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慈烺崇祯 > 第982章 天子用度(求月票~~)

第982章 天子用度(求月票~~)


……

这一天,隆武帝朱慈烺的心情也极好。

渤海所战役结束,降服张家口塞外三部之后,他一直在关注蒙古草原和辽东建虏的动向。

收服蒙古,以为臂膀,是黄太吉生前制定的策略,并且成功完成,自从蒙古人完全倒向建虏之后,大明长城塞外,就处处变的不安全,建虏大军可以出其不意的千里长城的任何地方,这也是建虏入塞屡屡得手,大明防不胜防的原因之一,而为了应对,大明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修缮长城,增加边境防务和粮饷,据估算,大明每年在长城沿线的投入,都在百万两以上,等于是在大明极其困窘的钱粮政策之上雪上加霜。

现在张家口塞外三部归顺,不说其他地方,只说张家口,以后建虏再想要出其不意的出现,就已经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有了张家口三部的带头,说不得会有更多的蒙古部落效仿,归顺大明,到时,黄太吉一心倡议的满蒙一体,这些年苦心经营的根基,就会轰然倒塌。

一旦没有了蒙古人的臂助,女真建虏再想要入塞,和大明争雄,就难了。

多尔衮虽然不是黄太吉,但却也能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之人,张家口塞外三部倒戈的危险性,他不会不知道,他是一定做出反应的,甚至有可能会立刻带兵,讨伐张家口三部,以杀鸡儆猴,阻止蒙古各部的动摇。

---在朱慈烺的内心里,倒真的希望多尔衮能这么做。如果多尔衮现在就统领大军杀向张家口,一来说明多尔衮比黄太吉差的远,不是一个能沉得住气的首领,二来说明建虏实力犹盛,粮饷依然有保证,大明仍要保持最高警惕。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兴兵讨伐张家口塞外三部。

综合各方面消息,阿济格兵败,什克腾被灭,张家口塞外三部倒向明国的消息传回沈阳后,多尔衮十分震怒,不过却驳回了肃亲王豪格,立刻出兵草原,联合科尔沁,哈刺慎,喀喇沁蒙古,讨伐张家口塞外三部的建议,只是派出重臣,前往草原,安抚哈刺慎、科尔沁、喀喇沁蒙古,同时以兵败之罪,将阿济格的英亲王,降为英武郡王,但仍然镇守锦州。

渤海所之战时,明军大胜,战略意图全部达成,唯一的遗憾,就是阿济格侥幸逃脱。听闻阿济格负伤,但不知道伤情如何?

多尔衮暂时蛰伏,没有向张家口塞外三部兴兵问罪,但军机处研判,面对张家口塞外三部的反正,建虏不会无动于衷,现在按兵不动,不过是因为寒冬腊月,不利用兵罢了,等到来年秋天,多尔衮一定会统领建虏和各部蒙古,进犯张家口,讨伐塞外三部,掀起大战。

为此,不但张家口塞外三部要做好迎敌的准备,宣府兵以及京营各部,也要做好备战,一旦多尔衮来袭,就要全力出击,力保张家口塞外三部的旗帜不倒。

……

建虏没有动静,湖广和陕西的剿匪,也没有大的消息传来,左梦庚这段时间在襄阳也还老实,朱慈烺的注意力自然就转到了内政之上。

“陛下,蒋阁老他们到了。”田守信来禀报。

朱慈烺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群臣鱼贯而入。

蒋德璟走在最前,行礼之后,他将手中厚如砖头的一本册子呈上,说道:

“陛下,经群臣商议,都察院审核,来年的预算书已经定了。请您御览。”

……

自从隆武帝提出预算之策,并确定预算之计后,这两个月以来,六部九卿,连带着使钱的各种衙门,包括内廷、宗人府,都忙的脚不沾地,纷纷估算自己衙门来年的预算花销,并一一详细列表,内阁统一整理,于朝堂上工统一公布,由言官御史和各级官员一一讨论,以知道谁的钱该花?谁的钱不该花,谁的钱又花多了?

果然,一番激烈的“鸡蛋里挑骨头”之后,好几个衙门的预算,就被压缩下来了。

而在讨论明年预算的同时,户部也预估了明年的岁入,两者一比较,大明来年的亏空,最少有四百五十万两银子。

见亏空这么多,文官们习惯的就想要削减军费,毕竟在明年的预算支出中,兵部预算超过五成,是最大的支出项。其次为赈灾,占据了两成。

但这是隆武帝所不允许的。

“建虏未灭,辽东未平,李自成和张献忠还在苟延残喘,这种时候,怎么可以削减军费?”

“兵部的预算和赈灾钱粮,一两也不能少!”

文官们这才收了想要削减军费和减少赈灾的打算。

今日,关于各部的预算,终于是确定下来。

兵部预算,一两没有少,其他预算,东挪西减,最终也只减了十万两,也就是说,明年亏空,最少还在四百四十万两左右。

田守信接过预算书,呈到隆武帝面前。

朱慈烺接过翻开,根本不细看,只简单看了一下大略的数字,然后就合上书皮,点头说道:“既然内阁议定,都察院没有意见,左都御史也已经签字盖印,那就准予执行吧。”

“臣等领旨。”

群臣躬身领旨。很多人都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个预算书可真够折腾人的,这一月以来,朝中官员没有一人能安生,不但要编列预算,而且要绞尽脑汁,反复商议,以防出现漏洞,送到都察院之后,被御史找出毛病,沦为笑柄。即便不是笑柄,也必然灰头土脸,会被内阁呵斥,拿回去重新编列。

现在,终于是通过了。

内阁五臣抬头,脸上都露出欣慰之色。

---大明财政历来都是乱糟糟,即便张居正为首辅时,也不曾有过正式的预算,各部衙门都是有了银子就花,没有银子就欠着,连官员俸禄也是如此,官员们根本没有机会,详细梳理每一笔的开销,今年要做预算书,上下这么一核算,这才发现,六部九卿衙门,包括都察院自己,每年的花销,其实都是相当惊人的,有很多不应该花的银子,糊里糊涂的就花了出去,该花的银子,反倒是一直在拖欠。

但现在有了预算书,明年的银子就不能在乱花了,各部自己结算,兵部的银子,不能挪到工部,预算书里没有编列,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花销,一个铜钱也不能使了。

“四百四十万两银子,我大明一年竟然有这么大的财政亏空……”

先是同意内阁送上的预算书,接着朱慈烺轻轻一叹:“虽然朕今年年初在扬州抄没盐商,甲申之乱时,又抄没作乱的一众勋贵,到今日为止,除了支应今年的开销,内廷府库仍有八九百万两的存银,分出一半,堵上明年的窟窿,不成问题,宫中再省着点用,后年也可以勉强支撑,但后后年呢?”

说到此,朱慈烺目光望向群臣,语有深意的说道:“后后年又去哪里找这么多的银子呢?寅吃卯粮,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啊。而没有银子,我大明又拿什么剿灭流贼,收复辽东?唉,朕心甚忧啊。”

殿中静寂。

很多人的眼皮在微微跳动。

所有人都知道,隆武帝,怕是很会就会将改制之刀,砍向税制了。

但四百五十万两的亏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群臣想来想去,脑子想破,也想不出改革哪个税种,能一年得到这么多的银子?

隆武帝也没有再继续说,而是转对站在身后的田守信:“外廷的预算定了,内廷的预算书,也该拿出来,给诸位阁老和群臣过目了。”

“遵旨。”

田守信领旨,然后取出一个方匣,打开了,将放在里面的内廷预算书拿了出来,送到内阁首辅蒋德璟的面前。

遵照隆武帝的旨意,内廷司礼监御马监等二十四处衙门,在新成立的“审计监”的帮助下,将来年可能的花销都列了出来,因为是第一次,加上宫中事务繁杂,人员众多,各种明暗支出,数不胜数,加上时间又紧张,隆武帝明旨,十二月初一,必须做出来年的预算,以备朝臣审查。因此,这一份的预算,并没有达到百分百的准确和详细。

不过已经算是很详细了,从宫中每日开销,到来年隆武帝计划缝制几身龙袍,夏冬多少靴子,都有清楚表列。

蒋德璟接过预算书,脸色沉静,但眼中却不禁闪过一丝激动。

---这是大明两百年来,不,是华夏王朝几千年以来,皇帝第一次将自己明年可能的花销,公之于众,并准许朝臣提出意见。

隆武帝圣明啊。

……

离开乾清宫,蒋德璟双手端着内廷预算书,返回内阁值房,然后在桌子上铺开了,请其他四个阁老,连着户部尚书傅永淳,侍郎堵胤锡等七人,一一观看。

和六部九卿衙门的预算书不同,内廷预算书不得抄录,暂时也不送都察院,只有六部九卿的重臣可以阅看。

到今日为止,宫中太监七千人,宫女七千,这还是遣散了大批宫女之后的数字,这么多人,吃喝拉撒,衣物行走,置办各种物件,一年所需最少在四十万两银子,再加上皇帝,皇子,太妃,先帝嫔妃,各种盛大仪式,各种赏赐,宫殿的维修,私下里的贪墨,宫中一年的基本开销都在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以上。

这还不能有大灾,如果发生了火灾,有宫殿烧毁,那重建宫殿就又是一笔巨大的花销。

最初看到这个数字,朱慈烺并不惊奇,身为穿越者和曾经的老师,他稍微一算,就知道宫中开销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还是崇祯帝节俭,如果是万历嘉靖,喜好奢华,又修殿又是修道观的,这笔预算最少还得翻一倍,有史料记载,大明皇室支出最多的一年是1602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十年,这一年的皇室开销超过六百五十万两,是为岁入的三分之一多。

“遵先帝遗训,宫中用度,所用宫女和宦者,朕会逐年缩减。”

隆武帝继位之初就有明言,宫中停了西华门的净身房,又放了大批宫女出宫,同时宫中二十四衙门,做了大范围的合并,很多衙门只剩下了空牌子,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了,空出来的人手,全部进入到内廷新近成立的一个衙门,叫大明皇家书局。

虽然叫衙门,但并不是衙门,大明皇家书局的唯一任务,就是印刷出版各种官方书籍,比如刚刚被隆武帝以十万两银子买到印刷权的《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因为印刷权被皇帝买下,独家印刷,在数学和农政大热的情况下,利润是可期的。

而在这两本之外,在隆武帝的旨意下,大明皇家书局还会印刷更多品种的书籍,西游记三国演义西厢记封神演义都可以公开印刷,水浒传被崇祯帝禁了,暂时还不能印刷,另外还有各种翻译的西洋科学书籍,未来也都是出版的重点。

皇家书局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宫中二十四衙门识字的那些大小太监,就成了最好的来源。

由他们印刷,校对,发行这些书籍,赚来的银子再进入内廷库,对内廷形成反哺。

乾清宫“敬天法祖”牌匾的书写者,书法家,前司礼监大掌印高时明,被隆武帝任命为了皇家书局的管事,这些天正忙的脚不沾地,

二十四衙门改制,成立审计监和皇家书局,人得其用,少了很多的闲人,这也是朱慈烺一直以来的策略。

大明皇宫人数众多,前世里有人在野史记载,说大明皇宫的宫女和太监加起来,有十万人之众,虽然这个人数一看就是夸张(胡说),但整个皇宫有一万多将近两万人,却是没有错的。

这么多人,一下子忽然全部遣散是不现实的,不说他们出宫之后的生计,只说宫中秩序就会乱了套。

因此,朱慈烺定下的策略是,徐徐减、徐徐放,压缩宫中各种不必要的开销,合并不必要的衙门,打击贪墨,与时俱进,给太监们找到自谋其力的一技之长,皇家书局就是在这种思路中成立的。

最终的目标,整个紫禁城,宫女加太监,不超过两千人,甚至等到以后科技发达了,有机械助力,百人也可以。

---皇帝都如此,各地藩王自然就更不能多养太监和宫女了。

而今年的预算书,在他强力节俭的要求和督促下,内廷预算,一共是八十万两加二十万两。

为什么要加二十万两?

这二十万两乃是为永王和坤兴公主的婚事而准备。

而照隆武帝的旨意,以后每年都要有百分之五到十的缩减,最终目标,紫禁城一年的开支用度,不超过四十万两银子……

注:明清宫中支用,最少为咸丰皇帝,曾经有一年只花了四十万两银子。清末时,皇室支用却达到了高峰,宣统元年,各种仪式下来,皇室一年就花了一千万两。


  https://www.biqivge.cc/book/82274696/291649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