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李东阳的一天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明朝内阁首辅。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
李东阳是个老臣了,今年已经47岁了,去年受命为会试主考官,可谓是天下举子的老师。弘治四年结束《明宪宗实录》的编纂,荣升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少卿位于太常寺正卿之下,正四品上,主要工作为祭祀宗庙时由其率太祝、斋郎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举行祭礼时,与良酝署令共同斟酒。虽说今年正月,李东阳与程敏政同受命教导翰林院中庶吉士,但是职位还没有变动。
太常寺为唐朝时候九寺之一,明朝五寺之一,与鸿胪寺,太仆寺,光禄寺,大理寺作为明朝重要的行政机构。
太常寺下有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禀牺署,汾祠署。
太常寺是秦汉时代的九卿系统的机关,而礼部是隋唐后的六部系统的机关,但是隋唐政治机构大改革后,原来的九卿系统并没有完全废除,所以有个就作为旧制度的残余留存下来,但是其大部分权力已经被六部代替。
太常寺和钦天监两个貌似和礼部有所关联,却又不归礼部管理。这两个部门都属于直管,虽说主官的级别不高,但是属于要害部门,偶尔有时候也会有所来往。就像司礼监的太监一样,有的甚至没有品级,但是都是在皇上身边伺候的,却能左右皇上的决定。
钦天监,整个朝廷都不会有官员和皇亲国戚希望与他们有关系,要是被锦衣卫冠上一个询问天象的罪责,就够满门抄斩了。不过在王爷死后的丧葬,都得由钦天监,太常寺,礼部共同办理。
吴昊在弘治二年的时候,上书:观象台使用的浑天仪,黄赤二道环交与天象不吻合,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所用简仪,也不精密,建议修改或重造。获准后,与钦天监副共同设计施工,先用木板制型,再用金属铸造,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实验,纠正了旧浑天仪的误差,制成星象位置更准确的新浑天仪,经、纬度皆与天象符合,其制作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嘉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与李东阳有了交集,双方都是根据明□□“世籍世业”的要求,两人都是子承父业。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李东阳因为家里世代行伍,虽然弃武从文,又是少年天才,可是还是很难融入文官集团;至于吴昊,文官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江湖骗子,是皇帝胡作非为的遮羞布。
这两个人,一个四品,一个七品,却是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吴昊这个人,家学渊源,他和钦天监别的人不一样,再说他父亲也是当过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从元朝开始至今,是有真本事的。
他当时和李东阳一起喝酒的时候,就说过,“宾之,我观你之面像,是姜公钓鱼之面相,大器晚成。以后必定可位列三公,倒是可记得要招抚我之后人。”
李东阳只当是他说漂亮话,完全不放在心上,一个武行之后,位列三公,真当满朝文官死绝了不成?
两人之间也经常私下里有往来,李东阳也是个好奇的,不避嫌,经常请教吴昊玄学,从交往中发现,其实玄学也是数学,不是满口胡说的。尤其是关于上古神话,以及各类传说特别感兴趣,毕竟当时也没什么娱乐节目,也不能没事就娶妾啊,身体也吃不消啊。
今天李东阳刚上值,下属刚刚才将茶泡上,那翠绿的毛峰芽尖,看的人心旷神怡,闻起来沁人心脾。一位中官直接走进了衙署,“李大人,您快随我进宫吧,皇上急招。”
李东阳看着对面的小太监,并不相熟。“这位公公,请问何事传召,需要我准备何物吗?”
关于这种突然的召唤,一般都是有急事,如果能得了口风有个准备,就能给皇帝一个好印象,要是被叫去问话一问三不知,好事也成了坏事了。所以询问传话的公公,能够得些提示总是没错的,必要时给些黄白之物也是应当的,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文官啊!一边骂这些皇帝家奴,有时候还得求别人,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
至于李东阳,那是文官的事,我家世代行伍,我是武将后人。李东阳就是这么一个懂得变通,或者说是实用主义的人。
那满脸痘痘的小太监,看着李东阳随手递过来的随身玉佩,看了看晶莹剔透,是块好玉,几十两银子是必须的。
“哎!李大人,您是不知道,昨晚宫里可是出了大事了!先是宫里的囚牛雕像碎了,皇上晚上梦见一位神女,太子殿下半夜摔下床,不仅没受伤,还悬浮在了半空。今天一早皇上就宣钦天监监正吴大人入宫觐见,不知是如何答应的,半路就急着宣李大人进宫面圣。至于准备何物,也没什么指示。看当时皇上的脸色,估摸着是好事,您小心答应着,总不会出错。”小太监笑眯眯说道。
李东阳听到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宫里的事情,可大可小,吴昊这个朋友他是知道的,有真才实学,为人机敏,看来皇帝那一关是过了,但是传唤我是何意思?
李东阳怀着一肚子的疑问跟着小太监到了宫里,进了乾清殿看着站在一旁的吴昊,面色轻松还微微的和他使了个眼色。
“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现在不是朝会,但是李东阳仍然大礼参拜。
“爱卿快快平身,朕招你来,是有件事情要问你。你可听说过这龙生九子?”朱佑樘焦急的问道。
李东阳一听,那么急招我进宫,竟然是为了这事?
这龙生九子的传说,李东阳还真的研究过,而且和吴昊也讨教过。关于这幽冥苦海孽龙的传说,以及这紫禁城内封印九龙的传闻。
“臣知晓,不知皇上想知道哪一部分?”李东阳站起身胸有成竹道。
“所有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都速速给朕说来。何鼎,赐坐,上茶,让爱卿好好说,来人,给我将爱卿所述都给我记录下来。”朱佑樘是真着急了。
“谢陛下!”李东阳坐下来,就将从吴昊那听说的龙生九子的传说详细的说了一遍。
传说龙性淫邪,与不同的物种交合,就生出了似龙却不是龙的孩子。
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
龙生九子之二·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钟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象。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其原型可能是深海大鲸。
https://www.biqivge.cc/book/79978103/247720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