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次日,沈盼睇割了蕃薯藤回家,多的放在一旁,其他的剁碎煮起来喂猪。
这个时候蕃薯藤长得快,晒干的留到冬天,跟其他猪食一起喂猪,省得浪掉。
家里头就养了一头猪,倒也不是很难养。
吃得挺多,可比起家里头养了几头猪的,还真不是什么事。
读小学的时候,沈盼睇书包一放下,就出门割猪草。
猪肉她吃不上,猪确确实实要她喂。
要说是她舍不得猪饿肚子,那绝对是笑话。
猪她吃不上,卖掉的钱,也不给她做衣服。
长这么大,家里头就没有为她添过一件新衣服,都是姐姐传下来的。
到了沈盼睇这里的衣服,都是传也传不下去的衣服。
所以,五妹是新衣服。
事情就是这样巧。
恰好沈盼睇是没有新衣服的那个,是永远穿旧衣服的那一个。
沈时娇从县城回来,穿着确良的做的新衣服。
前些日子,她在县城的缫丝厂报了名,今天确定了培训时间。
他们这一批,要去临市培训半个月。
然后进车间工作。
这份工作八成是定下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沈时娇的脸上都是笑容,眉眼遮不住的得意。
等她成了正式的职工,那就是有工资有粮票肉票。跟城里人过着一样的日子,不用跟爸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等着老天爷赏饭吃。
瞧见沈盼睇在剁猪食,她也没多说什么,而是进门急着跟妈分享,这好消息。
她这是给下面的弟弟妹妹,做了好的榜样。
别的人进厂,是孩子顶了爸妈的岗,还有人花几百块钱买工作的。
而她,是她自己关注着信息。
这多亏了苏允仙,苏允仙的消息广,这才让她有了这份工作。
这朋友交得很值。
“妈,我要请苏允仙吃饭。等发工资了,我还你。”
盛丽笑开了花:“别提什么还不还的,你一天不上班,妈就养你一天。你要感谢苏允仙,难不成你妈就不替你开心。”
盛丽从身上摸钱,数了数有五块五毛,又凑了三张粮票,都塞给沈时娇。
女儿找到工作,当妈的开心。
五块五加上粮票,在外头能吃顿好的,吃鱼吃肉,都够两个姑娘吃的。
“家里头没有肉票,妈去问问能不能借到。”
盛丽的手在衣服两侧搓了搓,将衣服理了理就往外走。
沈盼睇说她要去同学家,盛丽急着出门,也是应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跟走在后头的沈时娇的眼神对上,沈盼睇不知道沈时娇那算是什么眼神。
她叫了声二姐,就往房间里去。
“妹妹,这人最不能欠的就是人情。”沈时娇好意提醒沈盼睇一句,“换成是我就是在家里累一点,也是一样的,你去年能挣出学费来,没道理今年不去同学家,这学费就挣不出来。”
沈时娇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颇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每天几十里路不是她在走,当然是人情欠不得。
沈盼睇不是真的去同学家里住,沈时娇说得再有道理,她还是要去“同学家”的。
“知道了,我的人情我会还的,不会欠人人情的。”
这臭脾气,还能有同学家能给她住?
走了什么狗屎运。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这样倒霉被沈盼睇给赖上。
沈时娇想起,沈盼睇还有个学霸的名头。
沈盼睇,可是学校里的名人。
去年的全县联考,沈盼睇出尽风头,全县第一,他们学校那都是头一遭。今年是没有联考,可大大小小的考试,据说都是第一。
学习好的人,少不了簇拥着。
可学习又不是传染病,能够传染给别人。
沈盼睇的同学让她留宿,就是看她成绩好,成绩好同学不一定喜欢,那同学的父母肯定是喜欢的。
沈时娇撇了撇嘴:“没劲。”
沈盼睇没什么能带的,家里头放不了钱,就连新衣服都被盛丽扯出来嘲讽了一番。
说衣服是鲜花,而她是狗屎,半点儿也不配。
还是背着军绿色的包里头放了两件夏衫,录音机也放在里头。
鸣子上初中前,录音机归她用。
初二的课本,沈盼睇都自学过。
薛宣做过的卷子,她也都做过一次,不过要更多的学习资料却是不好找。
第三册开始,英语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
其他的课程难度也高于初一,沈盼睇在自学上,费了些心思。
一台录音机,是她能拥有的好的学习条件。
不争取,就放弃,太遗憾。
沈盼睇手里的钱并不少,够她念书念下去。
赚钱的事,就不用太挂心,这些时间,她更乐意用在学习上——
家里头的氛围,给她紧张感。
总是被追赶着,离家远一点,才可以脱离盛丽的手掌心。
去外头,县城也好,市区也好。
接下去的几天,沈盼睇跑了几趟镇供销社的废品库,还有废品站。
供销社库房里头的废纸,最好出的是报纸。
拿回去糊窗户糊墙包书都行,用处多价格也不高。
而沈盼睇要拿的那些废书,价格还低一些,都是称斤卖的。
那些废纸就堆积在一处,沈盼睇光是找书都要废不少的功夫。
里头积了一层灰,空气都不太新鲜。
找了半天,能拖出一蛇皮袋。
手脏兮兮的,衣服也脏兮兮的,这种脏并不难洗,只是灰尘。
几天下来,还真被她驼回来不少书。
将书本分类整理也要花去不少的功夫。
里头的书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许多苏国作家的小说。
还有些什么养殖、种田的书,杂七杂八的,里头的信息不一定先进,可都是具有实用性的。
小人画也不少,标价九分一角的小人画,一斤能有好多本。
要是光看标价,还真被沈盼睇赚了不少钱。
废品堆里找出来的书,自然没有书店里买到的那么齐整,有的书连封皮也没有。
可这不影响,它们便宜的事实。
在广州的时候,从别人手中买到一捆一捆的书,沈盼睇还认为便宜。
现在直接去废品站买这些旧书,跟白捡似的。
“这就是从废品站驼回来的东西?”
里头没多少跟教学有关的书,当初恢复高考,有一波旧书潮,那些教育相关的书,在当时就是大热门,哪怕是旧书也是能卖上价格的。
沈盼睇从废品站里找到的书,多属于不值钱的书。
沈盼睇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她有这个钱,能收很多废品站的书,她乐意。
就算是没钱了,卖一天的水晶糕,也能挣一麻袋的书。
沈盼睇收拾着从废品站里找出来的书,不算小人书,都有几百本,真不在少数:“比外头买书便宜多了,你帮帮我,一起把小人书收拾出来,小学生喜欢。”
所以是,人在初中,心在小学?
沈盼睇不知道薛宣想什么,她有自己的打算:“小人书一下子就看完的。一角钱一本,一下子就看完,却一个礼拜都不一定能买上一本。”
薛宣随意翻了翻小人书,确实没有多少的内容,不一会儿就能看完。
“到时候你以你的名义,把小人书捐给我村里头的小学,要是有多出来一样的书,就捐给隔壁的小学。”
沈盼睇看过的小人书也不算多,最起码没有这几天回收来的多。可她还记得同学买不起小人书的模样,记得从镇上带回来一本小人书,班里同学传开的事情,“都是旧书也不好,到时候看看县城里有没有新的小人书,买一批回来,顺便去县城里的废品站收些书。”
“……”
后面的一句话才是重点吧。
买书一定不是沈盼睇的本意,新书旧书的价格能差十倍,沈盼睇的十块钱能做出一百块钱的善意来,甚至超过一百块钱。
薛宣闭嘴收拾着小人书,这书还真不少。
小人书还是很好分辨的,书册比较薄或者比较小,跟别的书比起来还挺袖珍的。
将书角压平,将灰尘擦去,不一会儿薛宣的手也乌漆麻黑的。
录音机里播放着张国荣的《风继续吹》,薛宣听不懂鸟语,却不影响他觉得调子好听。
播放完六首歌,他很熟练将磁带翻了个面,从b面继续播放。
「让我飞跳出天际外」
「任我飞接触星际海」
音乐让人心境自然,一时充满力量,一时又舒缓平坦。
两个人总算将小人书给整理出来,足有六个半米高的小人书。
算一百本小人书半米高,三堆小人书能有六百本,薛宣感慨:“这……大户人家。”
能有几百本小人书,可不就是大户人家么。
沈盼睇还不满足:“还是要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小人书,这些一看就都是旧的,得掺些新的进去。”
“能有小人书看就很不错,不用他们的钱,还挑新的旧的。”他读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好心人捐小人书,还是生早了。
小人书的价值,就让沈盼睇把几麻袋书花费的钱,给挣回来了。
去废品站收书,会上瘾,不是说能挣多少钱,而是能用很少的钱,拥有很多的书。
这一点,让沈盼睇感受到快乐,是一种充实。
薛宣不太懂沈盼睇的快乐。
这废品里不缺初三的教科书,沈盼睇一点不亏待他,给他也寻了一套初三的教材来,两个人一起学习初三的知识。
没有老师的教导,英语反而成了最容易学的,倒不是说能学会,而是能跟着磁带学英语。
会不会读是一回事,知识点会不会就是另外一回事。
沈盼睇定了,两人要互相听写单词。
薛宣的英语成绩很糟糕,他念初一的时候,学校一点儿也不重视英语。
现在初升高考试,因高考对外语的重视,也加上了外语课。
为了沈盼睇能听懂他说的单词,他回家得跟着录音机复读英语单词。
不然怕影响沈盼睇的学习进度。
“别的书明天再整理好了,这么多我给你搬进去。”
沈盼睇指了一间屋子,薛宣打开门,里头除了地上的两个麻袋,空荡荡的:“你这里头还挺空的。”
“我想起来了,薛宣我们去废品站一趟,看看有没有二手的架子,省得书没有地方摆。”
“这对书,是不是太不尊重。”
沈盼睇看了看麻袋里的书,实话实说:“是废物利用,它跟它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废品站的老蔡,眼熟沈盼睇。
小姑娘爱看书,收了三个麻袋的书回去。
“小沈,又来找书?”
“蔡伯,有没有书架子,或者能当书架子的木头。”
老蔡笑起来,还是为了书来的,这姑娘对这些书还挺认真的:“有用的都拖出去卖掉了,第三间库房里头,都是些木头,有什么我也不记得太清,你自己找找有没有派得上用场的。”
他在废品站呆了也有些年头,除了恢复高考那年,废品站里都没什么人来翻书。
有闲钱看书的,书店里买书。
没闲钱看书的,是把书当废品卖掉,而不是来废品站买书。
小沈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又太喜欢看书。
这些书翻起来,真的让人手都红肿。
不仅是积灰,有的还会引起瘙痒。
小沈是有耐性的,废品站里的书,小沈理了半数。在他以为,小沈不来的次日,小沈又会出现。
这不,今天小沈为她那些书又来了。
那些废纸,还整出个书架来,他是佩服小姑娘能折腾。
三号库房,沈盼睇还真翻出能派得上用场的:“薛宣你去喊蔡伯过来帮忙。”
薛宣站起来,往外头走。
还真给沈盼睇从一堆的废木材里头,找到有用的,要他看这些木头当柴烧挺不错的,当书架,那还不如打一副新的。
几个人把沈盼睇要的“书架”绑到三轮车上头,沈盼睇又在废纸堆里捣鼓出两麻袋的书来,整整两百斤。
薛宣驼八十斤,另外一百多斤分两袋放在三轮车上。
木头架跟书,笼统花了二十八块钱,跟书比起来,钱就是薄薄的几张纸。
沈盼睇跟着蔡伯多跑了一趟,木头架一趟不好拉,沈盼睇多给了蔡伯两块钱,这是上货拉货的费用。
薛宣从两百斤的书里头整理小人书,送走蔡伯的时候,薛宣理出来的小人书足有两百本。
放在称上一称不到二十斤。
“今天的小人书要多一些。”说着沈盼睇将最小的一个麻袋的书到出来,一眼望去半数都是小人书,“可能是书店淘汰下来的小人书,堆在一起了,还有成套的。”
许多书的出版时间,都是五六十年代的。
“有没有《三国》《西游》,前头理出来的缺本的,这里这么多,应该就齐全了。”
都不用沈盼睇说什么,薛宣就来理这头的小人书,还真给他找到缺少的《三国演义》还有《西游》。
理出来有两整套《三国》,五十年代的定价一毛九,六十年代的定价两毛二,每套都有六十册。
按照标价来卖,这两套书,就够沈盼睇今天买书花的钱了。
这两套书差不多十斤,是二百斤的二十分之一。
整套的书,是跟前面的那些小人书整合起来的,不是今天的小人书里头就有这样两个整套的《三国》。
整套的《三国》就理出来这样两套,不整套的零零散散的也有这样多。
这下子,沈盼睇的小人书超过千本,整套的除了《三国记》《西游记》,还有《红楼梦》《水浒传》《杨家将》《岳传》……
里头的六成都是不成套的,有的是缺一两本,有的是只有一两本。
成套的书最先被摆在木头架子上,摆了木头架子的屋子,不再显得空旷。
薛宣借了《三国》回去看,他拿的不是整套的,而是多出来的,整套的他怕弄丢了,说是过来看。
“你得去冰棍厂了。”
“你都回来了,不继续卖水晶糕?”这都回来十天了,书也堆了几百斤,再多的书也看不完,“卖一天水晶糕,能多买两袋书。”
“一天水晶糕,两袋书。听起来很让我心动,但是镇上没有这样多书,卖了水晶糕也没有书。”
这题他会:“镇上没有就去县里,县里没有再去市里。”
她的水晶糕是很好卖的,即使镇上有替代品,但是放假前,还是最好卖的。
五月六月替沈盼睇卖水晶糕,两个月他挣了四五百。
七月虽然每天卖冰棍,到手的不到五十块。
沈盼睇甩了甩手,整理书本也很累手:“钱够我念初中高中,暂时不想做买卖。这样大热天的,在家里头学习多好,心静自然凉。”
这么大热的天,薛宣也没打算日头高的时候就在外头。
他的打算是傍晚在电影院门口卖冰棍,没有沈盼睇的水晶糕,他的冰棍跟别人比也没什么优势,这钱不太好挣:“那我要像你学习。”
沈盼睇接着整理书册。
今天的书有几百本,一些书还盖了章,比如定价四毛五的书,盖着蓝色的章印着售价三毛。
薄的书册便宜,厚的书册价格贵,跟她称斤的买书也差不多。
薄薄的一册有一毛钱的,也有两个拇指厚标价两三块钱的。
比起薄薄的册子,沈盼睇偏爱有厚度的书。
要都是厚的书,整理起来都方便。
有些书明显不是建国后出版的,沈盼睇也不将他们放在书架上,这些书脆弱的很,要防霉防虫还防爆晒,为了这些书,她买了三个木头箱子,还用了花椒包,将书套上一层皮再放进箱子里头。
建国后的书,都摆在架子上。
里头还有外文出版物,这属于意外收获。
里头的技能书可不少,养猪的、钳工的……做什么的都有,工人农民最光荣。
只要整理书,屋子里院子里都能扫出一堆尘土来。
到了晚上,洗完澡吹着电风扇,丝丝的凉风比吃冰还要畅快。
闭着眼睛跟着录音机,默念英文。
https://www.biqivge.com/book/84248272/238985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