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崭新一页
自魏晋以来,地方郡守都有自己任命官员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选拔高官,私府幕僚扩大影响。
这两者,将大一统王朝的皇权打压到了极致。
随着建康兵变的结束,刘义真已是磨刀霍霍,从锦衣卫设立开始加强皇权。
以后凡地方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任免权力全部归于中央!
同时,还要进行官员数目的削减和法律的精简。
这些,
都需要朝廷有足够的执行力。
换句话说,需要中央足够的集权。
三省当中掌控行政大权的便是尚书省。
如今徐羡之已经被刘义真留在建康,剩下的王弘也是时候到了该让位的时候。
尚书省这个国家机器的中枢,从此以后便只有一种声音!
天子的声音!
“迁尚书右仆射王弘为司空。”
三公之位,在权臣手中,是通往野心的台阶。
但在皇帝手中,却是架空大臣的利器。
没有“录尚书事”等等后缀的三公,在朝堂上,也只是个吉祥物罢了。
王弘对这个自己这个结局没有丝毫意外。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制衡徐羡之。顺便充当天子与世家之间的润滑剂。
如今徐羡之的退隐以及世家的落幕,王弘也就成了天子的最后一块障碍。
“王弘的能力与忠诚是有的。”
“只是天子已经不再需要他。”
薄情寡义?
或许吧……
但对于皇帝来说,这又显得格外正常。
从还不怎么熟悉的长安尚书省办公地来到两仪殿中,王弘面色无悲无喜。
只是在看到刘义真时,王弘还是洋溢着几分苦笑:“臣还以为陛下会给我找个罪名贬黜臣去塞外南荒呢。”
刘义真点点头。
“朕也在考虑这点呢。”
“只是思来想去,要是真把王公扔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皇后以后怕是要与朕同床异梦喽。”
“陛下还怕这些?”
“怕,当然怕。”
翁婿两相视一笑,似乎是解开某些心结,又似乎是放下了某些事物。
“陛下以后打算怎么做?”
“朕让王买德主持正在修缮法律,还有高允正在准备丈量天下土地……反正他们挺忙的,不然也不至于朕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王修呢?”
“和蔡廓去研究怎么整顿吏治。这两个家伙在一起,有那些贪官污吏受了。”
王弘还想再问,却是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良久。
王弘才幽幽一叹:“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谢晦。”
如今朝堂当中,似乎只有谢晦还游离于天子掌控之外,这让王弘十分担忧这个有些憨憨的晚辈。
“谢晦的长处,不在内政。”
“他不是荀彧,而是荀攸。这朝堂的水太浅,容不下他舒展身姿。以后若是越到明枪暗箭,朕会帮衬一二。”
王弘了然。
虽然不知道天子的计划。
但谢晦如今至少是安全的。
“那臣便放心了。”
王弘向刘义真深深行了一个长揖。
“如此,臣便可以放心走了。”
“走?”
“你要走哪?”
刘义真的回到让王弘感到愕然,抬头一看赫然发现刘义真手中正拿着一卷丝帛诏书笑脸盈盈看他。
“王公自己拿去看好了。不然这小黄门拿过去你又要跪着听,麻烦很。”
让小黄门将诏书给王弘拿去,王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打开诏书,平放在手中。
【加封司空王弘为参议政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主掌修订……教材?】
带着不解的神情,王弘看向天子。
“参议政事,可参与朝政商议。只有建议之权,而无政务之责。”
“后面的修订教材……”
“王公不会以为朕会把以后寒门读书人的命门都交给世家吧?”
学阀这玩意,只要实行科举,这几乎就是必然存在的一个团体。
但他们并不像世家那般对皇权有着致命的威胁。
因为无论他们教什么,怎么教,最后的解释权都在朝廷手中。
这个解释权也就是“考题”。
想拿高分,就必须看卷子上考的是什么。
有这点,朝廷几乎是堵死了未来世家夹带私货的可能。就算有,也是无伤大雅。
现在让王弘来编篡教材,只是再加上一层保险罢了。
“之后的科举,朕打算考明经、明法、明书、明算、明理、策论六科。”
“这六科中,都必须有一本大纲,也可以谓之教材。”
“朕便是希望王公能整理这六科大纲,以为天下师!”
天子又在画大饼了!
王弘不是陶渊明,他在朝堂上见证过太多腥风血雨。天子画的饼虽大,却还不足以让他失态。
所谓的“天下师”当然是要打上重重的问号,顺便还要拧巴出个几斤水出来……
但是,
王弘还是心动了!
天子虽然每次画的饼都有些偏水,那只是因为天子口气有些太大,用词有些太虚。
如果王弘真的完成这六科教材的编篡,为天下师不太可能。但福延个数代还是有可能的。
有了这份与天下读书人的善缘,琅琊王氏当真可以称的上一声屹立不倒了。
“陛下真是……”
这对王弘,对琅琊王氏来说,当然是大恩。
大到王弘都害怕有人眼红。
“王公放心。朕知道王公年事已高,便召来傅亮一同参与编篡。”
傅亮博古通今,有他辅佐,王弘自然安心。
而且傅亮之前毕竟代表的是寒门势力……
天子每一个安排,背后都有深意。
想罢,王弘不在纠结。
之前的一些心灰意冷此刻全部烟消云散!
他王弘,还是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的!
只是……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明经考察经义,明法考察律令,明书考验文字,明算考验算术,策论考察为官之志……”
“但这明理是何意?”
“格物明理罢了,只是些简单的……科学?”
刘义真自言自语道。
“关于明理,朕会让高允帮王公完成。”
王弘见天子布置妥当,也便不再纠结,在两仪殿中与天子对奏片刻后就一身轻松的离开。
————————
————————
参议政事!
入朝不趋!
赞拜不名!
三项刘宋朝史诗般的成就居然如此轻易的被王弘摘走!
这让一些本来打算看王弘失意的人酸溜溜的离开。
果然……
外戚就是外戚!没一个好东西!
没多久,天子又有诏书下达。
侍中谢晦和傅亮各自也拿到“参议政事”的成就。
远在建康的徐羡之则是拿到“入朝不趋”和“赞拜不名”的成就。
四人,都被天子架空。
但对应的,他们也拿到了臣子活着时的最高礼遇!
可以说,他们与那些名留青史的臣子只差最后一个“谥号”了。
天子给与了旧人体面,但更多的,还是建造新时代。
大业二年七月。
【迁中书令王修为尚书左仆射】
【迁兵部尚书王买德为尚书右仆射】
【迁吏部尚书高允为中书令】
………
此后,天子彻底将权柄收于一人手中。使皇权达到了自东汉建国至今,足足四百余年以来的巅峰!
大业二年八月。
朝廷颁布《大业律》。
《大业律》共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笞、杖、徒、流、死五种,二十等刑名。
律文废除了自古以来如枭首、车裂等酷刑,让百姓不再威苛政于虎,也间接的减少了错案冤案的产生,是为仁政。
大业二年九月。
天子诏曰:
“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远至迩安。治定功成,率由斯道。朕嗣膺宝历,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获亲临,问其疾苦。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伤和气,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
“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分遣锦衣卫,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
锦衣卫!
这个加强皇权的暴力机构。终于是被天子放在明面上,去各州、各郡布置耳目,监察百官。
他们在悄悄汲取了死去世家大量的养分之后,已经是成为一个庞大的怪物。导致其刚刚露出那恐怖的身躯后,就引得朝野之间非议四起。
这些,天子自然是装作没听到。
锦衣卫的建制如同军职。
杜骥担任锦衣卫都尉。
辅官则是锦衣卫东南西北四名校尉。
再往下即仿照军制,分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
锦衣卫只有巡察缉捕之权,而不掌刑狱,是为天子耳目。
大业二年十月。
朝廷重新丈量、清查南方各州、郡、县土地。并将无主的土地分发给无地的百姓。
此外,天子下诏,将部分土地赐予从南方远征长安的士卒,以安军心。
大业二年十一月。
尚书左仆射王修联合御史大夫蔡廓上书请求朝廷澄清吏治,裁清冗官。
如今天下刘宋三十六州,一百七十四郡,八百六十二县。
这样的三级行政制度不但会造成大量的冗官,还会白白耗费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拖延行政效率。
于是,
朝廷下令从今往后废除郡治,只有州、县两级地方制度。
此外,
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将天下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各道置御史,只起监察性的作用。
行政制度的简化无疑会极大的提高中央集权,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皇权的重要措施。
同月。
司空王弘、侍中傅亮编篡完成六科教材,名曰——
《明经讲义》、《明法讲义》、《明书讲义》、《明算讲义》、《明理讲义》、《策论讲义》。
这六科明眼人自然是能看出事关未来的科举,所以朝廷刚有风声便立即收入囊中。
《明经讲义》其中内容便是四书五经,采用的注释也都是前朝学者、大儒的作品,并无太多新鲜之處。
《明法讲义》是按照剛刚颁布的《大业律》为蓝本,创作出的诉讼教材。
《明书讲义》则多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明算讲义》当中结合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并加入大量天子得来的“天竺算术”编篡成册,對当代读書人自然是极为新奇。
《策论讲义》,即多是名臣策论之言,无需过多限制。
唯有《明理讲义》,引起朝野间的轩然大波。
其内虽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之言,但里面的内容还是有些不为主流所接受。
六本讲义当中,《明理讲义》最厚,同时内容也最杂。
里面充斥着民间各类工法技巧。
造纸、印刷。
纺织、陶瓷。
冶铸,天文。
这些内容大都粗鄙不堪,突兀的和“四书五经”这种圣人训导放在一起显然是不怎么合适。
不过……
你爱学不学!
因为随着地方州县的改革完成和六本教材的问世,天子终于是颁布了大业二年最后一道诏书。
大业二年十二月。
天子诏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
“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幽滞。周称多士,汉号得人,常想前风,载怀钦伫。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岩谷,置以周行,冀与群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
“往后各州需举荐能者是为举人,前往长安参与六科科举。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科举制,终于是在这一刻在刘义真手中孵化而出!
自此,整个华夏文明,将翻开不同于世家贵族治世的崭新一页。
——————————
——————————
这章是补昨天的,以表歉意就多写了点。
明天起恢复正常更新,还请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哦。
https://www.biqivge.cc/book/80396203/7128530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