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 251 章
朱三岁就在文哥儿的“好了没”的催促之下, 绞尽脑汁地在书里找起了故事。好不容易他觉得自己看明白了一个,囫囵着给文哥儿讲完了,文哥儿又一脸期待地问他“还有吗”。
朱厚照虽然很想说“没有了”“孤不讲了”, 可他小先生这么期待诶!
朱厚照又哼哧哼哧看起书来,试图看看这书里有没有更有趣的故事。多亏他这两个月来几乎每天都要捧着文哥儿给他写的信试着读一读,要不然就算是图多字少的书他也看不太懂。
师徒两个时而安静看书,时而一个讲故事一个猛吹他讲得好,愣是把一个下午给消磨过去了。
文哥儿别过朱厚照, 还顺路去内阁取回自己的讲章。
刘健这个老成稳重的人负责出面交待文哥儿要讲就讲《三国志》,绝对不能讲《三国演义》。
要不然这事儿给马文升他们知道了, 一定得骂得唾沫横飞!
文哥儿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手头连《三国演义》都没有,肯定是不会胡来的。
刘健想想文哥儿也算是在翰林院里泡着长大的,几个老师又都是声望颇佳的翰林官,便也没再多言,由着他带着讲章跟丘濬一起下衙去。
住在长安街最大的好处就是通勤距离极短, 丘濬他们这把年纪了, 上衙下衙走几步路也算是好好锻炼锻炼腿脚了。
文哥儿和丘濬探讨了一路自己下午读的书, 优哉游哉地回到家。不想见到他爹时发现他爹脸色臭臭的, 似乎遇到了什么不太愉快的事。
作为一个孝顺儿子,文哥儿遇到这种事当然是……偷偷摸摸地看看有没有别的方向可以绕过他爹,给他爹留下足够大的个人空间慢慢消化自己的坏情绪。
每一个坚强的老父亲,都不会希望被儿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对吧?
传说中的贴心儿子, 说的就是他了!
专门蹲守儿子、却看到儿子想悄悄溜走的王华:“…………”
事情要从今天中午的午后遛弯时光说起。
自从文哥儿入了翰林院, 他们这些容易患“文人病”的翰林官们每天都要定时相约遛弯。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索性起来活动活动,顺便聊聊天联络联络感情也不错啊!
结果他们吃过午饭绕着翰林院溜起弯来, 众人就开始讨论起……他儿子的新作。
事情是这样的,文哥儿趁着假期最后一天给老师们送了书,老师们也趁着最后一天跟亲朋好友聚了个会,好巧不巧吧,王华自己有事恰好没去参加这里头的任意一个聚会。
所以除了王华这个当爹的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读了《饮食诗话》里的文章,正好趁着悠闲的消食时光正好讨论一下书里的内容。
偏李东阳看出不对来,还在边上煽风点火,说什么“不会吧文哥儿这小子不会没给你这个亲爹送抄本吧”。
他是造了什么孽,才遇到这样的同僚、生出这样的儿子哟!
怪不得儿子越大越气人,估摸着就是跟李东阳这个当老师的家伙学的!
王华逮住想溜走的文哥儿,进行了一次父子之间亲切友好的谈话。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这小子次次写了东西都不给他这个当爹的一份,真就是不拿亲爹当状元了是吧?
连庶吉士那边都有抄本(李梦阳手头那本)可以传看,是他这个状元爹不配对吗?
这让他这个当爹的面子往哪儿搁?!
文哥儿听他爹这么一质问,才晓得自己昨天到底忘了什么。
“您可真是错怪我了!”文哥儿眼珠子一转,张嘴就开始给自己辩解起来,“就是因为您是我亲爹,我才要等正式完稿之后才拿给您看。当儿子的,怎么能劳烦爹反复看我那不成熟的书稿呢!”
王华:“…………”
如果你没托李东阳给你师叔杨一清那边都给送一本,说是要赶在他们出发去敦煌前给你哥和张灵看看,我可能还会相信你的鬼话。
文哥儿瞧见王华那副“你再继续扯我就要揍人了”的模样,只能乖乖认错,表示自己昨天是有感觉自己忘了什么很重要的事,但是因为跑来跑去给太多人送了抄本,他一时没能想起来。
看来人有时候啊,就是容易忽略身边的人,真是太不应当了!
文哥儿都已经诚恳承认错误,王华也没好再追究,只让文哥儿去把书稿拿给他看看。
文哥儿逃过一打,赶忙跑回去取来本抄本上贡给他爹,并给他爹强调这是初始版本,还得等钱福、刘存业按照他给的路线绘制好唐宋大诗人们的美食地图,他师兄李梦阳以及唐伯虎他们给的序、题字、插画到位以后,才看看能不能印刷成书!
王华听得脑壳痛,很怀疑他写书不是单纯为了写书,而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玩耍(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知子莫若父,因为他还约好以后要跟谢豆他们一起写新书来着)。
王华把叭叭个没完的文哥儿撵走了。
第二天一早,文哥儿见着李东阳,李东阳还乐呵呵地问他:“昨天有没有挨打?”
文哥儿一听就知道昨天是他这老师唯恐天下不乱在拱火了。他一脸愤愤地说道:“原来是您在离间我和我爹的父子感情!我们好歹师徒一场,您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
李东阳哈哈一笑:“看来你爹还是舍不得打你。”
师徒俩正其乐融融地聊着天,迎面就来了个翰林院同僚,是从这个月起要和李东阳一起搭档教庶吉士的程敏政。
程敏政因为弘治元年遭人弹劾,因为不知真假的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五年之久,直到这两年才官复原职。
他也是在东宫给朱祐樘当过老师的,所以即使他被迫致仕回老家教了五年的书,回来后还是继续给朱祐樘当侍讲学士,也就是依然有资格进宫给皇帝讲课。
可以说,程敏政满打满算也才回来一年有余,正好这一年多来文哥儿特别忙碌,与刚回朝的程敏政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不过这不要紧,现在跟程敏政当搭档的可是李东阳。
李东阳笑着摸摸文哥儿脑壳,对文哥儿说道:“程学士与丘阁老的关系可是很不错的,你有没有在丘阁老家见过程学士?”
文哥儿马上回道:“没有!”
程敏政无奈地道:“丘阁老说要闭门谢客,我怎么好擅自上门叨扰?”
李东阳乐道:“这小子可是把丘阁老家当家了,想怎么上门就怎么上门,你这个曾经最得丘阁老喜欢的后辈如今怕是‘故剑无由动君心’了。”
文哥儿:“…………”
所以他老师是怎么知道他引用过这句诗的?可恶,难道有很多人盯着他和朱三岁讲课的内容吗!
李东阳一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生怕文哥儿不知道程敏政和丘濬的交情,还给文哥儿讲了讲人丘濬有多喜欢程敏政这个年轻人——
早些年丘阁老刚当上尚书时整理出一本《琼台吟藁》,邀程敏政在原稿后面题跋,你给丘阁老提过字吗?后来丘阁老出了本《丘先生文集序》,又邀程敏政给他写序,你给丘阁老写过序吗?
文哥儿:“…………”
老丘刚当上尚书那会他才刚出生呢,他拿头给老丘题字写序!!!
李东阳见文哥儿一脸郁闷,还用上了自己绝佳的记忆力,给文哥儿背了一段程敏政在《琼台吟藁》后面写的夸夸小作文,从“礼部尚书琼山丘公以学识才气闻天下,天下之人当公意者指不多屈,然独心进予为可语”一直念到“故公有制作必示予,予得纵观焉”。
听到没有,天底下能入丘阁老眼的人一个巴掌都凑不齐,独独觉得程敏政和他聊得来!
你根本不是丘阁老最喜欢的崽,丘阁老写了书可是第一个给程敏政看的!
瞧瞧人家程敏政,学识渊博,文采了得,同样是被荐为神童入翰林院读书,人家刚满二十岁就考了个榜眼,实打实的全国第二名!
连同样拥有教书这个爱好,人家当先生都是直接开书院的那种,你这种小打小闹可比人家差远了!
想来是因为前些年人家程敏政不在京师,才叫你和丘阁老好了这么几年罢了!
文哥儿:“…………”
程敏政:“…………”
原来李东阳平时就是这么欺负学生的吗?
程敏政道:“别听你三先生胡说,我入翰林院读书都十岁了,可比你晚多了。”他笑着指着李东阳介绍,“要说我们这一辈中高中时年纪最小的,得数你这位三先生了,他可是十八岁就得了二甲第一,还被选为庶吉士,你说有谁能比得过他?”
十八岁的全国第四就不要说二十岁的全国第二了,但凡考过殿试的人都知道这里头的差别根本大不到哪里去!
文哥儿:“…………”
这地方不能呆了!
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才得在这儿听两个不做人的家伙互吹互捧!
这是人话吗?
都来听听这是人话吗?
我二十岁的全国第二,比不过你的十八岁全国第四——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面带笑容把这种话说出口啊!
你们这些家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文哥儿闷闷不乐一早上,下午去东宫找朱厚照摸鱼,哦不,讲学的时候还是很有些郁闷。
朱厚照察觉文哥儿和平时不大一样,很是关心地追问文哥儿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接收到来自太子学生的关心,文哥儿十分感动,然后稍微给朱厚照还原了一下李东阳和程敏政的对话。
这两个可恶的大人,伤害了他王七岁幼小的心灵!
朱厚照听后握紧了小拳头。
“小先生,比他们厉害!”
朱三岁站起来挥动小拳头,用语言和动作同时表达自己对文哥儿的信心十足:“小先生,明年考!王八岁,中举!王九岁,金榜题名!比他们早!”
文哥儿:?????
王八岁是什么鬼!
他突然发现自己这个按年龄递增的别号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还有,你小子到底从哪学来的这一套?
你别可害我!!!
什么明年中举后年金榜题名?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文哥儿严正声明:“我明年还不能考,我连考试的资格都还没有。”
他再给朱厚照稍微讲了讲科举流程,你要参加乡试得先通过乡试资格考试,要么在岁试中得到本路提学官的认可,要么在国子监攒够了学分,不然一般不可能给你参加考试。
大多数官员子弟之所以能够在京高考,就是因为他们受父荫进了国子监。
所以说,即使他以神童身份被入翰林院读书,还是得老老实实回老家科举,没什么捷径可走!
一想到回老家,文哥儿可就不困了。
因为王家两老都在京师的缘故,他回来这么久都没回过余姚老家。要不他别争取什么异地科举了,直接回浙江浪上几年!
回乡备考,多么正当的理由!
文哥儿兴致勃勃地和朱厚照说起这个打算。
朱厚照略一思考,开始追问:“孤能去吗?”
文哥儿:“…………”
你做什么梦呢!
你可是太子殿下,哪里能跟我回余姚去!
文哥儿委婉地把这话转换成朱三岁能接受的语言讲了一遍。
朱三岁表示还是不能接受。
除非带他去,不然不许去!
文哥儿:?????
你小子好好的太子不当,当什么跟屁虫?
https://www.biqivge.cc/book/81194773/238738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