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王侯 > 第4章奉旨

第4章奉旨


长安入夜,皇城里,宣政殿烛火通明。

        李世民仍未休息。

        “敬德与无忌出兵多日,希望不要出什么差错。”

        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回长安,他睡不着。

        只在大殿里转来转去,眉头紧锁。

        少时,朗笑声夹着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哈哈哈!陛下,老黑有消息了!”,身型与尉迟敬德差不多的程咬金大踏步奔入殿中。

        李世民立刻迎上来,急切问道:“知节,有何消息?”

        来人道:“陛下,大捷!老黑与李奇通力合作,杀退敌军五万,斩首三千,加上此前的一万余,斩获共计两万,泾州之围已解,更擒住了突厥可汗的长子!”

        “哈哈哈哈!好!果然是大捷!”,读完战报,李世民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另外,敬德在战报中极力推崇这李奇,知节以为如何?”

        “陛下,若是老黑所荐,那必有才干,陛下何不召其来京考校一番,也可缓和一下与燕王的关系。”程知节回道。

        “知节所言有理,但我与那李艺素有嫌隙,亦无理由召其子入京……”

        程知节再一笑,慢慢从身后再拿出另一个文书袋,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狐疑道:“这是?”

        “陛下一看便知。”

        李世民接过,便立刻折开来看。

        读完后面上虽然如常,但眼里的精光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信函所言便是李奇一下子杀了五姓七宗里的三人,并且传首长安。

        李世民自然不信这事会是李奇干的。

        不过此举一下子得罪了四大姓,在之前,世家全部支持李建成而与他敌对,李艺不仅杀人,而且传首京都,还给他们安了个谋反罪名。

        李艺是谁?曾经太子的坚定支持者,而今他说的话,就算是假,世人也会当真,毕竟到现在为止,他们仍然是明面上的敌人,他说这些人谋反,那便是真谋反。

        李世民只觉得一切如云开见日,接下来,主动权便掌握在朕的手中了。

        “知节,我即刻拟旨,以军功之名宣召李奇入京,你一向与李艺交好,这圣旨便由你去代宣,朕要好好见见李奇。”

        “遵旨。”

        远在泾州的李奇可不知道李世民已经惦记上自己了,自从打完这一仗,他便天天床头高卧。

        这几天没日没夜的守城,这副身体早就透支了,刚一放松下来,整个人浑身无力,困意如潮涌上来,沾床就睡。

        李艺虽看不惯,但也不敢去喊,扔下儿子一个人守泾州城,便已让孟氏天天埋怨,前日去喊了一次,便让孟氏数落了半天,今日他哪还敢?

        休息几天后,终于养好精神,闲不住的李奇每天都会骑马出城,带着罗兰在泾州城外游荡。

        家里已经给罗成找了个夫子,也不知是从哪里寻来的,这位夫子每日早饭后都会教他识文,孟氏说是以后好跟着阿爷学行军布阵,日后在长安考个功名。

        在他们漫步荒野时,罗成应该在听夫子的之乎者也。

        尉迟敬德押着俘虏,前日便离开了,没有见到另一个大唐名人长孙无忌,李奇还是觉得挺遗憾的。

        尉迟恭临走时还是不忘招揽李奇一下,还说愿意把女儿许配给自己。

        不过李奇一看这位的样貌,坚定地摇头。

        然后被他骂:肤浅。

        尉迟敬德走了,李奇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让这位大将军自己如此看重。

        那位风风火火地刚出泾州城,李艺就悠哉悠哉地回来了,时间踩得很准。

        李奇眼皮直跳,这关系已经差到地心去了……

        就这样又过了小半个月,天气终于转暖了点。

        李奇呆在老爹的书房里,换回了轻便一些的打扮,翻看兵书,他看得只想睡觉。

        他是被迫来看的,这是李艺的命令。李奇也有预感:过几日估计得奉旨回长安,自己这一仗应该是入了宫中那位的法眼了。

        这是古往今来皇帝惯用来约束蕃王的方法,他要回去当质子,或者不是?

        李奇宁愿作最坏的打算,他相信墨非定律。

        这次自己守住了泾州,算立了军功,这是一个完美的借口。

        不过这兵书是真拗口,“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算,我算个锤子!

        原本以为自己好歹是个读书人,就算不明本质,字面意思总该看得懂吧,结果硬是一句话看不明白。

        我还是看论语吧。咦?没有?

        道德经呢?尼玛!还是没有?

        总之翻遍书房,一本勉强能看懂的书都没有……满屋子全是各种兵书。

        李奇自闭了……

        正想着美好的未来打瞌睡,书房的门便开了,自己老爹李艺陪着一个同样壮硕的将军进门来。

        两人这身形仿佛,把外面照进房中的阳光遮了大半,李艺立刻站起迎了上来,看着那将军满脸看儿子的表情,面露疑惑,这是李世民身边的哪位?

        李艺在一旁说道:“奇儿,快来见过你程叔父。”

        哦,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

        老爹这样一说,李奇就想起来当年看的电视剧中,一个拿着一柄大斧头的胖汉……

        “见过程叔父。”李奇恭敬行礼。

        程咬金审视了李奇一番,赞叹道,“果然一表人才,将来必成大器,老哥有此麒麟子,怎么不向俺老程说?”

        李艺闻言脸皮发红,便勉强解释道:“少时送去山上学艺了……”

        李奇:“……”

        不过程咬金立刻毫不客气揭穿了他,“为何吾嫂说,是你不知哪年弄丢的?”

        李艺:“……”

        看来程咬金与自己家关系应该是最好的了,不过也难怪,程咬金不仅活得久,而且善始善终,这都是有原因的,和自己老爹这种臭脾气都能处得这么和谐,更遑论其他人了。

        “好了,闲话就到这里了,李奇接旨!”

        李奇一听,心底便是一沉,看来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了,天大地大,李世民最大,回长安去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旨意十分简单,说自己靖边有功,要求即刻入京见驾,还有封赏云云。

        估计是躲不过了。

        “程叔父,小侄可以明日再动身吗?”李奇问道。

        “自是可以,但不可迟延,尽快入京吧。”程咬金答道。

        “明白了。”李奇有气无力地答道。

        宣完旨,一家人便送走了程咬金,程咬金此行还有别的事,他奉皇帝旨意犒军,不便多留,这也是这位大唐名将耍的一点小心机,不想让李艺有更多的戒心,目的是中和这道有些不合时宜的圣旨传达出的某种意味。

        在泾州传完旨劳军已毕,程咬金匆匆而别,往松州和豳州而去。

        时间很快便到了第二天,依旧阳光灿烂。

        泾州城外,李艺与孟氏,送行李奇。

        倒也没有说什么伤感之言,只是叮嘱自己在长安不要惹事之类的话。

        李奇倒是听得十分认真,这爹娘虽然是便宜得来的,但比没有爹娘好。

        二人叮嘱,李奇连连低声称是。

        入长安便做一条闲鱼,对李奇来说过于简单,他甚至怕因为闲不住,心中藏了许久的优越感又跳将出来,去李世民面前找存在感,以他这种性格,极容易出事。

        孟氏又叮嘱,过年时便会来长安,带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一起团聚。

        姐弟俩这时还在睡觉呢,也幸好自己出发得早,不然罗兰一哭,李奇估计还要再留一两天。

        李奇骑着马,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知道了,接着出发往长安而去。

        送别了儿子的两位,盯着李奇离去的方向,半晌才回往泾州城。

        ……

        护送李奇的是李艺身边的护卫,是守泾州时自己的贴身卫队,约有一百人,个个都骑着马,在雪未尽化的荒野中浩浩荡荡地前进。

        守泾州时的薛偏将,也在自己的队伍中,他是李艺手下护卫,这次回长安去当李奇的管家,还负责从长安传递信息给李艺。

        李奇还不知道这块黑炭有当管家的才能,一问,更惊讶了,原来这位憨厚老实、嗓门挺大的薛偏将很早之前就是自己家的管家,下马管家,上马管兵,也是一个奇才。

        此行长安,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对于李奇来说,发生的事必定与他无关,好吧,无关是绝然不可能的。

        李奇已经听说了自己老爹干的事,一下子惹了四个大世家,关键是为什么要扣到我的头上?

        细想了一下便了然了。

        李艺拉不下脸来向李世民称臣,他是李渊封的燕王,是十几万天节军的主帅,是大唐西北边关的军魂,一边是旧主,一边是新君,心中难以决定取舍,只能做一下试探,能否得到想要的答案,谁也不知道。

        至于旧日与李世民的那些事,他心里怎么取舍,没人知道。

        “所以,我老爹把我当过河卒子了?”李奇苦笑。

        若能在泾州继续发霉,日后继承爵位,再差也是个国公,那正合李奇之意,边关虽荒凉但是自由,表现好点,在过后几年的大战中立点功,说不定又是个王爷。

        李世民最大的优点,便是知人善任,没有一般君王那种多疑的性格,只要不触碰他的底线,善终肯定没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碰了红线的,几乎都是善终的结局。

        马上皇帝下了马,拿起笔还能将一个国家治理好,已非易事。

        “但那毕竟是史书和演义里的故事,能有六成是真的,便算我李奇走了大运。唉!头疼!”

        对面见李世民,李奇还是十分期待的,离长安越近,便愈发期待,毕竟别人只在故事与史书见,自己可是要亲眼目睹了!

        卒子过河,一往无前。

        ……

        贞观元年正月,帝召王入京。或以为不可,王并无顾忌,对曰:“陛下圣明,我有何惧?”,乃行,随行者百人而已。


  https://www.biqivge.cc/book/80112240/251386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