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废墟 > 第七十六章 南京相招

第七十六章 南京相招


7月22日,秦川接到了南京行政院的邀请,邀他前去南京,说是要与他相商有关江淮救灾事宜。现在江淮流域的第二波大暴雨又开始到来了,这第一波的暴雨在六月底七月初连续肆虐了半个月后,与长江早来的汛期汇在一起,已经使江淮流域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这第二波暴雨来得更为惊人,初步判断,今年出现旷世大灾的趋势已经能够确立了。而这时手握大量进口粮食的秦川,就是救灾的最大指望了。

        就在同一天,南京军委会参谋厅厅长林蔚也打来电报,力邀秦川莅宁,交流华北作战经验,并参加国府兵工总署的军备整理研讨会。这下,就是躺在病榻上的张学良都知道了,这是他那个义结金兰的把兄,开始挖他的墙角了。

        实际上,在冀南取得大捷的时候,秦川在战役中惊艳的表现也震惊了张学良。本来他已经把于学忠布置在冀东的兵团秘密调到了保定的后面的望都,说是给秦川做预备队,实际上就是害怕秦川只能纸上谈兵,万一打不过老奸巨猾的石友三,就由于学忠领兵反击,夺回战役主动权,最后再和北来的中央军刘峙部前后包夹,消灭石友三。哪想到秦川就凭着三个普通的步兵旅和一个炮旅,再加上以前只能做花瓶的空军,区区3万人马,就干净利索地击灭了石友三全军。虽说是依靠那什么“闪电战”的新奇战术取得的出人意料的成功,但那种复杂无比的空地一体攻击的指挥手段,不也正说明秦川高明和不凡吗。

        东北军的各位将领在对冀南大胜同样感到吃惊的同时,则开始忧虑自己的前途了。这次秦川就像临时客串角色,刚开始谁也没有当回事,连给他选派的参谋和部队都是些大家不想要的二流角色,现在人家大获成功了,今后在东北军中的地位肯定是水涨船高啦,之前给人家穿过小鞋的、冷脸相对过的,说不定就是人家下一步清算的对象。

        而且吧,那位秦爷,还是要对东北军实行军改和轮调主官的倡议者,听说他和那个还藏在辽西山区的陈恩亮是一路货,对将官凶得很,毫不给情面。东北军将官中的这股思潮和潜在的敌意,难免也惊到了张学良,他有种二选一的焦虑,秦川和部下将官,到底要谁啊?

        他找来了王树翰、戢翼翘几人,商量此事。结果王树翰说了一席话,让张学良心中有了计较。王树翰说的是,现在东北那边长春“万宝山事件”和“中村震太郎谍案”相继发生,和日本人交恶的迹象越来越强,或许就有变局在即。若此时贸然对东北军进行大面积的整肃,必定会失却军心,至于重新凝聚军心是否可行、花费多少时间,都不敢设想。

        秦川是一个人才,可他外来的身份,在军中时间短,根基不厚,并不适宜来主持军改,不然就有战国吴起悲剧重演,虽是出于好心,要革除旧弊,最后却可能事败身死,殊为可惜!

        而除他之外,其余几个主要军队里的其他重要将领来主持这种军改,面对积重难返的东北军,万一措施手段不及秦川,很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局面出现。在此情况下,保军心和保人才相权衡,当前只有保军心为上。如果秦川因此抱负未能实现,要离东北军而去,也只有重金礼送出去的办法,希望结以善缘,为今后之奥援。

        这个观点,张学良也很同意,虽然秦川几人是难得的人才,可并不是自己的根基所系,能留下襄助自己最好,实在留不住了,再酬以厚赏,结为同盟罢了。这几个人,只要帮自己把东北的财富人才给抢出来,那么他们在这里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别的他就不敢再奢望要求了。

        所以,当秦川前来商量去南京的事时,张学良虽然心里不爽,但也答应了,只是问他,东北今后怎么办,意在提醒秦川,东北的计划还没有实施,暗示秦川不要虎头蛇尾,丢下东北去别处另谋高就了。

        秦川只好把他对山东的考虑说给他听,说是取得山东后,将为东北军在那里建立第二条防线和兵站基地,蓄养抗战实力,和华北共成为中国坚持抗战的一方力量,与他一起,影响和引导中国的抗战事业。

        山东是中国军事地理中“金角银边草肚皮”说法中的“银边”位置,还算通晓军务的张学良知道,山东卡在华北和中原、江南的中间,地貌不似河北那样,尽是是广袤的大平原,无险可守。

        山东大部为丘陵低山地形,有据守的天然屏障。未来抗战一起,山东就是个关键地方,他能够防守住地方从北方向中原腹地的进攻的地利条件。万一华北抗战若事有不济,也是东北军的退路之一。所以取得取得山东,应是不错的计策。

        但在眼下,南京的蒋介石是绝不会答应他在华北之外,再据山东为己有的,就连山西,名义上还是他的管辖区,老蒋都不愿他染指。如果山东能被秦川他们拿下,也是东北和南京都可接受的结果,这总比放在反叛成性的韩复榘手中,更让两方放心的。

        想通了这层道理,张学良就开始转而积极地为秦川谋划出力起来,不仅批准他到南京,而且要总务处安排100万元,用于秦川南京之行时,上下打点的费用。

        所以,第二天,北平政务委员会就发表通电,称愿将从国外进口的物资,尽数用于国内的抗洪救灾当中。这条通电一处,立刻就被全国的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和评论,基本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这时候的南京国民政府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遭受全国舆论的指谪,原因就是救灾不力,毫无作为。连在上一轮和南京政见交锋中,被辛昕江海大开放策略给赢了一回的败将——广州国民党另立中央,这回也抓住这件事,大肆攻击蒋某人以军擅政,不顾国民苦难,恣意祸国。反正,第一次洪灾爆发后,南京的做派令中外大失所望,好不容易在两个月前挣下的舆论和外交资产,正迅速地被这场旷世大洪灾消耗着。

        通电一到南京,立刻就成了一块遮羞的绸布,让南京的权贵们大大松了一口气。毕竟,北平政务会可是南京国府的下辖,那边的粮食物资,自然也可算是自己的的了,这下谁再说政府不作为呢!

        仅又隔了一天,即7月24日,秦川坐飞往飞南京。除了他自己,他还带了两位随员,一个是自己的副官冯钰,另一个就是总务处的部员孟启鸰科长。他就是陪着秦川到南京花钱的人,是个苏州人,对南面的地头很熟,这次便以探亲的名义跟随。

        还有一位同样要到南京去花钱的人,便是山西新任的33军军长李生达。山西的军头杨爱源和孙楚徐永昌部被逼辞职,部队转业为工程兵,再加上前省长商震的32军外调热河,现在,他就是山西最大的军头了。

        之所以选他接任徐永昌的位置,就是在晋绥军中,他是最先向南京靠拢的人。现在省主席是阎锡山的前心腹赵戴文,把他放到唯一的正编军军长的位置上,也是南京有意制衡的权术手段。今天,他也奉命到南京,名义上向总参谋厅述职,实际上跟秦川一样,都是属于被中央拉拢的人物。

        由于苏北大水,津浦铁路再次中断,几个人就改乘飞机前往南京。为了在面上和东北保持距离感,秦川谢绝了张学良安排的专机,买了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客票,带上随员就出发了。李生达本来带着庞大的随员队伍,多达二十几人,可飞机只能坐6位乘客,也是好只带了两位副官。这下,这班飞机就相当于两人的包机了。

        李生达也知晓秦川的能量,算是当下南京政府都要巴结的人物了,所以在路上详细地向秦川介绍山西的军政方面和铁路筹建的情况,不过飞机在济南落地后,他就快说不出话来了。

        容克w33飞机的客舱隔音效果还不如福特飞机,说话和听话都很费力,殷勤的李生达说了几个小时,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对此,秦川只能连连抱歉,后半程的时间,基本都在假眠当中,偶尔思考一下到南京的应对方案。

        傍晚,这架在秦川看来奇丑无比的客机,才蹒跚地降落到南京的明孝陵机场。等在地面的行政院和军委会的车子,分别把秦川和李生达接上,驶向城区。秦川需要向行政院报到,而李生达需要向军委会报到,所以两人的入住的宾馆不是一家。

        在车上,秦川就把自己拟定的江淮地区《赈济建议》,转交给民政部来接机的张我华副部长,这次他将拿出不同于历史的救助方案。

        由于现在灾情似火,救灾已经刻不容缓了,秦川推掉了接风晚宴,希望民政部能够抓紧研究自己的建议,给出意见,自己好配合实施。对于这个大金主的意见,张我华是无有不从,把秦川送到下榻的酒店后,就赶回部里呈报秦川的救灾方案,连夜讨论起来。


  https://www.biqivge.cc/book/81602720/240529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