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
很快到了十一月份,沈夏来参加了两场婚礼,淑文姐和田海军的婚礼,大哥和王小满的婚礼。
田海军是冯厂长给淑文姐介绍的相亲对象,转业军人,在县派出所上班。是个很踏实的人,对淑文姐很好,对康康和月娥婶子也好。
听说淑文姐的前夫姚为民对淑文姐再婚的事情很不满意,还来闹了闹。
不过真的动手,姚为民一个文弱书生,根本不是田海军的对手。姚为民自己也心里有数,所以没打起来。
淑文姐也明确和姚为民说了,她离婚时候从姚为民手里分来的钱和婚后姚为民每个月给的钱,这些钱她一分不花,一笔一笔记着账,将来全留给康康。田海军当然也没有意见。
田海军老家离得很远,即便是结婚,他父母家人也没法赶过来。不过离得远也有离得远的好处,田海军和淑文姐结婚后,在宁安就只有淑文姐月娥婶子和康康这几个家人。
淑文姐和月娥婶子都是很好相处的人,康康现在还不满一周岁,还不记事呢,想来他们这个小家庭能越过越好。
沈夏来大哥沈福来和他对象王小满也结婚了。
两人结婚那天还是沈夏来第一次见大嫂王小满。
王小满比大哥沈福来大一岁,长相普通,但是说话做事挺利落的,又逢人便笑,感觉还挺不错的。
她对着王翠翠沈长柱改口改的很干脆,一口一个爹,娘,瞧着亲热的很。对着沈夏来这些兄弟姐妹也很亲近。
大嫂和大哥是自由恋爱的,感情也很好,瞧着大哥喜气洋洋的模样,沈夏来也很为他感到高兴。
只是有件事让沈夏来有些意外。
本来家里是给大哥盖了房子的,但是大哥现在在县里上班,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才回来一趟。
大哥大嫂自然是在新房结的婚,但是沈夏来的大嫂王小满却不想住新房里。而是说等沈夏来大哥去上班后,她要搬过来,平时就和沈夏来爹娘住一起。等沈夏来大哥单位放假回来,两个人再回新房。
沈夏来非常不理解,她没忍住问王翠翠“娘,你说大嫂一个人住多爽啊。大哥不在,他们新房离家里也有一段路,旁边还是大姐大姐夫家,也有照应,多好啊。她怎么这么想不通要搬过来和公公婆婆,和这么一堆小姑子小叔子呆在一起,多烦啊。”
王翠翠白她一眼“怎么,这是嫌你爹娘烦了”
“不是,我就是觉得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不住,还来这边挤着住,实在有些想不通。如果是我的话,我才不会搬过来呢。”
王翠翠说“二妮你不懂,你大嫂她是新媳妇,你大哥现在也不在大队里,她一个人住,少不得会有一些闲言碎语,说她这儿媳妇不懂得孝顺公婆。而且你以为一个人住是好事呢”
“一个人住当然是好事啊,全家只有自己一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不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不划算,沈夏来都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单独住呢。
“二妮你呀,还是没到过日子的时候呢,不懂这些。自己一个人住,你大哥又不在,这冬天烧火的柴从哪里弄,天这么冷,烧炕多费柴火啊。饭是不是得自己做,碗是不是得自己洗还有打水,她从井里提水,挑水,不累吗这搬过来之后,最起码家里的砍柴挑水的活儿都是你爹弄的。家务这些,你娘我也不能让她全干了吧”
沈夏来懂了,大嫂搬过来住,对她来说能省不少事儿,还能得一个好名声。
王翠翠又说“这家里,你时常买吃的回来,你和陆知青处对象之后,陆知青人家有什么好的也会给家里送一些。你大嫂地里挣的工分,也就只够她自己糊口。她如果和我还有你爹住一起,吃喝上肯定要比她自己开火强。”
她给沈夏来举例“还有像是家里的牙膏肥皂针头线脑的,都是家里买的。你说你大嫂住过来了,她拿肥皂洗把脸,拿牙膏刷个牙,用线缝衣服,你还能不许她用”
“那肯定不能啊,这些都是家里的日常用品,谁都能用。”
“这不就对了,现在你还有禄来他们都在学校念书,还住校。平时家里只有我和你爹和寿来。你大嫂过来住,家里也宽敞,住得下。而且家里活儿也不是全让你大嫂一个人做。她搬过来,不仅生活方便一些,你大哥跟着也高兴,觉得你大嫂在替他在我和你爹跟前尽孝了。”
沈夏来说“可本来我和禄来他们不在家,娘你和爹还有寿来只住一个屋子就好,也不用烧两间屋子的炕。现在,大嫂住过来,爹和寿来只能去另一个屋子住了。”
“那也不能不同意你大嫂搬过来啊,她说了要来尽孝,我还能拦着不成而且看你大嫂的心思,怕是打算在这边住着把孩子生出来。到时候我和你爹看着孙子孙女还能不管”
沈夏来忍不住说“那你和爹也太辛苦了。”
“辛苦什么,我和你爹还年轻,孙子孙女还是能带得动的。不止孙子孙女,你大姐的公公婆婆也不是能靠得住的,等你大姐孩子生下来,不也是我和你爹帮忙着带。就是你,将来你结婚了,如果孩子没人带,也能放家里。”
沈夏来觉得养儿育女可真辛苦,儿女结婚成家了,又得操心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
王翠翠又压低声音“最重要的是,你大嫂和我们住一起后,家里有什么东西,大概有多少钱,不用问你大哥,你大嫂自己就能看出个不离十来。家里给你弟弟妹妹花多少钱,她怕是也会在心里记一笔账呢。”
就像王翠翠自己,当初结婚还和公婆住一起的时候,公婆手里大概有什么好东西,她也是有个数的。
沈夏来听的皱眉“那大嫂不会反对禄来他们去念书吧”
“如果你大哥没这工作,你大嫂可能会有意见。毕竟你大哥是家里的长子,可只念了小学。你和你弟弟妹妹们都念初中了,说不定将来还要送他们去念高中。这花的可不是一笔小钱。从你大嫂的角度来看,可不是觉得亏了么。但现在你给你大哥介绍了工作,你大哥已经是工人了,你大嫂她还能有什么不满啊。”
沈夏来眉头皱的更深了。如果真像娘说的一样,从大嫂的角度来看,她为了维护她小家的利益,为了让大哥在家里受到公平的待遇,这样做也没错。
只是,沈夏来不免担心家里以后真的因为这些事儿发生矛盾。
她现在也逐渐明白,多子多女的家庭里,绝对的公平真的是很难。
就像大哥大姐,小学六年级就不读书了,一部分原因是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家里又是真穷。另一部分原因是大哥大姐自己对读书不感兴趣。
到了沈夏来这里,她读书好,是在公社甚至县城里都一骑绝尘的好。原本的沈夏来又身体虚,常生病,家里自然想让她多念念书,万一能能有个工作。就是没工作,她能写会画的,回了大队也能当个宣传员,当个记分员,相对轻松的挣工分。
至于禄来,他是从小就被奶奶偏心。
秋来冬来,家里供她们两个念初中,一是从沈夏来身上真的看到了读书带来的巨大回报,不说工作,只沈夏来现在上大学,学校一两个月发的补贴,就顶得上沈夏来读初中所有的花销了。
而且,沈夏来每个月这么高的收入,也给了沈长柱王翠翠底气。他们也不是图沈夏来的钱,而是沈夏来手里有钱,那将来如果遇到了真缺钱急用的时候,就是借也有地方去借。
沈夏来自己也明确说过,如果秋来他们还想念高中,她可以借学费给他们。
其实如果大哥大姐现在愿意去读书,沈夏来也是支持的,像大队里一些老知青,他们年龄比大哥大姐都大一些呢,可恢复高考后,人家不也照样考大学嘛。
但大哥大姐没这个心思。
这些年家里除了爹娘,贡献最大的就是大哥大姐了,不管是地里上工挣的工分,还是回家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他们都做的很好。
贡献大,自然意味着付出多,意味着家里对他们是有亏欠的,所以沈夏来娘王翠翠觉得帮大儿子大女儿,还有沈夏来这个二闺女带孩子是应当的。
家庭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有时真会出现因为谁多吃两块肉,谁多穿两尺布而闹矛盾的情况。
之前大哥没结婚,大哥性格也好,不太计较这些。但现在有了大嫂,确实可能会产生小家庭和大家庭之间的矛盾。
王翠翠又说“等会儿还得和秋来冬来他们谈谈,以前你大哥手里有点钱,他们就缠着大哥给他们买糖吃。冬来还说你大哥现在是工人了,能挣钱了,说了一堆想让大哥给她买的东西。你大哥大嫂如果商量着给家里买东西可以,但他们几个小的缠着你大哥花钱,这就不行了。”
沈夏来还是觉得大哥大嫂和大姐大姐夫似的,结婚后在自己的小家要更好一些。不像现在,因为彼此还不算熟悉,连说话做事都得处处小心。
甚至为了避免大嫂多想,得先自己多想,把大嫂可能会多想的事情找出来,免得大嫂不高兴。
其实大嫂人家未必不乐意大哥花钱给冬来寿来买糖吃,就像陆江南,肯定不会因为沈夏来给弟弟妹妹买零食而生气。但是,因为现在还不算了解,只能先叮嘱冬来他们别缠着大哥。
那在冬来他们看来,可不是大哥一结婚,一有了大嫂,就不疼他们这些弟弟妹妹了。他们不会埋怨大哥,只会去埋怨大嫂。
沈夏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王翠翠说了,王翠翠说“还是先叮嘱冬来他们一声,你大嫂不是也有两个弟弟么。她如果帮衬她两个弟弟,那你大哥自然也能给冬来他们花钱。”
沈夏来被这种有些小心翼翼过分多想的相处搞得有些头疼,没忍住说“这也太复杂了。”
王翠翠倒是说“想得多些,才能矛盾少些。这过日子,谁能没点儿自己的小心思呢。你大嫂她住过来也没什么不好,她做事能干,有她来了,也能帮我分担一些家务。而且,你大嫂住过来,你大哥上班也能上的安心。”
沈夏来点点头,只能说“娘,大嫂住过来之后,如果您和爹觉得实在不适应,就直接和大哥说。可别为了什么面子,为了让外人瞧着你们婆媳和睦,相处不舒服也硬忍着。”
“娘知道。”
https://www.biqivge.cc/book/82454049/253475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