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亚新秩序 > 第十三章 风消云散

第十三章 风消云散


  山海关外的大战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清军已经越过城外的护城河处,开始逐渐向河对岸的大顺大本营进攻的同时尝试与被包围接近半日的楚宝兴部会合。局势极其混乱,士兵们扭成一团,武器也是从冷兵器的大刀,长矛到热兵器的火枪火炮一应俱全。对于多尔衮的清军来说,他们独步天下的重骑兵是以少胜多的关键,同时突如其来的狂风也使他们占据战场进攻的主动权,但李自成的顺军也没有失败,从兵力上来说顺军几乎两倍于清军,只要完全清理掉困在山上的抵抗者便可以腾出手完全对付清军。

  “陛下,敌军正在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撤退挽回损失了。”有谋士向观战台上的李自成建议道。

  “不必,只不过是一阵狂风让那些满人稍微取得了一些战场的优势罢了,不必惊慌,等到此风散去,胜利的果实自然会落到我们手中,诸公只需静候等待便是。”李自成拒绝道,他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庞看不出来有任何焦虑,似乎所有事情都还在他的预料之中。恐慌和畏惧这两种情绪就好像从来不会在这个男人身上出现一般。

  当然李自成本人还是有些担忧的,这场战斗是不能失败的,他现在不是以一个统一帝国的皇帝与关外蛮夷作战,实际上他的底蕴和张献忠这样的真流寇差不多,大顺为了稳定民心,最主要的是获得当地士绅支持不得已启用相当一部分前明叛将与官僚进入新政府,前明太子朱慈烺说得很队,那些投降的士绅完全就是墙头草,谁获胜他们就加入谁,可是为了快速平定中华,只能暂时用此下策。带来的隐患是,这仗战败后那些家伙恐怕会像当初开门迎闯王一般加入满清喜迎王师。

  “那一小批顽抗者是否撤退?”李自成开口问道,解决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完全将兵力派到前线与清军交战,而不是花费上万人在山丘中作战。

  “丝毫没有。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

  “那就没办法了,我们已经给他们指过明路了。山丘上的所有军队向他们发起进攻,不要再在乎伤亡了。”李自成伤脑筋地说道,他原本是打算在北部下山口埋伏一支军队以逸待劳,但这些家伙完全不移动就只好强攻结束战斗了。

  “是。”传令兵随后便骑马向山丘奔去。

  山海关。

  “王爷,直接暴露在敌军火力下还是太过危险了些,王爷还是从城墙上下来吧。”多尔衮的侍卫担忧地提醒道,毕竟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曾经受到过火炮的威胁,使得满清贵族对于火炮攻击变得十分敏感,生怕又被一炮击坠一位重要人物。

  “不必担心,闯贼的火炮攻势在狂风与飞沙走石的干扰之下根本难以威胁山海关城墙,李自成这人倒也不傻,竟还对大清做了一定防范,可惜还是太天真了些。我们就在这里喝茶静候胜利的到来就好。”多尔衮嘲笑道,这些此前到处流窜打游击战的匪徒与八旗进行大规模野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前线的八旗兵就如同一柄利刃一般插入了顺军阵中,但是多尔衮没有察觉到的是,清军跨河之后纵深一直有在变深,但是却无法接近后方的炮兵部队,只能与较前方的步骑兵交战,同时深部部队就像是被卡住一般再无法向四周扩大战线,实际上前线的十万清军中只有不到七万可以投入到第一时间的战斗。

  “清军攻势虽如匕首般锋利,但多尔衮却一直没有注意到的是,无论怎么削铁如泥的匕首都难以直接捅穿厚重的盔甲。多尔衮也是被前期的胜利蒙蔽了双眼啊,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察觉。”李自成喃喃道。

  护城河前线。

  在火器逐渐取代骑兵与冷兵器的时代,只有清军仍然有着大量的骑兵作为正规军,一方面是因为满洲传统上就倾向于骑兵,而且不管怎么说骑兵仍然有着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与突破。塞外的良马以及骑手厚重的铠甲使得八旗同时兼具了速度以及防护。但在这场战争中满洲铁骑反而没有起到突破,冲锋等能够帮助扩大战线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能从顺军故意流出的登陆点进行冲锋,其余的河岸被顺军插上了密密麻麻的剑刃,完全无法快速登陆。

  “该死,这些流民四周防御怎么这么完善,完全无法扩大接战区。”一个满洲军官抱怨道。

  “你有没有感觉纵深有些过于狭长了,说实在的,我感觉顺军已经开始从后方包围我们了。”

  满洲军官停下马,向城墙望去,城墙上的那个男人依稀可见,他还没有做出其他的命令,这就意味着前线的官兵只能继续进攻,绝不能后退。曾经有军官违抗他的命令放弃了进攻,结果被多尔衮当庭处决。

  “没有办法啊,摄政王丝毫没有稳定战线的意思,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字长蛇阵了,而且还没能将顺军分割成两半。可是一旦撤退,山海关必然无法保住,甚至宁远,辽西,盛京都会收到顺军威胁。”满洲军官感叹道。

  所幸至少目前天气仍然站在他们这边,顺军因为狂风不能主动反攻,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进行战略防御,只有后方的火炮不断地向护城河周围开炮。唐通现在已经大致判断清楚清军的部署,既然无法看清楚瞄准,那就只好向大致方向开火了。

  唐通站在后排火炮的指挥台,他正在不断地校准炮弹发射的大致方位以及角度,将近一百门火炮被分成了三队,每队三十门大炮轮流发射为前线的友军予以火力支援,也多亏了他的火炮扫射,清军登陆后扩大接战区的计划才没有办法执行。奇怪的是一直有十门火炮一直没有发射,那些大炮炮口面对着山海关城墙的大致方位,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会。

  风势已经开始逐渐变小,唐通眉头紧皱,一直盯着远处的山海关城墙,就在昨天城墙上插的还是明旗,而现在已经被所谓的大清旗所取代。作为曾经的大明边军军官,即使已经投奔了李自成,唐通仍然对这件事唏嘘不已。他很讨厌崇祯皇帝,但比起只是不肯重用他的崇祯皇帝和只会纸上谈兵以及党争的东林党人,满清这一所有祸乱的源头才是他平生最厌恶的事物。

  “唐将军,这最后的十门大炮为什么迟迟不投入战场当中?”有属下好奇地问道。

  “这十门大炮,是留给某个最需要他的人的,所以直到风消散之前都不会发射。”唐通有些含糊不清地解释道。

  那属下挠了挠后脑勺,似乎没搞明白长官的解释,但也没有继续问下去,既然唐长官说将来一定有用到的时候,那就等到那个时候好了。

  另一方面,顺军终于攻入了山丘上抵抗者的最后一个营地,虽然很艰难,虽然顺军每推进一米战线就要付出几十甚至上百人员的伤亡,但是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尸体在这座小山丘上随处可见,营地中有不少抵抗军队宁可阵亡也拒绝向大顺投降,最终三千守军只有不到一百人生还,这其中就包括楚宝兴。当四周的顺军围上来的时候,他身上最后一点的抵抗意志也随着部下的死亡随之消散,在死亡的威胁下,他又一次选择了投降。

  在完全解决掉内部隐患之后,大顺的军队开始重新大规模地调往与清军交战的最前线,直接与清军接战的顺军也由十万上升至十四万,取得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同时,突如其来的狂风也有所减弱,使得大顺的火炮打击越来越精准,清军八旗也彻底无法进一步突进,最深入的清军甚至已经有了溃败的趋势。

  此时,多尔衮已经察觉到了战场的变化,但是否撤退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因为撤退方向单一,如果他现在下令撤退的话,十万清军中最多也只有一半可以撤出。而这场战役的战败也将葬送过去十余年间满清在关外的绝对霸权。难道说兄长与父亲的伟业就要亡于他手吗?不,不可能,李自成的军队只是流民,流民再多也只是散兵游勇,不足为虑。多尔衮此时已经有些失去神智了,他无法想象战败的后果,满洲人崇尚胜者,一旦他在如此重大的战役中战败,其他对于他现在位置虎视眈眈的满清贵族十分有可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将他拉下马,尤其是皇太极的长子,大清原本的继承者豪格,他一定不介意借着战败的东风将自己打垮。

  “继续顶住,敌军不足为虑,我军在坚持片刻敌军定然溃散。”多尔衮不得不撒谎以安抚军心。

  但此时,风势彻底平息了,曾经遮挡大顺军队视野的最后一个遮蔽物也消失于无形之中。大顺开始了全面的反攻,清军的溃势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开始爆发,撤退也已经成为了最后一个选项。

  多尔衮见状,无奈道:“众将士保持冷静,有序撤退至山海关城中,不要惊慌。”这些话当然都只是场面话罢了。

  “没有办法,剩余五万就剩五万吧,若能保持五万兵力,即便是豪格也不能拿我怎样。”多尔衮自言自语安慰道。

  砰!几枚炮弹射出,正好击中多尔衮附近,余波将他直接击飞,同时炮弹的火焰点燃了山海关城楼上的清旗,主帅旗也随之而倒塌。

  这几枚炮弹自然是唐通送出的,他所等待的机会便是如此。当无风,对火炮干扰角度最小的时候,直接攻击敌方的总帅,这只有一次机会。多尔衮因为先前炮弹有意规避城墙而放松警惕,这才导致唐通的计划可以实施。

  “摄政王跑了,我军败了!”清军眼见主帅旗坍塌,主帅消失,抵抗之心彻底消失。同时也开始无序地向着后方逃窜。但顺军哪里会给这样的机会,河岸一直抵抗的顺军很快就将护城河的清军击溃,同时也包围住了近七万清军,并于两个时辰之后彻底歼灭,山海关之战的结局也从此定下:大顺击溃原明降将楚宝兴以及关外满清的共十五万兵力,整个华北也因此而彻底平定。年轻的大顺帝国也因此战而彻底站稳脚跟,立足于中华之上。


  https://www.biqivge.cc/book/84733385/6923101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