道,阳不可能有道。古代中国的道学就是阴虚学,阳实学从化之。这就是道学阴阳学的出处。在汉文化中,你只要理解了“道”的真实含义,你就等同于打开了汉文化的半扇门,你可以往里走了。
二、什么是阴阳、太极?
阴阳又谓男女,阴阳本身是两种物态互动的过程,即是独立存在,又是阴阳同体,两者合一的共存体。汉文化认为阳动阴承天地造物,意思就是物质产生的过程是阳性物质发起动力源,阴性物质承接动力源,引动天地造物运动,这个阳动阴承的过程就是阴阳。
阴阳产生阳动阴承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是阳到极点产生阴承,阴承之中又有阳动,是故单极明动,双极暗涌,阴极返阳,阳极反阴,阴阳互生互动。如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即是单一个位,又各自暗藏阴阳。男女不接触,不互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不发生两性·交·配,各自为独立的物态,阴阳交·配,阴阳互生互动,则产生孕育,不过阴育有限制,必须是发育成熟的妙令女子,少阴和老阴同样不生,而阴体妙令女子孕育的过程就是太极。
太极是阴阳孕化的过程,妙令女子怀孕坐胎,即是太极。生育儿女即是气散成气而归之太虚,气聚而成形则归于太极。所以生育儿女是气聚再生的物态。阴阳交·配交·合而育儿女,即是气聚再生而生命重生;只是气聚而成形则归于太极,阴阳交·配、交·合形成太极必须是育龄妇女,否则即便阴阳交·合也不成太极。所以育龄妇女的阴阳互生互动,阴阳进退、动、静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汉文化的太极过程。
汉文化所表述的事物演化过程,就是人一生从生到死的演化过程,你生是男人,就是一个做父亲的演化过程,从男孩到男人,从男人到父亲,从父亲到养育儿女成人,再到儿女又生儿肓女,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做父亲的阴阳、太极,太极再到阴阳的死亡变化过程。
你生女人,就是一个做母亲的演化过程,从女孩到女人,从女人到母亲,从母亲到养育儿女成人,再到儿女又生儿肓女,这个过程就一个做母亲的阴阳、太极,太极再到阴阳的死亡变化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道德”过程,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你不能违背这个自然过程,违背了就是不“道德”。
其实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太极是什么含义,在汉文化中太极代表生物体阳动阴承化生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万物阳动阴承,孕育生化,受孕坐胎,正在化生新的事物,这个过程就是太极。以人喻就是孕妇孕育婴儿的过程即是太极。直说就是太极是孕妇,孕妇是太极,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
因此说,太极是必须有“阴阳化生的过程”为先决条件才能是太极,通常情况下不能随便说太极,阳性无太极,一切阳性皆无太极,因为阳性无生孕器官。太极必须是在阴性生物体受孕的情况下才能言太极,物质生化也是如此,必须是阴物质受孕的情况下才能言太极。
这样就好理解汉文化了,阴是什么?阴是山北背阳面的谷地,于生物体就是阴性生物体的生孕器官,是生化新生事物的地方。不要把这个看得很俗,这可是汉文化真实的文化根基,正是因为太多人不能真正的理解汉文化,才导致太多人盲目的崇尚汉文化,以至于受害、受灾、受骗,仍然没有察觉这是文化根因造成的后果。
比如练太极,很多中国人练太极却不知道太极是什么?练太极是在运动身体上的哪个部位?这些都不知道,只是因为崇尚汉文化就盲目去练太极。那么,我告诉你练太极在练什么部位,练太极你是在练脾气,太极与气功都是运动脾气的过程。
三、什么是道德、仁、义?
“道德”是什么?要了解道德之义,首先你不要把“道德”想得太高尚了,你首先要放低思想价位,别我说了实话再吓到你了。什么是“道德”?“德者,道之功也”(韩非语),“德者,道之用也”(陆德明语),“德者,道之见也”(苏辙语)。
要问“道德”是什么,首先要知道“道”是什么。道是阴之道,是产生人和事物的通道或轨道,在水之南,山之北。《道德经》已经定义了,道“玄之又玄”,是谓“玄牝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这里是“玄牝之门”是生物体孕育后代之器,只在阴,不在阳,是故道从“阴”,并且“道”有限制,并非是牝就是道,“道”必须是有生育能力的众妙(育龄女子)之门,气聚而形才是“道”,否则不是道!道必须有生育繁殖能力才是“道”。
也就是说,道是必须有生育繁殖能力的泉源之处才是“道”,而阳从阴之道,阳无限制,只要是成人男子,有生育能力即为阳。因此一切有生育繁殖能力的“道”必是阴承而守阳,以阳动而阴承为道,道方可成立,才能万物繁衍,生生不息,才是道。
因此,“道”必须有生育繁殖能力的泉源之处才是“道”。道教亦是如此,有生育繁衍才为“道教”,否则根本不是什么“道教”。这个是道学必须严肃遵守的根本,否则你就是胡说八道,根本不是正宗的中原道学。一切道宗道义必须遵循生育繁衍是为“道”,否则就不是“道”,只是“牝器”而已!
那么,德,“德者,道之功也”,“德者,道之用也”,“德者,道之见也”,什么意思?这里告诉我们,德从化于道,无道无德。德是适用道的工具,是用道的手段,是看道的程序,是使用道的秩序,这样你就能理解了吧!
什么是“道德”?告诉你不怕你吓掉板凳。道德就是阳性生物体求欢阴性生物体时,讲究的所谓顺序、秩序。简单说你寻求繁育可以,但你必须得排队入场,要有顺序和秩序。
“德”,明确说就是阳性物质追求阴性物质,寻求阴承阳动过程中,寻求生育繁衍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社会次序、原则、规范和法度。也就是说阳性生物体在使用“阴之道”时要有功能性,还要有足够的自有动力源,足以发起阳动功能,并且要有程序、有秩序的使用“阴之道”。
通俗的告诉你,在上古,在母系社会,如果你想行男女寻求繁育之事,你要有个上下尊卑的秩序,要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在你看着阴之道,用着阴之道时,你得讲秩序,讲顺序。
这句话的重点是你必须有程序,有秩序的使用“阴之道”,你不能无序无规矩的使用“阴之道”,要有先来后到的顺序和上下有序的秩序,有序的使用“阴之道”,即为道德!所以道德又叫顺序、秩序,这就是道德!
因此,道德的全部含义就是“道”是自然法则,而“德”就是人为准则!这也是“道”不需要负责任和义务的根本原因,自然万物有序的,有规则的启动阴承阳动程序,繁衍自然万物的子子孙孙,即是“道”!
那么责任和义务又从何而来呢?从“德”处来!任何事物的责任和义务,皆从“德”来,因为“德”是人为法则和人为秩序,“德”是负责任和义务的定义概念!
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道德”的真实含义,所以滥用“道德”二字,甚至一些高学历人士也不懂“道德”的真正含义,比如一位名嘴讲了两个小时的“道德”课,可是他一句也没有讲到正点上,因为他不知道“道德”的真正含义。
“古圣云:德者,性能中求之耳。夫德非道则无著,道非德则无主。道外觅德,其德远矣;培德体道,其功切矣。”这句话很重要,“德者,性能中求之耳。”德是功能,是工序,如果单讲“德”字,以如木工取线,一只眼睛取线,是一条直线,两只眼睛取线就是十,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但是如果将“道”与“德”组合成词,那么,德必从道,道成从性,无性道死,死道无德。
你不要把“道德”想得多少高大尚,其实汉文化都是从巫婆们的女阴崇拜,从阴阳之“性”开始诠释人类的世界观和方法学的。所谓“德者,道之功也”(韩非语),“德者,道之用也”(陆德明语),“德者,道之见也”(苏辙语)。其实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优先的道德观念,强调强者、皇帝、强权阶级、达官贵人的特权地位。强调强者优先上下有序的使用“阴之道”。
所以孔子以“仁”为主线,强调“上下相亲谓之仁”的上下有序的社会秩序!以“义”为主线,强调先后顺序的社会秩序!重复一遍重点:“仁”是上下有序的社会秩序,有秩序的使用“阴之道”,即为“仁”!“义”是先来后到、左右有序的社会秩序,是左右有顺序的使用“阴之道”,即为“义”!
“仁”,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说文》:仁,亲也。《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仁”在汉文化定义在“上下相亲谓之仁”,孔子说:仁人志士,有爱人之心,但爱有差等,有上下阶级差异。这里没有限定仁必须是阴阳相亲才为仁。
所以仁不是道德,但必须从化于道德,所以“道德”必须是上下有序的次序和先来后到的顺序,有次序和顺序的使用“阴之道”,才为“道德”,而仁者,有爱无须有序的使用阴之道,但必须是“上下相亲”的使用阴之道,故仁是上下、君臣、父子、夫妻间的亲爱关系,可以是男女、男男、女女等。而义也无须有序的使用阴之道,但必须是“左右相亲”,故义是左右兄弟姐妹间的亲爱关系,也可以是男女、男男、女女等。
这就是汉文化中真实的“仁”“义”之含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汉文化认为“仁”是上下有序的社会秩序,是上下、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亲爱关系,而“义”是先来后到、左右有序的社会秩序,是左右、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的亲爱关系。同样,在汉文化中无论是“道德”、“仁”和“义”都来源于自然法则,强调强者生存、强强联合、强者为大;强调公权压倒一切私权,自我永远顺从强权;人为法权永远屈从于自然法权。
四、什么是性?
性是阴承阳动的自身自备动力源,是万事万物发展延续的根本,无性无延续,无性不繁衍,灭绝之路,因此任何人都无需谈性色变,把自己弄得圣人蛋似的,要知道这世界无性无人,无人天灭地绝,一切皆不存在,哪来的圣人蛋?!
“性”在某种意义上讲,“性”代表了权利和法治。早期人类是以家庭形式存在的自然动物群体,早期人类以家族方式生存,每一个家族都是由一只强健有力的雄性或雌性作为族长,亦称酋长或王统治家族族群。这些成为酋长或王的族群长老,又是以巫师或巫婆身份存在的精神领导。每一个家族由一个王和多位德高望重的臣,以及多位俯首称臣的雄性或雌性联合统治族内众人,当然族内的一切财富和女人皆归精神领袖所有,精神领袖身边也会有无数个成年雌性作为后宫团队,随时准备为酋长或王生儿育女,甚至是全部族群女性皆归酋长或王,这里的“性”是一切人类存在生存的动力源,王主张一切“性”皆归自己所有,所有女人皆是王的女人,这独霸“性”权的行为促成了自然法的形成,也就是说,“性”权是人类行为法产生的根源。这是早期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真实写照。
世界上有两种法则,一种是自然法则,一种是人为法则。自然法则是指宇宙间一切自然存在的、自然运动的、有周期循环的、有固有本质的基本法则,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法规。那么人为法则就是指宇宙间一切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人为创造的、含人为精神的,有人类意识形态的、可移动的,可改造的运动的基本法则,是不以自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人为法则。
而“性”则是诱导人类产生和遵从自然法则,一切按照自然运动,周期循环的固有本质的基本法则生存的结果。因为王要行使自己占有一切性·事的权力就必须制定一套有利拥有这一权力的说词,借助神的旨意便是王的手段之一,由此可知神权出自自然法,是王权、特权和霸权的基础。但是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扩充,人类开始不满足财富和女人唯有王和多位德高望重的臣占有,最先总有那么一两个单个个体挑战王和王臣们的权威,之后又有可以出现一两个单个个体组成群体来挑战王和王臣们的权威,内部武力争斗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了。这时王权与神权出现分裂,人们开始怀疑王权和神权的权威。
挑战王的后果只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战胜王者成为新王,赢得财富女人和一切权利。一种是战败被杀,或战败成为王的奴隶,成为行尸走肉,生命归于王者随时都有可能被王者取走。这也是为什么说起义者无关人文进步的原因,起义者的目的只是赢得财富女人和一切权利而已。
这时自然法则在族群生存中达到了顶峰,王权和神权为了维系自身利益而高度集合。
然而,随着族群单位人员的不断扩张,族群在扩编,挑战王和众臣权威的单个个体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人或单个挑战王的权威,或组成群体挑战王权和神权的权威,这样每到春节动物发情期的到来,人类也会以如动物一样蠢蠢欲动,这时王和众臣便慌慌不可终日,随时准备迎接来自族群内部的挑战。
这时王权和神权为了维系自身利益会更加集合,于是自然法被无限放大,公权力肆无忌惮地扩张,人权、私权被随意践踏。
但是,随着人类族群的不断扩大,族群出现分裂,族群向社会化发展,社会化的形成又加大了族群凝聚力的需求。因为大的族群组建方国,方国与方国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冲突,这样每个方国都紧迫需要每个人一生都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的每天为方国疲于奔命的服务。
方国需要每个人一生为方国卖力,贡献生命,那么王国需要众人凝聚力量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强化王国存在,不被侵略和占有,这样一来只有方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才能确保王权、神权和“性”永存,并独享。这样一来任何一个王都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了,都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神主或王者了,神主或王者必须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即内部挑战和外部侵略。
这时的社会再无平等和安宁可言,面对战争挑战,王国、神棍和“性”再不能以自强自居,王权、神权和“性”所谓的平等和自然法则已经被动摇,甚至是开始颠覆了。
这个时期王权、神权和“性”便以外部侵略为口实,强化内部族人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于是人为制定的法律就大于原来的自然法了,族群内部的挑战个体和自发组织的挑战群体借此机会要求分享王权、神权和“性”的权利,于是人类第一次分权开始了。
王权、神权和“性”的权利被分享是自然法被弱化的起点,王权、神权和“性”分治也是人为法走上意识形态的开端。因为国与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对每一个普通公民而言都是好事,因为战争可以促进人为法的进步和发展。
国与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是促成人为法的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王权、神权和“性”都是保守派,他们不会随意改动自然法的内容。因为自然法强调的是强权、秩序和利益集中制,即完全不平等条约!而国家外部处于战争状态和内部处于挑战状态,势必导致王让出部分特权,权力自然而然地被分享,被摊薄,这两种战争状态的存在,便促成了人为法的产生。
人为法的产生不但是分享权利和摊薄权利,更重要的是人为法可以促进公平,消除不平等,平均了人类“性”,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政治、人文、宗教公平和秩序,实现人类社会人人平等、民主、自由、互爱、公正、和谐与法治!
人为法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为人类平均“性”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由此可见,外部战争和内部斗争是促成了人为法产生的本源,也是平均“性”文明的来源。
但是,这一切却不是强盗和起义者促成的,不是内部挑战促成的,强盗和起义者反而更喜欢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是一切财富和女人归王所有,这本身就是强权霸权法则。
事实上外部战争才是促成了人为法产生的本源,也是平均“性”文明的来源,所以平等、民主、自由、互爱、公正、和谐与法治,更多来源于外部输入和王权、神权和性权自危,而内部挑战和起义者并不能促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后而更容易形成王权、特权和霸权,形成自然法的回归。
不要谈“性”色变,人性的实质就是生存与挑战,是权利的出处,即而产生政治权力。其实人类文明发展的起点就是从争取性权平等开始的,性权均分正是促成人为法产生的根源,从王独占性权,到分享性权,再到均分性权,正是从平等到不平等再到平等的进化过程,人类从原始社会的均分性权,到出现王独享性权,再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正是人类从公平拥有性权平等,到特权独享性权的不平等,再到今天人人享有性权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人为法作用人类文明的过程,可见人为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啊!
人类是从无性权到有限性权,再到霸占性权一步一步进化的,霸占性权是人类社会出现的开端,人类有独占性权的意思,才有开始社会文明的意思,国家的出现又是均分性权的开始,之后经过无数岁月的努力争斗,性权出现分化,有限性权再一次被人类所接受,但是有限性权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均匀性权,开放性权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但是,均匀性权和开放性权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动力在消失。你可能已经看到,社会越发达,人类越文明,生活越富足,丁客反而越多,生育力反而越低。人们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罪于社会压力大,其实不是,真实的原因其实是人类在性权自由的状态下,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的意思在摊薄,在淡化,人类不再追求性独权,自然就不在在意是否传承后代。所以说性权法也就是婚姻法是所有“人为法”中最最严肃的法律,性权法不能随意制定或修改,因为性权是人类延续下去的动力本源,当人人都不在乎性权时,普遍地性权会吞噬人类繁衍生息的动力,那么后果是人类距离消亡不远了。
从这一点上说,所谓的共享世界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人类发展到共享世界,那么人类离灭亡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五、什么是儒?
人“需”为儒,可以直接理解男女所需即为儒,这里所“需”仍然以女需为主旨含义,必须女人才能有儒。因为在汉文化中,巫婆是文化祖宗,女阴崇拜是人类的文化起源,这里包括古四大文明。汉文化也是因为对女性能生育后代充满神秘感,所以早期中原先民也是出于传承的需要,创造出很多与女性有关的名词,对孕妇和女阴有至高无尚的崇敬心理。
是故“儒”最原始的含义是女人养育后代之器即为儒!不过到殷商文化时,这个“儒”字的含义被放大了。
儒通“乳”,是女人养育后代的器官。意在柔、满、丰、顺、和。也可以理解为怯和懦。《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孔子对子贡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故存在阶级,存在上儒和下儒。因“儒”含有政治色彩,容易涉及敏感话题,这里不作深论。
但是只要你记住一点便知儒之含义,所谓的儒是一群柔弱的有女需的女人在一起,即是儒!儒与道一样必须从阴,阳性从之,独阴可以是儒,但凡是阳皆不是“儒”,因为男人没有养育后代的器官。
因此,凡道必阴,凡儒也必是阴,阳无道,也无儒。因为道是女人生育后代的器官,儒是女人养育后代的器官,儒通“乳”,道通“牝”,道和儒皆来源于女人的身体器官,男人怎么会有这些身体器官呢?
道和儒必须是“阴之道”,“阴之儒”,凡是阳性皆无“道”无“儒”。这是学习汉文化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代汉文化的“道”学和“儒”学其实都不是“智慧·爱”学,充其量是聪明学,因为汉文化是二元文化,往往走极端,一方面过分的谈性,把“性”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又过分的压制性,把“性”涉及到的一切事物都定性为低级趣味,无节制的打压,既而造成人们虚伪的看待两性关系,一方面自我内心对“性”有强烈需求,一方面又伪装成圣人蛋,把自己弄得道貌岸然,像灭绝师太似的。
其实中国的道教和儒教都来自上古中原人的女阴和男·根崇拜,来自于中原原始人的生殖崇拜。道教来自下阴根崇拜,而儒教来源于上育乳根崇拜,追求阴阳法理,强调自然法则,讲究阴虚主宰阳实,贯彻唯心永远凌驾于唯物之上。
为什么说古代中国文化是唯心凌驾于唯物之上的文化,因为中原人的阴阳文化就是精神(阴)映射、决定物质(阳)的文化,精神(阴)永远凌驾于物质(阳)之上的文化。
其实“道”与“儒”都是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文化产物,是阴阳世界;但是古中国人偏偏将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将阳凌驾于阴之上,强调金饯、权力的重要性,强调自然法理凌驾于人为法理之上,将很多精神的东西也物质化了。
事实上人类自有能力建立社会、建塑文化、改造地球之后,就是人为法理决定自然法理的社会了,人们不在绝对强调物质化了。事实上人类越是物质化越是没有凝聚力,反倒是精神充斥着头脑的人反而意志更坚定,更充满凝聚力。比如上战场,在战争中,越是贯彻精神的力量,战士打仗越不怕死,越容易战胜敌人,取得胜利;但是你如果用金钱刺激士兵,用金钱奖励作为战胜敌人的酬码,那么这场战争基本已经失败了,因为当官员用金钱来买士兵的命时,士兵也就开始惜命了,因为没命了给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享用。
某伟人将党组织建立在连以上单位就是这个道理,当信仰激励着战士向敌人冲锋时,精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精神充斥着大脑时,人的意志会更坚强,也更具凝聚力,更有战争力。
然而,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到孔子时期,孔子在改良中原文化之中强调了“阳动阴承”的作用,强调政治、人文和宗教以上下有序的仁政为政治、人文和宗教纲领,为普遍的政治社会秩序,力图加大“人为法则”的应用力度,片面地强调男权社会的法治义务,片面地强化唯物压倒唯心的人类世界观;但终因中原文化是阴阳文化,阴在前,阳在后而无法逾越中原文化的阴阳世界,最终导致孔子的男权改良运动无法彻底,无法像西方文化那样,完全抛弃母权文化,抛弃自然法则,而成为真正的男权文化,和人为法则主宰自然法则的社会!
古中国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且社会三十年一小乱、六十年一大乱、三百年一轮回的周期动荡,为什么?就是因为古中国人过分地强调自然法理,强调自然轮回,忽视人为法则的重要作用,忽略人是精神压倒物质的智慧动物。在政治、人文、宗教上缺失“精神”是占上“思想”的基地,且“精神”高于“思想”而成为文化修养的基石。
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真正的永恒的政治、人文、宗教精神,没有正确的精神与物质概念,明面上讲阴阳,讲先阴后阳,先精神后物质,实质上却完全歪曲阴阳概念,惟“阳”是从,惟“物质”是从,抛弃精神世界,完全惟物质认识,将“阴”和“精神”抛在脑后,一头钻进钱眼里,惟物质说话。
而事实是自然法理来源于思想,而人为法理来源于精神,人类只有站上精神的台阶,才能看到人为法理的伟大,只有人人都重视人为法理,心中才会有精神信仰,才会有坚定的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国家才会强大,人与人之间才会有凝聚力。否则,社会只是一盘散沙,团结只是表象,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人人都是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时代在发展,中国人如果不能抛弃思想,站上精神的台阶,不能将人为法理置于自然法理之上,要想摆脱富不过三代和三十年一小乱、六十年一大乱、三百年一轮回周期动荡之魔咒,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六、什么是气?
什么是气:这里这“气”指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等。又指没有形状、体积,能自由凝结、聚集的物体。但气在汉文化中不单指“气”,还含有精神之义。
汉文化认为的气是万物生化的本源,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里这个气是空间概念,但是汉文化认为气是物质概念,不是精神概念。
因此,汉文化认为的气不是空间概念,这也是中原民族多数都是无神论者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空间概念你就无法形成意念统一的精神信仰,没有空间概念文化就无法形成天、地、空间三位一体之神,所以古代中原民族只有天人合一思想,而无法形成三位一体之神。
在汉文化中“气”便是在天人合一思想下形成的物质概念。
七、什么是格物致知?
树有年伦纹理,物有分类区别,穷究其理,各自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年伦纹理,各自有各自的分类区别,各司其能,各尽其用,各明其理,自会得到各自的道理,即是格物致知。
八、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中国的世界观、物质观。五行不是哲学,五行是理学,归于理性认知的范围。
五行概念的起源很早,大概起源于公元前一千年之前,应该在夏代中国人就有了五行概念。中国人的五行概念类似于古希腊人的水、气、火、土四种元素。只是古希腊人赋予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爱和恨两种精神力量,并认为这四种元素存在循环,存在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一点也是中国人的五行概念。
中国人的五行概念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种元素互生互克循环往复,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
https://www.biqivge.cc/book/85256772/876199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