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回】训诫太子知本心
是他,将常猛军军符从越府偷出交给了邓国忠,是他假传越老将军之令,号令五万大军集结于京城之外,联合五侯、邓氏一族污蔑常猛军造反,才导致了五万英魂惨死京郊的冤案发生。
穆景不仅背叛了卢夫子,还时时刻刻想置宁南忧于死地。
阳嘉三年末,他追击反叛失败的广平侯与中山候至雁门关内。
逆犯躲窜,藏匿于雁门关百姓之中,不论他多番布局作引,迟迟不现身。
穆景为了在宁铮面前领功,竟假传军令,命人血屠雁门关,企图将广平侯与中山候逼死殆尽。
当时,吕氏族人被邓国忠逼得无处遁形,宁南忧接到消息,带着精督卫一路寻了过去,暂时放下了雁门关内流窜的叛贼。
谁知,当他拼尽全力将吕寻从生死一线救回后,回到雁门关时,却见满城尸骨,血流成河。
那些无辜的百姓死于他所号令的军将手下,上至七十高寿的老人,下至一岁婴孩,皆死于刀剑之下,成了孤魂野鬼。
雁门关大乱,广平侯、中山候的尸首被悬挂于城门墙头,一片颓然之景,了无人烟,令他百骸具惊。
那时的他,还没察觉穆景的二心,以为他是被仇恨冲昏了头,才会做出如此惨无人性之举。
可后来,在他带领大军返回京城以后,穆景却请旨离开了淮王府,成为了宁铮的密探杀手,一而再再而三的追杀吕氏与越氏后人,甚至不惜将他也斩杀。
他始终记得,当年边关沙场之上,穆景在一堆尸体中寻到他的样子,彷徨焦急,手足无措。他真的以为穆景是来救他于水火的,他心中始终不信穆景会叛出常猛军,投靠他的父亲。
可是,天不遂人愿。当宁南忧被穆景从死人堆中找出后,目光却不见他的喜悦,反而亲睹了他眼中生出的决绝恨意。
穆敬槐,拿着当年他亲手赠予的宝刀,狠狠的砍向了他。
宁南忧惊慌失措、避犹不及,穆景的刀没有给他任何喘息机会,刀锋所落,处处要他性命。
他强撑着躲过了几轮,仍然受了重伤。
若不是越崇当年同他一起出征边关,一直暗中护在他左右,在关键之时舍命相护,恐怕他活不到如今。
那时他才知,原来常猛军的内鬼正是穆景。
可恨他一无所知,还将穆景当作卢府仅剩的门生,万般信任,百般相护。
只是,自边关一劫后,穆景便突然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没有出现。
他一直以为,是宁铮认为穆景再无利用价值,将他灭了口,从未想过今时今日还能再有相见的日子。
所以昨夜,在他揭开刺客的假面,才会如此震惊与恐惧。
尽管时隔多年,穆景的样貌被大片烧伤覆盖,可他仍然能一眼认出他。那融入血骨的恨,令他永生无法忘怀。
这样一个,他恨之入骨的人。如今,却突然成了保护他的人,宁南忧始终无法说服自己相信。
黑夜降临,他一个人躲在角落之中,色如死灰般回想着往事。
厢房内静得可怕。
厢房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太子与窦月阑理清了广州西境鹧鸪一案的头绪后,便鼓足勇气去了江呈轶所住的屋子,想请他出来商议宋宗一案。
这位年龄尚小,阅历不足的少年储君,站在江呈轶的屋房之外,心有顾虑的朝紧闭的屋子唤了一声:“老师...学生来请罚了。”
江呈轶闭门不出,也不应声。
太子心中忐忑不安,于是又道:“老师...学生近日行事作风过于鲁莽,特来向老师请罪,还望老师能开门一见。”
屋子中仍是什么动静也没有。
太子干巴巴等在门外,在热风中站着,面色略微沉白。
江呈轶闭着眼端坐在屋中,听着太子在屋外一声声的请辞,却不为所动。
待到屋外没了声响后,江呈轶又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才起身打开了屋门。
只见这少年已站得腿脚发酸,万般沮丧的低着头。
他听见许久未有动静的屋子此刻传来“吱呀”一声,便急忙抬头看了过去。
江呈轶面色带霜,神情严肃的盯着他,仍是只字未语。
太子急忙拱手作揖,向他拘礼道:“老师!老师终于肯见学生一面!”
江呈轶上前两步,从台阶上缓缓走下来,与太子平级相处,做足礼数道:“殿下过于抬举臣了。”
太子见他这般客套冷然,心中不由咯噔一下,遂而又拜道:“老师这话...实在令学生恐慌。何来抬举一说?”
“殿下如今行事,已有帝王之风,心思缜密没有错漏。已无需臣在旁辅佐...您这般前来拜见臣,臣实在惶恐。”江呈轶语气疏离,向后退了两步,并不接受太子的拜礼。
太子从未见过江呈轶如此动怒,这并不在他的意料之中。
此刻,这个少年慌张无措道:“老师...学生知错,若老师生气,请责罚学生。”
江呈轶看着他,客客气气道:“殿下,您何错之有?是臣教失之过,未能让您学会如何仁德示人。”
太子更加惶恐,弯着腰,行着大礼动也不敢动。
“老师...先生!学生知错了!”
“殿下觉得自己错在何处了?”江呈轶问道。
太子支支吾吾道:“学生不该鲁莽行事...”
听他这样的回答,江呈轶脸上的寒霜便更重了些。
“殿下不如随臣入屋?臣有些东西想给殿下看一看。”他低声问道。
太子立即答应道:“学生请先生指教。”
江呈轶转身领着这个少年入了屋中。
推开门,一入眼帘的便是檀木案几上的整整齐齐叠放的四卷文书。
合上门后,两人便入了座。江呈轶指着案桌上摆放的文书,向太子说道:“殿下请先瞧瞧这几份文书。”
宁无衡面露疑惑,拿起文书,铺摊在矮几上,细细看了起来。
“元平四年,夏,燕帝司马徽....”少年无意识中将文书所录内容读了出来,有些诧异道:“先生...这是燕朝的史籍记载?”
江呈轶点头答道:“正是燕朝史录。”
宁无衡在他的示意下,继续看了下去。
文书所载,乃是当年燕帝因疑心,不分青红皂白、不顾事实真相,将其亲弟永怀王杀死于义庄的史料。史官之笔,将这燕帝司马徽刻画的极其狠毒,为世人所不容。宁无衡熟读史籍,儿时便知这段故事,心里对司马徽也是厌恶至极。此人好色寡恩,乃为千古昏君,杀尽燕朝的忠臣良将,又好四处征战,让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民不聊生。
“学生熟知这段史料...不知...老师究竟是何意?”宁无衡又称回老师,小心翼翼地看着江呈轶的态度。
江呈轶见他仍然理解他的用意,便又说道:“殿下可以将案几上的四卷文书都看了。若还是不懂,再来问臣。”
宁无衡面露羞愧之色,低头将另外三册文书拿起来阅览。
这三册分别讲得是越王简岑、梁王韩硕、宋王司马辰如何对待近臣与亲眷的故事。
至此,江呈轶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
太子手中紧紧攥着文书,越看下去,越是心生惭愧。
他举着文书,明明都已阅览完毕,却迟迟不肯放下。
过了半晌后,宁无衡鼓足了勇气,将手中文书放下,满脸通红的看向江呈轶,支支吾吾道:“老师...学生,知错了。”
江呈轶又问:“太子何错之有?”
宁无衡答道:“学生不该在没有确切证据时...便按照自己的厌恶喜好,随意栽赃六皇叔。”
江呈轶见他终于说到了点子上,心中松了口气道:“殿下能意识到这一点,便说明...臣往日的教学,没有白费。”
宁无衡惭愧的低下眸子,言语诺诺道:“自老师入东宫后,便时时教导学生,要以仁德治天下,既需帝王之无情,也需天下之公义。不可因一己私欲而利用权势将原本无罪的人逼入绝境。”
“殿下说出这番话,臣甚是欣慰。”江呈轶颔首,脸上终于浮出了笑意道,“只是...殿下,臣今日还要提醒的是,即使是面对有罪之人,也不能强加无妄之罪。所谓帝王谋略,并非是让殿下您失去本身的公正之心。而是让殿下时时谨记自己的初心,莫要因为皇权之争而变成自己最为厌恶之人。”
“燕帝司马徽,因一点疑心便将亲弟置于死地,这是不义之君。他残暴无德,擅用残忍手段将自己看不顺眼的臣子折磨致死,不论是忠臣良将还是奸佞权臣,死在他手下的不计其数。最终,燕朝也因他的一意孤行,自取灭亡。
而越王简岑待人凭善,始终秉持公正,虽被史籍录为千古佞臣,但后世民间,对他待人亲和,处事公正之说,仍是滔滔不绝。
梁王韩硕,治国明礼,受百姓爱戴,晚年归天之际却因一己仇恨,制造假证,将国中权臣古泉抄家灭族,连累众多无辜之人。而此事也成为他身上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https://www.biqivge.cc/book/83038322/874212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