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着房子穿古代 > 第7章 四年后

第7章 四年后


  她无意做文抄公,而且也没那个能力持续不断地产出好文好诗,更何况历史走向已经不同了,一些用典也有了出入,宋筠很是废了些劲儿,才掰正了自己曾经的认知,在听宋念讲课的时候不至于混乱,更何况是靠前世的诗词刷名声呢,实在是没那个本事去改编。
  好在,开国皇帝虽然前期忙着争权夺势,后期忙着采选淑女、广纳后宫,到底还是给这个时代的女性留了一点点喘息的余地。
  在他当政的时期,很是夸赞过一些才女,因此,像宋家这样还不受上层社会越来越保守的风气影响的人家,对宋筠读书,虽然不像对宋策他们那样支持,却还是允许她在书房随意翻看书籍。
  于是,宋筠一边随着宋念正式地学习这个时期的文字,一边摸索着去了解这个朝代的文化。
  学习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八月,这是一年里面最热的月份,阳光热烈、土地也蒸腾着热气。女娘们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屋子,生怕被晒黑一个度。
  这个时候愿意去旁人家拜访的,不是真的感情好,就是有要事相商了。比如宋念的姑母。
  宋念的姑母,闺名已不可考。能叫她闺名的几个人,多数都已尘归尘土归土,且以宋姑母称呼她吧。
  宋姑母是个颇为精明强干的妇人。丈夫王举人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里家外都不操心。宋姑母上奉公婆,下育儿女,还把家里的铺子土地都调理得顺顺当当。
  等王举人几次科考都未能成功,日渐颓唐的时候,宋姑母又提出让他开个书院,收几个学生。
  王举人这样的男人,放现代妥妥被骂“丧偶式育儿”中不负责任的丈夫。
  但在古代,他却是个颇让妻子省心的丈夫:不蓄婢不纳妾,不嫖不赌,而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除了读书没别的能耐,干脆处处听妻子调度。
  比如办书院这事儿,他本是懒得做人先生,只想在家读读书写几个字,再教导一下自家子女,左右家里不缺银钱,犯不上为此受累。
  宋姑母却不这么想,私下对着丈夫说:
  “你这呆子,家里的生计,我何时让你操过心?”
  “此番提出让你开书院,一是想着你能有个事儿做,边教书边科考,就不至于日日在家因科考而烦心;
  二是,亲族家里有条件读书的孩子多,读不起书的也有,不如让他们也随你读书,略识几个字,日后也好养家糊口。”
  宋姑母没说的是,考进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公公考了一辈子,还不是止步举人?甚至把家业都抛费了大半?
  自家丈夫如果也一辈子汲汲于此,那到璞哥儿、琦哥儿赶考的时候,怕不是连路费都拿不出来了?
  进士及第、封妻荫子固然好,达不到的情况下,传道授业、桃李满园也不错。想必即使考不中,也不会让他钻了牛角尖。
  这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儿了,王举人果然没考出来,但书院却越开越受推崇,很是出了几个好学生,提携了宋姑母的儿子璞哥儿、琦哥儿,也让宋姑母的女儿珍娘有了好归宿。
  宋念是沾光的一员,宋姑母为人大方,连隔了几房的族人家的孩子都愿意资助,更何况自家侄儿?
  宋家固然是大家族,到宋念这房,却只能算是个小地主了,书读得起,正儿八经为科考准备却颇觉得有负担。
  王举人和宋姑母帮宋念良多,两个表哥也尽力提携,宋家人,哪怕是外嫁进来的沈氏,也记着这个恩情。
  再加上宋策和宋箴都在王举人的书院读书,宋念也常去王家拜访,两家很是亲近。
  宋姑母年约六十上下,鬓角已经花白了,在家早就做了享福的老夫人,看穿戴就知道,宋姑母的日子比宋老太太好过一些,有点《红楼梦》里老封君的体面气质。
  她的言谈中,也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原因:
  大儿子在府城做官儿;小儿子在县里边随父母打理书院、边继续准备科考;女儿随女婿赴任南方,虽然远了些,日子过得却不错。
  三个孩子个个孝顺又出息,父母自然心情舒畅、面上有光。
  宋筠去王家的次数不多,一般都是过年或中秋的时候随着长辈去拜访。因此,宋筠对宋姑母有些生疏,只被她搂在怀里问了几句话,就随着沈氏和宋茹被赶回各自的房间,留下两个老太太谈正事。
  长辈上门做客,自然是要留饭的,只是到了夏天,肉类的食物都有些不入口,尤其是对老人而言,吃了容易不消化。但是单用素菜招待长辈,却显得不够郑重。
  沈氏作为侄媳妇,自然得好好规划宴席,她让宋筠随着宋茹回屋子避避太阳,自己却去了厨房,和李婆子一起准备晚饭。
  青麦也被她指挥得团团转,一边去传信给外院的李伯,让他去买些卤味、饮子回来;一边又去取些冰送去正厅,以防两个老太太中了暑。
  待长辈们聊得差不多,沈氏才把饭菜准备得差不多,对两个长辈说:
  “母亲和姑母若是聊得差不多,也移步饭厅吧,相公也快回来了。”
  宋姑母是很欣赏这个侄儿媳妇的性子的,对着宋老太太夸赞道:
  “弟妹有这样的儿媳妇,倒是不必操心念哥儿了,只待把茹娘的事儿解决了,就能好好享清福了。”
  宋老太太心情很好,对沈氏也更满意了,连连应是。原本她是很愁女儿的生活的,如今有了宋姑母带来的信息,她也看到了些希望,只想着尽快定下。
  沈氏打发仆人去接宋念和宋策、宋箴,又回了厨下准备果盘。等到一家人陆陆续续在饭厅坐齐,沈氏才让李婆子带着丫鬟上了菜。
  宋家不是规矩大的家庭,都是自家人,也犯不上分桌而食,一家人才热热闹闹围坐一桌,举杯换盏,相谈甚欢。
  。
  ------题外话------
  改了丫鬟的名字,之前取的容易混淆。起名废真的要疯,每出现一个人物,我就开始翻字典,想尽量取的好听些


  https://www.biqivge.cc/book/79970372/1053757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