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典型
不过当老杨再次看到自己脚下唯一连接着两个墓道口的铁链时,依旧感觉有些后怕,毕竟就在刚刚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自己因为它差点把命都给搭进去了。
似乎是看出了老杨的心思,沈世舟走到老杨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刚才多亏了你师弟出手相救,如果换成是别人,估计早就把你丢下自己跑了。尤其是在古墓里,情况千变万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栽在里面,你们以后倒斗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不能大意。”
老杨深情复杂地看了郭辫子一眼,但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大恩不言谢,郭辫子和他朝夕相处了这么多年,对于他的意义远远不止是一个师弟,更是如同一个情同手足的兄弟。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节骨眼,恐怕也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舍命相救。
郭辫子倒没在意什么,他的关注点还是在这个墓身上,率先朝着墓道里面走了过去,然后拐进了左边。
老杨和沈世舟紧随其后,发现在墓道左边唯一的一个出口被一道石门给挡住了。老杨刚把手放上去,便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通过颜色和触感判断,这应该是汉白玉石。
汉白玉石又称作汉白玉,本质上其实就是白云石大理岩,因为其具有“洁如流云,润如羊脂”的特点,所以常常被视为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朱熹的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玉,指的就是汉白玉,在古代,皇帝经常用它来做宫殿里石阶和护栏。
老杨凑近一看,发现在玉门上横着画了两个人,准确地说,是两个老头,在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门。其中一个在门外行走,而另一个人明显是已经进到了门里,而进到门里的这个人居然是没有腿的,只有一个上半身飘在空中,诡谲至极。
除此之外,细心的老杨还发现在画的右侧篆刻了两列黑字:入天墓者,可得往天门之;而启天门者,可得升仙之秘。
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进入到天墓的人,可以得到去往天门的线索,而开启天门的人,可以得到升仙的秘密。正是这列不起眼的小字,对于老杨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虽然他原本就预料到了这个墓里必定会藏着什么未知的东西,但这个发现对于当时的老杨来说,已经彻底地颠覆了他的认知,于是他不由得开始怀疑起来,玉门上所说的事情是真的吗?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存在这样一道门吗?
郭辫子也看不懂这图,便扭头问沈世舟,说道:“师傅,您能看的出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沈世舟有些激动,用手颤抖地指着玉门上的画说道:“这……这……这是天门升仙图!”
“我记得在很久以前盗一个唐墓的时候,在棺材里发现了一份拓本,那上面的画的图案和这门上一模一样,大意就是有缘能找到天门的人,就会通过某种方法化身为仙,腾云驾雾逍遥三界。但这件事情那本书上也只是略微提了一嘴,至于如何找到天墓和天门的具体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
天门升仙图?此时老杨脑子里还在重复着沈世舟刚才说过的话,又看了玉门上的这幅画,这时,老杨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这幅画中的两个老头应该是同一个人,起初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但是当他进入到了天门后,就像师傅说的一样,从人变成了仙,可以缥缈自如,自然也就没有了腿。
“那我们眼前的这道门,会不会就是那份拓本上所描绘的天门?”郭辫子问道。
沈世舟摇了摇头,说道:“应该不是,天墓和天门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地方,这个墓肯定是天墓没错,但天门这个地方到底存不存在还都是个未知数,所以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所想知道的一切,或许就藏在这个玉门的后面。”
郭辫子点了点头,也没废话,当机立断直接将右手手掌扶在了玉门左侧的边缘部分,然后大喝一声,运转起周身内力,注入到手掌处。接着,随着郭辫子手掌的不断发力,伴随着轰隆轰隆持续的巨响,这道玉门居然开始缓慢地转动了起来,而其内部的景象,也开始渐渐呈现在他们眼前……
根据老杨当时的回忆,墓室的规格不大不小,大约有个百余来平,棚顶挑高到了两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摆放了一具奇特的棺材。
这个棺材并不是完全摆放在地面上的,而是不知处于何种原因,半个棺身嵌入到了地里,上面只露出了一半。而在棺材的旁边,围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
出于好奇,老杨迫不及待地走了过去,离近一看,当他彻底看清楚那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不禁到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这是两具尸体,一男一女,身上都穿着衣服,趴在地上,他们的手臂呈环抱状,紧紧地围在这具棺材旁边。这种诡异的姿势,似乎像是在举行某种仪式。
沈世舟站在棺材旁边,表情严肃地盯着看了半晌,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东西应该是一个阴阳守墓阵,尸阵的组成通常都是一男一女,代表一阴一阳,符合这种条件的人大多都是横死的,这样死后才会产生极大的怨气,一旦有人接近,就会立刻发生尸变。”
“但是由于使用这种方法去守墓,对墓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商朝之后就很少见了。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两具尸体,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最典型的粽子。”
“哦哦,原来如此,怪不得呢,我之前还一直都是搞不明白,但是,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果然是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事情都是没有例外的,我们经常做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也都是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非常的多,也是非常的重要。任何时候,我们也都是要尽可能地多去学习一些新东西,丰富我们的知识才行。”
https://www.biqivge.cc/book/81519734/6776907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